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愿意始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企业需要的岗位上,向着更高的精度进发,去实现自己做“大国工匠”的梦想”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近年来,这些头衔和荣誉全部“砸”在了“90后”男孩张文良的头上,或许幸福来得太快,说起这些,腼腆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外界看来,张文良的“爆发”显得有点“突然”,与他文弱的外表有些反差,但是对于熟悉张文良的人来说,这些“非一般”的成绩属于张文良却是必然的,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
2016年5月,张文良又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好青年”,张文良说,“非常激动,我认为这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与激励,更是对爱岗敬业精神和实干兴国信念的肯定与发扬,我必须更加努力。”
张文良说:“现在我是企业里最年轻的技师,10年后,我想成为行业的首席技师!”
“别人能做的事我就能做”
1991年,张文良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由妈妈独自抚养长大。有人说没有父亲的孩子都会有些自卑,可张文良偏偏不是,虽然偏科严重,成绩不佳,但他从未对自己失去信心。“我知道自己可以,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倔强的心,他在2008年独自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远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那一年,他只有17岁。张文良选择的专业是模具专业,那时候的他懵懵懂懂,对于这个专业显然一无所知,但他明白,只要掌握一门技术,未来就不愁养不活自己。当然,他不可能想到,自己在这一行会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在校学习时,模具专业实习课以钳工为主,钳工训练枯燥而辛苦,一个站姿就要练很多天。前腿弓后腿绷,反复锉反复削,日复一日,周围有些同学选择了放弃,而对于张文良来说,他无路可退,只能加倍努力,只要功夫下的深,他相信未来一定不会太糟糕。
当然,他也有彷徨的时候,“伯乐”曲骊的出现成为张文良的动力。曲骊是他的师傅,也是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当张文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刻着“全国技术能手”字样的漂亮奖杯时,他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张文良说:“我不想只为生存埋头苦练,我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渴望更大的舞台!”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文良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和训练上。别人周末打球、打游戏,他看书、找资料;别人看电视、看电影,他“猫”在车间里单练,锉刀将手掌心磨出的血泡一再戳破以致结成厚茧。连学校看大门的大爷都感觉“这孩子走火入魔了”。深夜空荡荡的车间里,只有张文良在操练、操练。工厂大门早关了,他每每深更半夜才翻墙回家。大爷最后心疼地说,“孩子,给你配了一把钥匙,以后别翻了,危险”。
终于,机会来了,师傅问:“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你能参加不?”而张文良显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第一次比赛,就拿回了“雏鹰奖”。
两项技能的“双料”高级技师
毕业后,因为专业水平高,不少企业盯上了张文良,他却选择成为一名月薪只有1200元的非公企业临时工,目的只有一个,他想接触各种设备,为日后参加比赛积蓄能量。
2012年,张文良参加了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得钳工组冠军。“这次比赛给了我站在国家级的舞台的机会,圆了我期盼多年的冠军梦。”而这个冠军让张文良成为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特招的第一名高级青年技术人才。就这样,张文良成为了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钳工,主要从事造币设备的维修、装调等工作,也是公司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走上全新的岗位,我的心里满是壓力。在这里,我该怎样实现技能的再突破,怎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在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司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这为我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我开始向新的目标攀登。”
在造币厂,张文良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生僻的专业术语,陌生的仪器设备。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和之前一样,他在机器轰隆的车间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下班后还要到实训基地继续操练,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再次踏上了“振兴杯”的赛场。这一次张文良挑战的是机械设备安装工这一全新工种。并且拿到了季军,真正成为了拥有两项技能的“双料”高级技师。
都说张文良喜欢参加比赛,他的回答是:“我确实是兴奋型选手,比赛既能让我提升能力、提高自信,又能找到差距”。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一场比赛是2015年《超级技工》电视直播大赛,超过2000人报名,比赛历时10个多月,每一轮淘汰赛中,一丁点失误就会提前出局。而最后一轮的终极对决赛——电子配钥匙关卡,要求选手通过观察原配钥匙,复制一把钥匙开锁,率先开锁者胜出。张文良的对手也不是等闲之辈,是为“飞鲨”打磨标准零件的中国最优秀技师方文墨。“只允许通过眼睛观察,不让上手摸,对选手的眼力、记忆力和加工技艺要求,都达到了极高水准”。而在这场终极对决中,当张文良第四次拿钥匙打开锁的时候,他举起了双手,他是冠军。
今年3月,张文良来到普通纪念币冲光检验班。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主要制造国家统一发行的各类纪念币,造币需要经过切割、印压等环节,张文良的工作就是保证流水线高效。而在造币工序中,废品率高是一个“顽疾”,在加工时硬币的坯饼卡在机器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经过仔细观察,张文良采取重新打磨、安装新跑道,在计数器送料盘处加装金属滑道等方式,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试验样品几十件,将卡饼率降低了80%。他的这一革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张文良参与完成成果十余项,其中纪念币包装盒打号器和人工检查机与包装机下料板的制作分别获得年度十佳“五小”项目和“五小”成果一等奖。这些成绩显然没有竞赛冠军的光环那般耀眼,但却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今天的张文良除了获得工具钳工、装配钳工两个高级资格证书,还熟练掌握了车工、铣工、电工等6个工种,成为企业里小有名气的“全能王”。他说,“我愿意始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企业需要的岗位上,向着更高的精度进发,去实现自己做"大国工匠"的梦想!”
(张文良: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陈晰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近年来,这些头衔和荣誉全部“砸”在了“90后”男孩张文良的头上,或许幸福来得太快,说起这些,腼腆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外界看来,张文良的“爆发”显得有点“突然”,与他文弱的外表有些反差,但是对于熟悉张文良的人来说,这些“非一般”的成绩属于张文良却是必然的,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
2016年5月,张文良又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好青年”,张文良说,“非常激动,我认为这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与激励,更是对爱岗敬业精神和实干兴国信念的肯定与发扬,我必须更加努力。”
张文良说:“现在我是企业里最年轻的技师,10年后,我想成为行业的首席技师!”
“别人能做的事我就能做”
1991年,张文良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由妈妈独自抚养长大。有人说没有父亲的孩子都会有些自卑,可张文良偏偏不是,虽然偏科严重,成绩不佳,但他从未对自己失去信心。“我知道自己可以,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倔强的心,他在2008年独自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远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那一年,他只有17岁。张文良选择的专业是模具专业,那时候的他懵懵懂懂,对于这个专业显然一无所知,但他明白,只要掌握一门技术,未来就不愁养不活自己。当然,他不可能想到,自己在这一行会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在校学习时,模具专业实习课以钳工为主,钳工训练枯燥而辛苦,一个站姿就要练很多天。前腿弓后腿绷,反复锉反复削,日复一日,周围有些同学选择了放弃,而对于张文良来说,他无路可退,只能加倍努力,只要功夫下的深,他相信未来一定不会太糟糕。
当然,他也有彷徨的时候,“伯乐”曲骊的出现成为张文良的动力。曲骊是他的师傅,也是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当张文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刻着“全国技术能手”字样的漂亮奖杯时,他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张文良说:“我不想只为生存埋头苦练,我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渴望更大的舞台!”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文良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和训练上。别人周末打球、打游戏,他看书、找资料;别人看电视、看电影,他“猫”在车间里单练,锉刀将手掌心磨出的血泡一再戳破以致结成厚茧。连学校看大门的大爷都感觉“这孩子走火入魔了”。深夜空荡荡的车间里,只有张文良在操练、操练。工厂大门早关了,他每每深更半夜才翻墙回家。大爷最后心疼地说,“孩子,给你配了一把钥匙,以后别翻了,危险”。
终于,机会来了,师傅问:“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你能参加不?”而张文良显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第一次比赛,就拿回了“雏鹰奖”。
两项技能的“双料”高级技师
毕业后,因为专业水平高,不少企业盯上了张文良,他却选择成为一名月薪只有1200元的非公企业临时工,目的只有一个,他想接触各种设备,为日后参加比赛积蓄能量。
2012年,张文良参加了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得钳工组冠军。“这次比赛给了我站在国家级的舞台的机会,圆了我期盼多年的冠军梦。”而这个冠军让张文良成为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特招的第一名高级青年技术人才。就这样,张文良成为了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钳工,主要从事造币设备的维修、装调等工作,也是公司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走上全新的岗位,我的心里满是壓力。在这里,我该怎样实现技能的再突破,怎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在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司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这为我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我开始向新的目标攀登。”
在造币厂,张文良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生僻的专业术语,陌生的仪器设备。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和之前一样,他在机器轰隆的车间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下班后还要到实训基地继续操练,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再次踏上了“振兴杯”的赛场。这一次张文良挑战的是机械设备安装工这一全新工种。并且拿到了季军,真正成为了拥有两项技能的“双料”高级技师。
都说张文良喜欢参加比赛,他的回答是:“我确实是兴奋型选手,比赛既能让我提升能力、提高自信,又能找到差距”。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一场比赛是2015年《超级技工》电视直播大赛,超过2000人报名,比赛历时10个多月,每一轮淘汰赛中,一丁点失误就会提前出局。而最后一轮的终极对决赛——电子配钥匙关卡,要求选手通过观察原配钥匙,复制一把钥匙开锁,率先开锁者胜出。张文良的对手也不是等闲之辈,是为“飞鲨”打磨标准零件的中国最优秀技师方文墨。“只允许通过眼睛观察,不让上手摸,对选手的眼力、记忆力和加工技艺要求,都达到了极高水准”。而在这场终极对决中,当张文良第四次拿钥匙打开锁的时候,他举起了双手,他是冠军。
今年3月,张文良来到普通纪念币冲光检验班。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主要制造国家统一发行的各类纪念币,造币需要经过切割、印压等环节,张文良的工作就是保证流水线高效。而在造币工序中,废品率高是一个“顽疾”,在加工时硬币的坯饼卡在机器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经过仔细观察,张文良采取重新打磨、安装新跑道,在计数器送料盘处加装金属滑道等方式,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试验样品几十件,将卡饼率降低了80%。他的这一革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张文良参与完成成果十余项,其中纪念币包装盒打号器和人工检查机与包装机下料板的制作分别获得年度十佳“五小”项目和“五小”成果一等奖。这些成绩显然没有竞赛冠军的光环那般耀眼,但却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今天的张文良除了获得工具钳工、装配钳工两个高级资格证书,还熟练掌握了车工、铣工、电工等6个工种,成为企业里小有名气的“全能王”。他说,“我愿意始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企业需要的岗位上,向着更高的精度进发,去实现自己做"大国工匠"的梦想!”
(张文良: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