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改进数学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经。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和怎样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三个方面谈谈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以便进行反思与较正。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创设
  1 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但现在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而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因而使情境创设变得牵强附会,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1.1 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1.2 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雖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2 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2 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2.3 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3 怎样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3.2 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3.3 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3.1 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3.3.2 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关键词】教学情境;朗读;多种感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
期刊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课程指南》中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如3~4岁的幼儿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4~5岁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怎样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题要联系当地实际;采用多样性的评价形式。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活动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所学的
期刊
首先,角色让位。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做主,还是学生做主?这是区别老课程与新课程的重要标志。老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仆人。新课程的教学应该与之相反,否则,搞得再花哨,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
期刊
读懂文中的每一句话,这是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的关键,因此决不能含糊。语言文字的理解有时的确有困难,但终不是无法可寻、无规律可觅。刘勰《文心雕龙》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写文章和读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而文中的词句是感情的源泉。因此想办法引导学生与词句的内在感情产生共鸣,这样对于词句的理解就化难为易了。  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大胆探索了“明确兴趣点,创设‘
期刊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本人认为:  1 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方向学生的基础课、必修课。这门课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授课教师要采用自主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践,才能培训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小学师资,才能符合现代小学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游必要研究高师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教学。  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能力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們传
期刊
【摘 要】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认真组织和学生一起制订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还要有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关键词】语文;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