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活动中的长亮指明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在愉悦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一种主观心理倾向,对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品德与社会科目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曾如此高度概括兴趣的重要意义;爱因斯坦直言描述:“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些名人大家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那么,具体落实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维持与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设置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实践同样表明,学生若是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及探究积极性,其对该事物的兴趣就变得浓厚而深刻,从而主动对该事物背后所蕴含的学科知识点展开学习与了解。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与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相符的疑难问题,相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在“为校园画张像”这章内容的学习中,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将俯视图、平面图和地图具体区别这一知识点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学校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可以说对校园是非常熟悉了,那么,假如老师要大家将记忆中的校园全都画在一张画上,大家能不能做到呢?”这一问题似乎打开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的金盒子,他们在产生“究竟如何画才更好”这一疑问的基础上积极投入绘校园主要建筑设施的绘制过程之中,态度之积极、之主动远远超出笔者的所思所想。这表明,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促使其以高昂、振奋的状态持续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并确保最终高质量课堂学习效果的获得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直观学习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掌握某些理论性强的学科知识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挑战。针对小学生的这一主观认知特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搞所谓的“灌输式”、“注入式”理论教学活动,这不仅不利于取得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还会逐渐加重学生对该学习科目的抵触及排斥情绪,可谓得不偿失。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之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素材,并以此作为载体辅助开展理论化的知识点教学。以笔者为例,在教学“文明的社区生活”这章内容时,并没有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遵守社区秩序规则”这些理论知识点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或者是行为:
  社区建有专门的自行车车棚,可是仍然有部分居民选择占用公共空间停放自行车;
  社区建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点,可是仍然有部分居民选择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社区禁止饲养藏獒等大型猎犬品种,可是仍有部分居民选择将这些大型的犬类作为家养宠物,并时常在社区内带其遛弯;
  ……
  随后,便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上述行为进行评判,并发表认识与看法。由于上述例子广泛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倍感亲切与熟悉,因此,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区生活建立在大家共同遵循社区规则的基础之上,作为居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建立文明的社区生活秩序做出突出的贡献”这一科学认识。很显然,这正是该节内容的教学主旨所在,从而将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其学习认知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热衷于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在笔者看来,遵循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需求既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更是帮助其借助实践活动夯实、巩固课堂所学的有效渠道。。
  在对其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就将上述理念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如,在学习了“当灾害来临时”这一章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参加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发生地震灾害时,如何科学应对?要求学生模拟地震灾害来临时的危险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安全、最有效的自救、救助他人的措施。
  该项实践活动同之前的理论知识讲解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真正投入到了模拟的地震情景之中。如此,借助这一实践性质较强的活动,不仅确保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与维持,更重要的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他们积极、科学面对模拟地震自然灾害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其凭借亲身经历切实掌握地震自然灾害中自保、保护他人的正确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展实践活动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在愉悦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一种主观心理倾向,对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对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多方法、多渠道优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如此才能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学压力的增大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增多等,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受重视。对于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是他们人格健全发展和智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是他们顺利完成中学阶段学业的关键。因此,研究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提出相应教育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 毕业生 心理健康 问题与对策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毕业生的心
期刊
摘 要: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倡导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从课堂中的对话入手,阐述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作用,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 对话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
期刊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与孩子和家长的接触越来越多,对于家长们的抱怨印象越加深刻。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有些时候家长们就会经常抱怨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眼睛里只有自己,丝毫考虑不到别人。在学校生活中,我对孩子的观察也是如此。孩子们似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丝毫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概念。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孩子不会与他人分享,不懂得分享。  与孩子在一起时间长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农村教育中的“怪现状”,以期农村教育能找到希望。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奇怪现状 家庭教育  教育界,改革的次数不计其数,到了今天,也算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但身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深切感受到了农村教育工作中的“怪诞”现状。  一、心力交瘁的教育  教育部门提倡教育改革,肯定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成长,可到了农村却变成了学生的负累。  在方法上推行素质教育,制度上依然是应
期刊
我国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涉及的范围最大、人数最多、地域最广。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首先,界定学校文化的概念,特别是中小学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学校文化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刀具磨损监测技术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刀具磨损检测的诸多方法,包括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法,对诸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刀具 磨损 监测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促使以计算机辅助的自动化加工得到迅速发展。刀具磨损监测系统作为自动化加工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综合国内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说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打造途径 教师因素  教学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是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教学效率低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相信很多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首先我们应该弄
期刊
摘 要: 汽车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骤增加。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一些理念上的困惑和办学模式的障碍至今仍制约着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指出校企合作模式是汽车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方向;其次就目前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汽车职教 问题分析 对策  近年来,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
期刊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STEM教育,其具有四大主要特征:综合性、融合性、情境性、创新性。STEM教育主张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进行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同时获得实践性课堂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中职Flash实训教学的常态问题较多,包括教学方法单一、知识融合性低、教学情境欠缺、创新意识不强等。通过研究发现,有效融合STEM教育能将Flash实训课传统的"模仿式教学
期刊
摘 要: 高效课堂是体现素质教育价值理念的教育模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分组教学中,要从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增进学生团结,增强学生主动性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分组的意义,增强教育教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分组层次上要坚持体现搭配性,人数上要体现合理性,调整上要体现客观性,分工上体现特质性,强化分组落实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组管理上要注重抓好考核评价、导学规划、课堂展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