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件干涉仪的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光纤三维折射率分布

来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件干涉仪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方案,用于测量光纤三维折射率分布.该单元件干涉仪基于显微成像的原理,提高了系统的横向分辨率.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相位,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了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搭建了实验测量装置,实际测量了单模和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分布.结果表明,提供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得到全光场数据,同时具有无损和非接触的优点,并且光路结构紧凑稳定,可为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的小型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观测方法,研究不同Al-20Si中间合金制备的4012铝合金钎料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初晶硅形貌为片状的中间合金能提高4012铝合金钎料钎焊温度,并且重熔后钎料的微观组织保留着熔化前的组织特征,证明了 Si相形貌的遗传性.
利用热轧复合工艺制备Ti-6Al-4V/6061/AZ31B(简称Ti/Al/Mg)叠层复合板,并研究了轧制温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Mg叠层复合板中Ti/Al及Al/Mg界面结合良好.铝层和镁层的组织在厚度方向上是不均匀的,镁层组织的不均匀是由于轧辊与板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致,铝层组织的不均匀是由于铝层与钛层及铝层与镁层之间的不协调变形造成的.铝层织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化与组织变化相一致.Al/Mg界面处及铝中心层的织构包含β-fiber、Goss和剩余cube取向.而Al/Ti界面
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CST进行了圆形水室水负载的仿真设计,先后设计的两种不同规格的负载驻波比分别为1.0325和1.0553,在50 MW的峰值功率下,峰值场强分别为21.16 MV/m和17.57 MV/m;并探究了陶瓷片和水的介电性质对驻波比的影响;测试驻波比分别为1.0582和1.0763.对一种圆筒水负载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其具有很高的功率耐受水平.最后设计了一种不锈钢干负载,对其吸收齿结构和长度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利于加工.使用ANSYS对干负载结构进行了热应力分析,结果显示,最高温度和最大
雷击近场等强电场环境下的磁场测量是电磁脉冲测量技术中的难点之一,由于输出端结构的径向非对称性,传统的环天线很难避免电场干扰.针对于此,研制了一种基于双环差分结构的脉冲磁场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双环天线和光传输系统组成.根据近场电磁场量的分布特性,双环天线选择平行镜像对称放置的方式,从而能够将终端电压区分为磁场响应分量和电场响应分量,再通过末端差分电路即可去除电场响应分量,得到纯净的磁场响应分量.试验表明,在邻近雷击环境模拟装置中,双环传感器相较于单环传感器具备更强的抗电场干扰能力,能够实现磁场的准确测量.
窄谱光纤激光器在光束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模式不稳定效应的出现严重限制着窄谱光纤激光器的功率提升.提出并验证了采用新型981 nm稳波长泵浦方案,能够应用于窄谱激光放大并提升模式不稳定效应阈值,通过采用单端后向泵浦结构,将单模窄谱光纤放大器功率提至4 kW以上.实验中采用白噪声相位调制展宽单频激光作为窄谱种子,主放大级分别采用稳波长976 nm和981 nm两种泵浦源单端后向泵浦.在采用976 nm泵浦源泵浦时,窄谱激光最高放大至3.4 kW,出现典型的模式不稳定效应特征,功率提升受到限制.在采用
通过蠕变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对比研究了 170℃下,蠕变应力(200 MPa、225 MPa、250 MPa、275 MPa、300 MPa)对峰时效态Al-Cu-Mg-Ag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ε对应力状态非常敏感,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幂指数关系:ε=e-64.81σ8.99.合金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断口特征类似,均为韧窝穿晶型断裂.TEM组织表现出明显的晶内位错滑移.合金的真应力指数为3,蠕变门槛应力值为160 MPa,在170℃下的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
机床静刚度是评价机床静态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保证机床的加工精度至关重要.数控机床比普通机床要求具有更高的静刚度和动刚度,有标准规定数控机床的刚度系数应比类似的普通机床高50%.基于有限元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阶段,针对典型工况下切削力和重力作用下,对龙门机床立柱、横梁及主轴箱等大件结构进行静刚度计算,对结构设计预评估和优化.
为了实现机械相控阵列天线的波束扫描,采用微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螺旋天线单元转动来到达预定的辐射相位.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型无刷直流电机位置控制系统,构建了比例滑模面-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器用于速度控制,利用结合速度剖面策略的PID控制算法实现了转动位置的中间过程控制.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构建了FPGA硬件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微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天线单元精确按照预设的速度剖面曲线运行,在50 ms控制周期内转动角度达到180°,中间控制过程的位置跟踪误差和平衡
采用80 MN反向挤压2024铝合金T型材,在型材尾端出现椭圆环黑色条纹.利用金相、EBSD手段分析条纹缺陷的组织显示,椭圆环黑色条纹边部区域为再结晶组织、过渡区域为破碎组织、内部为变形组织.从边部到心部三个区域两边晶向差大于15°的晶界含量分别为45%、19%和48%,过渡区的大角度晶界含量明显要低于另外两个区域的.黑色条纹是因大角度晶界破碎而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挤压温度及挤压速度控制不协调导致型材截面不同区域变形不协调.通过调整挤压模具和挤压温度,避免挤压过程中不同区域变形不均匀,从而减少出现椭圆环黑色
提出了一种伸缩式全金属反射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用于高功率微波领域的全金属反射阵列波束扫描天线.通过反射单元的上下独立滑动,阵列中每个阵元所接收电磁波的传输路径可改变,从而实现了相控波束扫描.由电磁仿真可知,设计的反射单元能够在10~13 GHz的频带范围内实现0~360°的线性相位调节,且可在15°~40°偏馈条件下相位调节时保持高功率容量.由该型单元组成的中心工作频率为10 GHz的伸缩式全金属反射阵列扫描天线具备90°锥角范围内的二维波束扫描能力,功率容量可达5 GW/m2.同时,在波束扫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