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洁三十年印记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用她那浓重的开封口音,软软地读着自己的故事。但是,无论身处何境,她都不会说软话
  
  


  她是中国首位国际卫生组织“健康与人权”奖获得者。她是最早揭开河南“艾滋病村”之谜并勇敢地说出真话的“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她就是高耀洁,81岁,我记得又一次去探望老人,是在今年春节之后的一个中午。老人说,你来了,我就要去吃烩面(郑州特有的一种面食)。于是,和她的保姆,搀了她,走过春寒料峭的街头,去那家她熟悉的面馆。饭后,又回到她的家中,她打开计算机,一段段地读她已经写出多半的回忆录给我听。
  老人用她那浓重的开封口音,软软地读着自己的故事,仿佛,在我的眼前呈现了她出生的那个鲁西南叫高新庄的村庄,还有她的求学岁月,她倔强的性格,特立独行的工作风格,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总是不会说软话。
  那个下午,我不忍看她的眼睛,那里,饱含了泪水,饱含了她一生所受到的不被人理解,甚至不被亲人理解,受到打击,屈辱,被陷害和牢狱之苦,在她不过一米五几的身躯内,全都包括了。
  这位历史的体察者,经历80余载风雨,自觉而自醒,抗争而斗争,不屈服而坚守尊严,坚韧而守护真相。
  
  “文革”的烙印
  
  少年时代的精神创伤给我儿子留下很深的烙印,从此,他胆小怕事,怕当官的。现在,有人为了控制我,还利用我儿子这个弱点。
  要说1978年以后30年的经历,我必须说一下1978年前几年的事儿。这些事情,我以前从未公开说过。
  我被关过牛棚,被抄过家,被批斗过,“文革”中很多事儿,很多情景,我都经历了。这些,我都可以忍受,可是,他们在我儿子身上下的毒手,让我一辈子不能忘记。
  1968年11月6日,据说在郑州市中医院的电工房和男厕所发现了“反动漫画”和“反动标语”,我至今没看到漫画是什么样的,标语上写了啥,可这在当时的郑州,成了一件“重大反革命案件”。公安机关把矛头对准了我的儿子郭锄非。
  郭锄非那年才13岁,并没有在中医院住,而是跟着我丈夫住在郑州八中附近,作案时间和地点根本对不上。可在半个月后,郭锄非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在课堂上抓走了,遭到了毒打,被威逼利诱,对着他们拿来的反动漫画的照片描了一幅,算是被抓到了证据。1969年1月13日,他被以“反革命罪”判了3年刑。他当时才13岁,不够承担刑责的年龄,可判决书把他的年龄改成了15岁。
  抓我儿子目标对准的是我,他的判决书的开头写着:“现查清,郭的母亲高耀洁,地主出身,有严重历史问题及现行活动……”我儿子就这样成了全国最年轻的“政治犯”。
  我一次次地背着破背包到北京去替儿子申冤,晚上就睡在天安门的门洞里,我当年就是个出了名的“上访户”。
  1974年,郭锄非得到正式平反,平反结论上写着:“经复核调查研究,原判反动标语,不是郭锄非所为。故决定撤销原判,改判郭锄非无罪,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少年时代的精神创伤给我儿子留下很深的烙印,从此,他胆小怕事,怕当官的。现在,有人为了控制我,还利用我儿子这个弱点,让他来求我,不要对他的工作产生影响。
  抓了我儿子之后,1972年6月27日,我也被抓起来了,罪名是“非法堕胎”,判处“劳动教养三年”。我实际上被关了13个月,在河南省新郑县和长葛县交界处的陉山劳教场。
  幸亏我丈夫在外面替我申冤,1973年7月19日,我活着走出了陉山劳教场。这年10月27日,我收到了郑州市革委会公安局给我的平反决定,恢复我的名誉,回原单位工作。
  1978年春节,我是守护在病人身边度过的,为了能学到知识,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去做护理工作、清洁工作。我很珍惜恢复工作后得到的工作和学习机会,有时不太会去想以前的冤屈,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可是,我和我的家庭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并没有因对我的平反而结束。到了1979年12月5日,我才看到了郑州市中医院给河南省中医院的函,这时,我已经调到了河南省中医院。这个函终于给我彻底平反了:“我院于1979年3月对受到四人帮迫害的同志进行了平反。高耀洁同志虽已在院大会上平了反,但由于她调走,今特函,对高耀洁同志进行平反,恢复名誉,对受株连的子女亲属恢复名誉。”
  
  从手术台到讲台
  
  有了公款消费,有了“三陪”,性病传播就有了生长的土壤。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从1994年开始,就到处去演讲,去做宣传。
  我终于又有了工作的机会,又从郑州市中医院调到了河南省中医院,我感觉又有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科室已经是远近闻名,成了没有挂牌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心”。慢慢出了名,我们河南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也出了名,病人多了,医生少了,人手紧,我有一次9天9夜没离开病房,后来,我晕倒了。
  1983年,我和科室获得了河南省二级成果奖,我也获得了晋职、晋级和各级领导的重视。那几年,我们医院的病人非常多,我们得到了一些荣誉。1984年,我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大会,被授予了一枚奖章。我是“九三学社”社员,这年又在北京参加了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邓小平、胡耀邦都参加了会,接见了我们。
  1988年,我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又当上了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90年,我都63岁了,还在工作。直到1990年7月15日,医院宣告我正式退休,说实话,我舍不得这些病人,但我这一走再没有回去过。
  我退休之后,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到小诊所去挂牌,去坐诊,给很高的价钱。我都一一拒绝了。在郑州西郊,竟然有人挂出牌子“高耀洁教授在本所坐诊”,我带着记者去抓,可能事先暴露,扑了空。
  1992年春节后,河南省当时的一位女副省长找到我。她说1995年要在北京召开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要我写一篇论文,在参加大会时用。于是,我开始在河南全省范围内,对几千名女性的健康进行调查。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城乡接合部妇女发病率高;性乱使女性发病率高。我们检查了7个监狱,其中女子监狱的性犯罪在押的女人,性病发病率为92.7%.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做了深入了解。
  我发现改革开放几年后,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像城市健康躯体上的肿瘤,俗称“三陪女”,活跃在歌舞厅、夜总会、美容院等地方,从事色情服务。
  这时,我听说豫东一带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吃喝嫖赌胆包天,贪污受贿心不悬。只因手中有巨款,某君今日又升迁。”有了公款消费,有了“三陪”,性病传播就有了生长的土壤。
  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从1994年开始,我就到处去演讲,去做宣传。1995年的半年里,我就讲了十几个大学,仅是三八节那天,我就在三个大学里演讲,宣传预防性病知识,那时我还不懂艾滋病,所以,也就把艾滋病和性病放在一起讲了。
  我退休后,没有去私人诊所,却争到了讲台。我认为我们女性更应该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劳累了我一个人,让大多数人受益,这很值得。
  
  游医曾威胁杀我全家
  
  对这种人,当时我就想,我要一直干下去,哪怕我本人遇有不测或者我的家人为此出了意外。
  1998年1月24日,河南省文史馆举办迎新茶话会,我是文史馆馆员。时任省长的马忠臣要来参加,我得知消息后,连夜写了一封信和调查报告,痛陈当时的游医黑幕,呼吁省长关注此事。第二天,我当面把信交给了马忠臣。
  我在信中说:根据我亲身调查,发现我省各地市仍有大量游医,利用他们手中骗来的钱,收买了某些医院的领导,承包租赁医院的科室,摇身一变为“性病专家”等。
  我与游医的接触不是一次了,除了那次带着记者堵乱用我名号的诊所落了空之外。1997年的秋天,一个年轻人差一点因为乱治病而染上性病送了命。我是一个致力于妇科病防治的妇产科医生,我很疑惑,我们的社会难道有这么多性病患者?又有那么多治疗性病的专家?我当时就认为,这已经是全国性的一场灾难了。
  从退休后,我与游医、假药的交锋就开始了,从1990年起,我走上了一条漫漫十年的“性病游医打假”路。
  我在那年秋天就开始暗访了50多家所谓的性病门诊,我扮成病人家属,走街串巷,光打车费就花了3000多元钱。所见所闻令我不寒而栗。
  我给省长的报告引起了重视,第二天,马忠臣就作出了批示。1998年3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整顿医疗市场的电视电话会议,打击假药假医假郎中的活动在全省展开。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些不知其身份的人打电话到我家:“再多管闲事,要你的老命,不仅杀你,还要杀你全家。”个别的媒体负责人也说:“老太太乱告状,让我们损失了数百万元广告费。”
  我的小女儿也受到了牵连,她原在一家医院工作。为此,工作也丢了。我明白了,游医后面有保护伞,但我不会向这些丑恶势力屈服。
  1999年春天,我再次上书河南省长,痛陈游医的危害,要求取缔性病游医,治理非法医疗广告。这年8月13日,河南省政府再次召集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研究集中整治游医、非法医疗广告的问题。
  我经常听到全国各地患者打来的电话,听着他们在电话中带着哭腔的控诉:“ 高老师,我让性病游医害苦了。”这一切,让我意识到性病游医肆虐的范围不是河南一个省,于是,我又投书中央、省领导和各大媒体揭露性病游医及其支持者。
  医药骗子们真多啊,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搞来与我的合影,妄想借此说明他卖的药是真的,以便欺骗病人。对这种人,当时我就想,我要一直干下去,哪怕我本人遇有不测或者我的家人为此出了意外。
  
  一次会诊发现艾滋病
  
  我原来仅仅注意到了性病,在巴某死后,又在阿芳一家人死后,我把视野放大了,我慢慢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源于“血浆经济”。
  我是1996年4月7日第一次接触到艾滋病人的。巴某,40多岁的女人。她去一个医院看病,这天,医院让我参加她的病情会诊,从病人的病情看,很像“卡波西氏肉瘤”。那时,医院图书室里的艾滋病资料奇缺,我又回到学院图书馆,查到了艾滋病的文章,从巴某的病征来看,很近似“卡波西氏肉瘤”。我赶紧通知医院抽血化验HIV抗体。
  化验结果出来,巴某HIV抗体呈强阳性,医院沸腾了,因为之前谁都没有接触过艾滋病人。医院赶紧通知巴某的丈夫和孩子、亲属,一家十几口人到省防疫站检测HIV抗体,结果都是阴性。我们很怀疑,为什么她的丈夫是阴性,而她却是阳性呢?直到半年以后,我们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巴某是经血液传播感染的艾滋病。
  1996年4月11日,某官员得知此事后,以训斥的口吻说:“你们大惊小怪什么,哪有那么多艾滋病……”我很吃惊卫生厅官员为什么持这么样的态度,难道他们有什么隐情?有什么秘密?
  十几天后,巴某死了,她才42岁。她的丈夫说:“我为了她的健康,要求医生在给她做了手术后给她输血,我很后悔,不该给她输血的。”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人,她从输血感染至死亡,历时近三年,其家属任何人均未被感染。她又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任何特殊嗜好,周围的人也都是健康的。我们在预防艾滋病的宣传中,总是强调静脉吸毒、性乱传播、嫖娼、卖淫等,而对医源性“血祸”的危险性却在那时很少提及。此事迫使我不得不思考和调查,周围还有没有类似巴某的病例,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又是什么?
  这时,我也听到还有人因卖血和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人因病输血库的血感染了艾滋病,这说明当时血库的血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了,有多少病人因疾病或手术输过血库的血呢?
  巴某死后没几天,一个学生又告诉了我一件事,她丈夫的一家亲戚得了艾滋病。这家人无任何医学常识,更是缺乏艾滋病的知识,去找那些只为赚钱发财的“性病游医”治病,结果全家4口人落得灭门绝户,只是在剩下最后一口人时,才被确诊为艾滋病。
  这是多么可怜的一件事情!
  1996年11月,这户人家剩下的最后一口人阿芳也死去了。这家人是打鱼为生的,我现在还是无法忘记这一家4口人,这家人的艾滋病传播包括了血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个类型。
  我原来仅仅注意到了性病,在巴某死后,又在阿芳一家人死后,我推测,因为血液感染艾滋病的人绝非只是她们,于是,我把视野放大了,我慢慢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源于“血浆经济”。
  
  揭开“血浆经济”的真相
  
  血液传播在目前还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否认,更不能漠视。
  接触到巴某和阿芳一家后,我发现我对艾滋病知识很缺乏。我本人是一个医生还这样,广大群众又该如何呢?我想,应该向他们宣传艾滋病知识。
  1996年9月,我开始自编自费印刷第一批小报,向郑州市民免费发放。我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只有500元钱,河南文史馆拿出了800元,宋庆龄基金会送来了400元。这1700元钱共印出了12000份资料。
  1996年12月1日,是国际艾滋病日,那一天,河南省文史馆出车,还有一些馆员协助,我们走遍了郑州5个长途汽车站,连续三天向群众发放了8000多份防艾宣传资料。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自编自印宣传资料了。在打击“性病游医”时,我就开始这样做了。我在散发的资料上都印着“注意保存传阅”,可有人还是扔在地上不看,我就再把它们拾起来,再发下去。
  到了1997年,我得知很多患者都是在农村里,因某些人为了“保密”而很难与他们取得联系,这更激起了我宣传“预防艾滋病”的信心和勇气。我成天就是编啊,写啊,写啊,编啊,印啊,讲啊。我每年编两期,每期都用八开的纸,后来又改成折叠型,4页八面,用新闻纸印刷。看起来像一本小书,有利于保存。
  这些年我总共印了多少宣传资料呢?至少有100万份了,最多的一期我印了18万份。
  那时,很多事都是我一个人做,老伴那时还活着,他不让我干,可又怕我累着,总帮着我干。可是,后来他去世了,他没能和我一起活到现在,这是我最难过的事情。
  我把这些资料发到防疫站、计划生育站,更多时候是我带着几个人,大多是大学生志愿者,到乡下去,到农村里,去发放。就这样,慢慢地,有一些艾滋病人站了出来,愿意出来说话了,他们说出了“血祸”和“血浆经济”的真相。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有些地方还经常邀请我去演讲,作报告,我到处讲,到处说,一些农村的艾滋病人开始主动找到了我,给我写信。我后来就知道了卖血感染艾滋病,再后来,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也多了起来,可以看出,血液传播在目前还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否认,更不能漠视。
  我后来的事情,媒体报道的就很多了。
  今年年初,我立下了遗嘱。将来我死了,不留存墓地。我如若正常死亡,不举行仪式,不留骨灰,按原计划,我的骨灰将和老伴郭明久的骨灰一同撒入黄河,让它流入大海,永远销声匿迹吧。
其他文献
李宏伟  职业:出版社编辑  感言: 一直相信,努力就有机会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出生的我也到了而立之年,回头去看30年的经历,体会到的都是细节,和宏大叙事并没有多少关系。不过,这些细节累积起来,也足以构成一个人对30年开放历程的总体印象:我和我的同龄人赶上了社会各个环节的变革,而且基本上是第一批全面承受改革所带来影响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很矛盾的想法
期刊
□ 张亚丽 口述 本刊记者 郑旭记录      张亚丽  职业:医生  感言: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婚礼的形式也由简朴到隆重,由模式化走向个性化,进入了现在的策划时代    今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之前,张亚丽和爱人小吴领了结婚证,现在,她正在策划自己“独树一帜”的个性婚礼。婚礼对于生于1978年的她来说,并不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就听过父母的结婚故事,之后,她跟着父母参加亲
期刊
刘培荣  职业:外资酒店总经理  感言:过去是读书难、买书难、吃肉难,精神物质双匮乏,现在是想读书就读书,想买书就买书,想吃肉就吃肉,精神物质齐丰收      了解刘培荣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坚持睡前读书。为此,他还专门写过一首打油诗:“夕有东坡云:居无竹,令人俗;食无肉,令人瘦;要想不俗又不瘦,顿顿笋炒肉。今有小荣仿曰: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书籍见证了
期刊
河北遵化境内被探明有丰富矿藏,当地不少人纷纷放弃手中的锄头去寻找铁矿,矿权争夺由此引发    渐近年终的遵化市建明镇,冷风袭人。一条狭窄颠簸的路卷着浮尘,伸向马棚峪村。  因其特殊的地质地貌,遵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遵化市建明镇马棚峪村就像是坐在矿车上一样,村里开矿的人很多。这个村正演绎着一出采矿纷争的活剧。    一纸矿权承包合同    记者见到高远(化名)时,他正坐在自家冰冷的炕沿上翻弄一本《养
期刊
“2008年11月21日,湖南郴州三不倒书记曾锦春被判处死刑”,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郴州农民陈贤华喜极而泣。  7年前,这位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曾在曾锦春的“例行关照”下一夜之间穷困潦倒,其所拥有的郴州市汝城县茶山脚钨矿被非法侵占。    巨贪把农民“双规”    “你们可能是我最后一线希望了,救救我吧,我实在没办法了。”在郴州一宾馆,当着为自己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著名律师李柏光的面,已经明显有些
期刊
寒冷的天气,没有阻止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脚步。在11月20日举行的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上,参会的注册单位达到942家,提供职位40152个,而仅从网上投递简历的就达5.2万名应届毕业生和数万名求职者入场应聘。由于应聘者众多,组委会分时段控制人员进场。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
期刊
“徐家和戴成林有过结,徐家失火,戴成林却离家出走多年,戴成林到底是不是纵火嫌疑人呢?”    虽然徐顺行状告浙江省永嘉县公安局行政不作为违法已经被温州市中级法院受理5个多月了,但何时开庭一直没有时间表。他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今年60岁的徐顺行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表情木讷。乡邻们说,徐顺行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对人热情,都是官司把他弄成了这个样子。  徐顺行之所以状告永嘉县公安局缘于5年前他家
期刊
拆迁方涉嫌非法拆迁,拆迁户为维护自己的房屋产权利益意图自杀?谁来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均衡利益?    2008年10月10日正午临近,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西山社区居民刘玉清与在现场的百余名法警对峙了28小时后,点燃手中的汽油瓶,意图自杀。后被在场的119、120救下。   “老刘之所以这么‘折腾’,其实就是想让政府给一个合理的说法。”一位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并与刘玉清相识多年的老者说。    西
期刊
300多户业主的电表电子计数失灵,即使欠费也不会跳闸断电。电力公司发现后要求业主补交电费,有的二手房业主入住刚一年需要补交1万多度电的电费    北京市朝阳区炫特嘉园小区有300多户业主的电表电子计数失灵,即使欠费也不会跳闸断电。今年11月3日,电力公司更换了这批电表,要求业主按电表的机械计数交电费,有的二手房业主入住刚一年需要补交1万多度电的电费。    “电表出现故障,是电力公司的责任,凭什么
期刊
患者与院方发生矛盾,诉至法院,然而在法院,患者家属却看到两份然不同的病历    常呈斌是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法院看到医院提交的资料时发现老伴的病历被更改的。对此,院方的解释是:病人的病历在多次的会诊调查中丢失,而法院又要求提供,在此情况下,院方只好根据病人的客观病历部分进行复原,才造成病历的不一致,但内容大致相同,不影响医学鉴定。然而,蹊跷的是,病人的原始病历后来又失而复得。  一份病历为何如此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