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及反思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入手,通过对教材的认识和学情的分析来重新组织教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思辨过程中,生成:设疑——碰撞——关注——回归的循环教学环节。并从“主动参与”、“二次开发”、“以学定教”、“善待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生成灵动的课堂,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主动; 二次开发; 以学定教;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60-002
  一、对教材的认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以读促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感受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体会他在平凡中的伟大。
  二、对学情的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教师应围绕这一中心,由易而难设置坡度,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
  三、对课堂的把握
  1.扣题导入,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谈谈对爱因斯坦的了解,老师进行介绍,学生对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贡献伟大”上,认识是极其肤浅的。通过课题中两个反差极大的人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引发学生的疑问,为后面的学习铺垫,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思考:他们初次见面,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视野碰撞,把握形象
  初读课文后,直接引入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两段话,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体会在初次交往中,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衣衫不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人。从而设下疑问: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关注细节,揣摩人物
  爱因斯坦的伟大恰是体现在他与小女孩的交往之中,这是学生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因此应从他们的第二次交往,即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进行思考: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
  4.回归原点,提升认识
  在学生体会到了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诚恳、富有童趣、潜心研究的人之后,返回初始: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先让学生分组群学内化,再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贡献,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对伟大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对教学的反思
  1.主动参与,营造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辩论爱因斯坦是否伟大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其实这里含有思维定势。有个别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老师一下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与少数学生同为一个阵营,参与辩论之中,平等地全班同学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因此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能创设“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自由飞翔。
  2.“二次开发”,挖掘合理的教材教学资源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中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因为教师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挑战智慧。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而应选取第一次交往中,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第二次交往中,对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组织课堂互动。而第三次交往,则一带而过。这样的“长文短教”则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以学定教”,创设生成的有效课堂教学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才是适合的教育;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才能增强教与学的协同度;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及时捕捉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才是生成和灵动的课堂。
  如果在教学一开始,就探讨“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学生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混乱。只有抓住学生心理需求和教材重点,引导探讨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画出有关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在质疑问难和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4.善待差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教育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学生,每位学生都会被过早地贴上标签。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他们学习过程中微小进步,让每位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我,获得身心发展的增值。
  在教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进行由易到难的设置,让学生像登山一样,靠自己的努力登上山顶。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就有收获;老师认真倾听,就能及时发现生成性资源,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会忘记自己在学习,甚至忘记了学习中的艰辛,会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参与其中。
其他文献
介绍了威顿达州8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尾气处理的工艺流程、测量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尾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氨气分析仪、尾气吸收液p H计的使用情况。该尾气处
中观资源型产业在发展中遇到资源枯竭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人们在应用这些资源时的思想观念有误。文章通过介绍资源型产业的特征及循环经济的特征,进而循环利用的方式来阐述资源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要想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素质教育,同时要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
摘 要: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关键处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兴趣; 有效激发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93-001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
介绍了800kt/a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总结分析了硫磺制酸装置的运行情况。装置采用“3+1”二转二吸工艺流程,引进孟莫克硫酸先进技术,配置低温位热回收系
国内主营炼厂硫磺价格继续整体走稳,个别工厂存有小幅调整,幅度为20元/t。中石化普光万州港销售价执行820元/t,库存不足10 kt。厂区方面销售价执行740元/t,库存72 kt,日产量
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中,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发展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校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学习陶行知思想,开展了“构建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在全面实施新课程中,更应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为实现伟大中国
《硫酸工业》微信群现已正式开通!广大读者可扫描期刊封面上的二维码加人群聊。微信群名称为硫酸工业,旨在为广大硫与硫酸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生产技术、设备应用、市场信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一种经过实践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