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谜题

来源 :财经·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使欧元区边缘国家主权债券利率高企的同时,亦保持了欧元汇率的坚挺。事实上,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远高于其均衡值——该均衡值由2003年中期以来的购买力平价所决定。
  欧元对美元贬值的消息,曾在今年初频繁占据媒体头条。这一贬值现象可被看做趋向均衡值的调整。这不是反常现象吗?近期欧元区新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是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元的强势表明,市场并不希望欧元发生剧烈动荡,但主权债券价差增大,则表明主权债务违约(或债务重组)并非毫无可能。
  早在今年10月18日,默克尔与萨科奇曾在法国小镇杜维尔,就欧元区经济治理改革等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在10月28日至29日,欧盟理事会又通过了经济治理改革方案。
  近期,市场原本已普遍担忧各国主权债务违约,在欧盟讨论建立主权债务重组机制之后,此种忧虑再被放大。该机制将以类似于公司破产的规则,使主权债务违约更易于发生。
  这个提议具有一定合理性。尽管如此,由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牵头的专门小组,于近期提交的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中,此提议却完全不见踪影——方案将最大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强化现有规则以及对违反规则者的处罚措施上。
  但处罚并不是解决当前欧元区财政问题的良策。事实上,这些处罚措施甚至对解决财政危机收效甚微,或许只能在希腊和匈牙利稍有成效。
  当前欧洲有24个国家被置于超额赤字程序下,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弊端是私营经济失衡,以及欧洲银行业衰微。当危机骤起,或在其连带效应导致各国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财政问题时,推出任何处罚措施都不过是刻舟求剑之举。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终会推出处罚措施,且会深陷于毫无成果的争论和无数难有定论的争议中,这于推进欧洲进一步整合的事业殊无益处。
  另外,处罚措施容易让相关各方错误理解其背后的政治寓意:“布鲁塞尔只会惩罚我们,却对当前的实际情况、社会问题置若罔闻。”这可能孕育出反欧盟的情绪,显然不是各方想要的结果。在设计制度时,多考虑用市场力量倒逼各方遵规守纪,才是上上策。
  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但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引入泛欧元债券,其总额可高达各发行国GDP总额的60%(可称之为“蓝筹债”),由全体发行方共同担保。
  相关国家亦可增发债券,但须自己提供担保(可称之为“红筹债”)。该债券地位低于“蓝筹债”,而有序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只能适用于“红筹债”。如此一来,此项债权制度,将促使各国用尽浑身解数,增强市场对其红筹债的信心,最终将推进各方在财政政策上严加自律。
  令人遗憾的是,泛欧元债券可能只是镜花水月。欧盟委员会和特别小组的方案最终可能被采纳。不过方案中也囊括了一些有效动议,比如新的“超额赤字程序”,它有助于提高私营企业面对财政危机时的承受力,也将有助于改良各国财政体制。因此,欧盟各方将更有可能在欧洲主权债务重组机制上达成共识。
  看似异常的欧元定价和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券定价,是否应归咎于上述改革方案?尽管债务重组机制只适用于在其出台后才发行的债券,仅仅是对此机制出台的预期,可能已经导致利率上升。但公开讨论是否应在未来推动主权债务重组,还是加剧了市场忧虑。
  而且,希腊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确实出现问题:高额外债、巨额赤字、政府税收疲软、社会动荡加剧、民众信心普遍低下。现在还很难看清该国走势,更难以判断其能否避免拖欠外债或面临债务重组。该国是否会带来新一轮负面效应,现在还很难说。
  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上述两国最明智的应对方法应当是求助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争取更多时间应对危机。
  欧元持续走强,并非主要得益于近期美联储执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不是得益于欧盟自己的经济治理政策改革。市场可能已经意识到,早先推测欧元区将面临分裂,并无充分依据,且已经意识到欧元背后尚存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对德国来说,继续留在欧元区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如重发德国马克,其必然面临大幅升值的命运,使德国经济复苏陷入停滞。即便整个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都将面临违约,也不会威胁到欧元的现有地位。
  摆在欧元区面前的最大挑战,是联合财政和一些地中海国家经济体的竞争力调整,以及这种挑战很可能导致欧元区内各方经济发展失衡。但至少财政改革并非完全不可行:多个东欧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们在面临比当前更深重的危机时,也曾化险为夷。□
其他文献
美国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美元对内坚挺,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坚挺意味着低通胀,从而美元购买力不至于下降。对外具有竞争力意味着其他国家不应该人为压低货币价值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保罗·沃克尔出重手平抑通胀以来,维持美元对内坚挺一直是美联储的政策目标。美国并未设置正式的通胀目标,但金融市场默认美联储的目标在2%左右。法律规定美联储必须担起保证可持续增长和低通胀之职,而货币官员认为价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32年来,房地产税的改革从1986年起逐步恢复对内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房地产征税,到“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实现房地产税的内外统一,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发展历程。  展望“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中国房地产税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近30年税改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房地产税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
期刊
“十二五”规划建议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确立其目标和重点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显然,深入讨论并明确其实现的路径至关重要。    收入分配是天大之事  收入是民生之源。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
期刊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看,恐怕很少有人会否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规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
期刊
城镇化问题经历了一个十年周期之后,再一次吸引了众多专家、公众以及媒体的眼球。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又把城镇化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战略性高度。但我感觉了解城镇化真实含义的人并不是太多。因为城镇化问题确实已经直接涉及到城乡居民个人的利益关系,正因如此,有关政策在不同人的眼中,竟然成为不同的表述。  中央政策已表述得十分清楚,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的主体是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外来
期刊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同时成为金融强国。  这就必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完整的全球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国际强势货币。    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但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人民币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庞大的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未能转化为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的软实力,
期刊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强调做好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的本质和内涵  经济发展既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质量、效益、就业、分配、生态等质的变化过程。既要重视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还要重视经济增长过程的协调性、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  转变
期刊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即将结束。这是极不寻常的五年,是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中转危为机的五年,是战胜地震等灾害,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据初步测算,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出口跃居全球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上4000美元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进入“十一五”的前两年,国民经济运行达到新一轮上升
期刊
◎2010年3月3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左)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快步前进,去参加在白宫东厅举行的一个联合记者会。当晚奥巴马在白宫为萨科齐夫妇举行家庭晚宴。这是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首次以此种方式款待外国领导人。在会见萨科齐之后,奥巴马对记者说,法国是美国最悠久的盟友之一,从美国独立战争到目前的阿富汗战争,美法两国一直并肩战斗。    ◎2010年10月26日,伊朗德黑兰,内贾德(左)和莫拉莱斯(右)
期刊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为主要储备、结算货币,各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自由浮动,各国自由选择储备货币、汇率制度和汇率调节机制市场化的松散体系。  同时,可以预计,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内,世界货币体系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是“一极多元”的格局。但是“一极多元”中美元这一“中心极”的势力(占当今世界储备货币中的65%左右)在相对减弱,欧元、日元、英镑这一“多元化”货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