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ferlin肌病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例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ysferlin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Dysferlin蛋白的DYSF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在青年中起病,临床特点是缓慢进展性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Dysferlin肌病在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道Dysferlin肌病被误诊为肝炎和多发性肌炎1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2008年至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进而为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对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出的1120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论文产量共有697篇,占10年来发文总量的62.23%;高产作者GillespieC共发表8篇文献,高被引作者AggarwalR论文被引54次;高被引期刊Acad
目的研究以情景模拟教学联合迷你临床评估练习(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在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2名学员,将其分为传统带教组和情景模拟教学 Mini-CEX带教组,各组31名学员。比较两组学员出科考试成绩、Mini-CEX评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应用SPSS21.0对两组学员考试成绩、Mini-CEX评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①情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结合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学在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妇科轮转的40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20)采用CP结合TBL教学法,对照组(n=20)采用传统教学法。每轮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住院医师进行专业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消化科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科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在本科室轮转学习6周后进行出科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病例分析考试,并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和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操作考试(91.5±2.77)vs.(89.80±3.74),P
目的探讨IL-6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成骨样分化及钙化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ASMC,分别给予IL-6、IL-6 可溶性IL-6受体(sIL-6R)、IL-6 sIL-6R 可溶性gp130(sgp130)刺激,设空白对照。茜素红及VonKossa染色检测钙化水平,免疫印迹检测钙化相关分子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膜型IL-6R(mIL-6R)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氯喹治疗SLE患者外周血中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服用羟氯喹至少3个月以上的SLE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SLEDAI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羟氯喹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相关系数评估结果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中P
目的评价耻骨联合MRI急性炎性改变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11月住院的112例ax-SpA患者,将其分为耻骨联合炎 骶髂关节炎组,耻骨联合炎 非骶髂关节炎组,非耻骨联合炎 骶髂关节炎组,非耻骨联合炎 非骶髂关节炎组共4组,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耻骨联合MRI急性炎症与骶髂关节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和χ2检验比较4组之间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症状持续时间、HLA-B27阳性率、CRP、ESR之间的差异。结果ax-SpA
目的探讨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CTD患者,分为CTD相关PAH组(CTD-PAH)以及无PAH的CTD组(CTD-non-PAH)。记录2组人口学特征资料、血清25(OH)D水平及相关结果。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①CTD-PAH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CTD-non-PA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DA5)抗体阳性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IIM患者共194例,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组29例,抗MDA5抗体阴性组1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结果抗MDA
目的提高临床对APS与SLE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原发APS为首发临床表现,随诊过程中新发皮肤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转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岁女性患者,病程初期表现为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其他自身抗体阴性,诊断原发性APS,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患者新发面部红斑,伴淋巴细胞减少、大量蛋白尿,ANA、抗dsDNA抗体阳性,补体降低,诊断SLE,予激素冲击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部分原发性APS患者病程中可进展为S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