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各种智能终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成为新的阅读平台。其中,移动新闻客户端就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新闻阅读应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门户网站所开发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在下载量和受关注程度上都名列前茅,这与整个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独特优势有密切关系。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存在着哪些问题?有无对策可解?这些疑问正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互联网;门户网站;新闻
一、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原因
1.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
1992年,移动短信诞生,这曾经是移动通信界革命的开端。每天以短信形式将新闻发送至用户的手机,是移动新媒体应用的最早形式,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短信新闻或手机报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彩信手机报、手机新闻网站和3G新闻网站也逐渐被受众接受和熟知。2012年,我国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达82. 1%,用户规模达到3. 69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看新闻、搜索信息,两者比例分别高达75. 3%和70. 60%这些都培养了人们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新闻的习惯,也为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移动终端弥补了传统纸质书籍携带不便、不易保存、信息量有限的缺点,借助日益平民化的网络迅速普及。在信息传播进入移动网络时代,碎片化逐渐成为社会传播语境下的一种形象描述。
3.门户网站争夺受众的新阵地
门户网站的流量之争似乎己悄悄散去,但大批的网站从业者却发现流量正在大幅度地流失,这并不代表受众己经不再关注新闻了。获取资讯是刚性需求,门户网站的新闻之战只是从PC端转到了客户端。
4.跨媒体经营的新出口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人在媒介演化的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功能的先天不足的补救和补偿。移动新闻客户端将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一一弥补,更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网线的束缚,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轻松获取新闻资讯。
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主要问题
1.内容呈现方式巫需优化
户时代的编辑思维是把各大报纸媒体的新闻资讯网罗起来,汇聚到自己门下,通过不同的栏目和频道进行分类,呈现在用户面前。显然,在新闻客户端的起步阶段,从业者们依然延续了这种模式。
2.缺乏优质原创内容
面对海量井喷、泥沙俱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在一定程度_[,用户依然希望挖掘和看到更多优质内容,这是传统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不变的主流诉求。新闻客户端作为依赖移动终端而发展起来的新闻资讯应用,如果再用传统互联网的那一套思路去呈现新闻资讯,用户非但不会喜欢,且会觉得很糟糕。
3.个性化阅读和相关推荐尚需加强
对于产品的打磨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结果?自然是极致的用户体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本质就是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入口,新闻聚合的形式之下,更显示出“匹配”的重要性来。
在这个方面,各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都在不断努力,如基于LBS的本地新闻、个性化订阅管理等,并通过分析用户在阅读新闻资讯中的喜好观察(如分享、点赞、收藏等)智能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些都是在新闻聚合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用户而做的努力。但这显然远远不够。
三、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对策
1.为用户提供原创的平台和渠道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新闻客户端有必要一改以往单向发布新闻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对个人新闻信息传播源、特别是一些优质自媒体新闻源的扶持力度,形成类似于微博或博客那样拥有独立信息源的新闻输出平台。让用户在你处得到别处没有的信息,一来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二来可以树立自身的新闻权威和品牌价值。
2.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筛选与开发
在版面大小、版式设计上,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在呈现信息时与PC端存在差别,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性,用户对客户端上的资讯阅读要求也与PC端不同。因此,移动新闻客户端绝不是门户网站的简单延伸,不能沿用PC端的编辑思维,更不能将其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移动新闻客户端必须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呈现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资讯。
3.在版面设计中注重交互体验
优化用户体验不仅仅是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要在排版布局中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以此为基础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强化多媒体的视听感受以及使新闻客户端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参考文献:
[1]刁毅刚.纽约时报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7.中国记者,2012, (2).
[2]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窥探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l.今传媒,2013, (6).
[3]汤潇潇.后手机报时代如何进军移动阅读[J].中国记者,2012, (2) .
[4]郭之恩.多平台时代美国受众的新闻消费方式[J].新闻与写作,2013,(4).
[5]苟骆.媒体品牌和移动终端为王[J].青年记者,2010, (8).
关键词:互联网;门户网站;新闻
一、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原因
1.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
1992年,移动短信诞生,这曾经是移动通信界革命的开端。每天以短信形式将新闻发送至用户的手机,是移动新媒体应用的最早形式,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短信新闻或手机报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彩信手机报、手机新闻网站和3G新闻网站也逐渐被受众接受和熟知。2012年,我国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达82. 1%,用户规模达到3. 69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看新闻、搜索信息,两者比例分别高达75. 3%和70. 60%这些都培养了人们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新闻的习惯,也为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移动终端弥补了传统纸质书籍携带不便、不易保存、信息量有限的缺点,借助日益平民化的网络迅速普及。在信息传播进入移动网络时代,碎片化逐渐成为社会传播语境下的一种形象描述。
3.门户网站争夺受众的新阵地
门户网站的流量之争似乎己悄悄散去,但大批的网站从业者却发现流量正在大幅度地流失,这并不代表受众己经不再关注新闻了。获取资讯是刚性需求,门户网站的新闻之战只是从PC端转到了客户端。
4.跨媒体经营的新出口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人在媒介演化的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功能的先天不足的补救和补偿。移动新闻客户端将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一一弥补,更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网线的束缚,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轻松获取新闻资讯。
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主要问题
1.内容呈现方式巫需优化
户时代的编辑思维是把各大报纸媒体的新闻资讯网罗起来,汇聚到自己门下,通过不同的栏目和频道进行分类,呈现在用户面前。显然,在新闻客户端的起步阶段,从业者们依然延续了这种模式。
2.缺乏优质原创内容
面对海量井喷、泥沙俱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在一定程度_[,用户依然希望挖掘和看到更多优质内容,这是传统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不变的主流诉求。新闻客户端作为依赖移动终端而发展起来的新闻资讯应用,如果再用传统互联网的那一套思路去呈现新闻资讯,用户非但不会喜欢,且会觉得很糟糕。
3.个性化阅读和相关推荐尚需加强
对于产品的打磨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结果?自然是极致的用户体验。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本质就是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入口,新闻聚合的形式之下,更显示出“匹配”的重要性来。
在这个方面,各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都在不断努力,如基于LBS的本地新闻、个性化订阅管理等,并通过分析用户在阅读新闻资讯中的喜好观察(如分享、点赞、收藏等)智能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些都是在新闻聚合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用户而做的努力。但这显然远远不够。
三、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对策
1.为用户提供原创的平台和渠道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新闻客户端有必要一改以往单向发布新闻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对个人新闻信息传播源、特别是一些优质自媒体新闻源的扶持力度,形成类似于微博或博客那样拥有独立信息源的新闻输出平台。让用户在你处得到别处没有的信息,一来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二来可以树立自身的新闻权威和品牌价值。
2.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筛选与开发
在版面大小、版式设计上,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在呈现信息时与PC端存在差别,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性,用户对客户端上的资讯阅读要求也与PC端不同。因此,移动新闻客户端绝不是门户网站的简单延伸,不能沿用PC端的编辑思维,更不能将其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移动新闻客户端必须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呈现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资讯。
3.在版面设计中注重交互体验
优化用户体验不仅仅是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要在排版布局中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以此为基础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强化多媒体的视听感受以及使新闻客户端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参考文献:
[1]刁毅刚.纽约时报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7.中国记者,2012, (2).
[2]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窥探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l.今传媒,2013, (6).
[3]汤潇潇.后手机报时代如何进军移动阅读[J].中国记者,2012, (2) .
[4]郭之恩.多平台时代美国受众的新闻消费方式[J].新闻与写作,2013,(4).
[5]苟骆.媒体品牌和移动终端为王[J].青年记者,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