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交界分离术近况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40%~50%,其中绝大部分为风湿性瓣膜病,各瓣膜损害中二尖瓣最常见。根据国内一组尸检资料,二尖瓣受累100%,其中单纯二尖瓣损害46.7%,二尖瓣十主动脉瓣34.5%,外科手术中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发生率较合并关闭不全高出一倍,可见二尖瓣狭窄是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病变。80年代初期以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是开胸作闭式分离术或直视分离成形手术。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erculaneous Transvenaus Mitral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由于对慢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es,HC)已较前罕见。在过去,美国原发高血压的1%~2%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其高发年龄为40~50岁,如不及时治
<正> 心房肽(ANF,心钠素)是心房肌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之作用,目前已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初步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
<正> 心脏肿瘤相对少见,但为一组重要的心血管异常,心脏肿瘤可为良性,但也有恶性,本文对各种心脏肿瘤综述如下。 1原发性良性肿瘤 1.1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约占全部心
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贯穿于整个病程之中。CHF的病理生理改变本身及几乎所有治疗CHF的药物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又可影响心衰治疗药物的疗效,增加洋地黄类,抗心律失
<正> 左室附壁血栓是发生体循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处理对预防栓塞有重要意义。心脏附壁血栓大多数见于左室,右室很少见。它主要继发于心肌梗塞(MI),特别是急性心肌
<正>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发现的一种具有强烈而持久收缩血管平滑肌的多肽物质。后来还发现,此多肽不仅具有收缩血管平滑肌作用,而且对多种脏器具有生物活性。血管
<正> 近年来心钠素(ANP)的临床研究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时血浆ANP的变化和可能的治疗意义正日益引起重视。大量的资料表明,充血性心衰的患者血浆ANP水平
<正> 长期以来,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将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视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在心血管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发
血管内皮细胞除起机械屏障作用外,还可分泌许多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的舒缩及抗血栓形成活动。目前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这一功能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使用硝酸酯类药治疗常可产生耐药性.长期用药时,较频次数投药、无间歇期地采用缓释型制剂、持续保持恒定的血药水平以及大剂量给药皆易发生耐药性。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细胞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