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给作文打一针“强心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要头疼,看作文。作文难教、学生怕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作文要么胡言乱语,要么言之无物,要么千篇一律。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多读模仿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捷径——大量阅读。
  脱离了生活,没有了新颖真实、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语句再华丽也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味。这就好比没有鲜活的原料,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新鲜可口的菜肴!那么鲜活材料从哪儿来呢?
  
  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不论是精彩的瞬间,还是难忘的片段,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与同学们息息相关,都可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把自己感触较深的事写下来。学生能写真事,自然也就能抒真情。班上有一个同学,品学兼优,开学不久却被查出患有骨癌。听到这一噩耗,全班同学都十分悲痛,并自发在班级内进行了一轮捐款活动。沉甸甸的大纸箱里除了捐款,还有孩子们给刘畅买的玩具和零食,还有孩子们折的千纸鹤,上面写满了滚烫的话语……孩子们把这一切也写进了日记。连我班不会写作文的同学都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她是我的组长,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现在看到她的座位空荡荡的,我的心里也空荡荡的。我把一个橘子放在刘畅抽屉里,希望她能早点来吃。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教会孩子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将像花儿一样在学生的作文中绽放!
  
  二、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也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里,浓浓的亲情洒遍每个角落。一把雨中的花伞,一双温暖的棉鞋,一顿可口的饭菜,几句叮咛的话语,都饱含着亲人无私的爱和不尽的情。爷爷的善良、奶奶的慈祥、爸爸的严厉、妈妈的唠叨,家里的喜事、趣事、变化、烦恼,以及衣食住行、家务劳动等都是孩子们作文生动的素材。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关爱家庭,大胆地观察、参与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喜怒哀乐。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随着季节的更替偷偷换了衣衫,观察一下它们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们轻轻摇曳的身影;妈妈给奶奶买了新衣服,奶奶人前责怪妈妈乱花钱,事后却躲在房间里在镜子前面左顾右盼;得了100分回去,爷爷奶奶喜笑颜开,爸爸却瞪着眼睛叫我别得瑟……这是多么鲜活的作文素材呀!这些生活片段滋养着他们纯真敞亮的心灵,也使学生们的作文具有生命的情怀。作文只有走进生活,才会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才会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学生们写的《我帮爸爸拔白发》《爸爸戒酒“三部曲”》《小鸡宝宝》《藏酒记》等作品,在校内外报刊上崭露头角。
  
  三、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
  
  如果说家庭生活是河流的话,那社会生活就是海洋。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一人一事都是学生习作新鲜充实的素材。让学生们走向街头巷尾,摸一摸修鞋、修车师傅手上的老茧;看一看马路上清洁工黢黑的肤色、干裂的嘴唇、蓬乱的头发;学一学交警叔叔头顶烈日,指挥交通。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有了另一种感悟。通过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参加公益劳动,游览公园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引导学生积累了素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经常建议同学们走出去看一看,踏遍祖国河山,阅尽人间百态,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社会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他文献
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它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和兴趣,启迪读者的思想。但由于此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常常会被教师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科学课或常识课。“科学味”浓重,而“语文味”淡出。唯有把语言学习作为本质的学习,上出“语文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 
期刊
“比较·探究”学习,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从而发现他们的“同”或“异”以及“何同”或“何异”,进而获得比其他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  掌握“比较·探究”的方法。首先是比较内容:  1、同一教材里此单元与彼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类型、读写知识点等方面的比较。  2、同一单元内相同话题不同体材课文及其不同训练重点、不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  3、同一单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认真诵读原文,才能原汁原味地吸取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和读书能力,朗读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在朗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朗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
期刊
一、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
期刊
雪后初霁,青松挺立于一片银白的世界;云浮碧空,清虚杳然而不知所终;秋菊傲霜,红梅吐艳,风卷梧桐,雨打芭蕉······这是大自然中的孤独美。  孤独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在中国古代诗词里,诗人以其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心常将这份孤独宣泄于诗文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化成一份份不同的孤独美,它们或悲壮,或超脱,或深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从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持主张抗金,虽遭排挤和打击
期刊
初中语文诗歌复习课应采用“立足课本,以点带面”的板块复习课型模式,其主要流程是:确立目标(依据教材在年级、单元教学的任务要求,教师提出本课时复习的知识要求、复习范围,达标层次以及复习力法)——知识回顾(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分析教材内容特点,明确重、难点)——自主复习(学生读、记、写、思,识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考点探究(考点解读,预测考试题型,方法指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收集反馈
期刊
“为人师表”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师的形象的概括,作为他人的老师,必须起到表率、楷模、榜样的作用。我觉得做老师的我们不单做人要如此,写文章也应当如此。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教师“下水作文”。我写过许多的下水作文,基本上是每个类型的作文都写过。  实践告诉我,教师写下水作文好处多多。其一,坚持练笔,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学相长;其二,经常写下水作文,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田,学
期刊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听课与评课形式主义浓,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转变这种状况,解决好听课、评课这一问题,真正让教师在听课与评课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建立新型的听课方式    (一)传统的听课方式  1、被动式听课   听课的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为了完成学校强制规定的听
期刊
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良好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谈不上知识积累。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课外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从未为写作犯过愁,就像老妈说的,天生少根筋的人怎么会发愁呢?话糙理却不糙,一个无忧无虑并不把写作当成负担的孩子怎么会觉得犯愁呢?小时候弟弟写作文像上刑场,现在的孩子写作文也像受酷刑,我想,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心态受约束了吧!  纵观古往今来的文人,李白是“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终生以酒为伴,老舍的京片子来自小时的记忆,柳青为写好文章水泼泼妇找骂……  以前的文人尚且如此寻找灵感,可我们却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