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已经成为共识,高等中医院校也积极采取措施以适应这个趋势。其中,部分院校开始着手传统型人才的培养,即恢复师承教育,开办试点班。试点班以中医课程为主,培养方向是中医特色临床。在师承教育试点班里,初步把传统型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相对分开。培养传统型人才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对推进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教育;中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2-089-03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2005年1月,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强调,中医药必须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办事,不能盲目照搬西医模式管理中医。2006年1月,高强更加明确强调:希望中医院永远要姓“中”,不要忘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果中西医结合最后的结果是中医西化了,那方向就完全错了。2007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更是以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为灵魂。
具体到中医教育上,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即是要求培养传统型人才,即恢复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中医独特的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沿用二千余年。在1911年以前,中医师承教育(通常称为师带徒)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适应了中医本身的特点——有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概念深奥而不够明晰,临床思维非常生动活跃而不够规范。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让徒弟慢慢感悟中医典籍的涵义,同时使师傅的间接经验向己身的直接经验转化。特别是一些独家秘术,必须用这种教育方式传承才行。
目前,中医人才可分为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类,两者知识结构及诊治手段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型中医即以名老中医为代表的精英人才,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在中医院以门诊工作为主,诊疗基本上以传统方法为主,能够治愈西医棘手的疑难杂症。传统型中医是社会上最受欢迎也是最奇缺的中医大夫,代表着中医真正的传承。随着名老中医的相继过世,传统型中医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现代型中医即院校教育培养的中西医人才,是中医队伍的主体。他们通常在综合性中医院工作,对于临床技能的掌握,远远逊于名老中医。
为了增强现代型中医的临床特色技能,从1990年起开始恢复了师承教育,以期造就能够治愈疑难杂症的中青年临床精英。到目前为止,师承教育以公办为主,有三种形式,即政府举办的高级师承继续教育、中医医疗机构开办的师承教育及高等中医院校开办的师承教育。其中,国家中医管理局开办的高级师承继续教育是主体,声势浩大,积累不少经验,已经初具规模。中医医院开办的师承教育与临床紧密配合,效果也很突出。当然,也存在若干缺点,以高级师承继续教育为例,由于继承人的知识结构是中西医结合的,与名老中医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别,期望通过三年的不脱产学习,改变多年形成的固定思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欲“原汁原味”地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绝活,必须从院校教育入手,让学生在年轻时即接受师承教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999年以来,部分高等中医院校恢复了传统的师承教育,相继开设了试点班。具体言之,即让学生以中医特色临床为学习主线,强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在低年级时即确定一对一的精英导师,通过随师应诊,领悟中医理论精髓,师承导师学术精华,以便掌握较高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试点班的中医课程大幅增加,西医课程大幅减少,且西医课程以实用技术为主。具体情形如下。
1 设立普通的传统型试点班
鉴于高等中医药教育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传统中医特色和优势正在蜕变等问题,为了造就新一代广西名
中医,广西决定开办中医专业传统班。1999年,广西中医学院的传统班开办。选择学生的方式是自愿报名、专家考核及学院审批。在进行广泛宣传后,98级中医专业报名参加传统班的学生达到108人。随后,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报名参加传统班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专业思想和中医文化功底等。最后,学院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挑选20 名学生进人传统班学习。其教学内容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采用归纳与推演医理的方法,深化中医理论教育。
2004年,长春中医学院开办研究生师承班,首届共有20名学生。导师不仅有本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还特聘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担任师承班导师组组长。师承班学生一方面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正常毕业并获取学位;另一方面通过师承班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师承班结业证书。
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开办了本科生师承班。福建中医学院通过自愿报名、导师考核等程序,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最优秀的50名学生,让其跟着中医理论扎实、临床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教授或主任医师学习。最后选出20名“徒弟”组成“师承班”,导师手把手带领学生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强化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学院把这20名徒弟看作中医传承的“火种”,因为其比博士生的数量还要稀少。这批学生毕业后,到了临床医院,仍然采取拜师的方式,口耳相传,手把手地教学。条件适宜时,还要让徒弟全国拜师。福建中医学院在全国开展师承教改试点工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级教改课题。
200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设立中医临床方向试点班,主要培养中医功底深厚、诊疗能力较强的临床应用型中医人才。本专业实行导师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突出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中医基本功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并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等形式,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辨证能力,和对专科专病进行研究的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2005年9月18日,湖北中医学院第一届中医教改试点班开班暨拜师仪式举行,2004级的32位本科学生向19位研究生导师拜师。该班的师资配备雄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都享有盛誉,其中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11位博士生导师。该班的32名同学是经过自愿报名,然后通过英语和医古文考试,从众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此次中医教改试点班旨在强调中医继承性强的特点,每位本科生由一名研究生导师单独指导,指导他们精读中医经典著作,加强他们的中医理论功底,同时培养他们临床实践的能力,以期早日形成中医思维。
2 设立纯正的传统型试点班
200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始重点培养七年制传统型中医药人才,首批共招30名学生,由2005级七年制专业通过自愿报名和遴选考核产生。课程设置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重点强化中医经典理论教育,采取名师带徒方式,即跟随名中医坐诊,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办传统班的动机是“现代社会急需培养一批掌握中医理论精髓、会看疑难病的传统型中医”, 即培养中医功底深厚、能完整传承中医理论和技能的传统型中医。具体来说,这个班淡化外语和西医,即不考外语,不要求会开西药,但要学会中医针灸、推拿、看病、认药、炮制等“十八般武艺”。招生通知公布后,立刻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在500名应届生中,有近百人报考仅招收30人的传统班!
成都中医药大学亦开展了7年制传统班,“早期即实行导师制。强化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如四部经典,跟导师早上临床,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导师制的方针。学习西医的课时比较少,仅是了解而不是掌握西医”。此举打破了教育部现有规范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以期通过这一试点,摸索出中医药高等院校按中医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的模式,总结出培养受社会欢迎、真正继承发扬中医药精髓中医师的经验。
上面两种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总原则是“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①读经典:即研读以中医四大经典为首的经典著作。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医院校教材中,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占有较大比例,是学生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的基础。如今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所占课时很少,所以学生很难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经典著作一定要精读,重点篇章要背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组织编写,由李振吉、王永炎编辑的5万字《中医经典必读》,已经于2005年4月出版。将来要逐渐要求学生像背英语一样背诵中医经典名著。②做临床:即从二年级开始在医院上临床课,长期大量地直接接触病人。大幅增加临床课程,是为了牢牢把握以临证实践为教学主线,全方位地在临证实践中接受培养。师承教育试点班的临床教学,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从门诊到病房,刻意追求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③跟名师:即拜名医为师,试点班的教师皆是学院顶尖级的临床尤为突出的教授。有了他们的悉心传授,中医薪火才能原样传承,而不“变味”。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绝技代表着当前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指导性。“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当代对师承教育的生动贴切的概括,实际上它一直是中医学的传统教育方法,并被古代私人带徒、民国中医院校恪守不移。
上面两种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区别是:在普通的传统型试点班里,原来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多学一些经典著作,增加一些名老教授的临床带教课,其它课程与原来的基本一样,所以,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仍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有的甚至是一边学习中西医结合的课程,一边接受师带徒式的临床实践,毕业时取得两个证书。在纯正的传统型试点班里,初步尝试打破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恢复传统的纯中医教育模式,较多缩减外语和西医课程,以至不考外语,只是了解西医而不要求掌握。这种纯中医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中医振兴的希望,只是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只有较多开设这种班,才能造就更多临床精英人才。
3 结语
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已经开始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部分学校在中医专业恢复师承教育,开始把传统中医和现代型中医的培养相对分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经过数年的特殊培养,试点班学生毕业后,将以绝对优势,直接进入临床一线,几年后即可以成为栋梁。将来,以临床为主且初步掌握特长的学生能够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目前高级临床人才缺乏的局面。
恢复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它在推进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抓住这个切入点,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将具有典型意义和全局意义。具体说来,中医院是中医学校教育的终端,它们对中医特色和优势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向、数量及种类。学校与医院互动,是师承教育恢复的最理想状态。2001年,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医疗系统首先恢复“师带徒”,挑选中青年骨干拜该院名老中医为徒弟。现在,广州省中医院已经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一面旗帜,无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皆达到极佳状态。同时,广东省中医院已经派优秀教师为广州中医学院带徒,学生长期吃住在医院,进行临证学习。更为可喜的是,2006年在上海和福建出现两家纯中医诊疗中心,推出后很受欢迎。这在全国是领先的,受到多方关注,有些院校也跃跃欲试。纯中医诊疗中心是试点班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和学生毕业的就业园地,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技能。可以说,纯中医诊疗中心的出现,让纯中医师承教育试点班这株“幼苗”有了更大希望,为它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体保障。
开办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只是个别院校的自行行为,教育部还没有下达官方实施的命令,因此,稳定性弱,统一性差。将来,如果教育部下令每个中医院校皆办传统班,并在毕业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则将正式使传统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常规制度。毕竟,制度的形成是它们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贵华.开办中医专业传统班的实践探讨[J].中医教育,2001(5): 17-18.
[2] 陆静.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中医院校教学改革积极吸纳师承教育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5-09-29.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专业介绍[EB/OL].http://www.sina.com.cn/exam/2006-05-07/225 337028.html,2006-05-07.
[4] 刘成汉,赵英杰,张青岐.本科教育采取研究生教学模式[N]. 中国中医药报,2005-10-13.
[5] 刘燕玲.薪火相传说中医[N].健康报,2006-11-08.
[6] 胥晓琦.荆棘中走出振兴之路——访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N].中国中医药报,2005-11-28.
(责任编辑:杜 靖)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教育;中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2-089-03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2005年1月,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强调,中医药必须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办事,不能盲目照搬西医模式管理中医。2006年1月,高强更加明确强调:希望中医院永远要姓“中”,不要忘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果中西医结合最后的结果是中医西化了,那方向就完全错了。2007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更是以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为灵魂。
具体到中医教育上,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即是要求培养传统型人才,即恢复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中医独特的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沿用二千余年。在1911年以前,中医师承教育(通常称为师带徒)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适应了中医本身的特点——有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概念深奥而不够明晰,临床思维非常生动活跃而不够规范。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让徒弟慢慢感悟中医典籍的涵义,同时使师傅的间接经验向己身的直接经验转化。特别是一些独家秘术,必须用这种教育方式传承才行。
目前,中医人才可分为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类,两者知识结构及诊治手段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型中医即以名老中医为代表的精英人才,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在中医院以门诊工作为主,诊疗基本上以传统方法为主,能够治愈西医棘手的疑难杂症。传统型中医是社会上最受欢迎也是最奇缺的中医大夫,代表着中医真正的传承。随着名老中医的相继过世,传统型中医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现代型中医即院校教育培养的中西医人才,是中医队伍的主体。他们通常在综合性中医院工作,对于临床技能的掌握,远远逊于名老中医。
为了增强现代型中医的临床特色技能,从1990年起开始恢复了师承教育,以期造就能够治愈疑难杂症的中青年临床精英。到目前为止,师承教育以公办为主,有三种形式,即政府举办的高级师承继续教育、中医医疗机构开办的师承教育及高等中医院校开办的师承教育。其中,国家中医管理局开办的高级师承继续教育是主体,声势浩大,积累不少经验,已经初具规模。中医医院开办的师承教育与临床紧密配合,效果也很突出。当然,也存在若干缺点,以高级师承继续教育为例,由于继承人的知识结构是中西医结合的,与名老中医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别,期望通过三年的不脱产学习,改变多年形成的固定思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欲“原汁原味”地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绝活,必须从院校教育入手,让学生在年轻时即接受师承教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999年以来,部分高等中医院校恢复了传统的师承教育,相继开设了试点班。具体言之,即让学生以中医特色临床为学习主线,强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在低年级时即确定一对一的精英导师,通过随师应诊,领悟中医理论精髓,师承导师学术精华,以便掌握较高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试点班的中医课程大幅增加,西医课程大幅减少,且西医课程以实用技术为主。具体情形如下。
1 设立普通的传统型试点班
鉴于高等中医药教育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传统中医特色和优势正在蜕变等问题,为了造就新一代广西名
中医,广西决定开办中医专业传统班。1999年,广西中医学院的传统班开办。选择学生的方式是自愿报名、专家考核及学院审批。在进行广泛宣传后,98级中医专业报名参加传统班的学生达到108人。随后,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报名参加传统班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专业思想和中医文化功底等。最后,学院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挑选20 名学生进人传统班学习。其教学内容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采用归纳与推演医理的方法,深化中医理论教育。
2004年,长春中医学院开办研究生师承班,首届共有20名学生。导师不仅有本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还特聘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担任师承班导师组组长。师承班学生一方面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正常毕业并获取学位;另一方面通过师承班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师承班结业证书。
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开办了本科生师承班。福建中医学院通过自愿报名、导师考核等程序,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最优秀的50名学生,让其跟着中医理论扎实、临床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教授或主任医师学习。最后选出20名“徒弟”组成“师承班”,导师手把手带领学生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强化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学院把这20名徒弟看作中医传承的“火种”,因为其比博士生的数量还要稀少。这批学生毕业后,到了临床医院,仍然采取拜师的方式,口耳相传,手把手地教学。条件适宜时,还要让徒弟全国拜师。福建中医学院在全国开展师承教改试点工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级教改课题。
200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设立中医临床方向试点班,主要培养中医功底深厚、诊疗能力较强的临床应用型中医人才。本专业实行导师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突出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中医基本功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并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等形式,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辨证能力,和对专科专病进行研究的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2005年9月18日,湖北中医学院第一届中医教改试点班开班暨拜师仪式举行,2004级的32位本科学生向19位研究生导师拜师。该班的师资配备雄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都享有盛誉,其中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11位博士生导师。该班的32名同学是经过自愿报名,然后通过英语和医古文考试,从众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此次中医教改试点班旨在强调中医继承性强的特点,每位本科生由一名研究生导师单独指导,指导他们精读中医经典著作,加强他们的中医理论功底,同时培养他们临床实践的能力,以期早日形成中医思维。
2 设立纯正的传统型试点班
200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始重点培养七年制传统型中医药人才,首批共招30名学生,由2005级七年制专业通过自愿报名和遴选考核产生。课程设置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重点强化中医经典理论教育,采取名师带徒方式,即跟随名中医坐诊,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办传统班的动机是“现代社会急需培养一批掌握中医理论精髓、会看疑难病的传统型中医”, 即培养中医功底深厚、能完整传承中医理论和技能的传统型中医。具体来说,这个班淡化外语和西医,即不考外语,不要求会开西药,但要学会中医针灸、推拿、看病、认药、炮制等“十八般武艺”。招生通知公布后,立刻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在500名应届生中,有近百人报考仅招收30人的传统班!
成都中医药大学亦开展了7年制传统班,“早期即实行导师制。强化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如四部经典,跟导师早上临床,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导师制的方针。学习西医的课时比较少,仅是了解而不是掌握西医”。此举打破了教育部现有规范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以期通过这一试点,摸索出中医药高等院校按中医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的模式,总结出培养受社会欢迎、真正继承发扬中医药精髓中医师的经验。
上面两种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总原则是“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①读经典:即研读以中医四大经典为首的经典著作。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医院校教材中,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占有较大比例,是学生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的基础。如今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所占课时很少,所以学生很难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经典著作一定要精读,重点篇章要背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组织编写,由李振吉、王永炎编辑的5万字《中医经典必读》,已经于2005年4月出版。将来要逐渐要求学生像背英语一样背诵中医经典名著。②做临床:即从二年级开始在医院上临床课,长期大量地直接接触病人。大幅增加临床课程,是为了牢牢把握以临证实践为教学主线,全方位地在临证实践中接受培养。师承教育试点班的临床教学,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从门诊到病房,刻意追求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③跟名师:即拜名医为师,试点班的教师皆是学院顶尖级的临床尤为突出的教授。有了他们的悉心传授,中医薪火才能原样传承,而不“变味”。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绝技代表着当前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指导性。“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当代对师承教育的生动贴切的概括,实际上它一直是中医学的传统教育方法,并被古代私人带徒、民国中医院校恪守不移。
上面两种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区别是:在普通的传统型试点班里,原来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多学一些经典著作,增加一些名老教授的临床带教课,其它课程与原来的基本一样,所以,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仍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有的甚至是一边学习中西医结合的课程,一边接受师带徒式的临床实践,毕业时取得两个证书。在纯正的传统型试点班里,初步尝试打破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恢复传统的纯中医教育模式,较多缩减外语和西医课程,以至不考外语,只是了解西医而不要求掌握。这种纯中医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中医振兴的希望,只是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只有较多开设这种班,才能造就更多临床精英人才。
3 结语
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已经开始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部分学校在中医专业恢复师承教育,开始把传统中医和现代型中医的培养相对分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经过数年的特殊培养,试点班学生毕业后,将以绝对优势,直接进入临床一线,几年后即可以成为栋梁。将来,以临床为主且初步掌握特长的学生能够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目前高级临床人才缺乏的局面。
恢复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它在推进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抓住这个切入点,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将具有典型意义和全局意义。具体说来,中医院是中医学校教育的终端,它们对中医特色和优势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向、数量及种类。学校与医院互动,是师承教育恢复的最理想状态。2001年,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医疗系统首先恢复“师带徒”,挑选中青年骨干拜该院名老中医为徒弟。现在,广州省中医院已经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一面旗帜,无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皆达到极佳状态。同时,广东省中医院已经派优秀教师为广州中医学院带徒,学生长期吃住在医院,进行临证学习。更为可喜的是,2006年在上海和福建出现两家纯中医诊疗中心,推出后很受欢迎。这在全国是领先的,受到多方关注,有些院校也跃跃欲试。纯中医诊疗中心是试点班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和学生毕业的就业园地,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技能。可以说,纯中医诊疗中心的出现,让纯中医师承教育试点班这株“幼苗”有了更大希望,为它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体保障。
开办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只是个别院校的自行行为,教育部还没有下达官方实施的命令,因此,稳定性弱,统一性差。将来,如果教育部下令每个中医院校皆办传统班,并在毕业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则将正式使传统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常规制度。毕竟,制度的形成是它们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贵华.开办中医专业传统班的实践探讨[J].中医教育,2001(5): 17-18.
[2] 陆静.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中医院校教学改革积极吸纳师承教育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5-09-29.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专业介绍[EB/OL].http://www.sina.com.cn/exam/2006-05-07/225 337028.html,2006-05-07.
[4] 刘成汉,赵英杰,张青岐.本科教育采取研究生教学模式[N]. 中国中医药报,2005-10-13.
[5] 刘燕玲.薪火相传说中医[N].健康报,2006-11-08.
[6] 胥晓琦.荆棘中走出振兴之路——访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N].中国中医药报,2005-11-28.
(责任编辑:杜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