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内容上看,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综三套试卷中的政治部分既考查学科知识与能力,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命题理念上看,既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又符合高考改革的新要求。
【试题分析及命题特点】
纵观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文综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发现,命题角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时政,彰显学科特性;方向明确,体现育人导向
政治学科时政性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重大事件,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等作为情境材料出现在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如:
经济类:供给侧改革(Ⅰ-12)、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Ⅰ-14)、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Ⅰ-38)、小微企业发展(Ⅱ-13)、“一带一路”倡议(Ⅱ-38)、脱贫攻坚(Ⅱ-39、Ⅲ-39)、乡村振兴(Ⅱ-21、Ⅲ-16)、粤港澳大湾区(Ⅲ-14)、全面开放新格局(Ⅲ-38)。
政治类:《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Ⅰ-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70华诞(Ⅰ-39)、乡镇设立监察办公室(Ⅱ-17)、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Ⅱ-23)、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Ⅲ-17)。
文化科技类:《流浪地球》(Ⅰ-19)、传统村落(Ⅰ-40)、流失文物返还中国(Ⅱ-19)、小蛋白(Ⅱ-22)、中华老字号(Ⅲ-20)。
三套试卷采用的时政情境材料不仅突出时代主题,同时紧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注重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了育人导向。
2.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注重问题的评析与解决,强化知识的运用
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的考点分布如下(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
重点知识反复考,这也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卷政治部分的一个特点。如201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知识,201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仍然考查劳动价值论,解答此题需要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经济生活》中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政治生活》中的“处理民族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与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都是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考查的重点知识。
3.紧扣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理念,创新性、开放型试题增多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紧扣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理念,突出思维考查,增强试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如:
全国卷Ⅰ第40题(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全国卷Ⅱ第39题: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是贯彻落实上述六项基本原则的结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
全国卷Ⅲ第39题(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这样的设问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模块知识限定,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可以使考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自主探究,培养个性化、创新性思维。
【备考重点及复习策略】
梳理近几年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可以发现,命题理念与思路总体保持稳定,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太大变化。可以预见,2020年高考政治学科将继续保持以往风格。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必须有所坚守,当然,面对新高考改革理念,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也要有所创新。
1.坚守——按部就班,夯实基础,知识理解归根溯源,核心知識重点关注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试题如何变换,它的出处一定仍然是教材。教材一直以来都是命题的最重要依据。因此,在备考中,教材知识必须是摆在首位的。第一轮复习讲究按考点逐个过关,归根溯源,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第二轮复习要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由点到面,变块成体。
从整体上看,四个必修模块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模块本身也自成系统,有其主线,有其主干知识,对于一些核心概念与重点知识尤其要重点关注。简单罗列如下:
《经济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材结构: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费—生产—分配—交换)
核心概念:货币、价格、消费、经济制度、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就业与维权、投资与理财、收入分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教材结构: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
核心概念:政治生活(人民民主专政、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政府责任、依法行政)/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国际政治(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时代主题与世界多极化格局、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材结构: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知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走进文化生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生活与哲学》
教材主线:哲学、世界、社会、人
教材结构: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单元可以融合如下:
核心观点:哲学观、物质观、实践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历史观、价值观
2.创新——关注时政,深入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开放思维训练
时政材料往往作为情境材料直接入题,2020届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密切关注未来一年中的重大时政。通过阅读报纸、收听新闻等,密切关注一年中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事件,紧跟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透视社会现实,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对于备考来说,关心时政不只是为了获取时政信息,它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所学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广大考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读新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使知识不再只是停留于书本之上,而是逐渐使其走向实际运用,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举一例子予以说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需求大幅增长,形成稳定从业人群,一批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新职业能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22日第2版《新职业人才市场抢手(经济新方位·新职业看潜力①)》)
稍加分析,考生可从这则材料中挖掘出相当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中都有体现。
《经济生活》:劳动与就业——竞争就业观,劳动者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政治生活》:政府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际竞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活与哲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进一步分析,这则材料反映的正是当前中国新经济与新职业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体系由传统经济占主导转为向新经济占主导的趋势愈演愈烈, 这也促使原有的职业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新兴产业里出现新职业,而且传统产业里也出现了一些新职业。因此,考生可以尝试做一些问题的设计,使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得以延伸与拓展。
(1)結合材料,谈谈新时代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运用“劳动和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者应该有何作为。
(要点:劳动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尤其是竞争就业观,面对新经济背景,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经济背景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需要。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新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者实现职业转变,能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3)新经济背景下,新职业人才抢手,请你就新职业的人才缺口提两条建议。(开放型试题)
(要点:加强职业教育,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新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传统企业职工知识结构的转变及素养的提升。)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如果能够自觉设计并训练一些这样的开放型试题,无疑有助于培养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也是直接指向高考文综近年来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变化的需要。
除了关注最新时政,对于一些长效话题,经常做一些细致深入的分析,对2020年高考的备考也是十分有益的。这些话题有“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征程”“一带一路”“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民企国企”“实体经济”等,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加留意。
【试题分析及命题特点】
纵观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文综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发现,命题角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时政,彰显学科特性;方向明确,体现育人导向
政治学科时政性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重大事件,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等作为情境材料出现在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如:
经济类:供给侧改革(Ⅰ-12)、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Ⅰ-14)、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Ⅰ-38)、小微企业发展(Ⅱ-13)、“一带一路”倡议(Ⅱ-38)、脱贫攻坚(Ⅱ-39、Ⅲ-39)、乡村振兴(Ⅱ-21、Ⅲ-16)、粤港澳大湾区(Ⅲ-14)、全面开放新格局(Ⅲ-38)。
政治类:《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Ⅰ-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70华诞(Ⅰ-39)、乡镇设立监察办公室(Ⅱ-17)、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Ⅱ-23)、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Ⅲ-17)。
文化科技类:《流浪地球》(Ⅰ-19)、传统村落(Ⅰ-40)、流失文物返还中国(Ⅱ-19)、小蛋白(Ⅱ-22)、中华老字号(Ⅲ-20)。
三套试卷采用的时政情境材料不仅突出时代主题,同时紧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注重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了育人导向。
2.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注重问题的评析与解决,强化知识的运用
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的考点分布如下(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
重点知识反复考,这也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卷政治部分的一个特点。如201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知识,201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仍然考查劳动价值论,解答此题需要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经济生活》中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政治生活》中的“处理民族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与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都是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考查的重点知识。
3.紧扣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理念,创新性、开放型试题增多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紧扣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理念,突出思维考查,增强试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如:
全国卷Ⅰ第40题(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全国卷Ⅱ第39题: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是贯彻落实上述六项基本原则的结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
全国卷Ⅲ第39题(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这样的设问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模块知识限定,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可以使考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自主探究,培养个性化、创新性思维。
【备考重点及复习策略】
梳理近几年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可以发现,命题理念与思路总体保持稳定,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太大变化。可以预见,2020年高考政治学科将继续保持以往风格。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必须有所坚守,当然,面对新高考改革理念,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也要有所创新。
1.坚守——按部就班,夯实基础,知识理解归根溯源,核心知識重点关注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试题如何变换,它的出处一定仍然是教材。教材一直以来都是命题的最重要依据。因此,在备考中,教材知识必须是摆在首位的。第一轮复习讲究按考点逐个过关,归根溯源,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第二轮复习要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由点到面,变块成体。
从整体上看,四个必修模块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模块本身也自成系统,有其主线,有其主干知识,对于一些核心概念与重点知识尤其要重点关注。简单罗列如下:
《经济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材结构: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费—生产—分配—交换)
核心概念:货币、价格、消费、经济制度、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就业与维权、投资与理财、收入分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教材结构: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
核心概念:政治生活(人民民主专政、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政府责任、依法行政)/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国际政治(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时代主题与世界多极化格局、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教材主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材结构: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知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走进文化生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生活与哲学》
教材主线:哲学、世界、社会、人
教材结构: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单元可以融合如下:
核心观点:哲学观、物质观、实践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历史观、价值观
2.创新——关注时政,深入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开放思维训练
时政材料往往作为情境材料直接入题,2020届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密切关注未来一年中的重大时政。通过阅读报纸、收听新闻等,密切关注一年中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事件,紧跟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透视社会现实,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对于备考来说,关心时政不只是为了获取时政信息,它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所学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广大考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读新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使知识不再只是停留于书本之上,而是逐渐使其走向实际运用,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举一例子予以说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需求大幅增长,形成稳定从业人群,一批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新职业能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22日第2版《新职业人才市场抢手(经济新方位·新职业看潜力①)》)
稍加分析,考生可从这则材料中挖掘出相当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中都有体现。
《经济生活》:劳动与就业——竞争就业观,劳动者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政治生活》:政府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际竞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活与哲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进一步分析,这则材料反映的正是当前中国新经济与新职业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体系由传统经济占主导转为向新经济占主导的趋势愈演愈烈, 这也促使原有的职业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新兴产业里出现新职业,而且传统产业里也出现了一些新职业。因此,考生可以尝试做一些问题的设计,使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得以延伸与拓展。
(1)結合材料,谈谈新时代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运用“劳动和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者应该有何作为。
(要点:劳动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尤其是竞争就业观,面对新经济背景,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经济背景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需要。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新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者实现职业转变,能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3)新经济背景下,新职业人才抢手,请你就新职业的人才缺口提两条建议。(开放型试题)
(要点:加强职业教育,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新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传统企业职工知识结构的转变及素养的提升。)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如果能够自觉设计并训练一些这样的开放型试题,无疑有助于培养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也是直接指向高考文综近年来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变化的需要。
除了关注最新时政,对于一些长效话题,经常做一些细致深入的分析,对2020年高考的备考也是十分有益的。这些话题有“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征程”“一带一路”“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民企国企”“实体经济”等,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