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在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这些都是影响土地流转有效进行的因素。这说明只有确保转出户与转入户信息的对称,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使土地流转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市场 配套机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土地面积小,较分散,不利于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土地的集中经营势在必行。因此,“土地流转”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现在以东台市梁垛镇为例,分析探讨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1、梁垛镇土地流转现状
1.1梁垛镇土地流转已初具规模
梁垛镇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南郊,全镇共有十四个自然村。村由104个小组构成,现有村民13900户,103600人,全镇耕地总面积为53035亩。至2009年9月为止,全镇土地流转情况①如表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该镇以土地入股,转包为主。该镇已成立13个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达7699亩,涉及农户3865户。
1.2梁垛镇土地流转的特点
梁垛镇土地流入方类型多样,有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城镇居民及其他组织。并且流转期限较长。②如表2:
全镇土地流转期限分四个档次:5年以下、6-10年、11-19年、20年以上,流转面积分别为699、7843、29089、5063(单位:亩)其中6-10年和11-19年所占比重较大,为78.16%③。
1.3农地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收入
该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发展,尤其是高效农业,促使农民增收。据了解,该镇农民在土地流转前每年毛利10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除每年获得每亩700元-1000元的固定租金外,农民还可以获得3000元-8000元的二次就业所得报酬,再加上国家分发的农业直补,农民平均收入7600元左右,与以前相比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梁垛镇为促进土地流转采取的相关措施
2.1出台各项优惠政策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东台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且安排了转型资金用于扶持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梁垛镇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关政策。比如对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的组织者设有奖励;梁垛镇对新增大棚农户每亩扶持500元,对引进标准型大棚补贴2000元/亩。并且为吸引企业来此投资于高效农业,梁垛镇主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例如为使通源花木园区落户梁西村,政府投资60万新建道路,促进了这项惠农项目的成功。
2.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
2000年后,梁垛镇农户间无组织的土地流转快速发展,但由于很少有农户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合同,使得土地纠纷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统一制定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根据对有效回收的435份调研问卷的统计,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户有289户,占66.4%。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明确了参与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土地流转纠纷大大减少,有效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2.3土地流转信息传递途经的多元化
梁垛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由信息员收集汇总愿意转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信息和有意愿接受土地的有关人员的具体情况,然后在土地流转交易大厅进行信息发布。农户也可以通过村委干部或本镇农民经纪人获得信息。
2.4产销一条龙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产品生产过剩,农产品价格下跌。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政府建立产销一条龙。比如该镇的品牌水稻核心方与苏南、广州、 上海签订合作协议,用他们提供的品种,之后以高于市价20%的价款全部卖给他们,这使得农民保收增收。
3、梁垛镇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
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崎岖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该镇在土地流转中同样存在着问题,但作为矛盾的个体,它又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其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土地流转机制已建立但相关保障措施仍然落后,致使土地流转出现瓶颈。
3.1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没有有效发挥作用,流于形式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梁垛镇已于2008年试建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但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表3),分析发现农户对土地流转市场并不了解,市场没有发挥效用。
3.2配套机制不完善使农民有后顾之忧
3.2.1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力度不够,农民留地养老。
我国已经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但我国农民人数多,农村经济发展还很落后,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医疗、养老问题还是杯水车薪。因此农民留地养老,尤其是子女均在农村的老人。农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时期,因此他们将土地看成自己生活的保障。这种思想使得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但是他们精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这就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在调研中,问及不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时,有62.9%的人表示用于将来养老。
3.2.2规模经营风险多,政府缺少风险补偿措施,农民不愿担风险。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二是市场风险。大规模的土地经营虽然降低了单位成本但其风险性并未因此减弱。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运行,农民在行情差的状况下很可能蒙受大的经济损失,这与农民增收就背道而行了。政府没有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农户若扩大生产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农民不愿意犯险,这就会影响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
3.2.3对农民经纪人缺乏监督。
农民经纪人一方面自己承包土地从而带动周边的农民,另一方面代替外地商人收购农产品。因此农民经纪人了解市场,他们能得到充分的市场信息而大多数农民与市场隔绝,这就造成两者信息的不对称,这也为农民经纪人压低收购价格提供了契机,就会出现“富农民经纪人,穷普通农户”的现象。
4、关于加强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梁垛镇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在于流转市场不有效运行以及配套机制不完善。要实行土地流转,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劳力分流渠道等配套机制必须建立完善,使失地农民不至于有冻饿之忧,使愿意干活的人能按劳取酬。所以,为使土地流转健康有效的进行,政府应该当好服务者,做到“行而有效,行而有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负责人要做好本职工作,使土地流转市场设而有用
农民因文化素养、生活地区远离城市等客观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政府。政府应该当好服务者,确保农户之间信息的对称性以及获得信息的及时性。政府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应该认识到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确保市场能有效运行,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比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4.2政府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4.2.1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完善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了土地流转。因此,促进土地流转的根本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通过合理的制度来补贴和安置好出租土地的农民,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保障体制下进城安心生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应该特别关注。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仍是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民自费为主。若要加快土地流转从长期看应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短期内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建立的很完善,笔者认为近期可以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来加快土地流转。对老年农民土地的流转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在确保老年农民每年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之外再给予一定的额外补贴,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在种养大户,合作园区找到工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拿固定工资。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而且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达到双赢。
4.2.2建立风险保障制度。
风险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农民的经济实力不雄厚,相应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较低,故而有心承包土地的农民无力承包。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例如生产保险,新技术保险等,使农民不要过多的为以后降价造成损失而担忧,农民对市场就不会持悲观态度,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从而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参考文献:
[1] 邱道持.论农村土地流转[M]. 重庆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戴盛.全球经济链条的震荡与中国的转型[J].国际融资.2009-2
[3] 李星文.农村土地流转需防暗流与礁石[N].北京青年报.2008-10-8
[4] 吴玉蓉.今年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N].东方早报.2009-2-2(A14)
【关键词】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市场 配套机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土地面积小,较分散,不利于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土地的集中经营势在必行。因此,“土地流转”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现在以东台市梁垛镇为例,分析探讨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1、梁垛镇土地流转现状
1.1梁垛镇土地流转已初具规模
梁垛镇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南郊,全镇共有十四个自然村。村由104个小组构成,现有村民13900户,103600人,全镇耕地总面积为53035亩。至2009年9月为止,全镇土地流转情况①如表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该镇以土地入股,转包为主。该镇已成立13个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达7699亩,涉及农户3865户。
1.2梁垛镇土地流转的特点
梁垛镇土地流入方类型多样,有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城镇居民及其他组织。并且流转期限较长。②如表2:
全镇土地流转期限分四个档次:5年以下、6-10年、11-19年、20年以上,流转面积分别为699、7843、29089、5063(单位:亩)其中6-10年和11-19年所占比重较大,为78.16%③。
1.3农地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收入
该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发展,尤其是高效农业,促使农民增收。据了解,该镇农民在土地流转前每年毛利10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除每年获得每亩700元-1000元的固定租金外,农民还可以获得3000元-8000元的二次就业所得报酬,再加上国家分发的农业直补,农民平均收入7600元左右,与以前相比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梁垛镇为促进土地流转采取的相关措施
2.1出台各项优惠政策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东台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且安排了转型资金用于扶持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梁垛镇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关政策。比如对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的组织者设有奖励;梁垛镇对新增大棚农户每亩扶持500元,对引进标准型大棚补贴2000元/亩。并且为吸引企业来此投资于高效农业,梁垛镇主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例如为使通源花木园区落户梁西村,政府投资60万新建道路,促进了这项惠农项目的成功。
2.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
2000年后,梁垛镇农户间无组织的土地流转快速发展,但由于很少有农户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合同,使得土地纠纷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统一制定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根据对有效回收的435份调研问卷的统计,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户有289户,占66.4%。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明确了参与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土地流转纠纷大大减少,有效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2.3土地流转信息传递途经的多元化
梁垛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由信息员收集汇总愿意转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信息和有意愿接受土地的有关人员的具体情况,然后在土地流转交易大厅进行信息发布。农户也可以通过村委干部或本镇农民经纪人获得信息。
2.4产销一条龙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产品生产过剩,农产品价格下跌。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政府建立产销一条龙。比如该镇的品牌水稻核心方与苏南、广州、 上海签订合作协议,用他们提供的品种,之后以高于市价20%的价款全部卖给他们,这使得农民保收增收。
3、梁垛镇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
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崎岖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该镇在土地流转中同样存在着问题,但作为矛盾的个体,它又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其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土地流转机制已建立但相关保障措施仍然落后,致使土地流转出现瓶颈。
3.1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没有有效发挥作用,流于形式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梁垛镇已于2008年试建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但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表3),分析发现农户对土地流转市场并不了解,市场没有发挥效用。
3.2配套机制不完善使农民有后顾之忧
3.2.1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力度不够,农民留地养老。
我国已经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但我国农民人数多,农村经济发展还很落后,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医疗、养老问题还是杯水车薪。因此农民留地养老,尤其是子女均在农村的老人。农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时期,因此他们将土地看成自己生活的保障。这种思想使得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但是他们精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这就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在调研中,问及不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时,有62.9%的人表示用于将来养老。
3.2.2规模经营风险多,政府缺少风险补偿措施,农民不愿担风险。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二是市场风险。大规模的土地经营虽然降低了单位成本但其风险性并未因此减弱。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运行,农民在行情差的状况下很可能蒙受大的经济损失,这与农民增收就背道而行了。政府没有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农户若扩大生产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农民不愿意犯险,这就会影响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
3.2.3对农民经纪人缺乏监督。
农民经纪人一方面自己承包土地从而带动周边的农民,另一方面代替外地商人收购农产品。因此农民经纪人了解市场,他们能得到充分的市场信息而大多数农民与市场隔绝,这就造成两者信息的不对称,这也为农民经纪人压低收购价格提供了契机,就会出现“富农民经纪人,穷普通农户”的现象。
4、关于加强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梁垛镇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在于流转市场不有效运行以及配套机制不完善。要实行土地流转,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劳力分流渠道等配套机制必须建立完善,使失地农民不至于有冻饿之忧,使愿意干活的人能按劳取酬。所以,为使土地流转健康有效的进行,政府应该当好服务者,做到“行而有效,行而有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负责人要做好本职工作,使土地流转市场设而有用
农民因文化素养、生活地区远离城市等客观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政府。政府应该当好服务者,确保农户之间信息的对称性以及获得信息的及时性。政府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应该认识到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确保市场能有效运行,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比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4.2政府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4.2.1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完善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了土地流转。因此,促进土地流转的根本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通过合理的制度来补贴和安置好出租土地的农民,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保障体制下进城安心生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应该特别关注。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仍是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民自费为主。若要加快土地流转从长期看应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短期内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建立的很完善,笔者认为近期可以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来加快土地流转。对老年农民土地的流转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在确保老年农民每年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之外再给予一定的额外补贴,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在种养大户,合作园区找到工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拿固定工资。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而且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达到双赢。
4.2.2建立风险保障制度。
风险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农民的经济实力不雄厚,相应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较低,故而有心承包土地的农民无力承包。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例如生产保险,新技术保险等,使农民不要过多的为以后降价造成损失而担忧,农民对市场就不会持悲观态度,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从而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参考文献:
[1] 邱道持.论农村土地流转[M]. 重庆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戴盛.全球经济链条的震荡与中国的转型[J].国际融资.2009-2
[3] 李星文.农村土地流转需防暗流与礁石[N].北京青年报.2008-10-8
[4] 吴玉蓉.今年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N].东方早报.2009-2-2(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