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与设置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中国一系列国际化战略的推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定位应该是通用英语EGP和职业英语EVP相辅相成,在课程设置上也遵循此原则,并增加选修课和后续课程,注重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对本国文化传统的了解和对现状的阐释能力。
  [关键词]英语通用语 课程设计 职业英语 通用英语
  [作者简介]洪伟(1978-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23-0090-05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交流日渐增多,频繁的经济与文化互动也带来更多的文化冲突,国际安全、国际竞争、文化安全等战略问题更加凸显。外语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国际战略、全球化布局起到支撑与推动的作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外语教育也都服务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在当前國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持续推进英语教育改革,加强各个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与契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英语通用语的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流的网络化、文化交流的多元化,英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母语背景的人群的相互交流,这一现象被称为英语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以下简称为ELF或英语通用语)。国际学术界一般主张将英语通用语作为EF(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为外国语的英语)的补充,这标志着本族语者的使用标准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英语逐渐成为他者语言,英语学习的范式出现了重大转变,同时对英语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学习的定位也产生了相应变化。文秋芳探讨了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在外语强势的趋势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本国文化,如何用外语解释和阐述本国的立场和主张、实现文化的交融和理解;如何厘清和正确处理目标语文化、本土文化及其他国家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俞希探讨了ELF给中国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为调整英语学习目标以及语言教育定位提供参考,梳理了ELF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以及这一背景下的实证研究,如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大学英语学习教材。冉永平等则全面梳理和探讨了英语通用语的内涵和外延,在ELF语境下产生的新的语用问题,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中不再是被动顺应的过程,而是主动有创意地参与意义的构建,在交际中也产生了不同的语用能力,如语言语用维度和社交语用维度的语用能力。
  二、通用语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要求“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推动跨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培养服务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的高素质人才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心。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一直有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的争论。文秋芳认为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分属不同类别,而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文秋芳将英语教学分为几个大类,本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主要有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职业英语EVP(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普通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后两种即职场英语技能(为就业服务)和一般英语技能(为日常交际服务)应是教学的重点。束定芳也认为职业英语EVP和普通用途EGP对于高职院校十分重要,而为走出去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则相对次之。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大趋势下,对一般高校以及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业英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国际规则,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同层次、不同办学特色的学校,虽然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路径不一,但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都应是通过英语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参与国际沟通、了解外部世界,介绍、表达、阐释本国传统和文化。
  三、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英语课程设置
  王守仁认为课程设置是从教学理念过渡到教学实践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明确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引领着教学的走向,规约了教学的重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持续从学习者角度分析课程设计,引发了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计运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模型构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2010年,内申(Nation)和麦卡利斯特(Macalister)在《语言课程设计》一书中提出外语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对需求和环境的分析;制定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一定原则制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完整模型的呈现;贯穿教学全过程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外语课程设计模型强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是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三者形成的有机整体。作为动态的、连贯的课程设计模型,它关注课程设计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在理论上更加灵活,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加科学。以下将结合这个模型,从学校课程设置的角度,对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   1.课程规划上,通用英语先行,职业英语逐层递进,专门用途英语为辅。通用英语或语言技能类课程一直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但在很多学校也出现了课时不断减少的趋势。普通用途EGP课程在总量上可以适当控制,对其性质也可以重新定义。顺应这一趋势,应该逐渐增加职业英语EVP所占的份额及相关技能。职业英语EVP更加强调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技术层面的人际沟通;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则更注重为走出去服务的技能,包括参与国际层面的技术交流活动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等。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设置应该既注重通用英语,提升基本语言技能,又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在更高层次开设跨文化类、通识类选修课以及专业类选修课。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应该是“基础英语EGP 职业英语EVP 少量专门用途英语ESP 其他”。其中,ESP课程可以涉及一些国际化课程,以引导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掌握国际规则。
  在学校层面,应根据区域特点以及自身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英语课程目标和标准。同时,应遵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开设一定的特色化课程。通用英语课程应改变以往的课程定位,以一系列课程的形式呈现,课程分类应该尽量淡化听说读写这种偏向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式,以大类来定义通用英语级别,如英语1级、英语2级;课程内容要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尽量提供选择范围广、形式多样的提高课程或后续课程,形成课程超市。职业英语课程应基于本专业的工作任务与流程,提高学生在本专业运用英语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则注重学生在本专业内进行技术商务交流的能力,同时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包括如何撰写商务计划、参加商务会议等。其他课程则着重交际实践类课程,如案例研讨、专题讲座、调研报告等。
  2.在课程内容上,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化对本民族文化阐释的能力。在改革过程中要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特性的趋势。尤其是语言类课程,人文属性比较突出,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以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感和人文素养。当然,在强调职业和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防止当前教育体制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另外,英语教学政策和教学设计也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服从国家的安全战略需求。人文性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些文学历史类的课程,而应是弘扬正能量,突出对人的核心价值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大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此外,还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民族情怀。 这就需要在通用英语或后续课程阶段,开发阐释中华文化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本民族文化的能力,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强化生活交际类课程,培养学生表达观念、阐释观点以及有理有据进行辩论的能力。在其他课程环节,要举办一些实践性、体验式的文化活动,理解和沟通本民族与他国文化。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革新教学方式,创新评估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构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视听说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全方位、多模态、多元、立体的教学环境。在输入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探索性等特点,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运用云平台时代的教学便利,在后续课程或提高课程阶段充分利用翻转课堂、MOOC等开发学生喜闻乐見的网络课程,实现教学与评估的融通。在高阶或实践教学阶段,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操作中完成课程学习、获得学分,提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环节,始终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估学生的综合学习方式,以评价推动学习,以评价反馈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在后续、高阶或其他课程阶段,借鉴美国模式或香港模式,用过程学习的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如调研、报告、论文等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发或构建创新性、生态化、生成性的评估方式,并且利用网络对评价结果、考试结果进行综合统计或分析,对现有的评估方式进行反馈或改进。
  四、通用语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框架设计
  1.基础英语课程为根本。《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在通用英语教学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专业要求和发展要求。一般要求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专业和发展要求是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宗旨和人才培养定位所确立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应是包括综合语言技能类、专业行业语言技能类以及文化类课程的综合体,而职业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对这些课程的界定中,应该明确区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选修课。
  基础英语(EGP)应分为两个级别,主要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一级应该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属于基础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二级则应针对基础尚可的学生,强调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其他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发展阶段的英语教学则应针对基础较好或是基础知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发展阶段可以开拓后续英语课程,继续加强语言技能训练,也可着力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或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2.职业英语课程为重点。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应是以职业知识与技能为导向,改变纯粹的语言知识为主导的课程设置,将重点放在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应该使用或开发实用性的教材,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度;紧密联系专业教学要求,结合职业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项目教学中的情景学习;注重职业领域专门用途英语与英语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将语言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教与学的全过程。这样高职英语课程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配合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和改革。   职业英语可以分成行业英语和应用英语两大块。行业英语属于限定选修课范畴,而应用英语则属于选修课范畴,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行业英语主要基于某一行业领域的特定英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相关行业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可开设“财经英语”“营销英语”“会计英语”等大类课程。应用英语则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实践情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可开设“商务英语口语”“银行柜面英语”“经贸新闻赏析”等课程,同时也可提供实践类课程,如岗位实践翻译、组织学生进行职场英语面试等。在学业评价上,将课程成绩与专业应用能力测试类成绩相结合,鼓励学生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BEC商务英语证书、口语证书、公共英语证书等。
  3.后续英语课程为补充。后续英语课程由人文素质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构成,以选修课或慕课的形式为主,是对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补充。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课程,但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有意识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既可开设“英美社会与文化”“影视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也应开设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推介课程。在第二课堂实践中,可以举办英语角、国际文化节、英语微电影大赛、英语达人秀、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还可利用学校的自主学习平台,借助微课程资源,开设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将课堂教学内不易触及的内容延伸为平台课程,建立课程类型与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利用教学改革的契机,根据各自的兴趣点,拍摄、制作、上传系列课程;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建立优秀的团队,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以过程考核为基础,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可开设“大学英语实用口语”“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辅导”“大学英语常用语法解析”“经典英语电影赏析”等辅助性课程。
  英语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外部世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及西方文化,同时也能用英语介绍、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推介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掌握用英语获得深化本专业知识的能力,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大环境下,英语教育在高校、区域、国家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深入地探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定位与设置,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
  [2]俞希.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3).
  [3]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及其重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5).
  [6]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
  [7]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学刊,2013(6).
  [8]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2).
  [9]黄杉杉.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设置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6(8).
其他文献
<正> 我们观察了276例不同产式、不同窒息程度难产儿的眼底改变。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 本组难产儿母亲均健康,无出血性疾病及内科合并症。因产科原因
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自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工作文件以来,大连市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合唱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觉能力培养,让他们具备"耳听六路"的能力,对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改变以往仅仅是把文化课作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来设定音乐教学方案,激发小学生参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趣味性,以此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趣味性的音乐课堂。笔者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
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创"视角下应用技术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物流人才培养理念难以适应"双创"环境要求,物流人才培养主体过度依赖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向出现偏
教材是体现国家、社会对下一代培养目标的载体,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材更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人的创新、实践之能力。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对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
<正> 鼻中隔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目前多采取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但易致局部粘膜损伤、呼吸受阻。为此,我们经过近6年实验研制成了一种U形鼻中隔止血器。现已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来自于德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培养学生活动能力、方法能力、个人和社会交往能力为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术后随访40例.疗效满意。该术式的优点为:①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②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