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8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履新后首次调研的第二站,选择了江苏省常熟市田娘农场。他的到来,让这个在当地已经颇负盛名的基地声名远扬。
4月17日,本刊记者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坞坵万亩优质粮基地,一派初春的美丽景色,两只小狗在空地上追逐着,大块的绿色麦田中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绽放着。这是田娘农场的麦田。麦田入口处,是袁隆平所题“田娘农场”四个大字。
家庭农场的种植大户徐建华告诉记者,这里的粮食种植是一年两季,这两天还算农闲的时候,过了五一就开始病虫草害防治了,6月15日小麦收割,20日就种水稻了,11月再收割,主要的劳动力集中在种水稻上。
如今,田娘农场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成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李克强总理对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田娘科技)创始人高健浩说:“你这个探索带有方向性,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目前这个承包制的基础上,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载体。而且,尤其是在这方面,探索出路子来,我们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不光给苏南、给江苏,给全国都积累经验。探索中肯定有困难,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田娘科技总经理王强与总理交流后,向记者解读道,目前正在为进一步现代化做铺垫,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发展城镇化。首要就是将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
常熟古里镇宣传办主任顾文婷向记者坦言,目前古里镇主要依靠工业发展,但作为常熟市的农业大镇,始终坚持加强农业基地建设。
生产有机肥起家
说到田娘农场的发展,王强侃侃而谈:“当初建立这家公司,是为了处理禽畜粪便的问题。”
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这里的农民已经不再靠传统农家肥来种田,大量的粪便排入湖河江水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严重的污染源。“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民间都归咎于工业污染,但是专家调研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粪便与化肥。”
“老高做了一辈子的农业生产,以前是村里农技员,后来又当上了村支书。他时常回忆说,当时村支书最大的权利就是把粪肥分给每一个生产队,农忙的时候一起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积肥。”王强口中的“老高”就是田娘科技的创始人高健浩。2002年,56岁的他从白茆镇建管所所长的职务上提前离岗,把自家的房子作了抵押,又东奔西走筹措一些资金,凑成50万元,创建了如今的田娘农业科技。
“老高生在农家,长在农村,热爱农业,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情感。田娘就是他取的名字,意思是大地的母亲,就是说有机肥是大地的母亲。”
但是,农民并不接受有机肥。即便是现在,由于成本过高,参与田娘农场合作的农户们仍要求由合作社提供有机肥,“不提供不行,否则要亏本的。”徐建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季水稻计算,如果是有机肥,要用400-500公斤,如果是化肥,50-60公斤就够了。现在我们用的有机肥500多元/吨,化肥大概2400元/吨。算起来,用化肥要便宜得多。自己单干的活肯定用化肥。”
化肥价格低、见效快,让有机肥难以推广。王强回想当初,说道:“农民关心的是产量,产量高就能增加收入,有机肥虽然能提高品质,但是他们卖出去的时候都一个价,没法增收。他们也不大会关心长远的生态影响,都不愿意买有机肥。于是,我们就决定,先自己租赁土地用有机肥种粮食,做个示范。”
当时,江苏的土地流转还没有政策规定。“老高就一家一户跟村民谈,有的村民家里都务工了,剩余的土地闲置着,要耕地的意愿也不强烈,就与他们签协议。我们给他们租金,他们的地让我们用来种粮食。每户人家的土地不多,积少成多,最多的时候我们有6000多亩地。”
田娘农场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上游收集禽畜(主要是猪)粪便做有机肥,中游种植粮食,下游是自建的销售渠道。2012年销售有机肥料4.2万吨,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12.3万吨。
在总理面前,王强谏言:“有机肥料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过量使用化肥,土壤容易板结。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对环境也是污染。多年前,我们国家出台的测土配方是针对化肥的,也应该包括有机肥。”总理听后,对在场的农业部的领导说:“他讲了个很好的建议。我们现在的测土配方讲氮磷钾要与土地适应,是为了高产。高产嘛,当然是化肥最容易见效。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一个是土壤要改良,第二是土地要深翻。”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目前,田娘农场从古里镇坞坵村562户农户处流转土地2050亩直接经营,发展优质稻米标准化示范种植,同时吸引周边区域的37户家庭农场产业化合作经营,合作经营面积近4800亩,总经营面积已经达到6800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果全程操作整个产业链,很难做大做强。”王强坦言,“农民看到我们的示范种植后,也想参与进来。所以,我们就与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合作,按照我们的要求统一生产,统一打品牌推向市场。”
在这37户家庭农场中,种植面积50至100亩的8个,100至200亩的25个,200至300亩的3个,300亩以上的1个,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达92人。
种植大户徐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干了20年的农活,早就想把种田这个事业做大,但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机会。2009年,他加入田娘农场,如今种了220亩田地,去年纯收入16.7万元。“过去年收入两三万算不错的了,有一年我还亏本了!”
他认为,加入合作社首先卖粮方便了,其次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格高,同时还有了合作社统一的技术指导,不用再为如何施肥,防治病虫害发愁了。因自己拥有一台中型拖拉机,在加入农机合作社后,每年还会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如今,田娘农场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成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组织,被称之为“没有边界的农场”。王强向记者解释道,所谓“没有边界”,就是指田娘农场采取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机械化育插秧、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新技术运用、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合作。
这种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中,家庭农场类似于升级版的种养大户,负责种植,这一概念首次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国家,在国内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谈到三者合作方式,王强娓娓道来:“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得到一定年限的土地经营权,租赁土地有大有小,大户都在100亩以上,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忙的时候雇佣一些临时工,基本就可以完成种植工作了。而合作社,主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像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等。我们要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实现效率提高,就需要这样的合作组织提供服务。此外就是我们龙头企业了,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主要做产品品牌化推广工作,实现产品的增值。三者分工合作,都是为了确保产品品质,顺利推向市场,都能获利。”
他进一步解释道,合作社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比较便宜的农器具,包括育插秧服务等。记者查阅到《江苏省省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补贴资金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同类农业机械市场价格的20%。合作社给家庭农场提供服务,对农场来说节约了成本,而合作社也有利可图。合作社可以是自发组织的,像徐建华加入了农机合作社后,提供拖拉机给其他农户服务,就能得到相应的费用。
此外,家庭农场根据公司规定,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标准管理,经过检测后,公司将按照产品市场价格上浮5%-15%的价格向农场主结算,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公司通过品牌推广,提高产品价格,同样稳赚一笔。王强朝记者指了指不远处的常客隆超市,自豪地说道:“我们的产品在那家超市里销量排名第一。我们有10家专卖店,在常熟,田娘已经家喻户晓。”
2012年田娘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25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销售田娘系列大米610多万斤,平均价格达到了每斤3.5元,销售收入2100多万元,比常规大米增收600多万元。家庭农场产出稻谷580多万斤,平均收购价格达到了每斤1.65元,比常熟市2012年中等质量晚粳稻开秤指导价每斤1.45元高出0.2元,亩均增收约250元,家庭农场户均净收入超过8万元。
王强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并不是田娘农场独创,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了农业分工合作的经营模式,而且其品牌化效益做得比较好。或许正是这点,吸引了李克强总理的到访。总理对田娘创始人高健浩说:“你这个探索带有方向性,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目前这个承包制的基础上,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载体。而且,尤其是在这方面,探索出路子来,我们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不光给苏南、给江苏,给全国都积累经验。探索中肯定有困难,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资本下乡”双刃剑
常熟地处苏南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农业从过去的主业变成副业,部分地方出现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
一批愿吃苦、有经验的种粮能手承包起农户自愿放弃且相对集中的土地,成为种田大户。土地的流转,初步解决了撂荒的难题。常熟市农工办负责人将其意义概括为:“种田的人有田种,不种的田有人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古里镇宣传办主任顾文婷告诉记者,当前,古里镇89.7%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有64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通常的做法是农民组成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跟承包大户签订流转合同,或由村委会代为组织并签订合同。
古里镇坞坵村党委书记严雪军透露,流转的规模一般都控制在100~200亩。近些年来,土地租金价格呈上涨趋势,由每亩(每年)五六百元逐渐上涨到800元左右。徐建华告诉记者,每年他要上缴450元/亩的租金费,另外还有400元左右的政府补贴,流出土地农户的租金收入实际在850元左右/亩。
王强注意到,随着农业的升温,想承包土地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资本下乡”的动机很难说,不排除一些商人目的在于圈地,拿地后改变用途。“毕竟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投入产出的短期效益较低。”
高健浩坚决主张,要警惕工商业资本进入耕地。“他们不是来种地的,而是来占地的,但是种好地,多打粮食、打好粮食才是根本。有些地方就有资本圈下土地,又分散承包掉,赚个差价,或者随便种种什么东西,套取国家政策。”
农户们对“资本下乡”也十分担忧,“总理让我们提困难,我就说,我是2009年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合同期5年,今年12月到期。我还想继续承包经营,但是看到一些小老板也对土地有兴趣,心里很着急。他比我们有钱,赚钱也容易得多。”徐建华继续说道,“我向总理提议,就是想让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国家必须对此有所管控。
工商资本下乡可以盘活原来分散低效率的农业,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资本下乡”也可能导致出现“挂羊肉卖狗肉”的现象。早几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业去农村发展,钻政策的空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占用更多的农地而又都不种粮,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过去的乱象完全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造成的,如果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以后这种乱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4月18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方案强调,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常熟市委副书记王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如果对土地承包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考虑设置资质,比如可能会要求是职业农民才有承包资格,另外如果竞争者众,可能考虑采取竞标方式。
职业农民紧缺
田娘农场虽然已经走上了正轨,但高健浩并没有感觉很踏实,他说,现在最缺的是能立足于农业发展的人才。“我预备100万,培养100个农业大学生,我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坚守者、开拓者与事业家。”
高健浩告诉总理:“现在种田的以老年人居多,但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高科技,必须要机械化,必须要有现代发展理念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当家。家庭农场或许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摇篮,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把大学生招进来。”
南京农业大学与田娘农场有着长期的合作,副校长丁艳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将来的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尤其是职业农民是目前农业大学重要的培养任务。“当地政府发现,本地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很少有学生选择学农。不同于其他行业,农业的技术推广,要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外地学生适应能力不够的话会有障碍。而现在,本地学生选择学农的数量非常少。”
4月11日,江苏省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江苏农村发展学院,旨在培养职业农民。“通过学费减免、奖学金等方式吸引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由当地政府提供岗位,到农业园区或者农田里工作,而我们院校也会采取相应的培养方式,在知识结构上做调整,比如可以增加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
4月17日,本刊记者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坞坵万亩优质粮基地,一派初春的美丽景色,两只小狗在空地上追逐着,大块的绿色麦田中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绽放着。这是田娘农场的麦田。麦田入口处,是袁隆平所题“田娘农场”四个大字。
家庭农场的种植大户徐建华告诉记者,这里的粮食种植是一年两季,这两天还算农闲的时候,过了五一就开始病虫草害防治了,6月15日小麦收割,20日就种水稻了,11月再收割,主要的劳动力集中在种水稻上。
如今,田娘农场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成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李克强总理对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田娘科技)创始人高健浩说:“你这个探索带有方向性,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目前这个承包制的基础上,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载体。而且,尤其是在这方面,探索出路子来,我们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不光给苏南、给江苏,给全国都积累经验。探索中肯定有困难,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田娘科技总经理王强与总理交流后,向记者解读道,目前正在为进一步现代化做铺垫,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发展城镇化。首要就是将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
常熟古里镇宣传办主任顾文婷向记者坦言,目前古里镇主要依靠工业发展,但作为常熟市的农业大镇,始终坚持加强农业基地建设。
生产有机肥起家
说到田娘农场的发展,王强侃侃而谈:“当初建立这家公司,是为了处理禽畜粪便的问题。”
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这里的农民已经不再靠传统农家肥来种田,大量的粪便排入湖河江水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严重的污染源。“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民间都归咎于工业污染,但是专家调研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粪便与化肥。”
“老高做了一辈子的农业生产,以前是村里农技员,后来又当上了村支书。他时常回忆说,当时村支书最大的权利就是把粪肥分给每一个生产队,农忙的时候一起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积肥。”王强口中的“老高”就是田娘科技的创始人高健浩。2002年,56岁的他从白茆镇建管所所长的职务上提前离岗,把自家的房子作了抵押,又东奔西走筹措一些资金,凑成50万元,创建了如今的田娘农业科技。
“老高生在农家,长在农村,热爱农业,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情感。田娘就是他取的名字,意思是大地的母亲,就是说有机肥是大地的母亲。”
但是,农民并不接受有机肥。即便是现在,由于成本过高,参与田娘农场合作的农户们仍要求由合作社提供有机肥,“不提供不行,否则要亏本的。”徐建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季水稻计算,如果是有机肥,要用400-500公斤,如果是化肥,50-60公斤就够了。现在我们用的有机肥500多元/吨,化肥大概2400元/吨。算起来,用化肥要便宜得多。自己单干的活肯定用化肥。”
化肥价格低、见效快,让有机肥难以推广。王强回想当初,说道:“农民关心的是产量,产量高就能增加收入,有机肥虽然能提高品质,但是他们卖出去的时候都一个价,没法增收。他们也不大会关心长远的生态影响,都不愿意买有机肥。于是,我们就决定,先自己租赁土地用有机肥种粮食,做个示范。”
当时,江苏的土地流转还没有政策规定。“老高就一家一户跟村民谈,有的村民家里都务工了,剩余的土地闲置着,要耕地的意愿也不强烈,就与他们签协议。我们给他们租金,他们的地让我们用来种粮食。每户人家的土地不多,积少成多,最多的时候我们有6000多亩地。”
田娘农场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上游收集禽畜(主要是猪)粪便做有机肥,中游种植粮食,下游是自建的销售渠道。2012年销售有机肥料4.2万吨,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12.3万吨。
在总理面前,王强谏言:“有机肥料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过量使用化肥,土壤容易板结。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对环境也是污染。多年前,我们国家出台的测土配方是针对化肥的,也应该包括有机肥。”总理听后,对在场的农业部的领导说:“他讲了个很好的建议。我们现在的测土配方讲氮磷钾要与土地适应,是为了高产。高产嘛,当然是化肥最容易见效。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一个是土壤要改良,第二是土地要深翻。”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目前,田娘农场从古里镇坞坵村562户农户处流转土地2050亩直接经营,发展优质稻米标准化示范种植,同时吸引周边区域的37户家庭农场产业化合作经营,合作经营面积近4800亩,总经营面积已经达到6800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果全程操作整个产业链,很难做大做强。”王强坦言,“农民看到我们的示范种植后,也想参与进来。所以,我们就与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合作,按照我们的要求统一生产,统一打品牌推向市场。”
在这37户家庭农场中,种植面积50至100亩的8个,100至200亩的25个,200至300亩的3个,300亩以上的1个,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达92人。
种植大户徐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干了20年的农活,早就想把种田这个事业做大,但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机会。2009年,他加入田娘农场,如今种了220亩田地,去年纯收入16.7万元。“过去年收入两三万算不错的了,有一年我还亏本了!”
他认为,加入合作社首先卖粮方便了,其次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格高,同时还有了合作社统一的技术指导,不用再为如何施肥,防治病虫害发愁了。因自己拥有一台中型拖拉机,在加入农机合作社后,每年还会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如今,田娘农场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成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组织,被称之为“没有边界的农场”。王强向记者解释道,所谓“没有边界”,就是指田娘农场采取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机械化育插秧、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新技术运用、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合作。
这种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中,家庭农场类似于升级版的种养大户,负责种植,这一概念首次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国家,在国内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谈到三者合作方式,王强娓娓道来:“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得到一定年限的土地经营权,租赁土地有大有小,大户都在100亩以上,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忙的时候雇佣一些临时工,基本就可以完成种植工作了。而合作社,主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像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等。我们要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实现效率提高,就需要这样的合作组织提供服务。此外就是我们龙头企业了,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主要做产品品牌化推广工作,实现产品的增值。三者分工合作,都是为了确保产品品质,顺利推向市场,都能获利。”
他进一步解释道,合作社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比较便宜的农器具,包括育插秧服务等。记者查阅到《江苏省省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补贴资金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同类农业机械市场价格的20%。合作社给家庭农场提供服务,对农场来说节约了成本,而合作社也有利可图。合作社可以是自发组织的,像徐建华加入了农机合作社后,提供拖拉机给其他农户服务,就能得到相应的费用。
此外,家庭农场根据公司规定,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标准管理,经过检测后,公司将按照产品市场价格上浮5%-15%的价格向农场主结算,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公司通过品牌推广,提高产品价格,同样稳赚一笔。王强朝记者指了指不远处的常客隆超市,自豪地说道:“我们的产品在那家超市里销量排名第一。我们有10家专卖店,在常熟,田娘已经家喻户晓。”
2012年田娘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25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销售田娘系列大米610多万斤,平均价格达到了每斤3.5元,销售收入2100多万元,比常规大米增收600多万元。家庭农场产出稻谷580多万斤,平均收购价格达到了每斤1.65元,比常熟市2012年中等质量晚粳稻开秤指导价每斤1.45元高出0.2元,亩均增收约250元,家庭农场户均净收入超过8万元。
王强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并不是田娘农场独创,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了农业分工合作的经营模式,而且其品牌化效益做得比较好。或许正是这点,吸引了李克强总理的到访。总理对田娘创始人高健浩说:“你这个探索带有方向性,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目前这个承包制的基础上,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载体。而且,尤其是在这方面,探索出路子来,我们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不光给苏南、给江苏,给全国都积累经验。探索中肯定有困难,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资本下乡”双刃剑
常熟地处苏南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农业从过去的主业变成副业,部分地方出现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
一批愿吃苦、有经验的种粮能手承包起农户自愿放弃且相对集中的土地,成为种田大户。土地的流转,初步解决了撂荒的难题。常熟市农工办负责人将其意义概括为:“种田的人有田种,不种的田有人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古里镇宣传办主任顾文婷告诉记者,当前,古里镇89.7%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有64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通常的做法是农民组成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跟承包大户签订流转合同,或由村委会代为组织并签订合同。
古里镇坞坵村党委书记严雪军透露,流转的规模一般都控制在100~200亩。近些年来,土地租金价格呈上涨趋势,由每亩(每年)五六百元逐渐上涨到800元左右。徐建华告诉记者,每年他要上缴450元/亩的租金费,另外还有400元左右的政府补贴,流出土地农户的租金收入实际在850元左右/亩。
王强注意到,随着农业的升温,想承包土地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资本下乡”的动机很难说,不排除一些商人目的在于圈地,拿地后改变用途。“毕竟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投入产出的短期效益较低。”
高健浩坚决主张,要警惕工商业资本进入耕地。“他们不是来种地的,而是来占地的,但是种好地,多打粮食、打好粮食才是根本。有些地方就有资本圈下土地,又分散承包掉,赚个差价,或者随便种种什么东西,套取国家政策。”
农户们对“资本下乡”也十分担忧,“总理让我们提困难,我就说,我是2009年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合同期5年,今年12月到期。我还想继续承包经营,但是看到一些小老板也对土地有兴趣,心里很着急。他比我们有钱,赚钱也容易得多。”徐建华继续说道,“我向总理提议,就是想让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国家必须对此有所管控。
工商资本下乡可以盘活原来分散低效率的农业,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资本下乡”也可能导致出现“挂羊肉卖狗肉”的现象。早几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业去农村发展,钻政策的空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占用更多的农地而又都不种粮,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过去的乱象完全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造成的,如果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以后这种乱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4月18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方案强调,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常熟市委副书记王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如果对土地承包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考虑设置资质,比如可能会要求是职业农民才有承包资格,另外如果竞争者众,可能考虑采取竞标方式。
职业农民紧缺
田娘农场虽然已经走上了正轨,但高健浩并没有感觉很踏实,他说,现在最缺的是能立足于农业发展的人才。“我预备100万,培养100个农业大学生,我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坚守者、开拓者与事业家。”
高健浩告诉总理:“现在种田的以老年人居多,但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高科技,必须要机械化,必须要有现代发展理念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当家。家庭农场或许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摇篮,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把大学生招进来。”
南京农业大学与田娘农场有着长期的合作,副校长丁艳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将来的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尤其是职业农民是目前农业大学重要的培养任务。“当地政府发现,本地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很少有学生选择学农。不同于其他行业,农业的技术推广,要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外地学生适应能力不够的话会有障碍。而现在,本地学生选择学农的数量非常少。”
4月11日,江苏省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江苏农村发展学院,旨在培养职业农民。“通过学费减免、奖学金等方式吸引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由当地政府提供岗位,到农业园区或者农田里工作,而我们院校也会采取相应的培养方式,在知识结构上做调整,比如可以增加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