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个性发展;学习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47—01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笔者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趣味性;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如,近两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有限选项的教改实验,即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课程标准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情况安排其他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则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学生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教师如果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练习效果并不理想。其间,有的学生会“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吃不了”。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情况,让有的学生做引体向上,有的学生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学生做水平悬垂臂屈伸,这样既能使全体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切合自身实际的练习,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合理的目标,并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的成员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最后让学生按预定的目标、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努力的目标,进而积极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可按学生运动水平、兴趣、性别等进行分组,也可进行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从而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发展。
编辑:孟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47—01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笔者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趣味性;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如,近两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有限选项的教改实验,即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课程标准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情况安排其他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则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学生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教师如果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练习效果并不理想。其间,有的学生会“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吃不了”。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情况,让有的学生做引体向上,有的学生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学生做水平悬垂臂屈伸,这样既能使全体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切合自身实际的练习,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合理的目标,并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的成员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最后让学生按预定的目标、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努力的目标,进而积极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可按学生运动水平、兴趣、性别等进行分组,也可进行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从而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发展。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