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下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探讨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问题,将“智慧化”应用到主流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模式中,尝试探索适合失能老人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下提出促进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使失能老人有尊严养老,享受幸福和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创新和丰富失能老人养老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失能老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智慧服务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由于失能老人的特殊性,其养老照护问题十分突出,这类群体自我照护能力不足,因而家庭照顾压力大。2016年10月9日,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在京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目前,居家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老人的需求不断提高,该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老人信息管理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生理心理服务不到位等社区功能缺位问题,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近年来,将“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融入养老服务行业,是一种更加新型的养老服务方式。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这便形成了一种智慧居家养老模式,该模式具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诸多优势,可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形势,让失能老人在晚年过得更加舒适、有尊严。笔者认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理念对于解决失能老人服务问题具有高度契合性,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举措。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走访沈阳多家社区,分析目前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探索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对解决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的意义,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下提出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建议,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创新失能老人养老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顾名思义就是指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失能老人主要是因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出现障碍而不能独自一个人生活。身体功能障碍等级测量以国际通行标准量表为依据,即以“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走动、洗澡”六项为分析指标,如果出现一到两项完成不了的则可定义为轻度失能,两到三项完成不了的则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完成不了的则定义为重度失能。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的失智老人,是指语言、记忆、判断能力等功能丧失,具体表现为洗衣、做饭、购物、理财等在社区中独居所必备的功能的丧失。通常,失智老人(在我国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到达后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本文所讲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是面向所有失能老人,轻度、中度失能老人可以自助获得服务,重度失能老人可以在照顾者的帮助下享受服务。
  (二)智慧居家养老模式
  智慧居家养老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借助“互联网+”,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充分整合政府、社区、医疗、房产、公益、金融、餐饮等资源,引入居家养老服务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及时、高效、便捷、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本文所讲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运用于失能老人这一群体,是以需求为导向,搭建适合失能老人使用的智慧云平台,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家政、紧急救援、社工服务、查询个人数据等多元化服务,可以满足失能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三、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失能老人的自我照护能力不足
  生活照料是失能老人排在首位的服务需求。失能老人丧失了自我照顾能力,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主要包括饮食照顾、穿衣照顾、排泄照顾、清洁照顾等,同时他们需要专业医疗护理与康复治疗,很多老人因患多种严重疾病而常年卧床,子女忙于工作,去医院就诊和康复治疗面临诸多不便。
  从心理需求来看,失能老人缺少社会交往,精神空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失能老人长期卧床,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与人交往的机会,缺乏安全感,情绪容易激动,经常感到焦虑、孤独甚至恐惧,因而容易患心理疾病,危害身体健康。加上失能老人长期需要人照顾,老人感觉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和累赘,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问题显然降低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对此,我们应时刻关注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他们的心理比普通老人更加脆弱和敏感,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呵护。例如:
  失能老人A说:“人老了不中用了,瘫在床上三年了,吃饭、喝水、吃药都需要人喂,自己现在不能动弹了,想洗个澡还得等自己的女婿休班过来帮着擦洗,我要是有钱就请个保姆,绝对不给孩子添麻烦,现在整日躺在床上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还不如赶紧咽气了,一走了之。”
  (二)家庭照顾压力大
  目前我国4-2-1家庭结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倘若家中有失能老人,该家庭的照护压力就会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失能老人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其赡养费会比赡养普通老人的费用高出很多,子女长期付出很大的精力去照護失能老人则会顾此失彼,耽搁工作,严重时可能会面临失业、下岗,加重了家庭负担;第二,子女身心负担加重,因为在长期的照护过程中耗费了照顾者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子女没有喘息的机会,很容易产生疲劳、崩溃的情绪,独生子女的家庭尤为明显。例如:
  重度失能老人家属B说:“老爷子今年85岁了,7年前就患有老年痴呆症,近两年发展成为了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重度失能老人,每天需要吃药维持病情,我和我爱人白天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这几年也给他请了不少24小时全职护理的保姆,一同帮忙照顾老人。但是花了不少钱还留不住人(保姆),都嫌这活又累又脏。现在我感到了力不从心、体力不支,可是就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不管谁管。”   (三)社区养老功能缺位
  1.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性较差
  目前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提供一些上门服务或日托服务,但近年来发现其存在很多弊端。第一,体现在老人的需求与社区工作人员供给信息不匹配。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缺乏对每个老人身体健康数据以及心理照护需求的有效衡量和详细了解,以往账簿式记录方式很容易将老人的身体数据遗失,在记录老人对心理照护的需求方面更是模糊不清,无法快速有效地查询以及传递给每位护工,也就难以精准地提供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服务。第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难以评估。目前缺乏老人或家属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每次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后,不知道失能老人是否满意,也无法保证服务质量,这不利于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养老水平的提高。
  2.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匮乏
  有益于失能老人康复和生活的人性化服务设施较为匮乏,在社区内也很少看到专门为失能老人设置的康复训练设施,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虽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却缺少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如缺少一些防滑垫和扶手等适老辅具。科技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催生了对社会养老机构高质量服务的要求,但现实中有利于失能老人的人性化服务设施配置并不到位。
  四、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
  失能老人主要需求包括基本的生活照顾、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照護。而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充分整合周边医疗资源,利用智慧平台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态,让子女、社区医务人员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变化,一旦出现异常便立即通知子女及医院,提供紧急救援服务,避免悲剧发生。针对轻度、中度失能老人,可以通过该模式寻找与其兴趣爱好相同的好友,提供交友互动、精神慰藉等服务。该模式还可以通过平台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智能安防、家政、代购等多元化的便民服务,真正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
  (二)有效减轻子女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智慧居家养老可以为其解放家中部分劳动力,减轻子女照看老人的负担。失能老人需要家人照护,有时候全家都要围着一个老人转,正所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而智慧养老可以解放家中部分劳动力,失能老人或其家人可以自己通过终端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如订餐服务、请专业的护工提供照护服务。沈阳市某社区半失能的王大爷讲到:“儿女白天上班没人来给我做饭,我自己用手机就可以定社区里的饭。”专业的护理人员往往比子女更了解老人的病情,可以给予专业的照顾和护理,减轻老人的痛苦和自责感,让老人过得更加舒心、更有质量。
  (三)实现多向互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养老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是直接双向选择,智慧居家养老模式通过准确掌握老人的信息,根据老人的需求及时发布相应的需求信号上传到云平台,而服务人员具有可以选择是否为其服务的主动权,从而形成一方有需求另一方愿意服务的最佳模式。这种在双方意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互选模式,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所浪费的时间,使服务效率大大提升,使养老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及时,老人及家人还可以利用APP上的反馈评价功能对服务质量进行反馈,有利于服务人员改进自己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五、失能老人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探索
  (一)智能化的管理运作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智慧”,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搭建失能老人的智慧云平台,使失能老人及其家人通过终端的使用获得智慧服务,主要通过1个云平台+2个需求方+N个供给方来体现,失能老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运作如图1所示。该模式中,需求一方是在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可以在家享受服务;再者,很多家庭白天把失能老人送到日间照料中心,晚上接回家,因此另一需求方是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失能老人,他们同样需要享受智慧化服务。大数据智慧云平台通过分析,将运营资源和服务资源高效链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链接、整合社区周边的N个服务供给方,包括政府、社区、医院、社工机构、家政等,让服务更精准;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轮椅监护床对失能老人的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实现全方位监控,保证失能老人的生命安全。服务方式包括线上+线下服务,充分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
  (二)全方位的为老服务
  智慧居家养老可以满足失能老人生活照顾需要、安全需要、医疗照护需要、心理照护需要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智能化满足失能老人的多方需要。首先,生活照顾需求。失能老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应得到精心照料,智慧养老平台正好可以为其提供方便,当家中老人暂时无人照料时,家人可通过平台预约护工或机器人看护老人负责饮食起居。其次,安全需求。可在老人身上装载可穿戴感应器,线上检测老人健康情况,当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精准定位行踪,引发报警装置,提示老人及其家属、医院。再次,医疗照护需要。线上预约上门康复、上门护理服务,包括偏瘫康复、截瘫康复、脊椎康复、输液护理、导管护理等。针对失能老人心理照护需求,照顾者或老人可通过网络设置戏曲、养生、棋牌、亲情聊天等娱乐方式,一键找到任意一种娱乐活动,无须外出便可丰富娱乐生活,以此避免孤独感。最后是尊重与自我实现这两种更高层次的需求。面对失能老人,我们要尊重他、给予关爱,可以通过“线上邀请社工+志愿者上门提供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实现。与此同时,该模式还可以为照顾者提供喘息服务。智慧居家养老模式能满足失能老人多元化的需求,如表1所示。
  (三)人性化的订制服务
  传统的养老产业是粗放型经济,没有精准服务投放策略,忽视了目标群体实际需求,而智慧居家养老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可以做到量化、智能化搜集和分析服务需求。服务云平台建立专属失能老人的电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多数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社保信息等;第二个是服务需求信息;第三个是健康数据信息,包括每天的血压高低、心跳次数、体重等日常指标信息,还有每次医生的诊断记录,基于此可为老人制订个性化养生、康复方案。数据库的建立既方便老人及家人自己随时查阅信息,也方便后台为其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例如:老人通过需求端输入社工介入生活求助服务需求,云平台进行智慧分析后派遣专业的社工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实现私人订制服务。   六、智慧养老模式下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发展建议
  (一)大力支持智慧养老,强化居家养老的依托作用
  国家和社会应该支持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从国家、社会、居民不同层面响应号召认同“智慧居家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不断提高老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降低智慧养老服务费用,提升老年群体接受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利用服务平台整合家政、医疗资源,失能老人或其家人可以自己通过终端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强化居家养老的依托作用,在社区、家庭中建立虚拟养老院,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二)打造科学、高效的服务平台,打通多方沟通渠道
  从人才的角度出发,在政府政策和奖励机制的引导下,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投資养老服务产业,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智慧养老服务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从服务平台的角度出发,首先在发挥大数据优势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隐私泄露;其次,要设有反馈系统,失能老人及其子女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服务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满足老人多样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从生理需求来讲,将医养结合模式与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充分融合,整合社区周边较好的医疗资源,吸引专业的医护人员入驻智慧养老平台,及时解决老人医疗照护问题。从心理层面来讲,链接专业资源,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社区要提供社工服务,由专门的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弥补精神空白,同时在社工的引导下成立失能老人支持小组,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丰富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
  (四)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智慧养老环境
  1.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
  针对家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不同居住环境,配置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在社区内引入高科技产品设备,满足失能老人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
  2.建设安全、舒适、便捷的养老环境
  针对失能老人的养老居住环境建设,应该紧扣安全、舒适、便捷三个主题。第一点,要创建良好的方便失能老人出行和带失能老人出行的道路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两点,即道路安全和步行环境舒适便捷:道路安全主要体现在设计社区内道路宽度、机动车限速等设施和交通规则时要充分考虑失能老人群体的需求;舒适便捷的步行环境是指要着重对电梯、扶梯、轮椅坡道、避雨设施等进行改造,从而方便失能老人行动。第二点,要设有失能老人康复的场地和器械,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设施和场地,同时引进医疗康复资源,如运动疗法设备、作业疗法设备、物理疗法设备。
  七、结语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构失能老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使失能老年人提升内部资本;增强社会网络能力,加上社会的广泛支持,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异质性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便捷、舒适的智慧养老方式。解决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所面临的困境,充分体验新时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为子女解忧、为国家和社会解困,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国内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仍处在试点阶段,只在一些城市开展,如上海、浙江绍兴、安徽安庆等地,还未普及全国所有的城市。且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可能还会遇到资金、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尽快将成熟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老人、失能老人享受更为高品质的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领域中具备专家化能力特征的高级辅导员可以定义为高级心理辅导员。高级心理辅导员运用团体辅导为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心理扶贫,对高校扶贫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级心理辅导员通过心理讲座促使贫困生成为团体成长志愿者,形成以高级心理辅导员为中心的贫困生辅导团体,通过开展主题多样、形式多样的贫困生团体辅导课程等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心理扶贫,可以对高校贫困生起到“扶思想、扶
期刊
告别了注定载入史册的2017,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2018?  从心出发,行动!行动!!再行动!!!  党中央在行动:不忘初心,两个百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各级政府在行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社会善治,美丽中国!  超级工程在行动:地面高速网,天上卫星网,还有高效智能的未来超级互联网!  企业在行动:“中国制造2025”,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模式、质量中国!  社会在行动:公
期刊
摘要:现阶段,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正稳步推进。本文将基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分析推进过程中退休人员和国有企业面对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积累,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  关键词:退休人员;国有企业;社会化管理  为了更好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为国有企业能够公平地、有活
期刊
[作者简介]唐宁,毕业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硕博同读项目,现就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任助理教授。本文摘自于其博士论文。E-mail:ning.tang@usj.edu mo.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政治工具。《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要求在2020年发展145万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考试已然
期刊
虽然已经去过了无数次,堡山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毛有存家还是不同意进行危旧住房改造,今天我再次过去,给毛有存做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享受国家的好政策,实施危旧住房改造,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贫困户毛有存全家七口人,有四女一男五个孩子,一家人住的房子是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土坯房,快半个世纪了。土房子年久失修,四面透风,冬冷夏漏,随时有可能垮塌掉,是全村住房最不安全的D级危房家庭。之前,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
期刊
1917年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我国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的译本在“又新”印刷所中问世。《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面世后,很受读者尤其是追求进步思想的青年的欢迎。毛泽东后来回忆起他青年时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经过时,曾谈及他在这个时期读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
期刊
初到兴安盟科右中旗,寒风凛冽的天气与内蒙古西部地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此次前来的意义和责任却非比寻常,兴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毛盖吐嘎查是我们人保财险内蒙公司的扶贫点,属于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此次前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让我压力陡增,我也只是研究生毕业刚刚来到单位,派我来之前領导找我谈话,我除了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外,其余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好在单位大力支持,村里
期刊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要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社会化”就是一个主要的方向。  在谈社会化之前,必須明确一点,就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还是社会福利的范畴,它强调的是国家、政府责任与社会、家庭责任的共担。因此,它既不属于政府兜底性保障服务,也不能走完全的商业服务之路。  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经营
期刊
2017年12月13日,广州市首家社区级少儿成长中心——广州市荔湾区北达博雅少儿成长中心举行新场地落成仪式,标志着广州首个由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延伸孵化的专项社工服务落地生根,既是荔湾区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以及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尝试,也是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的新示范。  少儿成长中心主要为3-10岁被确诊或疑似有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和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以及有能力提升需求的普通孩童提
期刊
2016年“首届两岸社区营造交流活动”成功举办,获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7年时值两岸交流30年之际,新时代、新机遇!  清华海峡研究院一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携手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与公益》杂志社,联动两岸四地社会工作者,聚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陈社英  中国社会工作公益智库首席顾问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