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家的两种游戏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子恺先生家的游戏与众不同,在于有更多的知识性,可以當作课余的辅助教学。而且不少是祖上传下来的,可见丰家的雅趣颇有根基。
  比如酒令,原是很平常的酒席游戏,但丰家的却特别有文人气。丰先生回忆小时在父亲酒桌上玩的酒令——掷骰子:三颗骰子,每颗都用白纸糊住六面,上面写字。第一只上面写人物,第二只上面写地方,第三只上面写动作。文句是:公子章台走马,老僧方丈参禅,少妇闺阁刺绣,屠沽市井挥拳,妓女花街卖俏,乞儿古墓酣眠。第一只骰子上写人物,即公子、老僧、少妇、屠沽、妓女、乞儿。第二只骰子上写地方,即章台、方丈、闺阁、市井、花街、古墓。第三只骰子上写动作,即走马、参禅、刺绣、挥拳、卖俏、酣眠。于是将骰子放在一只碗里,叫大家掷。凭掷出来的文句而行酒令。
  如果手运奇好,掷出来是原句,例如“公子章台走马”,那么满座喝彩,大家为他满饮一杯。但这是极难得的。有的虽非原句,而情理差可,则酌量罚酒或免饮。例如“老僧古墓挥拳”、“乞儿市井酣眠”。但是骰子无知,有时乱说乱话:“屠沽章台卖俏”、“老僧闺阁酣眠”……那就满座大笑,按例罚酒。
  小孩子不吃酒,但也仿照这酒令,做三只骰子,以取笑乐。一只骰子上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只骰子上写“在床里、在厕所里、在街上、在船里、在学校里、在火车里”;一只骰子上写“吃饭、唱歌、跳绳、大便、睡觉、踢球”。掷出来如果是“爸爸在床里大便”、“妈妈在火车里跳绳”、“姐姐在厕所里踢球”……那就引得满堂大笑,掷者要受罚。如果这一套玩厌了,可以另想一套新的。这种游戏丰先生的子女自然也都玩过。这对训练造句和词组搭配很有帮助。
  1938年1月,丰先生一家逃难到江西萍乡,暂住于暇鸭塘。在萧家祠堂度春节时,发现了萧家子弟玩的“览胜图”游戏很有趣。丰一吟记述道:“那是一种类似飞行棋的游戏。在约一米见方的一张纸的中心写着‘萍乡东村萧氏家藏游玩品’,据说是萧氏祖辈设计出来过年时供儿孙辈游乐用的。由6个人轮流掷骰子玩儿。6个人各代表词客、羽士(即道士)、剑侠、美人、渔夫、缁衣(即和尚)。从劳劳亭出发,一直走到长安市,中间几乎每一站都是一个典故或著名景点,如滕王阁、蓝关、东阁、金谷、洞庭、雁塔等等。难为萧家祖上如此精通古文史地,能发明这样高雅的游戏图。”
  这张“览胜图”颇符合丰家“游戏知识化”的旨趣,丰先生和丰家子女很快迷上了这种游戏。萧家就送了一张“览胜图”给丰家。丰家一直珍藏着,并带到了上海日月楼。直到几十年以后,每逢过年,家人聚在一起,还必玩这游戏。
  (黄玉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少年时,我曾做过一个游戏,将父亲用了好多年的那柄斧头,偷去埋在挖野菜的山梁上,然后栽了两棵小树作为记号,设想着再过几年挖出来,看斧头会变成什么样子。后来在外地上学、谋生,就忘了这件事,忘记了被我埋掉的那柄斧头。  年岁一长,便渐渐回忆起往事来,也就记起了在我平淡的少年岁月里,深埋的那个斧头。  那年回家,我在那个山梁上找到了两棵高大的橡子树,我当时栽的那两株小树正是橡子树。在两棵树之间,我小心翼翼
期刊
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有路灯把夜色稍微推开一段,像是撸上去的袖管。  我一路问小年课上讲了些什么,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她紧接着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怎么办?”很抱歉,她五岁,已经很自然地有了美国梦。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这么直接地以儿童体现。  我又加一句:“围
期刊
一口温润暖在心。  “我喜欢喝羊骨头炖的汤。”  “我喜欢喝鲫鱼炖的汤。”  “我喜欢喝鸡架子炖的汤。”  “我喜欢喝妈妈炖的汤。”  “喂……”  这是冬天时常发生的谈话之一。  煲一锅说得过去的汤,其实是件容易的事,只需干净的器皿和材料,以及充分的耐心,你就可以得到比例正确的水、盐、脂肪、蛋白质及其余微量成分的混合液体,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甚至从投入产出比来说,汤这玩意的诚意似乎远逊于其他食物。
期刊
B市最繁华的商业楼发生了爆炸案,大侦探福尔摩斯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一番侦查后,他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但还是被敏锐的华生捕捉到了。  “你发现凶手了?”华生小心地问道。福尔摩斯突然想考考这位助手,他灵机一动,说道:“我给你两个提示,你来推测一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前提条件是:1.所有的在场人员都是嫌疑人;2.一些嫌疑人是凶手。  结论有:  A. 沒有一个凶手是在场人员。  B. 所有凶手
期刊
比如那路边的流浪小狗,  投向我的一個眼神……  他们常常捉弄我,  让我莫名欢喜,却又莫名伤心。
期刊
读三年级时,我们开始学英文。我们用的教科书不是别的,而是爸爸所作的《开明英语读本》,里面有丰子恺画的插图。我们跟着先生念:Good Morning. Goodbye.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What's this? A cock. This is a cock. What's this? A hen. This is a hen. What's that? A
期刊
大学时代的我跟土鳖似的,从来不敢主动与人打招呼,怕一说话就露了怯。遇见熟人最多傻傻地笑一下,然后迅速低头。毕业前夜,一位老师在毕业册上给我留言:“毕业了,你还有一门能力挂科——搭讪!”  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走进社会后,便开始刻意大声地跟人打招呼,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搭讪量。最初我只找年长的人实验,而且台词无比八股老套:“大爷,吃了没?”渐渐地尝到了甜头,胆子大了,就开始面向广大异性搭讪
期刊
①  兩只狗聊天。一只狗说:“前两天我和主人一起去林子里打猎。突然,前面钻出来一头大黑熊。”  “那你们怎么办啦?”另一只狗急忙追问。  “别提啦!我主人吓得枪都掉了。我一看,马上就扑了过去……”  “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勇敢!”另一只狗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我不是朝熊扑了过去。我是扑到了主人的怀里,然后大喊:‘快跑!’你这个傻瓜!”  ②  两只小狗在街上闲逛,走到了一家肉店门前,一只小狗对另一
期刊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说古人爱笔谈,就是不说话,写在纸上。我想象一下这样的气氛,觉得很斯文,但是有点怪。可至于为什么不说话却偏偏要写在纸上,语文老师又讲不清楚。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觉得肯定是他弄错了。应该是过去文人们像王羲之们都住在深宅大院,串个门啥的比较远,他有个儿子去看朋友不就是走了一夜才走到么?所以就写在纸上,让仆人们跑来跑去,替他们完成谈话。我觉得这些想象合情合理,但老师说我扯
期刊
纽约摄影师Randy Scott Slavin拍摄制作的“视角轮换”系列照片,取材考究、技法新颖、制作精美。這些用鱼眼镜头在美国拍摄的景色照片经过摄影师后期制作后,呈现出360度的立体透视美感,让人叫绝。摄影师希望这种新颖迷人的自然美景能让生活在吵杂都市中的人们享受到一份内心的宁静。  (白轮船摘自“环球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