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贤和:在美国高校当系主任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而言,系主任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努力。”孙贤和说。
  身为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终身教授、可扩展计算软件实验室主任、美国阿冈国家实验室客座科学家和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孙贤和无疑是海外华人的骄傲。在他的官方身份之外,美华学社(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负责人兼前任会长的身份更为我们所关注。这家由取得终身大学教职的华人教授们创建的学社,是一个汇集在美华人精英阶层的团体。孙贤和在这一平台之上为推动中美交流、引进美国专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撰写的一系列关于如何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文章,引起了中国高层管理者的关注。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2011年5月,孙贤和回国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海外代表团仅有的16个代表之一,孙贤和将这看成是一种荣誉,是对他过去参与中美交流工作的一种肯定。会议结束后,孙贤和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面前的孙贤和儒雅平和,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我是北京人,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我的家在后海那边儿。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胡同九十九》其中一景就是我读书的小屋,一条典型的北京小胡同。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授,因为‘文革’,我初中毕业后没能进高中,以文艺骨干的身份进了北京市物资局马连道仓库做了搬运工。那段看着别人上高中而自己不能上的经历是最痛苦的,当时就想,如果还有机会上学,一定要好好学。”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孙贤和欣喜万分。经过努力,孙贤和于1977年被北师大数学系录取。上学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孙贤和在学校小卖部买到一本关于如何申请国外大学及奖学金的小册子,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孙贤和照着书中所写的向美国高校发出了申请,还没毕业就拿到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助教奖学金。1983天冬天,孙贤和赴美留学,1985年、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数学硕士、计算机硕士、计算机博士学位。
  毕业后,孙贤和先后做过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实验室博士后,担任过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兰利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员等职。他1999年加盟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nlinois Institute 0f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系,取得终身教职。截至目前,孙贤和已发表了近200篇专业著述,有4项专利,是多项国家项目的主持人。他提出的内存制约加速比定律,被称为孙一倪定律,是可扩展计算的三大定律之一。他和他的研究小组近年来多次荣获IEEE、美国NSF和专业会议的最佳论文奖、研究贡献奖。
  
  “每年完成一件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是美国著名学府,二战时培养了大批优秀军官。作为一所私立学校,伊利诺伊理工有自己的特色,它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倡创新。多数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非常好,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第一家做无线传感装置的公司,还有目前最火爆的微博,都是该学院的毕业生始创完成的。能成为该学院的系主任实属不易。
  孙贤和认为,能够担任伊利诺伊理工的系主任,与他敢做敢言,积极参与的为人有关。“对于融入主流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田长霖校长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应当做到和中国人在一起时要比中国人还中国人,与美国人在一起时要比美国人还美国人。我的理解是既要保持中国的优秀文化,又要积极参与美国的地方事务。遇事只是抱怨是没用的,只有参与才有发言权。参与了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既要提出问题又要花时间、精力去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自己把自己当做主人了,别人才会信任你。参与得多了,有了口碑自然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孙贤和逐渐赢得了学校师生的爱戴和拥护,慢慢树立起威信,成为系主任是水到渠成。他说:“打破玻璃天花板一直是美华学社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几年有多位美华学社的领导人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做了系主任、院长和助理副校长等,身体力行,以自身行动打破玻璃天花板。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做不做管理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群体,大家都不做管理,那是一个群体的缺失。”“我当选后,华人教授们,尤其是年轻的华人教授们,都非常振奋,其实这对美国校方也是一件大好事。”
  对于今天取得的成就,孙贤和谦逊地表示,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华人很多,自己算不上什么,但是,他也坦承,在美国做系主任既要做管理又要做科研确实很不容易:“对我而言,系主任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努力。”
  当选系主任后,孙贤和要求自己每年完成一件与中国有关的事情。第一年,在他的倡导下,伊利诺伊理工全校共同隆重庆祝中国春节,校长和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共同参加了相关活动,当地媒体纷纷报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中美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与学校的渊源深厚,1929年我校就有中国学生会了c我们找到校方老档案中的相关照片制作了幻灯片,并制成纪念册,校长、院长、我和中国联谊会主席4人签名,送给总领事,总领事很感动,校方领导和师生也非常高兴,反响非常好”
  第二年在孙贤和的推动下,学校为美国华裔学生设立一个奖项,表彰鼓励那些成绩优异而且对华人社区做出贡献的学生。他认为下一代是最重要的,希望通过这一奖项的设立,鼓励在美华人保持中国传统,拉近华人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距离。
  此外,孙贤和还参与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比如,学校开设有专门为中国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MPA班,他每年去给各界学员演讲、做报告。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两国互访活动等等。学校的对华友好打响了学校在华人中的知名度,近两年在校华裔学生大增,他的积极努力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把中美交流做到实处
  
  2003年成立的美华学社,到如今也才8年有余,但是社团的成员却都是在美15年~20年的拥有终身教职的教授。用孙贤和的话说,美华学社是一个“既年轻又年老的社团”。美华学社的成立可追溯到“李文和事件”。1999年,美國联邦调查局无端怀疑华裔科学家李文和“窃取核武器设计机密”,给中美关系造成恶劣的影响,也引起了在美华人的不平。为了维护在美华人的自身利益,在美华人教授成立了美华学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逐渐壮大,美华学社如今已成为推动中美交流的重要力量。
  孙贤和在担任美华学社会长和副会长的6年多时间里,美华学社为中美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与国内合作,在新疆建立了海智基地;二是跟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书,将国外的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到国内。2003年学社刚成立就出版了3本科普读物,《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做了专门介绍,中国科协举办'了出版发布会。其中我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普适计算,文章发表后,很多国内专业人士包括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的教授等专门来找我,跟我深入探讨这一课题,请我来具体讲解普适计算。 后来大家熟知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实际上都是普适计算的具体应用,影响深远。”孙贤和回忆学社最初的工作时如是说。
  由美华学社、中国科协、中国教育部、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新疆自治区5方共同合作参与创立的新疆海智基地,如今已经成为海外引智的成功案例。2004年孙贤和率领由24名美国高校教授组成的海外专家团来到新疆。许多美国教授就此与新疆建立了联系,有的人长年留在新疆工作,也有人每年回新疆工作一段时间,有些人成为“天山学者”。此后,美华学社每年都派出这样的专家团队到新疆,对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年,孙贤和被聘为新疆大学可扩展计算软件国际研究所所长。虽然只是挂职,孙贤和却踏踏实实地为新疆做了几件实事:组织力量做研究、写报告,申请博士点成功,并申请到中国科基委的科研经费,这也是新疆大学计算机系在维文领域之外第一次取得科基委的科研经费;为新疆培养年轻教师,送新疆高校教师到天津大学、北理工、华中科技大等中国知名大学接受培训;举办了两次大型国际会议,请来很多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很多专家与当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拉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建设网络进入中国政府网格计算,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实现资源共享,由此,方便了发达城市更好地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孙贤和说:“美华学社希望能够为中国多做实事而不是走马观花。互访只是交流的开始,互相了解探讨,然后要有具体落脚点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并且扎扎实实做下去,做出结果来。”
  
  引进“洋专家”需搭桥
  
  孙贤和一直在为推动中国引智事业而忙碌着,他不断思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洋专家”的渠道。孙贤和曾经两次被邀参加中组部组织的相关问题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特邀发言。此外,他还撰写了多篇针对性强的文章,在国内相关部门中引起广泛反响。
  “我平时写文章比较多,但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对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并不擅长。之所以要坚持写,一是因为自己有一些想法,二是责任感使然。在中组部的发言虽然是我写的,但很多内容是与社团成员一起交流的成果,我们社团成员大都功成名就,如何回报祖国、是否回国发展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建言能起到一定作用。”孙贤和告诉记者。
  在孙贤和看来,目前国外非华人科学家对中国情况真正称得上了解的人其实并不多,这导致在对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中常出现一厢情愿的情况。他认为,吸引“洋专家”,首先要吸引华人专家,然后以华人专家作为桥梁,“洋专家”就自然引进来了。“洋人对中国可能不完全了解,顾虑会很多,如果国内以单位名义直接去请,可能就不会接受。但是如果海外华人是他的同事、朋友,他信任、熟悉的人去請他,自然就会接受。海外社团能够在这方面起一定作用。第一次来感觉不错,交了几个中国朋友,以后再请就相对容易。短期来中国一般是讲学等形式,可能不要求回报,如果想以后长期合作就要上升到第二个层次,就会要求有所回馈,这可能是学术上的互动,或者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回馈。”“事业是吸引海外人才的关键,对海外华人和洋人都是如此。”
其他文献
有一句话我等了30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我要感谢哈佛大学在这个时候给我这个荣誉(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明年,我就要换工作了(注:指从微软公司退休)……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有一个大学学位,这真是不错啊。  我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高兴,你们拿到学位可比我简单多了。哈佛的校报称我是“哈佛大学历作,这导致了我学生生活的结束,以及通往微软公司的不平凡的
期刊
近年来,“6·18”的内涵更加深化,开展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扣紧转变方式主线的院士献计献策活动,为院士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会。  “我这是第七次参加“6·18”了“6·18”有创意、有新意,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层次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深刻,名声越来越响亮。这个平台也吸引了我参与到加快福建发展的进程中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    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亦称“6·
期刊
与外国专家的交流,启发我从另一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世人的关注。我自1989年开始从事引智工作,有机会接待苏联、德、法、日、瑞典等国的专家,在学习引进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双方的观点反映东西方文化与理念的差异,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启发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中国才是社会主义的“
期刊
中国真正高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的智慧被充分挖掘出来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实现这一目标仅用了这么短的时间,这是非常惊人的,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  满头的银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一丝不苟的鬓角诉说着一个女人的精致和干练。谷内百合子虽然是一位年近九旬的日本老专家,但是记者一行人来到她陶然亭的家中采访时并不觉得她垂然老矣,通过她将近3个小时的叙述可以看出,她汉语
期刊
国际人才竞争中的人才待遇的标准,通常不是由国内人才市场定价来决定,而是由全球市场人才定价来决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提出国际人才应该全球定价。清华经管学院2009年全球招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一共发出20个工作邀请,结果只有1个人接受邀请,待遇因素正是主要障碍。    国际人才应全球定价    待遇不仅仅是薪酬收入等显性因素,还包括相对收入、生活物价、发展前景、发挥平台、收入增长空间等隐性因
期刊
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适应。这种善于从社会实践中汲取经验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特色,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一边是毛主席的画像,一边是周总理的画像,在并无其他装饰的白墙上,这样的组合看起来如此夺目。记者一行人来到加拿大专家伊莎白·柯鲁克在北外的家中,发现这里面积不大,陈设异常简单朴素,与普通中国老人的家并无二致。不过,住在这里的并不是一位
期刊
“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沉寂了两分钟之后就像突然爆发了的山洪,人们欢呼雀跃、人们热泪盈眶的那场面让我这个美国人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被一个新国家的诞生感动了,我被她的人民感动了。”  当我刚见到沙博理老先生的时候,真不敢相信他已是96岁高龄的耄耋老人,那是因为他精神矍铄;待我结束对他的采访之后,我不禁又如此感叹,他不仅思维敏锐,而且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
期刊
外界对中国充满了误解与迷思,一个有见识的外国学生也不敢预测到中国留学会学到什么。但实际上,在中国生活以后,逐渐会感到习惯,也会从迷雾中发现真相并作出理智的判断。虽然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但中国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国家,市区的犯罪率和美国以及欧洲城市相比较低。中国和其邻国不同,虽然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和中国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  在中国留学是一种独特的经历,这是在其他
期刊
上海合作组织是唯一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而我是这个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当时感觉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而且责任重大。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6国元首在上海隆重聚会,庄严宣告欧亚大陆一个崭新的区域性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在莫斯科开会,我当时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也旁听了会议。会
期刊
国际上,现代国籍签证制度与过去传统的国籍签证制度相比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实行双重国籍,二落地免签证,三签证便利化。中国引进这样的制度,有诸多的理由与好处。  目前世界上直接、间接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已经不少于1/3了,在冷战、以及国与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再也难以形成,甚至长期激烈对抗的矛盾再也难以兴起的时候,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双重国籍不再是在激烈对抗的时候衡量忠诚度、价值取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