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纯·多吉泉—西藏多吉曲登尼玛泉水源行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拉萨
  神秘的青藏高原,孕育了无数的传奇,也让人心向往之,无法拒绝它的诱惑。
  2012年10月11日,我们一行六人,分别从北京、上海、成都,齐聚拉萨,开始探访千年多吉曲登尼玛泉水源之行。10月,内地还是初秋。夜晚达到贡嘎机场,迎面吹来的寒风,就提醒了我们,这是另外一个世界。加衣,加最厚的外套,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转天,走出酒店,扑面而来的那片蓝,如同上帝在天空泼洒了特殊的颜料,蓝在眼里,蓝在心底。如果你没到过西藏,就不要说已经见过最蓝的天空。
  没去过大昭寺,等于没到过拉萨
  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也是转经仪式的核心。在大昭寺,你会看到无与伦比的虔诚。无论白发耄耋,还是黄发幼齿,一律重复着五体投地式的跪拜。
  不禁想起朱哲琴《信徒》中如酥油灯般优美的文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曲登尼玛寺
  一早,我们全副武装,从日喀则开赴水源地,每个人把最厚的衣服穿上,围巾帽子墨镜等等备好,从3700米上到5200米。山如刀削斧刻,田野广阔无边,水塘似明珠点缀,偶尔可见黄羊跳跃而过,三两只停下来打量着我们。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山,闪着晶莹的银光。
  开了近300公里,已是下午时分,一面峭壁出现在侧面,上面密密麻麻排列了无数巨幅的佛像浮雕,高低坐卧,栩栩如生,让你迷惑这是人工建造,还是自然天成。这就是多吉曲登尼玛泉下方有名的“千佛岩”,完全是千百万年的水流冲刷而成。千佛岩上方,就是千年古寺“曲登尼玛寺”,这个寺与圣泉密不可分。据藏传佛教记载,多吉曲登尼玛泉为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士赐下的治病祈福的神泉,并传播佛法。弟子修建了寺庙以纪念和修行,曲登尼玛寺因此得名。
  探访水源
  古寺往上一公里,就是圣泉了。远处,巨大的冰川,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泽。
  据说,日喀则、拉萨等地的许多人一到节日,就会包车前往这里来一品“神水”。这里泉口极高,达到了海拔5128米,而这些泉水在山体循环了十年七个月后涌出地面,带着丰富的矿物质,可以说是真正的无污染、口感绝佳。据藏文经书记载,此水能治424种传染病和360种急慢性病,是莲花生大师赐给他的信徒和信教群众医治百病的“甘露”,被人们誉为“西藏神水”。每年春秋时节,数以万计虔诚的善男信女,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敬香朝佛,索取“神水”,畅饮“甘露”。这从山泉附近堆起来众多的玛尼石上,就能推测到来者之众多。
  “多吉”,藏语中是“金刚”的意思,就是指“钻石”。这多吉泉的每一滴水,都来自这纯净的天地,都凝聚了这片圣洁,这份至真至纯的滋润力量,如钻石般晶莹,也如钻石般珍贵。这是上天赐下的礼物。
  抬头仰望,冰川就在那里,雪山就在那里,蓝天如纯色的玻璃,清澈透底,空气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这是整个人类最后的圣土,这里凝聚了最纯洁的梦。
其他文献
中土广博,文化绵延,各种茶的传播轨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史,并将茶香一路沿袭至万里之外的异域风物人情。自上古羲农先祖的食茶源起,延续至唐宋茶文化的灼灼繁荣,再至当下社会钟情于茶的热度,无不书写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和谐共处的和美景致。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亲近与需求愈来愈强烈。在推广当代茶文化的事业中,专业茶艺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过上世纪末至今二十余年的发展,茶艺馆馆主
期刊
俄罗斯的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终成世界文化园地的一枝奇葩。在现代俄罗斯人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每逢隆重的节日,茶炊一定会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渲染了人间亲情,家庭和睦的温馨景象温暖人心。  相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俄国人饮茶的历史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同样占有重要位置。俄罗斯是一个喜欢创新的民族,它的茶文化不断求新求变化,在不断发展。中国人有饮茶的历史,从而我们发现
期刊
“三茶两饭”,很多人问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喝茶比吃饭多,但是其中没有一个广东人问过我,因为那是广东人特别是许多广州人的生活习惯:每天喝三次茶(早茶、下午茶和夜茶或夜宵),吃两次饭(午饭和晚饭)。  广东早茶,三言两语说不清,因为那是两广即岭南文化,而且不仅仅是所谓的饮食文化。  第一次喝早茶是早年在广州上学的时候,终生难忘,但是穷学生不可能经常上茶楼。后来,特别是近几年经常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
期刊
浸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通过圣水的清洗来更新受洗者的生命。如同人经过教育和引导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建立新的起点和开端。  对于刚刚踏进新茶行业的新员工,行业的培训大可比作一次浸礼,通过培训,让这些新人对行业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与人生轨迹都会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而面对这样的“新生命”,企业的培训是否做好了准备?  “留”比“挖”靠谱  每每谈到茶企发展的瓶颈,老板们总是那一
期刊
经常被茶友问道:“什么样的味道是勐海味道?”回答了很多次,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除了多喝、多对比之外,对茶的滋味常识也要多了解一点,才能更好地体会勐海茶的特点,也就懂得了“勐海味道”。  勐海茶,滋味浓醇,苦涩皆有,显厚重,常常让茶客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多数茶客谓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  勐海茶,“苦”与“涩”的
期刊
就在过去的这一年间,一向高歌猛进的安溪铁观音突然乏力,出现回调,这不能不引起行业关注。是行业竞争使然,还是安溪铁观音自身出现问题,抑或是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安溪,福建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强势步入“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并朝全国50强的目标迈进。是什么带给了安溪的巨变?茶!在全国1000多个产茶县中,安溪这个闻名世界的铁观音产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
期刊
茶叶的滋味是各种呈味物质对人的味觉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换言之,茶叶的滋味是各种呈味物质对人的味觉器官协同作用的结
期刊
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  茶品名称:竹叶青(炒青绿茶)  峨眉竹叶青是20世纪60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故得名“竹叶青”。  茶叶产地:  竹叶青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
期刊
什么是茶文艺?  “茶文艺”这个词语,初次接触会让人有无从考据的感觉,那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词语拆分,将其分解为“茶”和“文艺”。“茶”字最早出现于《尔雅·释木》:“槚,苦荼(即后来的‘茶’字)也。”其叶经加工后可泡水饮用。文字记载表明,我国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文艺”,即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这样理解起来,“茶文艺”即指,一切有
期刊
传承复兴间时尚乎  大多数人都会说,茶行业是传统产业,更多为中老年人热衷于喝茶。但从2012年厦门茶博会上,充满现代美感的展位、时尚清丽的包装、新潮的互动方式,让每一位观众都明显地感觉到:茶产业变得亮丽时尚了。  茶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尤其是近年来,茶在人们心中的功用不是再仅仅局限于解渴,而是把它的养心、养身等保健功效看得更加重要。于是时尚中人开始以茶为礼、以茶为时尚,更有人把泡茶当成一种修身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