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优良海水养殖品种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是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有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环境条件的特点。它个体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爽滑,鱼肉久煮不老,无腥味和异味,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目前活鱼价格保持在300元/公斤左右,经济价值高。它适应性强,适温范围5~30℃,适盐范围15‰~31‰。它生长速度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5个月可生长450克。
  新挖池或者废弃养虾池均可改造用来养殖半滑舌鳎。水深要求1~1.5米,水质无污染,水温适中,池底铺上细沙。主要是水质管理和饵料投放的管理。疾病对半滑舌鳎的养殖尚未构成威胁,常见的疾病有腹水病、腹胀病等,应用常规药物即可治愈。(彩图参见81页图9)
  2.大菱鲆“丹法鲆”
  “丹法鲆”是自2003年起,从法国、智利、英国、丹麦和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大菱鲆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丹麦(♀)和法国(♂)杂交组合,以生长速度、出苗率和养殖存活率为选育指标对亲本进行选育后杂交制种而成。
  该品种苗种阶段出苗率达30%以上,白化率低于4%,收获体重比普通商品苗提高24%以上,养殖存活率平均提高18%以上。适宜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进行海水养殖。(彩图参见81页图10)
  3.牙鲆“鲆优1号”
  自2003年起,采取对中国牙鲆人工感染鳗弧菌的途径选育出抗病选育群体(RS),与日本引进后选育的牙鲆群体(JS)进行交配,从中筛选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的杂交群体,以其雌鱼作为母本,以韩国引进选育牙鲆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三杂交后代即为牙鲆“鲆优1号”。2010年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和专家审定,“鲆优1号”被认定为适宜推广的杂交新品种,比普通牙鲆体重提高30%左右,成活率提高20%左右,养殖度夏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目前“鲆优1号” 已经推广到山东荣成、威海、日照,辽宁营口、天津、江苏南通、福建东山、厦门等地区,产生经济社会效益1.9亿元。示范养殖实践表明:该品种生长速度较普通牙鲆快、成活率高、耐高温能力强,是一种适合于我国南北方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在全国推广应用后每年将产生2~4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中国对虾“黄海2号”
  “黄海2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用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选育而成。2009年2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
  中国对虾“黄海2号”生长速度快,收获体重比未经选育的野生种提高30%以上,适合大规格商品虾的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延长10%以上,抗病性显著高于商品苗种。在同池生长性对比试验中,中国对虾黄海2号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75公斤,比未经选育的中国对虾增产20%以上。适宜山东、天津、河北、江苏等沿海可控水域养殖。(彩图参见81页图11)
  5.南美白对虾SPF
  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直辖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2001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南美白对虾SPF原种亲本,经驯化、培育,成功繁育F2代虾苗,2002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体色透明,肉质佳,出肉率高,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质要求比其他对虾低,口感良好,适合高密度养殖。人工养殖水温适应范围为15~40℃,盐度适应范围为2‰~34‰。经过定向选育的南美白对虾,对特异病毒危害(如危害南美白对虾最严重的桃拉病毒、白斑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功能坏死症)有抵抗能力。
  南美白对虾虾苗可当年养成商品虾,并能一年养殖两茬,高位池养殖每667平方米产850公斤以上。据不同池塘的条件,在广西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每667平方米产200~800公斤,产量最高达每667平方米1200公斤。适宜全国沿海地区养殖,经淡化后可在盐碱地及淡水水域养殖。(彩图参见81页图12)
  6.杂交鲍“大连1号”
  “大连1号”杂交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第一个国家级动物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海水贝类新品种。该杂交鲍由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国家农业部为该品种颁发了新品种证书,认定其为适宜推广的杂交新品种,可在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大连1号”杂交鲍鱼是通过杂交形成的杂交种,其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具有适应性广、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快和品质好等特点。适宜水温0~29℃,最适水温15~25℃,适温上限提高4~5℃,使杂交鲍养殖区从黄海北部向南扩展。
  与父本和母本比较,该杂交鲍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以上,养成周期缩短1/4~1/3,成活率提高1.8~2.3倍。采用陆基工厂化、潮间带生态系、平台沉箱式和南北跨区养殖等杂交鲍多元化养殖新模式,以稳定提高苗种出苗率、鲍鱼成活率及生长速度。适宜在渤海、黄海海域以及福建和广东北部海域养殖。
  7.杂交海带“东方3号”
  “东方3号”杂交海带由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其个体宽大,厚度大,产量高,养殖经济效益显著;色泽深褐,无斑点,适合加工出口薄嫩菜和大板菜;抗强光,厚成期晚,可与早厚成和中厚成品种搭配养殖,便于养殖单位合理安排生产;采用克隆技术育苗,有性状整齐,不易退化等优点。该杂交种较父本增产 60.7%,较母本增产74.1%。“东方3号”海带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熟期适中,产量高,性状较稳定,有较强的抗强光能力的特性,适宜种植的海区范围广。适合于水质肥沃,透明度高,冬季最低潮水4~5米,风浪与水流潮流畅通、风浪较小、底质为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海域。
  8.坛紫菜“申福1号”
  “申福1号”是利用现代细胞工程技术,从经过人工诱变处理的野生型坛紫菜体细胞克隆再生群体中选育出来的优质高产耐高温新品种。2009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申福1号”的叶状体呈细长条形,上下粗细较匀称,基部为圆形。藻体比野生种更薄,体色更偏红。边缘含小锯刺,具有坛紫菜的典型特征。藻体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内含一个星状色素体。“申福1号”的壳孢子苗形态非常一致。室内培养和海区养殖的“申福1号”叶状体全为雌性。海区养殖的壳孢子苗生长快,生长期长,日龄120天的叶状体也不成熟,菜质下降速度慢。而未经选育的野生品系一般在日龄50天左右就开始成熟,生长速度和菜质明显下降,比坛紫菜的传统养殖品种更耐高温。经过6年的生产实验,“申福1号”的产量比传统的坛紫菜养殖品种提高25%~52%。养殖技术与坛紫菜的传统养殖品种基本一致。适宜闽、浙、粤3省沿海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吴彪 罗坤 邮编:266071)
其他文献
5月13-15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勘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地勘行业局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9月26至27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全国地勘局长座谈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各省(区、市)地勘局、地勘行业局以及国土资源部司局、直属单位近五十名局级领导、一百一十名代
葛为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葛根是野葛的根块,长可达10米。葛一般秋季开花,花蝶形、紫红色;叶为三出复叶、互生,衬托盾形;其根块粗大肥硕,富含淀粉和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具有
我国中老年期的地级矿业城市迫切需要进行经济转型,其中制度在矿业城市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分成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类。文章主要从非正式制度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探索与推进历程;提出建立集团公司体制是地勘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较为可行的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地勘单位转企,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磷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不少农民朋友误认为磷肥施用越多越好,其实过量施用磷肥不仅
由江苏省南京威泰珐玛兽药研究所成功研发出的新型抗球虫新药——阿德呋啉,经临床分离虫株检测,该药物目前很少有耐药虫株,对抗小肠球虫效果极佳。阿德呋啉是新一代化工合成
媒介发展促使教学环境实现信息化,传播环境的影响、教育传播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是当前教育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介环境学将媒介作为环境研究的传统,表达的是媒
<正>~~
期刊
文章从分析我国目前矿床工业指标的管理办理办法入手,通过总结矿床工业指标的制订方法,结合现有黄金矿山地质勘查实例,遵循经济分析中不赔不赚的盈亏平衡原则,用多个指标进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