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刊名称:《屏风》
  创刊地点:成都市青白江区
  创刊时间:2005年7月
  出刊形式:每年1期
  (已连续出刊17期)
  创刊人:胡仁泽
  主要同仁:李龙炳、胡仁泽、
  黄啸、易杉、陈建、黄元祥、
  桑眉、张凤霞、杨钊、羌人六、桃子、互偶、黑昼、黄浩、洛藏、陈维锦等16人。
  ·观察
  《屏风》认为,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与屏风的关系,屏风更类似于一扇移动的门窗、一道不设防的边际,以此为界,我们可以走进多重的形象物界。屏风是自由的、隐僻的,随时可能被拆解,被撕毁,这实际上说的是屏风艺术的变通能力。在对物界与自然力量的辨析中,我们就察觉到这道界限可能会是一种主观预期。从他们的诗歌文本可见《屏风》同仁的语言注重从低微处的事物那里汲取养料,他们不再受限于多数人所谓规范的话语体系,而是面向汉语诗歌精神的传统致敬,这让他们持续获得了生机活泼的创作之力,并始终保持着对语言和对所处生活的谦卑与敬意,他们对诗歌语言求真的持续性与表现个性化的稳步重构实验过程,我们认为是有极其可贵意义的。
  办刊理念
  屏风,可以创造一个场所,一种意境和一种表达。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与屏风的关系。屏风,或者就是有形的诗歌文本无形的日常生活,它在那里,它是自由的、隐僻的,随时可能被拆解,被撕毁,但它生长并处于移动状态,所以它又具开放性。
  屏风,作为现代汉语诗歌的一个非常普通的语言实验场所,它倡导诗歌的革命性和革命的自觉性,在不放弃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深度拷问的同时,它期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实践直达语言。屏风追求诗歌的源头性写作,摒弃诗歌的矫情和智性的放纵的写作。
  作为对诗歌的屏风命名,它首先强调的是个人诗歌写作的自由述怀和异质呈现。在物质驱逼和肉体狂乱的滚滚尘世中,诗人们退回自己内心的山林,躲在一座有形或者无形的屏风后面,打磨那面永恒的魔幻的镜子。屏风是一个特殊的场,它最大可能的屏蔽来自个体之外的八面之风,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了个体诗歌写作的真实性和原创力。
  屏风不拒绝思想的高蹈,美学意义上的远行。文学从来不回避对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从来都必须触及人类的未来命运。诗歌就是敞开,就是去蔽,就是精神和肉体的同时在场。是词语,兑现了我们的内心。
  影响力
  (一)专栏推介、发表《屏风》的作品
  2007年,赵卫峰主编的《诗歌杂志》总第5期专栏推介《屏风》;
  2008年—2014年,《屏风》诗刊连续7年入选《诗歌月刊》全国社团民刊年度专号;
  2009年,《芙蓉锦江》诗刊总第8期专栏推介《屏风》并发表李龙炳、黄啸、黄元祥、易杉、胡仁泽的诗;
  2009年,《屏风》李龙炳、黄啸、胡仁泽、张凤霞、戴泽锋的诗入选吴谨程、阿翔主编《中国诗歌2009民刊年选》;
  2010年,《屏风》洛藏、李龙炳、哑石、湖北青蛙的诗入选由吴谨程、阿翔主编《中国诗歌2010民刊年选》;
  2011年,《屏风》入展汉语诗歌资料馆2011年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的词场诗歌文献展;
  2011年,《文学成都2009年卷》收录《屏风》同仁李龙炳、胡仁泽的诗,并对其诗及《屏风》诗刊给予评介;
  2012年,《文学成都2010一2011年卷》专文对《屏风》诗刊及李龙炳、胡仁泽、黄啸、易杉、陈建的诗给予评介;
  2012年,《淮风》总第92期“中国现代诗流派诗群大展”专号推介《屏风》诗群,并发表李龙炳、黄元祥、黄啸、易杉、杨钊、陈建、胡仁泽、桑眉、张凤霞的诗;
  2012年,《屏风》同仁桑眉、张凤霞的诗入选《中国诗歌》第12期民刊专号;
  2013年,《屏风》同仁李龙炳、黄元祥、易杉、杨钊、桑眉的诗入选《中国诗歌》第12期民刊专号;
  2014年,《屏风》同仁易杉、陈建、张凤霞、黄啸、胡仁泽、李龙炳的诗入选《中国诗歌》第12期民刊专号;
  《屏风》诗刊相继被北京汉诗馆、大家诗歌典藏馆等资料馆、图书馆收藏。
  (二)诗人、诗评家专文评介
  2009年,诗人、诗评家赵卫峰以题为《印象》对《屏风》进行评论;
  2011年,诗人易杉以题为《屏风:在场与缺席之间》专文对《屏风》进行阐释;
  2015年,诗人、诗评家王学东以题为《新世纪“民间诗刊”何为?:“在世界中诗”——屏风诗刊论》专文评介《屏风》诗刊;
  2015年,诗人、诗评家方文竹以题为《先锋变构中的巨大隐喻》专文评介《屏风》诗刊;
  2015年,诗人、诗评家发星《屏风打开:诗意燃燃——给《屏风》创刊10周年》专文评介《屏风》诗刊;
  2015年,诗人、诗評家风以题为《致敬,中国独立诗刊》专文评介《屏风》诗刊;
  2016年,诗人杨钊以题为《试论“屏风”的旨趣》专文对《屏风》进行阐释。
  (三)诗人及诗评家诗评摘要
  北塔、赵卫峰、发星、风、白烨、周瓒、杨然、罗铖、王学东等诗人及诗评家先后对《屏风》出刊及“屏风诗群”进行相关诗评:
  赵卫峰:“屏风”作为一个可能偶然出现的名称,是否牵强或不贴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它确实树立起来了。它的逐步提高的质正体现它的不可忽视的重。就在新近的第十期里,我看到,李龙炳、黄啸、哑石、杨钊、羌人六等的诗作充分体现了“屏风”的力量,……我想“屏风”应该就会这样持续下去。如果说到“被风撕毁”,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次次自我的颠覆,这是使孤独更价值、使“我”的时间观更丰富多维的必然。
  风:《屏风》,这是一群审美倾向相似的诗人办的刊物,中国正是这样的许多纯粹的诗歌小群体贡献了中国汉语诗的精良文本和优秀诗人。风还说: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一到几本纯粹的独立诗刊,如安徽合肥《抵达》,四川成都《屏风》,天津《诗歌现场》,上海《大陆》《活塞》,等等,这些诗刊都各自聚集着一批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相似创作风格相近生活趣味的纯粹诗人,组成了每个城市民间的独特诗歌风景。   发星:四川作为“伟大八十年代”的现代诗重镇(中心)之一在新世纪后又风潮云涌,先是周伦佑主编的《非非》第二次复刊,然后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创办的《存在》《独立》继续出刊,然后是《终点》的复刊,《人行道》《在成都》《屏风》《诗歌档案》《芙蓉锦江》的创刊。……我认为是“八十年代”四川现代民间诗潮后的又一个高潮期。发星还在《地域素描:23个朋友与23个地址之三》中认为:《屏风》被李龙炳和胡仁泽等朋友们改版后的几期出手不凡,现与《非非》《存在》《独立》《人行道》《芙蓉锦江》等民刊一起,在四川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塔:《诗歌与人》……《屏风》等交流性质诗歌资料,都登出了相当多的优良作品。
  白烨:在研究当代诗歌时,另一重要的文学场是自1960年代以来一直沉潜而富有生机的民间诗歌界。零八年度,民间刊物中值得关注的有:《剃須刀》(哈尔滨)……《屏风》(成都)……
  《屏风》诗刊被列入中国民间诗歌2012年十大新闻事件之二关于民刊出版:《活塞》《东北亚》《屏风》《诗歌杂志》《外省》《现代禅诗探索》等许多中国大陆民间纯粹诗刊坚持顽强出刊。
  罗铖在《诗歌,永远年轻!——2013年四川诗歌述评》中认为:与之相呼应的是民刊以另一种形式的凝聚与号召,本年度内,值得引起关注的是由胡仁泽主持的《屏风》诗刊出版了总第14期,刊有李龙炳、曹东、桑眉等人的新作;由张卫东主持的《或许》出版了总第2期,刊有刘泽球、陶春、张哮等人的作品。这两本民刊都体现了独立的精神方式和民间话语的魅力。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民刊,应该具有独立的诗学立场和气质性的诗歌文本。加上《存在》、《终点》、《独立》、《芙蓉锦江》等,充分展示了四川诗歌有广泛的创作基础和不同类型的创作群体。
  周瓒发表在《文艺报》2014年2月17日的《2013年诗歌:强劲的传播与困顿中的写作深化》一文:民间诗刊的存在是中国当代诗的一个小传统,几乎每年都会诞生新诗刊,结集志趣相投的诗歌群体。2013年印行的民间诗刊主要有:《或许》《文本》《东北亚》《地下》《体现》《滴撒诗歌》《自行车》《神性写作》《先锋诗报》《南京我们》《诗篇》《屏风》《体现》《抵达》《大象诗志》《延伸》《元写作》《独立》《诗南方》《诗》《诗歌现场》《诗东西》《南京评论》《此岸》《审视》《凤凰》《诗歌杂志》《蓝鲨》《太阳诗报》等。
  王学东在《诗歌之栖居地——成都》中论述:新世纪以来,成都诗歌民刊更是全面突围,不断推进当下诗歌的发展。《人行道》、《在成都》、《幸福剧团》、《屏风》、《鱼凫》、《芙蓉·锦江》、《格律体新诗》、《自便诗歌年选》、《零度》、《蜀道》、《或许》等在成都创办,它们扎根于成都,呈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文本,使成都具有了无比丰腴的诗歌因子。成都诗人们热爱、痴迷、投入于诗歌的激情,与无拘无束的自由姿态,以及充满批判、挑战精神,张扬着涌动不竭的创造力,使诗歌不断地闪耀着生命、自由和创造的火花。成都,实乃当代诗歌理想之栖居地。
  《文学成都2010-2011年选》认为:《屏风》诗刊严肃地、持久地进行现代诗歌写作的探索和实践。李龙炳是《屏风》中极为引人注目的诗人,极具震撼力的诗歌文本,令读者惊奇和着迷。他的诗歌还多了自觉之思和理性演绎,带有一种神秘气息。胡仁泽的诗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意向鱼贯而出,句式简短但又张力十足,韵味更显深长。黄啸、易杉、陈建等《屏风》诗人,也贡献了独有的诗歌题材,在语言上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创造了不少令人着迷的诗歌作品。
  同仁著作
  诗集《奇迹》(李龙炳,2005年)
  诗集《李龙炳的诗》(李龙炳,2011年)
  诗集《乌云的乌托邦》(李龙炳,2013年
  诗集《断常诗》(陈建,2014年)
  诗集《螃蟹十三梦》(易杉,2014年)
  诗集《拐角蜗牛》(易杉,2016年)
  诗集《静物与河流》(杨钊,2007年)
  诗集《饲火者说》(杨钊,2015年)
  诗集《迟缓到静止》(黄啸,2010年)
  诗集《圈养之地》(黄啸,2015年)
  诗集《太阳神鸟》(羌人六,2014年)
  诗集《顺着墨水流淌的河》(胡仁泽,2005年)
  诗集《孤独的人有天助》(胡仁泽,2010年)
  诗集《虚实》(胡仁泽,2014年)
  诗集《字间距 行间居》(张凤霞,2015年)
  诗集《秋天的果子》(张凤霞,2001年)
  诗集《上邪》(桑眉,2010年)
  诗集《姐姐,我要回家》(桑眉,2016年)
  诗集《银戒指》(桃子,2007年)
  同仁获奖:
  成都市政府第五届金芙文学奖(李龙炳,2000年)
  第七届四川文学奖(李龙炳,2012年)
  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李龙炳,2010年)
  首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奖(李龙炳,2013年)
  《独立》乡村坚守奖(李龙炳,2016年)
  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羌人六,2015年)
  《中国诗歌》2016年中国网络十佳诗人(羌人六,2016)
  《绿风》诗刊“兵团成立50周年诗歌大赛”二等奖(杨钊,2006年)
  新疆昌吉州第四届“文艺奋飞奖”(杨钊,2011年)
  《诗选刊》、石家庄文联首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歌节一等奖(胡仁泽,2004年)
  《诗歌月刊》主办的“桃园杯”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一等奖(胡仁泽,2011年)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三鱼杯”诗歌二等奖(张凤霞,2001年)   同仁重要作品
  黄啸的诗22首2007年发表于《屏风》第8期“年度诗人”栏目。
  桃子的诗14首2008年发表于《屏风》第9期“年度诗人”栏目。
  高岭的长诗3首2009年发表于《屏风》第10期“年度诗人”栏目。
  陈建的诗15首2010年发表于《屏风》第11期“年度诗人”栏目。
  黄浩的诗17首2011年发表于《屏风》第12期“年度诗人”栏目。
  互偶的诗10首2012年发表于《屏风》第13期“屏风力量”。
  风的诗5首2013年发表于《屏风》第14期“屏风视线”栏目。
  阿翔的诗10首2014年发表于《屏风》第15期“屏风视线”栏目。
  黑昼的诗8首2015年发表于《屏风》第16期“屏风力量”。
  蒋静米的诗13首2016年发表于《屏风》第17期“年度诗人”栏目。
  李龙炳的《奇迹(组诗)》1997年12月发表于民刊《诗镜》。
  李龙炳的《古龙的血液(组诗)》2007年7月發表于《星星》诗刊“首席诗人”栏目。
  李龙炳的《无常及其它(组诗)》2012年1月发表于《星星》诗刊“首席诗人”栏目。
  李龙炳的34首2015年12月发表于大型诗丛《诗》总22卷。
  黄元祥的诗6首发表于《诗林》2009年第4期。
  黄元祥的诗6首发表于《山花》2009年第6期。
  杨钊的长诗《印象或辞目》(三千行)发表于《火种》诗刊2010年卷。
  杨钊的诗《献给奇加盈的歌》《曹雪芹》入围“新疆新生代作家榜·十佳”排行榜(2013年)。
  杨钊的诗《乌苏行》《无味》入选《新疆60年名家名作诗歌卷》(2016年)。
  胡仁泽的诗30首及诗评1篇2007年8月发表于大型诗丛《诗》总12卷。
  胡仁泽的诗17首2014年发表于《锋刃》(2013年卷)。
  李龙炳、桑眉、胡仁泽、易杉、黄啸的诗2014年发表于《星星》第12期“四川诗人大展”。
  羌人六的长诗《太阳神鸟》发表于《民族文学》2011年第10期。
  羌人六的《母语的魅力(组诗)》发表于《中国诗歌》2011年第10期。
  桑眉的诗《姐姐,我要回家》(7首)发表于《诗选刊》2011年年度诗歌大展。
  桑眉的诗《永远很遥远》(3首)入选伊沙主编《新世纪诗典》(2011-2014年)。
  互偶的诗《叮嘱(组诗)》发表于《诗林》2009年第4期。
  陈维锦的诗《在达摩街》2016年10月被《成都商报》评为“诗歌集结号”头条诗人。
  张凤霞的诗7首发表于《今天》2008年第2期。
  张凤霞的诗50首入选《芙蓉锦江诗刊》2011年总第11期“九人诗选”。
  张凤霞的诗10首发表于《江湖》2016年第5卷。
  屏风同仁重要诗论
  桑眉系列“读诗笔记”在《岁月》杂志2008年1——11期连载。
  黄啸的诗论《老生笔记》发表于《意外诗刊》2015年。
  陈建的诗论《小碎步》发表于《屏风》2016年。
  张凤霞的随笔《简单的活着》发表于《诗歌与人》2002年第2期。
  易杉的诗论《札记:一个写作者的诗学悖论》发表于《屏风》2016年。
  主要活动:《屏风》“冬至诗会”
  《屏风》诗刊每年举办“冬至诗会”、首发式、看稿会、诗歌朗诵等活动。特别是“冬至诗会”,《诗歌月刊》2011年第4期全国社团民刊专号中对此肯定:一些民刊纷纷设立诗歌奖或主办诗会,比如四川的《屏风》,举办“冬至诗会”。 办“冬至诗会”,目的是让参会诗人为诗歌丢弃两天的忙忙碌碌,为诗歌停息一夜,红脸黑脸谈诗侃诗,轰烈朗诵诗歌,品茶叙旧喝“龙炳酒”。 它在粗犷活跃中所坚守的严肃性和品质性没有间断过,“冬至诗会”主要由李龙炳、胡仁泽、黄元祥、黄啸、易杉、陈建、桑眉、张凤霞等同仁主办。已先后邀请全国近200人次参会,自2006年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10届,受到了诗歌界的关注和好评。
  历届冬至诗会简况:
  第一届《屏风》冬至诗会2006年开营
  经李龙炳、胡仁泽、黄元祥、黄啸、易杉、彦龙筹划,《屏风》年度诗会命名为“冬至诗会”,目的是让参会诗人为诗歌丢弃两天的忙忙碌碌,为诗歌停息一夜,红脸黑脸谈诗侃诗,轰烈朗诵诗歌,品茶叙旧喝“龙炳酒”。
  《屏风》第一届冬至诗会于2006年12月22日下午在成都市青白江举行。诗人阿紫、哑石、胡马、徐廷、黄元祥、彦龙、黄啸、易杉、况野、李龙炳、胡仁泽以及当地诗友古川、刘华富、庄如青、牟成勋等16人齐聚青白江城厢古镇侃诗交流。当晚在绣川书院举行诗歌朗诵会至深夜。
  次日众诗人们游览了古镇。下午举行易杉新出版诗集《一只带风的鸟》讨论,诗会于23日下午6时圆满结束。
  《屏风》第二届“冬至诗会”
  《屏风》诗刊第二届冬至诗会于2007年12月22日下午在成都市青白江鸟语林举行。陈建、杨然、张哮、史幼波、张卫东、胡马、哑石、易杉、黄啸、李龙炳、黄元祥、胡仁泽以及青白江当地诗友泥石流、余庆双等14位诗人从邛崃、德阳、新都、攀枝花、龙王乡、成都等地赶来,在冬雾弥漫的成都平原相聚。次日就“我谈长诗写作的价值”为题进行讨论。
  《屏风》第三届冬至诗会
  《屏风》诗刊第三届冬至诗会于2008年11月28日—29日下午在成都青白江举行。成都的哑石、张凤霞、阳光、羌人六,都江堰的王国平,温江的游复民、杜荣辉,郫县的黄元祥,新都的黄啸、易杉、彦龙,以及青白江当地的李龙炳、胡仁泽、余庆双等14位诗人,在鸟语林就“我当下的诗歌观”为题进行讨论。
  成都冬至诗会研讨“诗写难度与网络时代”
  2009年11月20日下午,由《屏风》主办的第四届“冬至诗会”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拉开帷幕。《屏风》同仁迎来了来自河南、重庆、达州、德阳及成都的诗人:高春林、凸凹、哑石、张选虹、印子君、游太平、陈建、陈修元、举人家书童、潘图、孙其安、舟歌、詹义君、李龙炳、黄元祥、黄啸、易杉、余庆双、胡仁泽等19人。就“诗写难度与网络时代”这一命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21日举行胡仁泽诗集《孤独的人有天助》首发式。
  第五届“冬至诗会”
  2010年11月20日—21日,《屏风诗刊》第五届“冬至诗会”在成都市青白江举行。
  参会诗人16位:来自内江的陶春、谢银恩、陈雪,来自绵阳的杨晓芸,来自德阳的刘泽球、宋光明、陈建,来自成都的哑石、张卫东、黄元祥、羌人六、张凤霞,还有新都的黄啸、易杉,青白江的李龙炳、胡仁泽。从“羊羔体”的娱乐写作,对当下汉语诗歌写作困境进行了交流。
  2011年《屏风》冬至诗会
  2011年11月19日—20日,《屏风》诗刊突生远足之趣,众人一改“冬至诗会”在青白江举行的惯例,张凤霞,桑眉,胡仁泽,李龙炳,易杉,黄啸,黄元祥,陈建等一行11人驱车前往眉山,观三苏祠后就“当下写作如何吸取古汉语传统”进行讨论。入夜,按“冬至诗会”的惯例,众人于岷江之畔,分组分批分方言的进行了诗歌朗诵。眉山诗人张贵全、许岚、林歌尔参加了诗会。
其他文献
1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  半年前,当我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赶回家时,已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连续几天的葬礼,我像木偶一样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遵循着繁缛的仪式鞠躬、下跪、磕头,周边满是锣鼓声、鞭炮声、哭喊声,还有萦绕在半空的浓郁刺鼻的香灰和蜡油的气味。我已经麻木了,脑袋里如深冬的冷风刮过般空白,两眼干涩如晒透的石头。直到送葬的人们散去,只留下一屋子的至亲,我的妻子顺意、儿子有明,三弟、三弟媳和
期刊
在灵魂的漫漫黑夜中,每一天都是凌晨三点钟。  ——F·S·菲茨杰拉德  泽尔达  盖茨比倒下了。在好莱坞落寞的黄昏,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回想起小说中的场景。十五年前,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让他振奋而沮丧。振奋的是,他终于写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小说。沮丧的是,没有多少人读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从此以后,菲茨杰拉德活在“光荣已逝”的嘘声中,整整十五年了,美国人几乎忘了还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们津津乐道的是海明威
期刊
家里进来了两只老鼠。  当丈夫把这个事实告诉妻子时,妻子惊讶地问,两只?他以为妻子会关注其中的关键词,老鼠,也就是来到他们家的不速之客是什么,是老鼠而不是兔子之类的动物。没想到她首先关注的却是量词,两只。也就是说,她关注的是进来了多少,而把多少的主体给忽略了。不过,接下来他马上就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关注量词了。  什么性别?妻子又问。  一公一母。他说。  妻子说,那,它们会不会在我们家结婚生子?  
期刊
李龙炳诗  灵魂的事业  世界勉强可以发表春天的散文  夏天的诗歌却必须重写:从洋葱中剥出闪电  让我们共同的朋友泪流满面  已经走到了一面公共的镜子前  她扔下家庭主妇手中的一千把剪刀  高声和我谈着阳台上小小的黑暗  精神的三角形要支撑天空的四个方向  使力量突然集中在生死问题上  秋天抬着园艺师,抢救着几片落叶  那些已经隐居的,一节一节的藕  在污泥中拜菩萨。远方有人正在把耳朵拉长  听见
期刊
1  麦戈文由维也纳回乡探亲时,被老家的校长铁斌先生邀请来做一场演讲。无非是给母校的学弟学妹,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涉及当年在此读书时的勤勉、努力和发奋,而后漂洋过海赢得一片广阔天地的历程。  校长和书记都很重视这场演讲,特意把讲台设在麦戈文早年读书的老校区,并将会场布置得温馨、朴素,富有怀旧色彩。麦戈文与学校领导并排坐在主席台上,他戴了副细框眼镜,穿的是一款限量版的夏尔凡衬衫,有一种底气十足的坦然和
期刊
许多年前,确切一些说,是在1977年,不知出于怎样的动机,我给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改了名字。  那一年,北京有个叫张秉贵的售货员,凭着卖糖果,成了全國家喻户晓的明星。那年月,糖果还是好东西。  我翻阅那些纸页变黄的日记,发现在我的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1  这个黄头发稀稀拉拉的女孩子,一直没有激起我的爱怜。即便她干过什么蠢事,我却也并不发火。  那几天不同了,我一见她,便无端一阵怒气。她大抵察
期刊
为医者,救死扶伤。  1  明天就是中秋了。  林海峰站在公司门外的走廊里抽了几支烟,他打开手机不停翻着,他在等一个人的回信。办公室里又陆陆续续出来几个老烟枪,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乔野看见林海峰倚着墙壁发呆,过去使劲拍了他一巴掌!林海峰似乎是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面孔给吓住了,半晌没有说话。  “咋啦,小林,心不在焉的!”  林海峰猛地反应过来,将手里的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乔总,不瞒您说,明天
期刊
67号马车。杜依依说,额尔古纳河的水声和马车的轱辘声一样好听。  一座低矮的房屋里,晋丰泰商行的杜掌柜,拨拉着算盘,一天的收入,并未给他带来特别的兴奋。突然,一声枪响,杜掌柜心里咯噔了一下:不好,秋之娟还没回来!  夜色渐浓。秋之娟应该快回来了!地窖里的六位同志必须趁夜幕走,到赤塔。杜掌柜注视着门外,希望秋之娟蓦然出现在眼前。  杜掌柜放下算盘,穿过跨院,到后面平房看了看,确认没有破绽后,轻轻放下
期刊
即将大难临头的王老板,每天晚上,都要躲在斋堂里,苦苦参悟。斋堂的装潢摆设,是华首寺的老和尚指导完成的。除了他自己,谁都不准入内。他闭目念经时,渴望爷爷故事里的奇迹出现,希望将脑子放空。但,他一直无法化入万事皆空的境界。  作为凡夫俗子,他往往还没念到一百遍,脑子里就又想起乱七八糟,将“阿弥陀佛”错念成“平安无事”。他为此苦恼不已,开始怀疑爷爷故事的真实性。  王老板小时候,听爷爷讲过一个让他痴迷了
期刊
高考落榜后,我、灰灰、排骨成立了乐队,在沙苑街1/3拐角处一个叫海洋馆的酒吧驻场,美其名曰:LV三人组。灰灰主唱,排骨是架子鼓手,我是萨克斯手。一曲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被我演绎得缠绵悱恻,酒吧老板海洋常常叼着雪茄眯缝着小眼睛说,当初要不是被你这小子的萨克斯忽悠,谁敢要你们这种非主流组合?  “LV,就是Loser Verge,失败者边缘。”我作秀一般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