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话的反复问句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湟中话的反复问句主要有三种类型:VP不(VP);VP吗不(VP);还VP不(VP)。其突出特点是语气助词“俩、哩、着”的大量使用、语气词“吗”表达传疑和连接问项、句式宾语前置、句末否定词重读等。此外,本文简要揭示反复问句“A冇A”与动词的重叠式“A冇A”句式同用现象及区别。
  关键词:湟中话;反复问句;语气助词;宾语前置;重读;A冇A
  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7-02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与西宁市相距25千米。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族等。语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
  反复问句是一种正反问句,选A或非A。朱德熙认为,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三种反复问句是:
  (a)VP不VP?(去不去?/喝水不喝水?)
  (b)VP没有?(去了没有?/看见没有?/买票没有?)
  (c)可VP?(你可去?/可相信?)
  1991年,他进一步将“VP不VP?”分成两个次类“VO不V?”和“V不VO”。
  湟中话的反复问沿用了以上a、b两种形式。没有c形式的表达。本人为行文的方便及全文的系统性考虑,将a、b两种形式统一归入“VP不(VP)”的范围下,并视“VP不(VP)”形式为湟中方言反复问句的三大类型之一。b句式在湟中方言中略有不同,省略“有”。其他的两大类型是“VP吗不(VP)”、“ 还VP不(VP)”。以上这三种主要形式下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子句式。子句式特点丰富。一般借助语气助词“哩,俩,着”表达,例“VP哩吗不VP?”,“俩”或“着”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替换句子中的“哩”,不改变句子原意。但语气助词“着”不能随便替换,它有自己的习惯搭配,并非无条件替换。还会使用语气词“吗”,表达疑问,且用来承接前后两个问项的内容,与普通话的“吗”用法有差别。这些用法及其他一些特点本人将在下文一一叙述。
  句类 句式 例句
  反复问句
  VP不(VP) Z1 VP不/冇VP Z1a A不/冇A 吃冇吃?
  Z2 VP不/冇 Z2a A不/冇 去不?
  Z2b AM不/冇 喝俩不?
  VP吗不(VP) Z3 VP吗不/冇VP Z3a A吗不/冇A 唱吗不唱?
  Z3b AM吗不/冇A 去着吗冇去着?
  Z4 VP吗不/冇 Z4a A吗不/冇 水喝吗不?
  Z4b AM不/冇 饭吃哩吗不?
  还VP不(VP)
  Z5 还VP不/冇VP Z5a 还A不/冇A 还去不去?
  Z5b 还AM不/冇A 还要不要?
  Z6 还VP不/冇 Z6a 还A不/冇 还去不?
  Z6b 还AM不/冇 还去俩不?
  一、反复问句的常用形式及特点
  湟中话反复问句常用形式情况表一。
  表中,根据“不”、“吗”、“还……不”的分别使用,将反复问句划分为三大类型:VP不(VP)、VP吗不(VP)、还VP不(VP)。从结构上看,“VP不(VP)”为基式,“VP吗不(VP)”和“还VP不(VP)”为基式的变式。变式是在基式的基础上,添加“吗”或“还”得来。相反,变式去掉“吗”、“还”即可变成基式。如:
  (1)你张三见冇见? → 你张三见了吗冇见?
  (2)你钱有吗冇有? → 你钱有冇有?
  (3)明天雨还下不下? → 明天雨下不下?
  根据否定词后的VP是否省略,将三大类型的反复问句划分为Z1-Z6六种基本句式。单数的句式代表没有省略VP,双数的句式代表省略了VP。Z1-Z6之间也可以互变:Z2添加“吗”,即变成Z4。删去“吗”后即变成Z2;反之亦然,其他基本句式也如此。
  根据语气助词“哩、俩、着”的使用与否,把Z1-Z6划分为十一种反复问句。Z1a-Z6a代表不添加语气助词,Z2b-Z6b代表添加。a、b两类句式之间可以互变,可添加语气助词,也可不添加。当地人习惯添加语气助词,所以使用语气助词的反复问句偏多。
  从表中看出,Z1a句式没有对应的Z1b句式。这是因为,当Z1a要添加语气助词时,同时也要添加语气词“吗”,反复问句式才能够成立,即变成Z3b句式。为了避免重复,所以省略,不单独设Z1b句式。
  表中有很多M,这表示语气助词“哩、俩、着”在句中频繁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西北方言中很常见,尤其还表现在甘肃、寧夏等地区。口语中的语气助词盛行,各种句式常借助语气助词来表达。湟中方言也不例外,使用过程中也有其隐形的规则。湟中话的反复问句“哩、俩、着”可添加,也可不添加,在互变环节中,“哩、俩、着”之间可以互换,但是互换有规则,不可随意互换。不同的句式要保持不同的语气词搭配。“哩、俩”一般跟否定词“不、冇”都可以搭配,“着”一般跟只跟否定词“冇”搭配。并且“着”可以在否定词前后同时出现,即一个句式同时有两个语气助词“着”,“哩、俩”则不可以。如:
  哩→(4)你去哩吗不去?
  你去吗不去?→ 加语气助词→俩→(5)你去俩吗不去?
  着→(6)你去着吗不去?*
  ↓→(7)你去着吗冇去着?
  此外,湟中话为SOV型语言,宾语前置。刘丹青认为吴语和西北方言都有受事语序前置的特点①。湟中话的反复问句同样保持语序的一致性,当反复问句的问项A是动宾结构时,宾语前置。其次,否定词后问项A的宾语要省略。如果问项A是其他复杂结构,如补语、定语等成分,则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通常当地人习惯省略。如:
  (8)课上哩吗不上?   (9)衣服洗着吗冇洗着?
  (10)能来哩吗不能来?
  (11)眼花着吗冇花着?
  (8)、(9)的宾语“课”和“衣服”都提到动词“上”和“洗”的前面,且否定词后面的宾语“课”、“衣服”都省略了。(10)、(11)中后一个问项的“来”、“眼”可省可不省。
  在“还VP不(VP)”句式里问项的宾语,往往也要提到“还”的前面。如:
  (12)车还坐哩吗不?
  (13)游戏还打着吗冇打着?
  湟中话的反复问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吗”的用法。这里的“吗”用在两个问项中间,连接前后的问项和表达疑问的作用。普通话的“吗”一般只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张安生曾详细论证了反复问句中的“吗”,指出:“‘吗’是兼有一定连词功能的疑问语气词,是和并列问项的结构方式同样重要的表达‘选择提问’义的结构要素。这或许就是X吗Y式问句可以不使用选择连词的主要原因,因为兼有‘选择提问’义的‘吗’已经使选择连词成为羡余标记”②。选择问句中的“吗”还是反复问句的“吗”,都具备这两个功用。但是选择问句“吗”前可以用名词,而反复问句前不可用,只用谓词。
  二、句尾“不”的否定强化重读
  谈到语气词“麽”的来源时,吴福祥指出“麽”是由“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而产生的③。他认为,后汉到宋的年代间,“VP-neg”式发生了分化,从语义上分化为反复问句和非反复问句。为什么会分化成两大类型,吴先生也做出了解释,认为“VP-neg”式反复问句后置否定词虚化,造成表疑问的非反复问句产生,后置词进一步虚化为疑问语气词,所以才产生了“麽”。
  湟中话中也有“VP-neg”式的反复问句,即“VP不/冇”,其中的“冇”即否定词。“VP-neg”式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至于后面的neg很容易虚化,形成语气词。因为虚化与位置变化有关。汉语语法化的大量事实表明,一个词汇单位如果因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了原有的组合功能,则词义往往要发生抽象化。这种抽象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词义虚化:由词汇单位变成语法单位。“不”最初位置在谓词前做状语。当“VP不”格式产生,“不”离开原来的位置后置于句尾,使“不”与谓词的关系变得不太密切,容易都轻声。这样的一种因素,导致“不”虚化,变成语气词。
  而在湟中方言中,置于末尾的“不/冇”并没有虚化成语气词,反而强化重读。这里所指的强化并不是否定词否定意义的扩大或强化,而是相对于虚化成的语气词,语义上保持否定词性质不变,语音上也读得更重些。例:“饭吃不?”按当地人的习惯,“不”读降调/pv41/。“不”在湟中话的单字调度阳平/pv24/,而在“VP不/冇”句式末尾变成降调。从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看,在表示强调,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候,句尾往往采用降调,而非升调。朱晓农就现代语音学的角度研究称:降调也有表示强调引人注意的功能,高调有表示亲密的功能。湟中话的反复问句“VP不/冇”可能就是因为防止虚化,保持原句式的独立完整性,与普通话的统摄下相区别,所以导致否定词“不/冇”的降调重读。
  三、与动词重叠式A冇A的区别
  青海方言中动词的重叠是很常见,重叠后语法意义也不同。这里只探讨动词重叠式“A冇A”。
  ①酒喝没喝就醉了。(刚开始喝酒就醉了)
  ②天亮冇亮号走开了。(天刚亮就出发了)
  ③吃冇吃号饱了。(刚吃就饱了)
  这里的“A冇A”是在AA式的基础上,中间嵌入一个表达否定的“冇”,主要表示“动作行为刚刚发生或持续时间很短”等语法意义。
  这样的句子在湟中话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常用表达。单从形式上看,这一结构与反复问句Z1a 式“A不/冇A”一样。但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却不同。
  如何区别他们之间的不同,对当地人来说很容易。首先,在交流中,反复问句是希望对方作出答复,所以在发问了时通常带有表疑问的语气,借助语气助词“哩、俩、着”表达;而重叠式A冇A,在发音时,一般延长第一个动词的音程,语音上不能有停顿,如“吃——没吃号饱了”。就是为了更进一步表示动作行为刚刚发生或持续时间短,这种延长音节的表达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不延长,取决于个人习惯,但日常习惯采用延长式偏多。
  其次,在表达动作行为刚刚发生或持续时间短的语法意义时,为了句子语义上的完整性,A冇A式后面必须要加补语成分和表已然状态的“了或着”,否则句子不成立。反之,去掉补语成分和“了、着”就是简单意义上的反复问句。例:“天亮冇亮号走了”→“天亮冇亮?”、“哭冇哭号骂开了”→“哭冇哭?”。
  再有,这种A冇A的重叠式还可以采用非重叠的形式表达,如:“酒刚喝开就醉了”、“天刚亮号就上路了”、“刚吃妥就饱了”。他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重叠形式更加注重持续时间的短暂。重叠后的动词不能直接受“已经、刚、正在、即将、曾经”等词的修饰,非重叠形式则必须在动词前加“刚、已经、即将”等修饰语。这种A冇A式的动词重叠,可能是受安多藏语的影响,表达的形式和意义完全与安多藏语一致。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论证了。
  注释:
  ①刘丹青《吴语和西北方言受事前置语序的类型比较》(《方言》2015年第2期)
  ②张安生《宁夏同心话的选择性问句》,《方言》。2003年第一期。
  ③吳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中国语文,1997年1期。
  参考文献:
  [1]朱德熙.汉语方言里是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2]梅祖麟.现代汉语选择问句句法的来源[C].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8.
  [3]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7,(1).
  [4]朱德熙.“V-neg-VO”与“VO-neg-V”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J].中国语文.1991,(5).
  [5]张安生.宁夏同心话的选择性问句[J].方言.2003.(1):28-39.
  [6]刘开骅.中古汉语式VP-neg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4).
  [7]王双成.汉语青海方言的动词重叠式[J].民族语文.2008.(3).
  [8]王双成.西宁方言的重叠式[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5.
  作者简介:葛生琰(1992-),女,汉族,青海湟中人,研究生在读,青海师范大学,汉语方言学。
其他文献
近日,“全国金秋农产品展销行”走进了陕西。党旗红,苹果香,记者在洛川国际苹果节上所见所闻感触颇深。黄土高原上的一个22万人的县,种植了口50万亩苹果.产业总收入达24亿元,仅果业
千年文明,古老而沧桑的国度,传承文化在神州大地上花开朵朵。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近年来,我国的群众文化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全国各地精心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基层
在经济工作甚至所有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注重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企业当注重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浩浩沂蒙,绵延八百余里,中部有蒙山胜景,层峦叠翠,景色秀美,古来为道家养生之地;东部有蜿蜒沂河,两岸土地肥沃,稻麦飘香,渔歌唱晚.数千年来,勤劳纯朴的沂蒙人民在这片广饶的
我国煤矿井下巷道的支护方式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已普遍采用锚网或锚喷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为进一步搞好顶板安全管理,本论文采用用于锚网支护的顶板及围岩运动的计算机检测
本文以某煤矿为例,论述了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对矿区居民生活造成的危害.详细阐述了某煤矿的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类型,对矿区内的地面塌陷、房屋塌陷、地裂缝以及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推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如何在传统的学习和教育基础上,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适应新时代
奎因指出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区别在于分析命题只依靠对意义的区别,而不依靠对事实的判断.接着奎因区分了意义和指称的不同,将分析命题的意义问题转化为指称理论之中的问题.
文化的存在体现着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对文化哲学的研究为哲学的发展开启了绚丽多彩的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历史是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向前发展的。那么文化也是
本文论述了中专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思想教育职能的具体表现,以及中专图书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