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空兵信息化演兵平台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先进的作战理念在这里融会,当今中国先进的作战飞机在这里拼杀。在这里,随时都有新的“战事”爆发,随时都有新的战法诞生。在这里,发生过不下百场的“战斗”,十几个兵、机种从四面八方会聚至此,上演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现代战争活剧。作为中国第一个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综合训练场,空军D基地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注定是中国空军训练模式发生历史性深刻变革以及航空兵战斗力跨越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颜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基地第一次实弹打靶的情景。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一个巨大的仿真靶标在狂风中战栗。颜锋和他战友的任务是用空地导弹将其摧毁。
  起飞,按照预定的航向飞行,到既定区域后上升高度。就在这时,颜锋从高空向下俯视了一眼,“当时冷汗就出来了,飞机前下方突然出现了机场、飞机、港口、坦克等‘敌’军用目标”。这种真实感让他印象深刻,以至于现在仍然觉得后怕,“如果这些是真实的敌人,我们就是人家的活靶子”。
  颜锋是南空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他所在的部队几乎每年都要到D基地执行实兵对抗演习、实弹打靶、多军、兵种一体化演习等重大任务。
  “这里的训练,让我们对未来实战不再陌生。”颜锋说。
  
  作战“实验场”
  
  2007年深秋的一天,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多兵、机种对抗演练在D基地拉开战幕,各路精英部队在戈壁滩上摆兵布阵、一决高低。逼真而又险象环生的战场环境,激烈而又精彩纷呈的战斗场景,让参演官兵既感觉新奇刺激,又感受到危机四伏,无不为训练基地精心打造的这一实战演兵场拍手叫好。
  这一幕让李世福倍感欣慰。作为D基地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主任,他认为这是对他们工作价值的最好认定。“我们搭建的这个演兵平台就像一块‘磨刀石’,飞行员把最新战法和作战理论拿到这个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研练检验,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他们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水平。”李世福说。
  随着航空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作战样式、战争格局的发展变化,原有的训练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新要求。战术演练、集中训练、战场化训练、多兵、机种合同训练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空中作战,将以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作战飞机,远距离、高速度、高精度、立体对抗为主要特征。大量新的高技术要素运用于空中战场,使战场环境、作战样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世界的眼光看,演兵场已成为主要军事强国打造强大空军力量的主要平台。其中,以美国红旗靶场为代表的模拟实战训练更是吸引了英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多国空军的参与。
  打造一个追踪前沿、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保障高效、能满足多兵、机种对抗训练的综合性作战实验场,实现基地化、模拟化、战场化训练,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空军D基地承担了这一历史性重任,他们组建了“合同战术训练中心”。
  成立之初的困难让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政委陈林印象深刻。当时相关理论和技术“国外封锁、国内空白”,无从借鉴经验;组建之初,“中心”干部不足40人,熟悉和精通新业务的人几乎没有;由于专业差异,符合要求的专业设施设备少得可怜,组训方式和具体手段更是无从谈起……“那时,中心一个人顶三个人用。”陈林说。
  正是凭借着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没出半年,一批懂业务、精工作的急需人才挑起了大梁;十多个现代化作战指挥所投入了使用;飞机、舰船、坦克等地面模拟目标也在戈壁滩上魔幻般出现。
  现在,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承担着组织实施空军多兵、机种合同战术演练、对驻训部队组织实施战术训练考核、空军新型机载武器系统作战使用骨干培训、保障歼击机部队导弹打靶训练以及轰炸、强击机部队的突防训练等任务,部队训练需要什么样的舞台,他们就搭建什么样的舞台。
  
  信息化演兵平台
  
  初舂的一天,一场“背靠背”的对决在戈壁的天空悄然展开,红蓝双方在完全未知的条件下进行对抗。此次导演部只规定了双方交战时间。
  整个导演大厅被一种安静而又紧张的氛围笼罩,所有人员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盯着频频闪烁的大屏幕显示屏。只见红蓝军战机时而飞至云端,时而低空盘旋;时而远距搜索,时而近距格斗……双方飞行员灵活运用战术战法在戈壁上空斗智斗勇。
  “我们只设置战术背景和战术课题,不规定战术运用和具体战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磨炼双方的谋略水平和作战能力。”训练中心参谋长胡淳文说。
  以往,基地在组织演习过程中,采取的是以“计划导调”为主的方法进行,根据计划预案,在演习过程中下达一些预先设置好的任务和命令。但这样的导调方式或多或少束缚了演习双方的手脚。
  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导调机制,为红蓝双方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作战环境。他们按照“随机导调、低度控制”的原则不断改进导调的方法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限制双方的战术动作,不设置附加条件,一切由红蓝军指挥员和飞行员根据空中作战态势灵活处置,从而使红蓝对抗这盘棋“活”了起来。
  他们建成了由情报采集分系统、中央信息处理分系统、指控显示分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实况监视分系统、图文传输分系统等组成的导调指挥系统,对参训部队实施不间断的导调、指挥、监控和评估,是名副其实的“导演”。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战术训练综合数据库,编制了战术训练结果评估软件,实现了对训练效果的量化评判。研制的监测评估系统用于对部队合同战术训练过程进行全程测量和实时评估,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为综合评定训练成绩提供了依据。
  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总工程师魏培智介绍说,战机在作战中高速灵活,红蓝双方态势瞬息万变,要时时客观地掌握空中战场的各种信息,建立一套完善的战场实时检测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事实上,要把空中战机的各种参数同步显示到地面导演部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空中精确定位、数据语音时时传输、参数分析解算等十余个领域。为了实现空中战场的“地面展现”,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自主研发的“空中多目标时时定位系统”、 “对地攻击图像监控系统”、“三维视景显示系统”等近2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项。
  不仅是导演、判官、考官,他们的身份还是教练。
  以往,为了规范飞行员实施战法的动作,他们在讲评部队演习演练时,采取的是“打分制”,即考核组把战斗过程细化成的几十个环节分数进行汇总,作为参演飞机的成绩。但随着一些战法的逐步普及,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说,协同作战意识强是加分内容,有的飞行员在演习中就故意做起了没有必要的掩护动作,这样就把演习变成了“演戏”,不利于战斗力提升。他们果断摒弃了“打分制”,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重 点讲问题、提建议,有效地促进了演习效益的提升。
  “未来战场什么样子,就努力打造什么样的训练场;未来战争中包含哪些要素,就积极创造条件构成这些要素。”基地建成完善了“战场环境、仿真目标、导调指挥、监测评估、综合保障”五大系统,逐步形成了具备指挥控制、远程导调、战场感知、监测评估、电子对抗等主要功能的信息化战场保障体系,为空军部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平台,不断挖掘和提升航空兵部队的作战潜能。
  
  “电子战场”
  
  2007年初春的一天,一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演习在该基地上演,以航空兵为作战主力,地空导弹、高炮等其他兵种相配合的集团作战的战斗打响。
  键盘声声、鼠标轻点、荧屏闪闪。只见车载雷达天线高速度旋转,一张无形的电磁覆盖网在广袤的戈壁上空悄然展开。经受过多次电子战训练场磨砺的飞行员,运用自己研练的战法,灵活应对电磁干扰,在相关火力的配合掩护下,成功对“敌”纵深目标实施打击。
  此次演习取得了多方面重要成果,得到了军委、总部和空军首长的充分肯定。
  来自华中某地的广空航空兵某团是一支王牌部队,他们在改装某新型战机的当年就形成战斗力,并且当年就来到该基地完成了实弹打靶任务。2007年,他们从峰峦叠嶂的南岳山脉出发,一路厮杀,多个对手节节败退。然而,转战到这一望无垠的戈壁腹地后,在强大电磁干扰波的冲击下,他们的威风顿时逊色了许多。这次打击让他们清醒起来,认识到研练复杂电磁条件下克敌之道的紧迫性。
  训练中心电子战大队大队长桂向阳介绍说,他们紧贴使命任务推动航空兵部队转型建设,根据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武器装备特点,积极设置复杂电磁环境,让飞行员在一场场充满现代战争气息的战斗中练协同、练战术、练战法。
  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完善,合同战术训练中心已经成为代表空军战术训练最高层次和发展方向的专设机构。今天,该基地每年担负的演习演练任务越来越多。D基地一份资料显示:自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成立以来,该基地共组织保障总部、空军重大军事演练活动20余次,100多个(次)航空兵师团进驻训练。
  “我们的使命和职能就是为全军复杂电磁环境下一体化联合火力打击作战演练走出一条新路。”李世福说。
其他文献
60年岁月洗礼,60年沧海桑田。驻扎在大山深处的武警吉林市支队九中队担负守卫白山水电站的任务。九中队营院里矗立着一座当年官兵建造的“创业丰碑”,上面镌刻着“扎根深山奉献,建设过硬中队”:  ——他们历经5次改编,9次换防,中队建设年年科学发展创新,连续60年被评为先进和标兵,夺得438个奖旗、奖杯、奖状。  ——他们历经守卫、守护、看押、看守等任务转换,中队连续60年执行任务无差错、60年安全预防
期刊
“我看到妈妈了,我看到妈妈了!”一个周末,当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湖南籍战士张强,在团里的局域网上看到妈妈身体健康,并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的镜头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库尔干边防官兵说,这是他们在网上“探家”呢。  一次,士官张平探亲时将村里的变化和亲人生活状况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和视频文件放在局域网上,同村和邻村的战友看后,感到好像也探了一次家。受此启发,有些官兵购买了数码摄像机,探家时相互借用。探家期
期刊
人才是战斗力的第一资源,这是空军D基地党委的共识。把人才培养作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科学统筹、系统建设,在大漠深处生长出一个高层次人才方阵。造就了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空军首席专家左继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鸿和被誉为“癌症患者攻克导弹难题”的一等功臣杨选春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数千项推进战斗力成长的重大科研成果。    多年以后,助理工程师韩宝峰仍然清晰记得当
期刊
到今年的10月21日,我戒烟整整10年。对于这个事情,闲时想来颇觉有点意思,就把我个人关于吸烟、戒烟的一些趣事写下来,权当闲话聊聊,供“瘾君子”朋友们参考、借鉴。  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过去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三包还不够吸。工作、休闲、写文章、想事情、茶余饭后都是烟不离手,吞云吐雾,不亦乐乎。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事情多了,烟瘾更大了。1998年,在一次机关篮球比赛中,我不小心摔伤骨折,做胸部
期刊
他的朴实,总能触碰到群众心坎最温柔的地方,那分感觉是感动;他的真诚,总会让群众在无助的时候看到希望,那种力量是坚持。  他叫张骞,是盘锦市边防支队赵圈河边防派出所一位普通的责任区民警,年纪大的叫他“这孩子”,年纪相仿的人喊他“小张”。  “这是朱春明家。”“这是张宝库家,他家有个大狗,可厉害了,大家都怕(它),但是只要看到我,就老实。”走在圈河村,如果面对737个房子,面对笔者30次提问,他都能立
期刊
文化,是从一个人举手投足间、只言片语间、一颦一笑间所透射出的素质和修养;军营文化,是每个军人行动、言语细节里所透出的自豪、自信与荣誉,是一支部队爱国热情、铁血性格和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空军D基地,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知识分子,坚守着荒芜与寂寞,在戈壁之中,以独特的方式体悟着生命与生活,体悟着创造与创新。这片土地,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情怀,开创了具有强烈大漠情怀、空军特色的军营文化。    记者是于7月
期刊
梓友力荐马文科诗集《猛士执戈奉玉帛》,翻看几页,不觉眼前一亮,遂不能释卷。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精神洗礼,是充满着震惊与钦敬的心灵之旅。其中,固然有三秦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乡土亲缘所生发出来的情感共鸣,但更重要的还是诗人那些酣畅淋漓的佳句,激活了我心中全部的审美期待。那些高古质朴而又不失轻灵天趣、磅礴大气更兼哲理幽思的文字,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相比较时下某些浮滑轻薄的无病呻吟,某些只关注所
期刊
这已经是第三次与吴广元通话了。  凭声音先入为主。从未谋面的对方语速、声音的高低急缓进行性格判断,成了我采访的一种思维定势。军人出身的吴广元声音不高,却中气十足,带着相当的穿透力,怎么听都不像一个经历过八次大手术并且还换了肝的人。  随着他的讲述和对这个故事的深入了解,我渐渐知道在这场生死接力的过程中,吴广元的坚强并非与生俱来,尤其是他的第7次大手术——肝脏移植,所有人都认为换肝成功是个奇迹,而吴
期刊
这是一所部队联合地方企业专门为贫困地区退役士兵而设立的全免费培训学校。2007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钟志明将军将“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牌匾授予了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就是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出资兴建这所学校的是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谈到兴办学校的缘由,杨国强说:“军人对保卫国家有贡献,我觉得他们为国付出了那么多,如果因缺乏就业技能而重新回到农村过贫困的
期刊
急促的哨音,像一束灯光撞开那浓浓的夜幕,刺开了总后教导大队某中队官兵惺忪的睡眼。战士们迅速地在中队楼前集合完毕。这时,通信员为大家一一发放印有“国家体育场临时出入团队”字样的出入证。毋庸置疑,中队日夜期盼的支奥任务来临了。指导员在队前作了简短的动员,中心意思——注意安全。随即大家登上了已发动轰轰作响的大巴。22点30分,车准时出发,目的地——国家体育场——鸟巢。  23点40分,当大巴经过四环路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