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四叔”是众多次要角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形象,只有看清“四叔”的真实面目,才能真正认识到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关于祥林嫂之死,小说中并没有直白告诉读者她的死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但她的死却又与她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祥林嫂周围众多人物的排查中有一个形象会逐渐清晰起来,他就是“四叔”。尽管小说中对“四叔”的着墨并不多,但在祥林嫂悲苦命运的发展过程中“四叔”的每次出现都重重地把祥林嫂向痛苦的深渊推进一步,直至走向死亡。当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到鲁家的时候,“四叔”因嫌弃她是个寡妇而皱了皱眉 。因为“四叔”的这一皱眉为祥林嫂定了性,这样就为祥林嫂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于是她的悲剧命运就此开始。当婆婆派人把她抓回去后“四叔”接连说了两次“可恶”“然而”。“四叔”对抓人事件的评价很显然是话里有话。第一个“可恶”表明“四叔”的看法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绑架太不文明,太有失体统。第二个“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既荐她到鲁家来,又合伙把她绑架走太有辱鲁家的名声。两个“然而”表明“四叔”态度的转变,他认为妇人就应该守妇道,即使被绑回去也是应该的。当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又失去儿子来到鲁家时,“四叔”照例皱了皱眉,继而告诫四婶不让她参与祭祀,说:“这种人……,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四叔”如此种种的态度语言无疑是给祥林嫂深深地、重重地打上了“伤风败俗”的烙印,并且对祥林嫂所犯“罪行”作出了宣判,判处剥夺祥林嫂作为正常人生活的权利,甚至劳动的权利。这样就把祥林嫂一步步地推向了生不如死的凄惨境地,最后竟沦落街头,以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祝福之夜寂然死去。
在祥林嫂之死的问题上,“四叔”虽不负全部责任,但要负主要责任。那么,“四叔”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能致祥林嫂于死地呢?
首先,从地位上来说,他是旧中国农村(鲁镇)地主阶级的代表。鲁家是卫老婆子口中所说的“大户人家”,每逢祝福能雇得起短工,当然也雇过祥林嫂这样的长工。这样的人家在旧时的农村被称为“大户人家”实不为过。那么“四叔”呢?它是这个大户人家的家长,自然他是有权势的人,而且有“监生”的身份,所以可以代表政权的统治力量。
其次,从思想上来说,“四叔”极为顽固、守旧。从其“大骂新党”可以看出他极力反对社会变革,自觉维护旧的秩序、旧的统治。他在思想上遵奉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奉行的孔孟之道。小说开篇介绍说“他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所谓“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形成的体系,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所以“四叔”的头脑里更多的是孔孟之道的糟粕。虽然“四叔”有老监生的名号,但他却不是真正的儒者,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假道学”。小说在描写“四叔”的书房时“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还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从“四叔”书房布置与陈设的残缺与破旧来看他实为标榜与附庸风雅。小说对“四叔”书房的描写意在揭露其“假道学”的实质,而揭露其“假道学”的实质,意在揭示像“四叔”这样未必真正懂得孔孟之道的人都在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封建传统,遵奉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更何况鲁镇上的那些长期受蒙蔽愚弄而又无知的百姓呢?由此可知弥漫在鲁镇上的封建思想是何等浓重、何等压抑。
“四叔”凭借他的地位、身份自上而下,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鲁镇的人们,而他所奉行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也似乎成为旧时代农村(鲁镇)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里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并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一直毒害着人们。令人可悲的是长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浑然不知中毒之深,反而把它当做武器去攻击与自己身处同一阶级而命运更悲苦的祥林嫂。于是,鲁镇的人们自然成了“四叔”的帮凶,一起迫害祥林嫂。“四婶”就是“四叔”思想上忠实的追随者,命令上坚定的执行者,即使在祥林嫂娟捐过门槛之后也没有让她参与祭祀。“你放着吧,我来拿”“你放着吧,我来摆”,一声声告诫犹如一声声断喝,断然让祥林嫂丧失了活的希望。还有“柳妈”,一个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出于好心,告诉了祥林嫂一个在山里闻所未闻的阴司的故事,结果使祥林嫂带着莫大的恐惧走向了死亡。当然还有鲁镇上那些把祥林嫂的不幸当做笑料或谈资的麻木人们……总之,祥林嫂周围的人无论希望她好还是不希望她好,都在一起把她往死路上赶,但罪魁祸首确定无疑,他就是“四叔”。
祥林嫂虽然有自身命运的不幸,死了两个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生活孤苦无依,这是她自然遭遇的不幸,可如果她能生活在充满温情的人间,她还是可以活下去的。可偏偏她又遭遇“人为的灾难”。但与其说是鲁镇人害死了她,还不如说是以“四叔”为首的鲁镇人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致她于死地。关于小说的主题,与其说揭示了受尽侮辱损害的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不如说是与祥林嫂一样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鲁镇百姓的人生悲剧,更不如说是整个旧时代的旧中国的悲剧。而“四叔”就是一切悲剧之源,罪恶之根。只要有“四叔们”在,所有像祥林嫂一样遭遇不幸的“祥林嫂们”永远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结局。
关于祥林嫂之死,小说中并没有直白告诉读者她的死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但她的死却又与她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祥林嫂周围众多人物的排查中有一个形象会逐渐清晰起来,他就是“四叔”。尽管小说中对“四叔”的着墨并不多,但在祥林嫂悲苦命运的发展过程中“四叔”的每次出现都重重地把祥林嫂向痛苦的深渊推进一步,直至走向死亡。当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到鲁家的时候,“四叔”因嫌弃她是个寡妇而皱了皱眉 。因为“四叔”的这一皱眉为祥林嫂定了性,这样就为祥林嫂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于是她的悲剧命运就此开始。当婆婆派人把她抓回去后“四叔”接连说了两次“可恶”“然而”。“四叔”对抓人事件的评价很显然是话里有话。第一个“可恶”表明“四叔”的看法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绑架太不文明,太有失体统。第二个“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既荐她到鲁家来,又合伙把她绑架走太有辱鲁家的名声。两个“然而”表明“四叔”态度的转变,他认为妇人就应该守妇道,即使被绑回去也是应该的。当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又失去儿子来到鲁家时,“四叔”照例皱了皱眉,继而告诫四婶不让她参与祭祀,说:“这种人……,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四叔”如此种种的态度语言无疑是给祥林嫂深深地、重重地打上了“伤风败俗”的烙印,并且对祥林嫂所犯“罪行”作出了宣判,判处剥夺祥林嫂作为正常人生活的权利,甚至劳动的权利。这样就把祥林嫂一步步地推向了生不如死的凄惨境地,最后竟沦落街头,以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祝福之夜寂然死去。
在祥林嫂之死的问题上,“四叔”虽不负全部责任,但要负主要责任。那么,“四叔”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能致祥林嫂于死地呢?
首先,从地位上来说,他是旧中国农村(鲁镇)地主阶级的代表。鲁家是卫老婆子口中所说的“大户人家”,每逢祝福能雇得起短工,当然也雇过祥林嫂这样的长工。这样的人家在旧时的农村被称为“大户人家”实不为过。那么“四叔”呢?它是这个大户人家的家长,自然他是有权势的人,而且有“监生”的身份,所以可以代表政权的统治力量。
其次,从思想上来说,“四叔”极为顽固、守旧。从其“大骂新党”可以看出他极力反对社会变革,自觉维护旧的秩序、旧的统治。他在思想上遵奉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奉行的孔孟之道。小说开篇介绍说“他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所谓“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形成的体系,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所以“四叔”的头脑里更多的是孔孟之道的糟粕。虽然“四叔”有老监生的名号,但他却不是真正的儒者,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假道学”。小说在描写“四叔”的书房时“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还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从“四叔”书房布置与陈设的残缺与破旧来看他实为标榜与附庸风雅。小说对“四叔”书房的描写意在揭露其“假道学”的实质,而揭露其“假道学”的实质,意在揭示像“四叔”这样未必真正懂得孔孟之道的人都在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封建传统,遵奉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更何况鲁镇上的那些长期受蒙蔽愚弄而又无知的百姓呢?由此可知弥漫在鲁镇上的封建思想是何等浓重、何等压抑。
“四叔”凭借他的地位、身份自上而下,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鲁镇的人们,而他所奉行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也似乎成为旧时代农村(鲁镇)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里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并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一直毒害着人们。令人可悲的是长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浑然不知中毒之深,反而把它当做武器去攻击与自己身处同一阶级而命运更悲苦的祥林嫂。于是,鲁镇的人们自然成了“四叔”的帮凶,一起迫害祥林嫂。“四婶”就是“四叔”思想上忠实的追随者,命令上坚定的执行者,即使在祥林嫂娟捐过门槛之后也没有让她参与祭祀。“你放着吧,我来拿”“你放着吧,我来摆”,一声声告诫犹如一声声断喝,断然让祥林嫂丧失了活的希望。还有“柳妈”,一个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出于好心,告诉了祥林嫂一个在山里闻所未闻的阴司的故事,结果使祥林嫂带着莫大的恐惧走向了死亡。当然还有鲁镇上那些把祥林嫂的不幸当做笑料或谈资的麻木人们……总之,祥林嫂周围的人无论希望她好还是不希望她好,都在一起把她往死路上赶,但罪魁祸首确定无疑,他就是“四叔”。
祥林嫂虽然有自身命运的不幸,死了两个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生活孤苦无依,这是她自然遭遇的不幸,可如果她能生活在充满温情的人间,她还是可以活下去的。可偏偏她又遭遇“人为的灾难”。但与其说是鲁镇人害死了她,还不如说是以“四叔”为首的鲁镇人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致她于死地。关于小说的主题,与其说揭示了受尽侮辱损害的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不如说是与祥林嫂一样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鲁镇百姓的人生悲剧,更不如说是整个旧时代的旧中国的悲剧。而“四叔”就是一切悲剧之源,罪恶之根。只要有“四叔们”在,所有像祥林嫂一样遭遇不幸的“祥林嫂们”永远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