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阅读与人的修养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阅读的意义一再被质询,它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养成,关系到人的成长与修养,它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长期投资。
  关键词:文学 阅读 修养
  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那么阅读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沉淀了心灵,让我能够在浮躁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获得心灵的释放。天生就喜欢坐冷板凳读书的人是很少的,所以阅读兴趣的形成需要培养。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他们对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只有在读书中获得了乐趣才能继续读下去,最终支撑他们的就不只是乐趣,而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一种增长自身能力的需要。使人成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生活的波涛中摸爬滚打,总有一天会通过实践收获真理,掌握为人处世的方式;另一种就是通过阅读使人成长,它会使人明白一时的乐趣不能延续长久,而内化的能力却促使人前进,拥抱美好的未来。
  阅读或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它在无形之中带给人心灵的慰藉,让人忘记生活的痛苦,在书籍的海洋中徜徉。而选择了文学这个专业,几乎一辈子都要与书为伴,因为研究文学不能离开作品,研究理论更需要阅读大量前人的成果,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书籍。大学生们主要阅读的是相关专业的书籍,为以后工作的需要做好准备。未走进大学校园的孩子们主要阅读的书籍有两大类:一类是书本教材及参考书,还有一类是扩展知识面的“杂书”,如经典名著、报纸、期刊学报等。如今中小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但是由于学生学业的繁重,所以分给每一科目的时间并不多,语文更是常常受到忽略。而高考语文分数的提高也许会逐渐改变这种劣势的情形,教师和学生都会更加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材当然是每个人都需要读的,这没有什么疑问,而“杂书”的选择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行为,我认为多阅读一些学科相关的书籍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书籍,如四大名著,它们无一不闪烁着古人的智慧之光。目光转向现当代,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他们凭借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形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比较喜欢的有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萧红的《呼兰河传》、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中学生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写作水平,比一味地阅读满分作文更有益处。中学生自身有时候不具有辨别好书坏书的能力,而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这个角色如果扮演得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而教师的理念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具有远见卓识,只有长久地阅读学习,才能提高自身,帮助学生发展自我。
  任何人语文素养的提高都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量变到质变需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所以说选择了语文,也就同时选择了斑斓与寂寞,两者的循环往复构成了语文学习的道路。语文成绩的提高相对于理科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有些人认为会使用即可,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这是一种非常浅薄的思想。国外的学者都在积极地研究我们的母语,何况是中国人自己呢?学好汉语走天下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还有几点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可以分享给书友。首先,阅读应该是一项连续性的行为。同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应该翻阅书籍,而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知识的积累也是渐进的,具有过程性。还有,一本书应尽可能在三天之内看完,最甚延长至一周。因为人的记忆有时限性,一个月阅读完一本书很可能会出现读到最后不记得前半部分内容的情况。阅读书籍,尤其是阅读理论书籍,有时候是非常枯燥的,那么这就需要阅读者有非常大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才能够抵御外界娱乐的诱惑。其次,要学会边阅读边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正如上课做笔记一样,自己阅读也要做好记录。记录这个习惯一般应该从小养成,不做学习上的懒惰者。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情节、优美段落,也可以是作者悟出的人生哲理或者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每个人记录的内容通常不具有共性,也没有一条既定的法则,我的原则是:什么都可以,记录即好。因为每个人阅读差异性的存在,阅读需求的不同,所以记录的内容也就千差万别。最后,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人分享。将自己喜欢、收益匪浅的书推荐给别人是一种大度的行为,因为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会碰撞出新的观点,也能使自己产生不同的感悟。阅读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长期投资,虽不与物质挂钩,却与精神相关,与内心的满足与愉悦相连。所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端上一杯清茶,捧起你最爱的书本去探险吧。
  (作者简介:孙湘婷,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是时下传播速度最快、更新速度最及时的一种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分类非常多,类似网络流行语、网络脏话研究等比较普遍,但是在网络称赞语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网络语言中的称赞语进行分析,总结出称赞语的概念、分类、语用分析、研究价值等,揭示其使用的现实意义及传播特色。  关键词:网络语言 网络称赞语 分析研究  一、什么是网络称赞语 
对于「1」提出的前沿推进法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容易实施。给出了使用改进的前沿推进法生成二维三角形网格的详细算法。
摘要:小说《繁花》以男性视角为出发立场,以女性命运为隐喻,构建上海城市的性别空间,展现阴性特质与上海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完成小说对上海的历史表现。  关键词:男性视角 阴性特质 性别空间 历史复现  历史表现涉及个人意识形态,是虚构艺术的野心,并非考据式的历史研究。《繁花》聚焦于上海三十年间两性人物的命运,并以此构建上海城市的文化形象。历史、两性、城市,构成小说的三角结构。两性差异是社会关系
针对前向网络BP算法训练缓慢的缺点和反向运算的复杂性,利用BP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特点,有机结合BP和SA算法以及GA和SA算法构造前向网络的两种混合训练策略,较大程度改进了网络训
在文珍的《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中,作者用她独特的城市视角和女性视角展现了其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展现出当下时代中城市年轻人的浮躁与无奈,对社会人生问题也提出自己的
会议
摘要:微文化时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探索提供了契机,如何与时俱进地伴随网络载体变化,利用好微载体平台进行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教学,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这是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微文化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经典 教学探索  当今时代,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为代表的“微”文化的发展,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最能跟时代潮流接轨的大学生的
摘要:打秋千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多在寒食、清明节进行。在古代,秋千从一种大众娱乐工具逐渐变为深闺女子生活的重要活动,秋千寄托了她们的情思,“秋千——佳人”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而女子在荡秋千时展现出来的是对深墙外面的向往和希望把命运的绳索紧握在自己手里的精神。本文从人文美、构图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来对戏曲里秋千的审美意蕴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曲 秋千 审美  秋千在古代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