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属于侵犯"超个人法益"的犯罪。刑法设定该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身份证件的公共信用,尽管身份证件及其信息涉及公民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内容,且为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刑法在对该罪的法益保护性质定位上却并非个人法益,从而即使是身份证件的合法持有者亦不享有放弃法益保护的权利。本罪作为刑法中的"微罪",由法益定位与内容设定所决定,对本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宜坚守实质主义的立场,包括:对"依照国家规定"采限缩解释的方法;对"使用"做"提交或接受查验"、对"盗用"做"将他人身份证件做本人证件使用"的判定,同时对行为对象在满足身份信息条件的基础上,就颁发机关、适用范围做实质解释。
其他文献
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32作事项的通知》,对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严格实名制管理。要求银行业
2017年2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发布报告《加密对合法访问通信数据的影响》(The Effect of Encryption on Lawful Access to Communications and Data)。该报告由美国网络安全专家、CSIS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刘易斯(James
报载,《新闻出版报》与前景电脑公司最近联合举办了首都20家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12名编校专家着重检查了报纸的错别字、漏字多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病和常识性错误
如今,“技术”变“骗术”的事件层出不穷,“二维码诈骗”就是一例。作为身份识别、购物支付的便利工具,很多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凡事都要扫一扫”的习惯,这就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
实在不忍心对报纸同仁说三道四。近来,大家为了加大改革开放宣传分量,已经够辛劳的了。然而,当您看到报上时有为“赶风头”’而突击写就的似是而非的文字时,又会有话咽不下,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必须服务中心。具体到报纸版面上,则应当各有侧重。《河南石油报》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如果三版还象原来那样大量报道党、团、工会
10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
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城外某地,为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村庄之声》周刊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从事战地报道的自由撰稿记者弗兰克·史密斯被蒙上双眼,带进一间黑屋
面对信息安全陷阱,民众有必要学会基本的防范常识,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编织的圈套。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他人隐私,常常打着诱人的幌子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