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顶层设计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元帝国崩溃后,国际格局面临大动荡、大改组,亟需出现一种能够制约混乱国际秩序的力量。此时新建立的明王朝,面临着陆上北元势力的活动和海上倭寇的侵扰。明太祖从建国之初就萌生了新的国际秩序思想,并由此导向不依靠武力建构和平国际秩序的外交理念。
  洪武初年的“不征”思想
  洪武四年(1371)九月,明太祖在奉天门召集臣僚,郑重宣布了他的外交和国际秩序理念,可以视为其外交思想成型的最早时间。他首先宣布,海外国家“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显示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国家,中国也决不轻易兴兵讨伐。他引用隋炀帝征讨失败之例,进一步指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认为对外扩张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会因劳民导致祸乱萌生。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修《祖训录》,全面阐述了上述理念,从而明确否定了帝国对外扩张的倾向。
  “不征”的构想,孕育于明朝建立之初。明初出现了对征伐战争的深刻反省,构建起一个坚持和平外交的框架和平台。在明太祖的外交诏令中,“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理念体现得非常普遍,这也为明初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奠定和平外交基调
  明初“不征”的构想,在洪武末年落到了实处,将十五个“不征之国”定型为持久化的国策,形成了国际关系调整后国际秩序的新常态。洪武外交可大致分为两个侧重点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新王朝肇建之始,需要争取各国对明朝的承认,这关涉到合法性、正统性的问题。明太祖将外交诏令发布到周边和已知各国、各地区,力求对外建立和平外交关系;第二阶段,侧重于对外交经验与教训的重新思考,构建与周边交往诸国的和平外交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洪武中期以后,以外交调解各国之间的关系曾屡屡受挫,对日关系更陷入困境,明太祖只得强化军事防御体系予以应对。现实主义外交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终定型于十五个“不征之国”的既定国策。
  一般来说,征服和扩张是帝国的特质,以“不征”为特征的明代对外关系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标志着古代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模式和新的特征,更成为古代中外关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拐点。
  明太祖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将修订完成的《皇明祖训》刊布于世,他在《首章》中表述的对外关系“不征”的理念,也成为有明一代帝王的金科玉律和明朝子孙后代必须遵行的基本国策。
  为了让子孙后代明确世代不与交战的国家,即明太祖所说的“不征诸夷国”,他还在《皇明祖训》中按照方位,将各国名开列于后:“东北: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正东偏北: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正南偏东:大琉球国(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小琉球国(不通往来,不曾朝貢)。西南:安南国(三年一贡),真腊国(朝贡如常,其国滨海),暹罗国(朝贡如常,其国滨海),占城国(自占城以下诸国,朝贡时内带行商,多行谲诈,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国滨海),苏门答剌国(其国滨海),西洋国(其国滨海),爪哇国(其国居海中),湓亨国(其国居海中),白花国(其国居海中),三弗齐国(其国居海中),浡泥国(其国居海中)。”
  以上十五国,除了小琉球当时是指台湾,不在外国之列,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在明朝周边的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古代国家,大多是通过海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明太祖当时把这些国家都作为需要与之交往,但是不可出兵征伐的“不征之国”,由此奠定了明朝整体的和平外交基调。 (摘自《人民论坛》)
其他文献
植物是人类的好伙伴,它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为大自然提供氧气。许多家庭也喜欢养植绿植,净化空气,美化居室环境,可是因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中植物经常得不到很好照顾,有的便慢慢凋谢了。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查找,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一个小设计,我给它命名为智能声控物联网农业装置。这种农业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家中没有人照顾植物的问题,不仅可以随时给
在街头碰到一个乞丐,我问他:“你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乞丐说:“如果我找份工作,只能养活自己,而乞讨能养活全家。”
我与张奕专先生相识,首先是从他的诗词开始的。当年我为《当代诗词》选稿,他的《沁园春·高炮打靶》一稿,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名字也就深深地印进了我的脑海之中。  为什么呢?这首词上阕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把读者带进了高炮打靶的场面氛围。此前,军人与军队的稿件我看过不少,但让人双眼为之一亮的并不多。而这首词能脱离概念性叙述,把轰轰烈烈的群炮齐鸣、撼天动地的场面,绘声绘色地、立体地传递给读者,这种表现手法的
要是说起历史上诛杀功臣最多的皇帝,大家想都不用想就能说出来是朱元璋。在明朝的开国元勋中,最后幸存的寥寥无几。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可是,要是问你,朱元璋杀这些功臣的先后顺序有什么玄机?估计大多数人说不上来。  要知道朱元璋诛杀旧臣的顺序,咱们先要弄明白他在明朝建立之后分封功臣的顺序,这看起来是两码事,可实际上,是一码事。  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大封群臣,大家一起排座座吃果果。这次排座座,朱
1950年6月的一天,时任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拨通了美国司法部的电话:“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愿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因为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一个人抵五个师的人就是钱学森。钱学森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5年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研究员的郭永怀也历经曲折回到中国。郭永怀因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世界,回国后作为钱学森的下属一起搞研究。有
陈立夫的一生分前后两个五十年,前五十年,他是政治人物,甘心为蒋氏驱使;后五十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为两岸交流奔走。  陈立夫的一生复杂、坎坷,充满传奇色彩。早年,他满怀科学救国的理想,刻苦攻读,并留学美国。回国后却跟随蒋介石,反对共产党。以他为首的中统局曾经疯狂地捕杀过中共地下组织。抗战期间他力主抗战,并主持教育部,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晚年,他热爱祖国,阐扬中国文化,拥护祖国统一,将自己的有生
山本五十六在帝国的高层领导人中独一无二。作为前武士的儿子,他身高5英尺3英寸,毕业于日本著名的江田岛海军学院,他终身酷爱赌博,却滴酒不沾。山本曾作为一个年轻的海军少尉参加了日俄战争。1905年的对马海峡海战中,在装甲巡洋舰日新号上,枪支爆炸夺去了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东京新桥区的艺妓给他取了个“八十钱”的绰号,因为她们修剪10个指甲收费1日元(1日元等于100钱);爆炸中山本的下半身被一百多块弹片击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  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来机会  通过在基层充分历练和积累后,王安石三十六岁从地方回到朝廷,担任掌管全国财政和漕运的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正式提出了自己
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判决通过总统弹劾案,朴槿惠被罢免总统职务,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在遭受弹劾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朴槿惠极力为自己任人唯亲、索取贿赂、泄露机密等罪行辩解开脱,但韩国的法律制度最终还是没有让她逃过制裁。  实际上,弹劾制源远流长,是人类发明的让国家得以通过和平方式撤换不称职的领袖的制度之一。  在古希腊时代,雅典共和国就已经诞生了粗糙的弹劾制度——陶片放逐法
那雪白的爪子、端正的步伐不知有多少人为之着迷;那华丽的转身、妩媚的回眸,让多少人为之心醉;那灵巧的一跃、可爱的矫健,令多少人为之叹服。这些都是在描写我那伶俐可爱的大黃猫。  黄猫是领养的,但天生大气,乖巧中不失优雅,眼眸中含情脉脉。它通身黄色带斑,爪子和肚皮雪白,尾巴像女孩子的辫子,又顺又滑。  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它,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爱抚它。我曾经追着它满屋子疯狂地奔跑,吓得它躲在柜子底下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