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我开始与单亲留守儿童开始接触,当时刚开学,我发现一个男孩上课从不发言,也不和同学说话,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耍,总是默默无语呆坐着,他就是陈明(化名),他的举动引起我的怀疑,通过了解,知道是今年刚转来的,再无其他信息,于是我决定家访。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相守在家访过程中,我知道陈明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因故刚去世不久,而且是留守儿童。对于一个留守儿童,本身就缺少家庭的教育,现在又是单亲,就更缺少了父爱,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作为班主任,我该如何担负起孩子心灵呵护的使者,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呢?
首先,与他谈心,拉近距离。一次大课间,我带他到办公室,让他坐在我旁边,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对你的情况已经了解,我知道你失去父亲的痛苦,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好好读书,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这也是你爸爸的期望。”说着,孩子此时流泪了。我继续安慰他说:“孩子,坚强点!在学校你就把我当作是你的爸爸,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你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战胜自己,让自己坚强起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做一个健康、坚强、快乐的男孩,这样才对得起你的父亲呀!”孩子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这样,我每天坚持和他谈心。
接着,真情帮助,爱心感化。在班级开展同学齐努力,共同帮助陈明的活动。让班长带领同学主动找他一起游戏,主动和他说话,专门安排人对他进行帮助。我们学校的特色活动就是空竹,学校要评比,同学轮流帮助他学习抖空竹。通过我观察,他学得很认真,学得也很快,因为他的思维还是很敏捷的,进步很大。我发现让孩子和他一起活动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有这么多人在关心他,爱护他,在這里不是他一个人,他就不会觉得孤单。同学们的真诚帮助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的爱!最值得欣喜的是在和同学活动的时候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看着孩子一点点的进步,我从心眼里高兴。当然,我每个月还会让陈明与他妈妈一次视频通话,以减轻他内心的孤独!
孩子是需要关怀的,最渴望得到爱,你爱他,他就会爱你。这些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更需要这份爱,因此我在平时对陈明是尽可能地给予他关怀,同时也会创造条件让他感受到家庭般、父亲般的爱。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为班级31名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的活动,当然更关注陈明。记得那时在2013年元旦前一天,我买了六盒大蛋糕为这些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活动开始时,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班级所有的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以此弥补你们工作在外的父母对你们的遗憾,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难忘的与众不同的生日party!祝所有的同学生日快乐”。然后同学齐唱《生日歌》。接着,这些留守儿童陆续说了自己的心愿和想法。我记得陈明走到前面微笑着说:“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谢谢老师和同学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现在又为我们这些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真的太谢谢大家了,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生日,但我失去了爸爸,妈妈又出去打工了,我很孤独,大家不知道没有父爱的感受,不过现在我又得到了一个和爸爸一样关心我,疼爱我的人,那就是戴老师,是他有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和家庭般的温暖,老师谢谢您!”说着,他流泪了,当时同学们和我都很感动!
在毕业的时候,陈明妈妈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感激地说:“戴老师啊,感谢您一年来对我家孩子的照顾,没有你就没有孩子的今天,他现在可懂事了,也很乐观,这都得感谢您啊!”我微笑着说:“不要客气,尽管你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把孩子留守在家,但是我们会一直相守在孩子的身边的!你们放心好了!”
其实,在当今农村有很多像陈明一样的留守儿童。据统计留守儿童有近58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这些儿童,如何来教育他们?这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还承担着育人的职责。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也就缺少了父爱和母爱,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大多数或多或少存在一点问题。因此,对于这些特殊的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的转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弥补孩子缺失的爱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爱护学生,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感化和教育学生。留守儿童本身就缺少父爱、母爱,作为老师要在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多关心爱护他们,多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让他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温暖和爱!从细微处关爱留守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更健康!
二、坚持做到“六个一”
1.每日一谈——灵魂内心深处的交流。当离异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或挫折、人际交往或心理出现障碍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排解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每周一访——真情沟通。坚持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加以照顾,同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当好学生生活照顾、心理依赖、学习帮助、亲情交流、行为管理的父母。
3.每月一通——弥补情感缺失的空间
面对留离异守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为孩子创造机会,及时提醒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畅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亲情热线,让留守儿童一解相思之苦。
(2)“家校通短信平台”,联系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纽带。
(3)特殊节日,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归位”,既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又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渴问题。
4.每季一聚——亲情聚聚、亲子互动。
5.每年一庆——感受家庭般的温暖和爱。面对孩子“缺位”的家长教育,就是引导老师和同学对这些孩子表示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脆弱的细小心灵得以慰藉。
在这个故事中,我就是创造性地开展“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的活动,让陈明在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和老师对他的关心,这样他才不会从心里觉得孤单,尤其是他还失去了父亲,亲情的缺失更让他觉得心灵孤单。因此经常开展集体活动,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从失去父亲的阴暗面走出来。我还经常扮演他“父亲”的角色,引导他积极地乐观地面对,让自己的生活的更美好,更阳光,更健康!
6.每人一帮——充当“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尽管现在各地有很多留守儿童,但是,家长们放心留守,我们老师就该真心相守!我们老师只有对孩子多点真情呵护,多点耐心帮助,多点爱心相伴,才能让生活在农村的这些特殊的单亲留守儿童阳光、健康地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相守在家访过程中,我知道陈明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因故刚去世不久,而且是留守儿童。对于一个留守儿童,本身就缺少家庭的教育,现在又是单亲,就更缺少了父爱,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作为班主任,我该如何担负起孩子心灵呵护的使者,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呢?
首先,与他谈心,拉近距离。一次大课间,我带他到办公室,让他坐在我旁边,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对你的情况已经了解,我知道你失去父亲的痛苦,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好好读书,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这也是你爸爸的期望。”说着,孩子此时流泪了。我继续安慰他说:“孩子,坚强点!在学校你就把我当作是你的爸爸,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你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战胜自己,让自己坚强起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做一个健康、坚强、快乐的男孩,这样才对得起你的父亲呀!”孩子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这样,我每天坚持和他谈心。
接着,真情帮助,爱心感化。在班级开展同学齐努力,共同帮助陈明的活动。让班长带领同学主动找他一起游戏,主动和他说话,专门安排人对他进行帮助。我们学校的特色活动就是空竹,学校要评比,同学轮流帮助他学习抖空竹。通过我观察,他学得很认真,学得也很快,因为他的思维还是很敏捷的,进步很大。我发现让孩子和他一起活动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有这么多人在关心他,爱护他,在這里不是他一个人,他就不会觉得孤单。同学们的真诚帮助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的爱!最值得欣喜的是在和同学活动的时候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看着孩子一点点的进步,我从心眼里高兴。当然,我每个月还会让陈明与他妈妈一次视频通话,以减轻他内心的孤独!
孩子是需要关怀的,最渴望得到爱,你爱他,他就会爱你。这些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更需要这份爱,因此我在平时对陈明是尽可能地给予他关怀,同时也会创造条件让他感受到家庭般、父亲般的爱。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为班级31名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的活动,当然更关注陈明。记得那时在2013年元旦前一天,我买了六盒大蛋糕为这些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活动开始时,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班级所有的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以此弥补你们工作在外的父母对你们的遗憾,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难忘的与众不同的生日party!祝所有的同学生日快乐”。然后同学齐唱《生日歌》。接着,这些留守儿童陆续说了自己的心愿和想法。我记得陈明走到前面微笑着说:“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谢谢老师和同学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现在又为我们这些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真的太谢谢大家了,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生日,但我失去了爸爸,妈妈又出去打工了,我很孤独,大家不知道没有父爱的感受,不过现在我又得到了一个和爸爸一样关心我,疼爱我的人,那就是戴老师,是他有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和家庭般的温暖,老师谢谢您!”说着,他流泪了,当时同学们和我都很感动!
在毕业的时候,陈明妈妈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感激地说:“戴老师啊,感谢您一年来对我家孩子的照顾,没有你就没有孩子的今天,他现在可懂事了,也很乐观,这都得感谢您啊!”我微笑着说:“不要客气,尽管你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把孩子留守在家,但是我们会一直相守在孩子的身边的!你们放心好了!”
其实,在当今农村有很多像陈明一样的留守儿童。据统计留守儿童有近58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这些儿童,如何来教育他们?这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还承担着育人的职责。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也就缺少了父爱和母爱,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大多数或多或少存在一点问题。因此,对于这些特殊的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的转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弥补孩子缺失的爱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爱护学生,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感化和教育学生。留守儿童本身就缺少父爱、母爱,作为老师要在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多关心爱护他们,多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让他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温暖和爱!从细微处关爱留守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更健康!
二、坚持做到“六个一”
1.每日一谈——灵魂内心深处的交流。当离异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或挫折、人际交往或心理出现障碍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排解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每周一访——真情沟通。坚持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加以照顾,同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当好学生生活照顾、心理依赖、学习帮助、亲情交流、行为管理的父母。
3.每月一通——弥补情感缺失的空间
面对留离异守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为孩子创造机会,及时提醒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畅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亲情热线,让留守儿童一解相思之苦。
(2)“家校通短信平台”,联系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纽带。
(3)特殊节日,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归位”,既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又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渴问题。
4.每季一聚——亲情聚聚、亲子互动。
5.每年一庆——感受家庭般的温暖和爱。面对孩子“缺位”的家长教育,就是引导老师和同学对这些孩子表示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脆弱的细小心灵得以慰藉。
在这个故事中,我就是创造性地开展“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的活动,让陈明在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和老师对他的关心,这样他才不会从心里觉得孤单,尤其是他还失去了父亲,亲情的缺失更让他觉得心灵孤单。因此经常开展集体活动,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从失去父亲的阴暗面走出来。我还经常扮演他“父亲”的角色,引导他积极地乐观地面对,让自己的生活的更美好,更阳光,更健康!
6.每人一帮——充当“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尽管现在各地有很多留守儿童,但是,家长们放心留守,我们老师就该真心相守!我们老师只有对孩子多点真情呵护,多点耐心帮助,多点爱心相伴,才能让生活在农村的这些特殊的单亲留守儿童阳光、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