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抗争而美丽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上映的《鲨滩》讲述了一位美女在海上冲浪,无意闯入了鲨鱼进食区,被攻击而困于礁石,如何抗争并自我解救的故事。与以往同类型电影不一样,该片并没有大量画面展现鲨鱼的滥杀、过多的人物和场景转换,在视觉风格和场景上都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其主题的鲜明,镜头的集中和干脆利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唤起了人们内心原始的恐惧及思考。
  关键词:《鲨滩》 抗争 生命 勇气 希望
  1975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了《大白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人们内心的极大震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恐怖血腥的鲨鱼成了美国人的梦魇。此后,这一鬼魅形象也逐渐被搬上银幕,成为西方恐怖惊悚电影的一大主角,例如《深海狂鲨》《鲨卷风》《鬼鲨》等。2016年,西班牙导演佐米·希尔拉也推出了一部以鲨鱼这一美国人早已习惯甚至觉得乏味的形象为主的惊悚电影——《鲨滩》。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一反常态,将事件背景置于美丽的海滩边,在看似开阔的场景中将镜头集中于被困之礁石的女主角南希(布蕾克·莱弗利饰)身上,巧妙地刻画出主人公恐惧的表情及心理感觉,并以此通过主角的不断抗争推进情节的发展。这种简单的剧情和人与自然斗争的鲜明主题似乎很容易让人想起此前的电影《万有引力》《孤岛求生》,以及文学作品《老人与海》。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直白、干脆利落的低成本电影,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恐惧及思考。
  一、生命的失落
  面对死亡,恐惧、焦虑乃至绝望,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本片中的女主人公南希就经历了两次死亡:一次是关于母亲的,一次是自己的。
  医学院就读的南希是一位聪明、性感、独立、勇敢的女孩。不幸的是,母亲在与病魔的抗争中最后离开人世。此时的她无法承受现实带来的苦痛,心灰意冷,准备退学。思念母亲的她决定与好友一起前往墨西哥寻找曾给母亲留下深刻记忆的秘密海滩,远离这些烦恼。到达墨西哥后,女伴因流感未能前往,她便孤身探寻这一未知的海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南希顺利到达了风景如画的碧海银滩。刹那間,她就被这里优美的风景吸引住了,表情也从之前的凝重转为舒畅。她久久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感觉周边太美了。很快,她就换好了行装,奔向海洋,享受着海浪带来的欢愉。在一番尽情冲浪后,南希悠闲地迈着轻盈的脚步返回海岸。坐在沙滩上,看着周边的一切,翻看手机中母亲的照片,摸着母亲留下的项链,心中又泛起了思念和痛苦。不过,在这里她找到了对母亲和她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海滩,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海边的场景就像怀孕的母亲,而母亲就是在这里得知自己怀孕的。这时,妹妹通过视频得知姐姐南希来到了这里时,表现出惊叹和向往,但表露出某些担心,抱怨姐姐不该孤身一人。这一切更是无法被父亲所理解。南希甚至不想与父亲通话,也拒绝与父亲有更多的谈话。在父亲提到母亲时,南希内心深处的痛苦再次被触动,她认为在死亡面前的抗争是多余的无意义的,母亲最终还是敌不过病魔。她匆匆结束了与父亲的通话。
  南希带着悲伤,低着头,再次换好行装投向海洋,而此时天色已晚,仅有的两位冲浪者也返回海岸,并告知南希应该回到岸边了,但南希打算再多享受一下。此时,海面下似乎有了一丝变化,南希也很敏锐地察觉到了,然而一群海豚的突然出现消除了她的担心。一阵欢笑后,她并未返回岸边,而是朝更远处游去。不久,她就发现了一只被海鸟围绕的死亡的鲸鱼尸体,远处海浪又将来到,这时的南希终于觉得不能再停留了,迅速地朝岸边返回。孰料,被鲨鱼撞到,重重地撞到了珊瑚岩石上,但她并不知道真正的危险是什么。待好不容易浮出海面时,鲨鱼咬住了她的大腿,这时她才意识到了实实在在的危险。在水中一番拼命挣扎后,惊恐的南希竭力游向鲸鱼尸体,以躲避鲨鱼。由此,开始了“美女与野兽”间的生存较量。
  二、生命的抗争
  在这种封闭的空间里,人从现实社会的生存竞争回到了人类力量所难以抗拒的原始自然的生存竞争中。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尤其是在经历工业文明后,西方世界逐渐形成了主流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个人自由和自我依靠。这也是美国的文化和核心,美国人最主要的价值观,也是理解其行为模式的关键。
  在该片中,代表人类的南希恰恰就是来自一位美国的女孩,这一身份在影片中有意无意地被提及了几次。代表自然与人类(南希)相较量的就是这条鲨鱼。而在这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人类内心的恐惧再次被唤起,生命显得如此脆弱。用理性去战胜恐惧,依靠自身去抗争鲨鱼?还是为恐惧所吓倒,向自然妥协?显然,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且性格中具有独立和勇敢品质的南希选择的是抗争。活着,保存自我成为她失去母亲后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此,在恐惧和痛苦声中,南希镇定地利用身边的游泳工具将伤口勒紧。不过,此时,更多的是恐惧和绝望,她声嘶力竭,带着绝望的哭泣声向岸边准备离开的冲浪者呼救;这是危险来临时,大多数人的反应。现实是,她的努力只是徒劳。望着远去的冲浪者,南希敏感地察觉到事态的严重,很快地从恐惧中转过神来,意识到在如此情况下,“唯有靠自己了,谁也救不了自己”。这时,死亡的危险激发起了她强烈的自我抗争意识。美国人自我依靠的精神在电影中被体现了出来。她勇敢果断地躲避了鲨鱼的再次攻击,逃离到了不远处的珊瑚礁上,这时的她得以暂时地安全下来。此时的她精疲力竭,伤口血流不断,她痛苦地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再次正视自己的状态——孤立无援,唯有自我抗争了。此时她内心已少了些恐惧,但这还不足够使她在残酷的生存较量中活下来。
  南希忍着疼痛躺在岩石上,经过短暂休息恢复体力的她,终于找到了抗争的武器:智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越狱》里的主人公都是靠智慧获得了重生。这里,南希所具有的智慧表现为她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主要涉及了动物知识、植物知识、海洋知识、气象知识、医学知识和社会心理知识等。这也似乎体现了培根所讲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正是通过这些知识,南希战胜恐惧,沉着勇敢地面对危险,依靠珊瑚礁和浮塔建立起了自己的“安全岛”,用理性去应对鲨鱼的一次次进攻。与此同时,南希开始了她下一次自我解救的计划。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她陷入了绝望,绝望地流下了眼泪,低下了头。所幸,记忆中“像母亲战斗到底”的话将她迅速唤醒,又投入到与鲨鱼的对抗中。最终南希凭借自身的智慧,依靠自己,终于战胜了鲨鱼。因乏力而昏迷漂浮在海面上的她也被解救上岸。南希——“勇敢的战士”,获得了重生。   三、生命的绽放
  由此,导演告诫了那些勇敢理性的人们,在一次次抗争中,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下,或许就不一样了。诚如《老人与海》中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同样,在灾难来临之际,也唯有人类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只有意识到死亡真实的存在,生存的价值才会被重新发现,生命的气息和活力才会真正从内心释放出来。
  苏醒过来的南希,看到了不远处被她解救的海鸟的身影,也再次远望了那惊心动魄的大海,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还看到了母亲微笑的样子。这一刻,她才真正理解到了母亲与病魔抗争的意义——热爱生命,热爱自己。人生无常,活着是那么的不易,而在死亡面前,挫折与坎坷显得微不足道。哭泣中一句“我没事了”,成为主人公经历丧失母亲之痛和鲨鱼攻击之伤后简短而深刻的内心释放。一个典型的美国英雄也再一次被成功塑造并展现出来,传达了人类在孤独绝望的环境中对生命的守望。
  南希经历了这样一次生死较量后,认识到了抗争的价值,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变得强大,勇敢地拥抱生活。她继续求学并成为了一位医生,享受着家庭的爱,与父亲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后来,南希、父亲和妹妹一同来到了这片对母亲、对她、对家庭都有着特殊意义的海滩。在父亲的注视下,姐妹两人一起欢快地奔向海洋,开始了冲浪。生命的美丽在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美丽的海景中绽放出来。
  电影《鲨滩》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原始恐惧,展现了与自然抗争、超越自我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将面对许许多多痛苦悲伤的事,但千万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要努力而坚强地活着,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消失,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被摧毁的。如果生活令你异常苦恼,你一定要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张开有力的翅膀在恶劣的环境里飞翔着。人,正是在不断的抗争中超越自我,绽放生命的美丽。无论抗争的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华森.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审视[J].理论导刊,2007(1).
  [2] 贾庆军.永无止息——从《越狱》看美国人的生存哲学[J].电影文学,2008(23).
  [3] 聂珍钊.《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J].外国文学评论,2009(3).
  [4] 吴投文.论西方生命思想的理论进路及其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 盖芳鹏.《地心引力》:为生命而抗爭的故事[J].电影文学,2014(20).
其他文献
家人团聚,来顿火锅;朋友聚会,火锅走起,火锅的应用场景可是毫无限制呢!  在火锅面前,众生平等,连你喜欢的明星都对火锅爱得深沉。对可爱的吃货宝宝们来说,提起火锅的发源地,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四川,川妹子对火锅的热爱那是与生俱来的。  明星李宇春之前就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曾经吃火锅吃通宵,还有一次炫耀在酒店点了火锅外卖,结果被网友扒出来了店名,第二天该火锅店就被粉丝们攻占了,见不到春春本人,只能吃个同款
摘 要: 哈代的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意识,它们反映了英国社会从宗法制农村向工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变迁。本文结合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几部重要小说,探究小说文本中的悲剧性表现,并从创作主体的悲剧思想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探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小说创作 悲剧性  卢那查尔斯基曾经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耸立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忧郁形象。”a托马斯·哈代是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会晤,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海湖庄园的“习特会”,自然让人们想起了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的“习奥会”。美国为什么热衷“庄园外交”?中美领导人之间到底有多少“庄园外交”?  “庄园外交”的美国套路  “庄园会晤”是美国传统的外交形式。无论是美国总统度假胜地戴维营还是历任总统的私人宅邸,通常都坐落在青
摘 要:较于《呐喊》中的小说,《彷徨》中“我”大量参与在小说中,出现了《在酒楼上》《孤独者》这样俨然鲁迅在自我对话的篇目,可见“第二次绝望”后,鲁迅更多地转向自身的绝望,进而到达《野草》。那么,从第一次绝望过渡到第二次绝望,小说中的“我”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变化,这是否可见鲁迅的精神历程?本章选取《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同样面对故乡人事,这两次的重回“故乡”之旅,究竟暗含了“我”怎样的精神变化
摘 要:语言不仅承担着向对方表达自己目的的任务,还受语言环境、说话双方身份、话语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学家研究指出,人们在交流时需要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红楼梦》中的语言丰富,充满特点。本文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中截取片段,分析合作原则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从而更深一步地理解《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合作原则 《红楼梦》 刘姥姥  在语用学中,语言学家格莱斯曾提出“合作原
摘 要: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其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其中,《贵族之家》的女主人公丽莎便是一个气质超群、高贵善良的少女,是俄罗斯文学中典型的“圣徒式女性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神性与人性的碰撞,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关键词:《贵族之家》 丽莎 神性与人性 宗教信仰 情感矛盾  《贵族之家》创作于185
1970年之后的中美关系解冻,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这是毛泽东开启中国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大转折。  美国198名专家呼吁改变对华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公然与中国为敌。毛泽东希望和西方经贸往来的愿望落空。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提出了向美国学习、向西方国家派留学生以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见,但受到了美国的带头阻
因为缺乏运动,我的体重有所增加。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致力于减肥。减肥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节食,我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于是就想少吃点饭。我习惯每顿饭吃一碗米饭,决定减肥后,我只吃半碗。可是,吃半碗米饭,总让我有意犹未尽之感,每当吃下半碗米饭,我都忍不住再去盛一点吃。  一次洗碗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不如把平日里用的碗换一下。我家的碗很大,几乎比小碗大一半,所以我决定换小一号的碗试试。小一号的碗买回来了,我
美国女孩海莉·加德纳为其畸形手掌画上各式搞笑表情,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系列故事,引发不少人围观。  16岁的海莉来自美国艾奥瓦州马克斯堡,左手因羊膜带综合征导致的先天供血不足而畸形,没有成形的五指。她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缺陷,甚至很乐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别之处”。她用马克笔给左手画上眼睛和笑容,将它取名“弗雷德”,引人捧腹。  海莉说,“小时候无聊,我就在自己的手上画画。大多画的是脸,我注意到左手的大
摘 要: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之后,以范烟桥为代表的旧派文人在时代转型与战争里程影响下,开始了新的创作。《长相思》是这一时期通俗文学影视的典型代表,其既呈现了范烟桥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追思与缅怀,也揭示他对传统道德与生活方式终将消失的幻灭感。由此可以理解,以范氏代表的文人在40年代末期的社会再次转型过程中的犹疑与寂寥之感。  关键词:范烟桥 《长相思》 文人心态  1947年,由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