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创新型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大批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要从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入手,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教师;创新教育;人才观;结构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促使创新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大批创新型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是新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更是创新教育的直接实施者。那么创新型的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在观念上,创新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
  
  1.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就要求,第一,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不能单独以学习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应该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评为依据来评价学生。事实上,仅以分类来看待学生,不仅会使大批学习困难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且会影响一批具有潜能的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既要重视学生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理发展的目的。第二,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如果学习没有学到知识,没有掌握教学内容,没有用所学的知识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和变化,那么,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获取教学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己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1.2 教师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不只是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和发明创造才能的高新技术人才,还需要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因此,教师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转变“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陈旧的人才观,所以基础教育不能着眼于少数“英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素养的优良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看待在某一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不但不歧视暂时或长远后进的学生,而且还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使每个人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1.3 教师要树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一个复杂的动态总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补充。因此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相互沟通的一个“学习共同体”。
  
  2. 实践中,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的创新
  
  2.1 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单组合方式及其活动顺序。而这里的“一定的思想”就是创新思想。教师要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出适合自己的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极其僵化的教学法,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教师必须用“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它使教育教学内容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教师要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声、光、色的变化获取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创新型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能力。
  2.3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激励情景,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新求异,发展创新思维,学生敢于善于质疑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堂上没有质疑问难,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活动性和思想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创新型教师。
  
  收稿日期:2010-04-24
其他文献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初步尝试。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新知识出现之前,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
期刊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 ,照相机照相,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让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很多学校教室内部安放电视机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运动最简单的几何学知识,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折射率    1. 问题背景 一般普通教室中,都配有电视机箱和电视机。因为箱在教室角落中,而且箱的边缘挡住了一部分光,所以电视机有一个视眼范围。如图1:  AB为第一排同学,FG为箱宽, DP为电视机屏幕宽。视眼范围在阴影内。因此B到C等同学均不能看到电视机屏幕。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日常教学提出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  【关键词】自主探究;个性化教学;教学评价    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4年以来,高中新课程以陆续在全国启动与实施,这预示着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将面临着一次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如,由
期刊
生物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尖端科学,这是无数生物学者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我们认为,塑造学生人格主要应从塑造学生的坚毅品格入手。塑造学生坚毅品格是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 。他们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称颂。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存在于生物学知识背后的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弱智学生的学习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主要从“巧激趣、情导入;巧延伸、形迁移;巧演示、灵解疑;巧设计、活练习”等四个方面重点论述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弱智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特殊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运用;课堂教学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usaget  Liu Qing-fang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要先让学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数学知识是劳动人民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讲解过程和抽象的“数”变得直观、具体。让儿童结合“形”来理解“数”能帮助儿童较快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就是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识直尺和
期刊
【摘要】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墙饰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照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镜子,不仅美化着孩子的生活,而且在主题活动中焕发着熠熠光彩。  【关键词】幼儿;墙饰;主题活动  Try to talk the kid's par
期刊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1.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