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泽 亦书亦摄新闻人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4日,记者跟随着众多的观众,穿过炙热的马路,进入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举行“邵华泽书法展、摄影展”。
  这次由人民日报社、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邵华泽书法新作展”“邵华泽世界风情摄影展”,自8月22日开幕以来,每天都有众多的观众前往参观。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此次展览展出的90幅书法作品为邵华泽近两年的新作,涵盖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诸体,内容以古代、近现代诗词以及自创诗为主,从小楷到榜书,从扇面到长卷,形式多样,内涵丰厚,呈现出或敦厚、或雄强、或清雅的正大气象,各具神采。
  展出的120余幅摄影作品,以风光和人物为主,纪实性与艺术性兼具,光影分明,构图和谐,平实中见优美,沉稳中见深邃,匠心独运。这些从数万张作品中遴选出的佳作,是邵华泽20多年来在国内和出访40多个国家的行程中,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美的瞬间的生动捕捉,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了对人类家园的礼赞,以及镜头后展开的深层思考。
  参观过程中,记者又一次邂逅了这位新闻界的老前辈,他正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摄影家吕厚民等艺术家们笑谈艺术。
  书法
  提起书法创作,邵华泽可谓是幼承家学。他的父亲邵宗伯先生擅长隶书,出版的由启功先生题签的《邵宗伯先生法书》,深得启功先生的盛赞,书内还收录了启功致邵华泽的一封信。邵华泽在书法蒙养之功的基础上,临摹名家碑帖,畅阅前人书论,虚心向前辈们学习书法艺术,与同行的书法家切磋技艺,数十年,他的书法自成风格,以行楷见长,兼擅隶书。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和新闻事业的历练,赋予了邵华泽坚定的信念、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艺术透彻的体悟,这都使他在其书法思想中积淀、融会、勃发,成就了他书法创作的纯正品性。一位现场参观的老者看到邵华泽的书法后认为,邵华泽的书法深得书法正脉,以大道为上、正气为上。启功曾为邵华泽创作的毛泽东诗词长卷题写《十六字令》道:“书,霁晚萧晨兴不孤,挥洒处,歌舞满天衢。书,真草随心笔自如,天作纸,云物卷而舒。书,一卷诗词韵有余,精意写,字字似明珠。书,巨细咸宜艺最殊,山岳重,腕底变通途。”
  邵华泽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同时,对藏书票也颇有研究,他曾与藏书票艺术家张家瑞联袂创作书票。作家李允经曾于2003年8月14日在本报撰写《书法书票 大有可为》一文,对邵华泽与藏书票艺术家张家瑞联袂创作的一批书票给予赞赏:展读之际,深感雅趣盎然、新颖独特,极具书卷气,是书票艺苑中的新收获。书家与画家携手协力,献身于书票艺术,在我国书票史上前所未见。李允经盛赞,这种由书、画家合力创作的书票,可称之为“书法书票”。由于书票票面不过巴掌大小,容量有限,所以书家的题字要求精练概括而富有诗情画意。邵华泽的题署正是这样,诸如:“松鹤寿”“天高任鸟飞”“高山流水”等等,都充满了形象提示,为绘书票艺术家驰聘想象、构图作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摄影
  邵华泽不仅对新闻理论有深厚的造诣,在摄影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到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后才开始接触摄影,起初是学新闻摄影,那时他已年近六旬。因工作需要,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手中的相机定格过40多个国家的美丽瞬间。
  作为一名老报人,邵华泽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人和参与者。上世纪80年代,国内新闻单位对新闻摄影重视不够。1990年8月2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银川召开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邵华泽在会上作了“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重要发言,对上世纪90年代报纸“图文并重”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时任总编辑的邵华泽亲力亲为,除了在报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新闻摄影工作之外,自己也拿起了相机,不懈地学习探索,至今已坚持了20余年。一位现场观看展览的摄影家称赞邵华泽的摄影作品是“理性的诗、感性的画、立体的艺术”。
  邵华泽的镜头不仅定格了美丽的瞬间,同时他用镜头为国际的友谊架起了桥梁。2002年邵华泽访问印度时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归国后结集出版,同时还举办了展览。2004年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时,称赞他为促进中印两国的友谊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展览的现场,邵华泽告诉记者,他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于现场抓拍。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有美丽妖娆的西班牙舞者、日本电影明星,也有恬静的意大利修女、简朴的芬兰跳蚤市场的摊主;有以色列海边蹒跚学步的婴儿、乌克兰海边出水芙蓉般的戏水女郎,也有维也纳街头满头银发却正装出行精神矍铄的老者……各个行业的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曾在他的视野中走过,停留过。他以对人类的勤劳、善良、美好的捕捉,表述着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与期盼。
  追求
  在书法、摄影等艺术领域不懈追求的邵华泽,目前已出版了《邵华泽书法近作?海外摄影集》《邵华泽书楹联选》《邵华泽题写报刊书名选》《邵华泽印度摄影集》《邵华泽海外儿童摄影集》《邵华泽海外妇女摄影集》《邵华泽海外风光摄影集》《海外印象》等,深受读者的好评。


  他曾于1999年在日本东京、2001年在韩国汉城以及在绍兴、青岛、台北等地举办邵华泽书法作品展,在天津、泉州、沈阳、北京大学、千岛湖举办《邵华泽海外摄影展》,在北京举办《邵华泽访问印度摄影展》。他的摄影作品《深情的感叹》获1978年~1998年改革之光中国新闻摄影精品赛总编辑奖,《人之初》获2007年首届将军摄影展银奖,《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获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摄影展暨全军第一届摄影展特别奖。1990年8月20日发表的《两个“提高”,一个“关键”》一文,获全国新闻摄影论文一等奖。
  这次,年届八十高龄的邵华泽同时推出两个展览,一如既往,意在求教于大家,意在有所长进。
  邵华泽虽届耄耋之年,然而他的创作激情不减。所书明朗刚强、爽利坦荡,常有神来之迹与意外之作。透过一个个被他定格的瞬间,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的清新呼吸,触摸到时代脉搏的强劲律动,也仿佛听到了历史的沉重步伐,看到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其他文献
《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近日在国家博物馆火热举行。自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多达1700多万字,其中既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文学评论和古典文学研究等多种文学形式,并在维吾尔语和英语作品的翻译方面贡献良多。时至今日,他仍然笔耕不辍,创造着新的辉煌。  “六十恍若一瞬,这期间风风雨雨、高高兴兴的事都有,有的甚至很恶心。”生性豁达的王蒙在展览开幕式上笑谈,“
期刊
徐燕孙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他的绘画用色清雅,白描只在人物脸部施淡彩,但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他的笔下,仕女美妙至极,武士充满阳刚之气。徐燕孙擅长描写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与动势,善于突现人物及各种场景中最为精彩的瞬间,而且还能在众多人物之间穿插青山绿水、祥云瑞石、宝树珍花,用画面造就出中国文人和广大民众梦幻中的人间仙境。徐燕
期刊
马万国,艺名抱海,1961年生于山东淄博,199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居北京。  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等组织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奖,著有《波澜壮阔的山水画》教材丛书,多幅作品被国家级纪念馆、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曾获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美术家”称号。  马万国以画昆仑山闻名于世。他说:“长久以来,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壮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让我一
期刊
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Artprice公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尽管全球艺术市场出现萎缩,但全球当代艺术市场却“逆市上扬”,发展迅猛。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全球艺术市场缩水至80 . 92亿欧元(约合672亿元人民币),同比跌幅达2 . 4 %。不过,全球当代艺术市场却出现15 %的增长,首度突破10亿欧元大关,达到
期刊
我们是中国人,但中国人不意味着就熟悉中国的艺术  冯巍:您在中西传统美学上用力颇深,但您一直特别强调当代美学、当代艺术的重要性。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在艺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叶朗: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没有具备艺术素质的民众;而美育之于社会,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这一途径实现的。我们目前对我国当代艺术关注不够,研究不够,这就导致艺术教育与当代社会生活交融汇合的渠道变狭窄了,艺
期刊
连日来,许多文艺名家表达了对中国文艺网的关注,并寄语中国文艺网的发展。  中国曲协主席姜昆:“网络艺术平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文化艺术的大舞台。作为艺术家,我们也应该重新考虑如何在网络上与每个人心心相通,让观众从这块小小的电脑屏幕来领略中华民族各项文化的意义。”  著名书法家李铎:“中国文艺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敢于直言,有针对性,有战斗力,直面当下不良文艺现象铿锵发声,体
期刊
已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榜首,但年年与诺奖无缘,堪称“最悲壮的入围者”。去年,村上春树和莫言这两位亚洲作家在赔率榜上的“博弈”就非常精彩。最终,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奖。  又到了一年诺贝尔颁奖季。据诺贝尔奖官网发布的消息,从10月7日起,瑞典诺奖委员会将陆续公布2013年诺贝尔各大奖项获奖名单,备受关注的“诺奖周”也随之开启。  有人统计,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在10月份的某个星期四,
期刊
“道行天下,和谐共生——中国道教文化展”3日晚在伦敦“亚洲之家”开幕。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丛培武等出席并致辞。  此次展览是中国道教文化对外交流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展出的100余幅精选图片与道教法器等实物浓缩成8个板块,向英国民众展示了中国道教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当代道教徒的宗教生活。据悉,此次展览10月底结束后,全部展品将由英国道教协会收藏。(李文云)
期刊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胡智勇和青年画家王文印的“宣纸上的艺术——中国画展”日前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幕。塞画家协会成员、艺术学院学生和中国驻塞使馆外交官、华侨华人及留学生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贝尔格莱德沃日多瓦茨区区长达拉甘?布卡尼奇、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徐鸿为开幕式致辞,高度赞扬画家的精美作品。参观者用“震撼”称赞中国画,塞尔维亚天空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播报中突出介绍了胡智勇的人物画和王
期刊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共同举办的“影动梦想——中国当代动漫艺术展”前不久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俄国家杜马家庭和儿童委员会全权代表安东诺娃、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兼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协会会长张斌等共同启动了开幕仪式,并分别致辞。上百名中俄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官员、动漫艺术家、动漫产业界人士以及俄罗斯观众出席了开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