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体验,让学生有双“懂音乐的耳朵”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好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花鼓》是一首将我国民歌素材和钢琴表现技法相结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创作典范之作。在这节音乐欣赏综合课上,如何能使学生有双“懂得音乐的耳朵”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一、设计多种实践活动,激发体验兴趣
  歌曲《凤阳花鼓》的教学是为欣赏《花鼓》作的铺垫环节。首先,我从节奏模拟互动开始,加声势动作练读衬词,解决了节奏难点。再以极富感染力的歌舞表演导入歌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生生合作,接口唱谱“鱼咬尾”部分和相似乐句,学跳花鼓动作为歌曲演唱伴舞,再加入二声部模拟锣鼓演奏的声势动作。
  多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兴趣,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记忆歌曲主题,感受到歌曲表现的热闹歌舞场景,在后面欣赏活动时,就能听辨出乐曲第一主题中熟悉的旋律和情绪了。
  二、灵活运用对比教法,把握体验要素
  歌曲教学环节,对比前后乐句,学生找到了鱼咬尾和相同乐句。听赏第一主题时,将钢琴曲中的第一主题和歌曲主题同时出示。学生通过对主题的各要素探究比较,就能理解钢琴曲的第一主题是由歌曲主题变化而来。继而,再对比主题出现的两次不同。结合谱例和老师的范奏,学生辨别出主题是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还体会到不同音区音色的特点。
  欣赏不同乐段时,引导学生从速度、情绪、主题方面与其他乐段对比来体验音乐。这样选取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对比法,学生就能准确把握体验的要素,易于听辨主题出现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感受乐曲中的民族特色,对钢琴的一些表现技法就能获得了较为直观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为今后的欣赏体验活动积累知识技能。
  三、巧妙使用辅助道具,创设体验空间
  我使用丝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如,歌曲教学环节,用丝巾做道具学跳花鼓;在听赏第一乐段时要求学生拿丝巾,为主题在高低音区的出现设计不同动作;第二乐段主题响起时,我伴着音乐轻柔地舞动丝巾,学生通过听、看、模仿,感受到了乐曲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速度、力度方面的不同;听赏第三乐段时,我又要求学生听到熟悉的主题时用丝巾示意,他们有的听到了密集的节奏快速舞动丝巾,有的听到第一主题,模拟第一乐段的动作。
  巧妙使用这一道具,为学生创造了体验音乐、自我表现音乐的空间。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协同联动,在参与表现中加深了审美体验。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给学生留出自主体验的空间,帮助学生丰富音乐体验,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双“懂音乐的耳朵”。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有些教师常常说道:“那些学困生再抓也没用,不如抓一些优生来提高成绩……”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许多学困生对数学学科避而远之,然而自从我校在承接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策略”课题研究工作后,教学中经常实施合作学习,发现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好的教学方法真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困生;自信;交锋  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我现在带的班,小学
数学教育始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好奇心,激发自信心,提出新颖的见解、发现新的问题,不在数学问题中盲从,树立好的教学观点、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水平成为当代教师要克服的难题。从以往的教学中吸取经验,让今后的教学之路变得更加宽阔,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个人观点,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薄力。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总结前人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这些外来民工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致使他们的孩子,这些原本应该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生活的幼鸟,早早加入了迁徙的行列,在不同的学校打游击战。他们犹如远航的小船,在风浪中颠簸,接受着生活的考验。  如何
摘 要:厚实并坚守常规的品德课,不仅对公开课的返璞归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在一种自然、原生态的状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该课程在小学,尤其是市区薄弱学校、农村及山区部分学校,是不被重视的边缘课程,多由兼职教师任教,因此小学品德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问题,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创设问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等逐渐显现出来。随着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不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成功的起点。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描述是:“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
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在我们小学阶段,要学习到三个统计量,它们分别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其中又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  以前,听过很多教师执教这一内容,总觉得课上完后,学生还是有些迷茫。于是,静下心来,总想琢磨个为什么。“难道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好?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到位?……”再次回想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就算是很好的教学设计,就算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这
前两年,总有家长跟我交流:“老师啊,我家孩子在家写作业心不定,写完也不肯读课外书,请您多教育他,他听老师的。看,课堂上的数学题目和语文、英语阅读做得多认真、多仔细!如果家庭作业也能这么认真就好了。”我当时还不太相信,明明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基本上每次数学作业都得五角星,在家里的学习情境竟然这么差?  这两年,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也见识到了:看孩子的家庭作业,估计是个学困生。于是坐在他身边,盯着他,
摘 要: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会。大部分的教师也认为数学是很难教授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小学生由于思维和心理不很成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力还比较弱,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就成为一个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生活化;知识运用  小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是相当大的,这是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这一时期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思维模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近年来,历史高考从知识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转化的趋势在日益发展,这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直接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的复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做一粗略探讨。  一、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要求:  1.以周计划为单元,周日不在计划之列,留作调控。  2.越临近考试,历史学习时间越应适当增加,可以每15天为一复习阶
摘 要:2012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对2008版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从版面设计、语言简化、任务设置到顺序调整都更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对教材的四个原则性要求: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联系新课程标准,简要阐述2012版教材的可学性、可读性以及语言的交际性和严谨性。  关键词:教材编写;调整新课改;可学性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有了重大转向:传统教学中,教材被视为“圣经”,必须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