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到东软股份高级副总裁、运营总监卢朝霞那天,她患了重感冒,嗓音沙哑。可她依然如约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当采访已经超时,她却“出人意料”地对照着提纲提醒我们:“这个问题你还没有问呢……”
卢朝霞的与众不同远不仅于此。
当你将履历表上“女,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教授”与“营销副总”这两个看似互不搭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时,对卢朝霞已不由得刮目相看。更况且,正是这个书斋出身、技术背景的女教授,首先在东软倡导并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营理念,于是才有了今天四处“数字圈地”的东软。
而眼前的卢朝霞,一身黑色职业套装,端庄而干炼。她身上浓重的书卷气,仿佛一位可亲的师长。一时间,我无法把她与印象中口若悬河、八面玲珑的销售人员联系起来。
而铸成一系列并非水到渠成的对接,连她本人当初都没想到。
生活在得失之间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卢朝霞,有着那代人共有的特征——上山下乡、经历丰富。插队的经历,不仅塑造了卢朝霞能吃苦的性格,“同时造就了我理解他人,以及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
1978年恢复高考,卢朝霞即考上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直接留校。继而,又考上本校研究生。而立之年的卢朝霞似乎开始苦尽甘来。殊不知,这“甘”总是来得如从天降,让人措手不及。
卢朝霞研究生毕业后,“正好”赶上攀枝花有限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这个项目在1985年就投资了一千多万,而它的项目组副组长和总体技术负责人正是卢朝霞。
这个项目历时四年多,由于长期奔忙,卢朝霞得了急性肾炎,卧床不起。随之而来的“863高技术工程”又非邀请卢朝霞出马不成。面对这个国家级工程项目,卢朝霞还是决然参与了。经过教学、科研的十年锻炼,卢朝霞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为当时东大最年轻的女教授。
卢朝霞在诉说自己走过的足迹时,一直同时动笔“默写”着自己的履历,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不,她就从工作简历上找到疏漏的地方:“你可能会发现,我怎么没有生孩子的时间?”问得记者都一愣。
回忆自己的失与得,卢朝霞多少流露出了些许遗憾,虽然她并没这么说。“我们这届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还有1/3的人在国外当了教授。”毕竟,出国和读博曾是她最初的梦想。“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就有失。”
被 “拉下了水”
1995年初春的一天,东北大学主管产业的副校长找到已是东北大学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实际等同于公司的总经理)的卢朝霞:“学校里面要造软件‘产业大船’,刘老师(刘积仁在东大的尊称)希望你能到他那里去。”言语中充满了期待,“刘老师特别需要像你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还能带领团队的人才。”
卢朝霞没有马上答应,只说“回去考虑一下”。结果和管控中心的同志们一商量,大家几乎都反对:“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为什么要过去?即使再好不也是‘寄人篱下’?”大家“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意识很重,卢朝霞也很犹豫。
半年过去了,东北大学校长又找到了卢朝霞,和她讲了学校的策略和对她的期望。之后,卢朝霞去见了刘积仁。
至今,卢朝霞清晰地记得刘积仁的那些话和情形:“‘卢老师,你过来吧!我就想把咱们的产业做大,我很需要你的加盟。’那时,我对国外国内的情况也稍有了解,大型软件的公司还很少。所以,我从心里也想做一番事业。”
“刘老师随后问我对工资、待遇、股份之类有什么要求,我说什么要求都没有。刘老师说:‘你能不能早点来?’”就这样,算是“下海“了。
1995年年底,卢朝霞走进了东大阿尔派(东软的前身),坐在了营销副总的办公室。
转型之痛
作为当年“东大三颗星”之一的卢朝霞,在已经成为一系列荣誉、光环笼罩着的学者、专家时,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营销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其间的困苦与压力,一天一天强化着她坚强、沉静、厚积薄发的性格。
记得在《联想风云》里记载了柳传志的一段内心独白:我40多岁创业,然后去一家公司推销产品,结果被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赶出门外。当时真是百感交集。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那一刻,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卢朝霞毫不讳言。没有哪个营销人员没有经历过这一幕。1996年,卢朝霞出差在外八个多月。那时候因为公司还不太大,客户有很多是电厂、水电厂,这些厂子又都在山沟里。“尤其是夏天,做当地的公共汽车,前面是抱着鸡的、后面是抱着猪的老乡,很多的人挤在一起,一坐就得几个小时……”
为了公司入围电信“97”工程,需要见电信公司的一位处长,听说他在湖南,卢朝霞就一路追过去,在饭店大堂苦等了六七个小时也没等到,第二天早上接着等,终于等到了。但人家又没有时间。于是,托人打听得知他要飞往别的城市,又赶紧买和他同一航班的票,和别人换了座位,才终于能和这个客户交谈。在3个多小时的飞行中,感动了这个客户,拿到了“97”工程入场券。
当然,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即使今天,卢朝霞说到动情之处,还是落泪了。虽然她很快就让自己恢复了平静,但那个瞬间还是把我们感动了。
卢朝霞遭到客户冷遇后,并没有追念自己的书斋生活,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客户理解你呢?“你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你不能拿平等的概念来衡量市场经济、来衡量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在当时概念超前的软件产品更是如此。”卢朝霞虽然是坦率直言,却也出于百般无奈。
比技术更重要的
卢朝霞说:“过去很多软件公司都认为技术是第一位的。但实际上公司在每个阶段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发展定位。那么,此时企业最关键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就决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
而1996年东软成为了中国软件第一个上市的软件企业,销售指标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为什么刘积仁会认准让“技术型人才”卢朝霞做营销呢?
今天,卢朝霞在言谈话语间,依然很钦佩当初刘积仁的决定:“刘老师用人用得真是比较高明的。你想,在一个软件公司当中,你怎么能够把好的产品、好的概念卖给用户?这本身就需要架设一座技术和市场的桥梁。尤其做软件销售,不光是要懂市场策划、销售技巧,还要懂技术,懂行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让客户信服的沟通能力。因为,做软件营销和做其它产品不一样,软件本身有很多地方都是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你很难描述,所以它真是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来做。”如今,卢朝霞甚至会得意地打趣说:“即使让我给农民推销软件,也不会有沟通问题。”
造出来的复合型人才
当问及卢朝霞,复合型人才能否培养时,她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觉得是环境造就人,人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想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技术、管理、沟通等很多方面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人老觉得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沟通,不能做销售,性格不适合,实际上这就是自我设限的结果。许多沟通是需要以心交心的真诚互动,有时一个短信、一个电话、一个小小的聚会或者活动,就能够彼此了解 互相信任,客户处得像朋友一样。”最近,卢朝霞在学打高尔夫,胳膊晒得比较黑,她一边让我们看,一边笑称:这也是为了和客户交流方便。
殊途同归,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你是否发自真诚,感动了你的客户。卢朝霞正是在市场中懂得市场,驾驭市场,享受市场带给自己的东西。
卢朝霞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合型人才。从她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第一,能屈能伸,坚韧;第二,善于换位思考;第三,乐意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包括与客户沟通和下属沟通;第四,积极的开拓精神。
信任嫁接忠诚的力量
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转型后必然会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会不会出现与上司的严重冲突呢?
卢朝霞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回想了一下:“我也觉得很奇怪,我俩(指与刘积仁)看问题,从来都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过什么分歧。可能女同志多少会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理吧(笑)。‘嫁’到这个企业里,忠诚度就非常高。而且女性非常敏感,对于与人相处、市场变化、对客户的感觉,都比较准确。”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女性的优势,使得刘积仁、卢朝霞成为了东软的“黄金搭档”。
“信任是最大的鼓励。我觉得信任、理解和挑战,才能使人保持激情。”
卢朝霞曾经有很长的时间非常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刘积仁对卢朝霞说:“你做销售工作,一定要主动出来。”于是刘积仁请卢朝霞作为东软的形象代言人,做了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其用意也是希望更好地与客户之间建立信赖感和亲和力。
又“被动”了一回的卢朝霞在言语中,充满了对刘积仁的尊敬:“也正因为刘老师的大度,才能成就这么大一番事业。我负责的许多事,刘老师都不管,非常信任我。这一点是对我自己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最大的激励。”
不想再“被动”
今天,卢朝霞依然在为刘积仁给她的神圣使命——“再给东软多开垦几块好地”而奋斗。她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在北京,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跑,只有剩下的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到沈阳,与家人团聚。
卢朝霞有一个愿望:她希望自己50岁退休(虽然可能依然“被动”放弃)。用卢朝霞的话说:“IT行业是一个非常‘摧残’人身体的行业。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竞争太激烈了……”卢朝霞近来身体着实不好,“一个人生活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回去就吃袋方便面……”
每当卢朝霞快撑不住的时候,提出想换一下角色,做一些稍轻松的工作时,刘积仁就会给她鼓励:“你还要继续干下去,你越工作就越年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卢朝霞认为是对她的鼓励和认可,觉得真的又年轻了。
今天“被动”了半生的卢朝霞,非常希望能够再次转型,因为她实在太累了,“营销铁娘子”想退居幕后了。那时,她希望可以给企业做做策划,带带新人。
卢朝霞甚至还想到:也许有一天,自己或许可以写本书,写个剧本,甚至是由自己主演,讲述一个自己与东软的故事。毕竟卢朝霞将最好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这里。
那时,她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
这一回,卢朝霞能如愿“主动转型”吗?
卢朝霞的与众不同远不仅于此。
当你将履历表上“女,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教授”与“营销副总”这两个看似互不搭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时,对卢朝霞已不由得刮目相看。更况且,正是这个书斋出身、技术背景的女教授,首先在东软倡导并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营理念,于是才有了今天四处“数字圈地”的东软。
而眼前的卢朝霞,一身黑色职业套装,端庄而干炼。她身上浓重的书卷气,仿佛一位可亲的师长。一时间,我无法把她与印象中口若悬河、八面玲珑的销售人员联系起来。
而铸成一系列并非水到渠成的对接,连她本人当初都没想到。
生活在得失之间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卢朝霞,有着那代人共有的特征——上山下乡、经历丰富。插队的经历,不仅塑造了卢朝霞能吃苦的性格,“同时造就了我理解他人,以及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
1978年恢复高考,卢朝霞即考上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直接留校。继而,又考上本校研究生。而立之年的卢朝霞似乎开始苦尽甘来。殊不知,这“甘”总是来得如从天降,让人措手不及。
卢朝霞研究生毕业后,“正好”赶上攀枝花有限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这个项目在1985年就投资了一千多万,而它的项目组副组长和总体技术负责人正是卢朝霞。
这个项目历时四年多,由于长期奔忙,卢朝霞得了急性肾炎,卧床不起。随之而来的“863高技术工程”又非邀请卢朝霞出马不成。面对这个国家级工程项目,卢朝霞还是决然参与了。经过教学、科研的十年锻炼,卢朝霞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为当时东大最年轻的女教授。
卢朝霞在诉说自己走过的足迹时,一直同时动笔“默写”着自己的履历,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不,她就从工作简历上找到疏漏的地方:“你可能会发现,我怎么没有生孩子的时间?”问得记者都一愣。
回忆自己的失与得,卢朝霞多少流露出了些许遗憾,虽然她并没这么说。“我们这届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还有1/3的人在国外当了教授。”毕竟,出国和读博曾是她最初的梦想。“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就有失。”
被 “拉下了水”
1995年初春的一天,东北大学主管产业的副校长找到已是东北大学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实际等同于公司的总经理)的卢朝霞:“学校里面要造软件‘产业大船’,刘老师(刘积仁在东大的尊称)希望你能到他那里去。”言语中充满了期待,“刘老师特别需要像你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还能带领团队的人才。”
卢朝霞没有马上答应,只说“回去考虑一下”。结果和管控中心的同志们一商量,大家几乎都反对:“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为什么要过去?即使再好不也是‘寄人篱下’?”大家“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意识很重,卢朝霞也很犹豫。
半年过去了,东北大学校长又找到了卢朝霞,和她讲了学校的策略和对她的期望。之后,卢朝霞去见了刘积仁。
至今,卢朝霞清晰地记得刘积仁的那些话和情形:“‘卢老师,你过来吧!我就想把咱们的产业做大,我很需要你的加盟。’那时,我对国外国内的情况也稍有了解,大型软件的公司还很少。所以,我从心里也想做一番事业。”
“刘老师随后问我对工资、待遇、股份之类有什么要求,我说什么要求都没有。刘老师说:‘你能不能早点来?’”就这样,算是“下海“了。
1995年年底,卢朝霞走进了东大阿尔派(东软的前身),坐在了营销副总的办公室。
转型之痛
作为当年“东大三颗星”之一的卢朝霞,在已经成为一系列荣誉、光环笼罩着的学者、专家时,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营销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其间的困苦与压力,一天一天强化着她坚强、沉静、厚积薄发的性格。
记得在《联想风云》里记载了柳传志的一段内心独白:我40多岁创业,然后去一家公司推销产品,结果被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赶出门外。当时真是百感交集。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那一刻,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卢朝霞毫不讳言。没有哪个营销人员没有经历过这一幕。1996年,卢朝霞出差在外八个多月。那时候因为公司还不太大,客户有很多是电厂、水电厂,这些厂子又都在山沟里。“尤其是夏天,做当地的公共汽车,前面是抱着鸡的、后面是抱着猪的老乡,很多的人挤在一起,一坐就得几个小时……”
为了公司入围电信“97”工程,需要见电信公司的一位处长,听说他在湖南,卢朝霞就一路追过去,在饭店大堂苦等了六七个小时也没等到,第二天早上接着等,终于等到了。但人家又没有时间。于是,托人打听得知他要飞往别的城市,又赶紧买和他同一航班的票,和别人换了座位,才终于能和这个客户交谈。在3个多小时的飞行中,感动了这个客户,拿到了“97”工程入场券。
当然,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即使今天,卢朝霞说到动情之处,还是落泪了。虽然她很快就让自己恢复了平静,但那个瞬间还是把我们感动了。
卢朝霞遭到客户冷遇后,并没有追念自己的书斋生活,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客户理解你呢?“你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你不能拿平等的概念来衡量市场经济、来衡量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在当时概念超前的软件产品更是如此。”卢朝霞虽然是坦率直言,却也出于百般无奈。
比技术更重要的
卢朝霞说:“过去很多软件公司都认为技术是第一位的。但实际上公司在每个阶段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发展定位。那么,此时企业最关键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就决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
而1996年东软成为了中国软件第一个上市的软件企业,销售指标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为什么刘积仁会认准让“技术型人才”卢朝霞做营销呢?
今天,卢朝霞在言谈话语间,依然很钦佩当初刘积仁的决定:“刘老师用人用得真是比较高明的。你想,在一个软件公司当中,你怎么能够把好的产品、好的概念卖给用户?这本身就需要架设一座技术和市场的桥梁。尤其做软件销售,不光是要懂市场策划、销售技巧,还要懂技术,懂行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让客户信服的沟通能力。因为,做软件营销和做其它产品不一样,软件本身有很多地方都是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你很难描述,所以它真是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来做。”如今,卢朝霞甚至会得意地打趣说:“即使让我给农民推销软件,也不会有沟通问题。”
造出来的复合型人才
当问及卢朝霞,复合型人才能否培养时,她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觉得是环境造就人,人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想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技术、管理、沟通等很多方面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人老觉得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沟通,不能做销售,性格不适合,实际上这就是自我设限的结果。许多沟通是需要以心交心的真诚互动,有时一个短信、一个电话、一个小小的聚会或者活动,就能够彼此了解 互相信任,客户处得像朋友一样。”最近,卢朝霞在学打高尔夫,胳膊晒得比较黑,她一边让我们看,一边笑称:这也是为了和客户交流方便。
殊途同归,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你是否发自真诚,感动了你的客户。卢朝霞正是在市场中懂得市场,驾驭市场,享受市场带给自己的东西。
卢朝霞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合型人才。从她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第一,能屈能伸,坚韧;第二,善于换位思考;第三,乐意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包括与客户沟通和下属沟通;第四,积极的开拓精神。
信任嫁接忠诚的力量
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转型后必然会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会不会出现与上司的严重冲突呢?
卢朝霞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回想了一下:“我也觉得很奇怪,我俩(指与刘积仁)看问题,从来都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过什么分歧。可能女同志多少会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理吧(笑)。‘嫁’到这个企业里,忠诚度就非常高。而且女性非常敏感,对于与人相处、市场变化、对客户的感觉,都比较准确。”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女性的优势,使得刘积仁、卢朝霞成为了东软的“黄金搭档”。
“信任是最大的鼓励。我觉得信任、理解和挑战,才能使人保持激情。”
卢朝霞曾经有很长的时间非常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刘积仁对卢朝霞说:“你做销售工作,一定要主动出来。”于是刘积仁请卢朝霞作为东软的形象代言人,做了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其用意也是希望更好地与客户之间建立信赖感和亲和力。
又“被动”了一回的卢朝霞在言语中,充满了对刘积仁的尊敬:“也正因为刘老师的大度,才能成就这么大一番事业。我负责的许多事,刘老师都不管,非常信任我。这一点是对我自己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最大的激励。”
不想再“被动”
今天,卢朝霞依然在为刘积仁给她的神圣使命——“再给东软多开垦几块好地”而奋斗。她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在北京,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跑,只有剩下的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到沈阳,与家人团聚。
卢朝霞有一个愿望:她希望自己50岁退休(虽然可能依然“被动”放弃)。用卢朝霞的话说:“IT行业是一个非常‘摧残’人身体的行业。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竞争太激烈了……”卢朝霞近来身体着实不好,“一个人生活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回去就吃袋方便面……”
每当卢朝霞快撑不住的时候,提出想换一下角色,做一些稍轻松的工作时,刘积仁就会给她鼓励:“你还要继续干下去,你越工作就越年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卢朝霞认为是对她的鼓励和认可,觉得真的又年轻了。
今天“被动”了半生的卢朝霞,非常希望能够再次转型,因为她实在太累了,“营销铁娘子”想退居幕后了。那时,她希望可以给企业做做策划,带带新人。
卢朝霞甚至还想到:也许有一天,自己或许可以写本书,写个剧本,甚至是由自己主演,讲述一个自己与东软的故事。毕竟卢朝霞将最好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这里。
那时,她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
这一回,卢朝霞能如愿“主动转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