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是发展学生数学素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启蒙阶段。但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涣散,持续时间过短,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在调研一年级的教学实践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甚至与同学交头接耳。
2.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性较差,稍有响动就被吸引,做作业经常抄错数和运算符号。
●案例:刘洋(化名)是班上一名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他思维敏捷,尤其是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总是积极思考,时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但是最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一节课的十几分钟后,他不是自己做小动作,就是与同学交头接耳。老师对此做了严厉地批评,自受到老师批评后,他上课坐端正了,不过两天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老师批评他,他总是天真地对同桌说:“再玩5分钟就好了!”
●诊断:像刘洋这样的学生很多,为什么注意力这么差?
一方面,从生理角度来讲,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的抑制功能还不强。表现在学习上,无意注意占主导作用,尤其是出现新奇事物时,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显得好奇、好问。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5—7岁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7—10岁20分钟左右。可见,让刘洋这样的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坐上40分钟认真听讲,完全是不现实的。
另外,过度的学习压力易造成心理疲劳。象刘洋这样的同学,由于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压力过大,多半会造成分神、贪玩,屡做屡错的后果。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询问了很多像刘洋一样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上的相同点概括起来大致有:因为没有对数学产生较好的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学习上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成绩很难提高;没有求知欲,当然对玩感兴趣,致使课堂上搞小动作,也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在抽屉里,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看;没有学习兴趣,做题时,听老师讲解似乎很明白,但因为没把老师的讲解内容放在心上,所以,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处方:上述案例,孩子上课之所以做小动作,不管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来分析,都是正常的。反过来说,老师用批评之类的教育方法强迫孩子就范,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短暂目的倒是不正常的。
如何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进传统的“40分钟”教学时间,巧设“课堂精彩五分钟”。这时教学时间的基本分配方法是:20分钟(学习)—5分钟(玩)—15分钟(学习)。也就是:当学生在教师有组织地学习了20分钟时,注意力开始涣散,这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5分钟玩的时间,让大脑得以适当的休息,再进行15分钟的学习。这“5分钟”该怎样“玩”最有效呢?
1.“静下来”——5分钟注意力专注游戏
专注是培养注意力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就是要训练学生把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达一段时间,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如学过长方体后,笔者组织5分钟搭积木: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全神贯注,要在摞起来的12层高的长方体积木上再搭上4层。因为太专心,负责动手操作的同学,手有些发抖。他知道只有在不碰翻的情况下,把下一块积木搭上去才能成功。这时,负责干扰的同学对着他的耳朵喊了一声,并有意弄出点噪音来,还时不时地与他说话,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他完全不为所动,深呼吸,放松肌肉,眼睛紧盯着目标,暗暗告诉自己:“只看眼前的目标”。果然,他成功地把4块积木全搭上去了,小组里一片沸腾……
类似的游戏内容还有“五分钟听故事”、“五分钟拼图竞赛”等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参与者集中注意力,具备较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教会学生注意专注的技能。
2.“追上去”——5分钟注意广度游戏
笔者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几何形体”时,穿插了5分钟“追上去”的游戏: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放在盒子里,同桌的一个同学迅速打开盒子,让另一个同学看两秒,然后又迅速合上盒子,让看的人说出盒内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个数。这种游戏其实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广度。令人意外的是,笔者在引导学生总结游戏收获时,有个调皮的小男孩竟然神气十足地說:“通过这个游戏,我发明了一种‘追上去’的听讲方法。课堂上,如果老师要讲课了,我的练习还没写完怎么办?我也要先‘追上去’听老师的讲课内容,别落下!没完成的练习课后补上。”多么新颖有趣的听课方法啊!
3.“两不误”——5分钟注意分配游戏
我们大多强调“一心一意”,这主要强调的是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实际上,学生上课的时候,尤其需要(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38页)一边听课一边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为此,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引导训练。
“边听故事边笔算”、“两只手算不同的题”、“两只手做不同的动作”等等的“两不误”的五分钟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回来”——5分钟注意转移游戏
笔者发明了“转回来”记数游戏卡,具体做法是:随便写两个数字,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例如:
35 4 0 4 8
72 9 7 4 5
第一种记数方法:把他们相加,两数之和写在下面数字的旁边,并把原来上面的那个数写在上面那个数的旁边;
第二种记数方法:把他们相减,两数之差写在上面数字的旁边,并把原来上面的那个数写在下面那个数的旁边。
同桌一个人先发出指令:“用第一种写法!”1分钟后,再用第二种写法,这样轮换进行,按照要求记对得多者为胜。课堂上的“转回来”游戏设计,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
“再玩5分种”的教学理念与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对低年级课堂组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部分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甚至与同学交头接耳。
2.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性较差,稍有响动就被吸引,做作业经常抄错数和运算符号。
●案例:刘洋(化名)是班上一名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他思维敏捷,尤其是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总是积极思考,时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但是最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一节课的十几分钟后,他不是自己做小动作,就是与同学交头接耳。老师对此做了严厉地批评,自受到老师批评后,他上课坐端正了,不过两天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老师批评他,他总是天真地对同桌说:“再玩5分钟就好了!”
●诊断:像刘洋这样的学生很多,为什么注意力这么差?
一方面,从生理角度来讲,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的抑制功能还不强。表现在学习上,无意注意占主导作用,尤其是出现新奇事物时,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显得好奇、好问。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5—7岁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7—10岁20分钟左右。可见,让刘洋这样的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坐上40分钟认真听讲,完全是不现实的。
另外,过度的学习压力易造成心理疲劳。象刘洋这样的同学,由于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压力过大,多半会造成分神、贪玩,屡做屡错的后果。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询问了很多像刘洋一样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上的相同点概括起来大致有:因为没有对数学产生较好的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学习上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成绩很难提高;没有求知欲,当然对玩感兴趣,致使课堂上搞小动作,也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在抽屉里,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看;没有学习兴趣,做题时,听老师讲解似乎很明白,但因为没把老师的讲解内容放在心上,所以,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处方:上述案例,孩子上课之所以做小动作,不管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来分析,都是正常的。反过来说,老师用批评之类的教育方法强迫孩子就范,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短暂目的倒是不正常的。
如何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进传统的“40分钟”教学时间,巧设“课堂精彩五分钟”。这时教学时间的基本分配方法是:20分钟(学习)—5分钟(玩)—15分钟(学习)。也就是:当学生在教师有组织地学习了20分钟时,注意力开始涣散,这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5分钟玩的时间,让大脑得以适当的休息,再进行15分钟的学习。这“5分钟”该怎样“玩”最有效呢?
1.“静下来”——5分钟注意力专注游戏
专注是培养注意力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就是要训练学生把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达一段时间,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如学过长方体后,笔者组织5分钟搭积木: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全神贯注,要在摞起来的12层高的长方体积木上再搭上4层。因为太专心,负责动手操作的同学,手有些发抖。他知道只有在不碰翻的情况下,把下一块积木搭上去才能成功。这时,负责干扰的同学对着他的耳朵喊了一声,并有意弄出点噪音来,还时不时地与他说话,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他完全不为所动,深呼吸,放松肌肉,眼睛紧盯着目标,暗暗告诉自己:“只看眼前的目标”。果然,他成功地把4块积木全搭上去了,小组里一片沸腾……
类似的游戏内容还有“五分钟听故事”、“五分钟拼图竞赛”等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参与者集中注意力,具备较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教会学生注意专注的技能。
2.“追上去”——5分钟注意广度游戏
笔者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几何形体”时,穿插了5分钟“追上去”的游戏: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放在盒子里,同桌的一个同学迅速打开盒子,让另一个同学看两秒,然后又迅速合上盒子,让看的人说出盒内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个数。这种游戏其实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广度。令人意外的是,笔者在引导学生总结游戏收获时,有个调皮的小男孩竟然神气十足地說:“通过这个游戏,我发明了一种‘追上去’的听讲方法。课堂上,如果老师要讲课了,我的练习还没写完怎么办?我也要先‘追上去’听老师的讲课内容,别落下!没完成的练习课后补上。”多么新颖有趣的听课方法啊!
3.“两不误”——5分钟注意分配游戏
我们大多强调“一心一意”,这主要强调的是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实际上,学生上课的时候,尤其需要(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38页)一边听课一边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为此,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引导训练。
“边听故事边笔算”、“两只手算不同的题”、“两只手做不同的动作”等等的“两不误”的五分钟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回来”——5分钟注意转移游戏
笔者发明了“转回来”记数游戏卡,具体做法是:随便写两个数字,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例如:
35 4 0 4 8
72 9 7 4 5
第一种记数方法:把他们相加,两数之和写在下面数字的旁边,并把原来上面的那个数写在上面那个数的旁边;
第二种记数方法:把他们相减,两数之差写在上面数字的旁边,并把原来上面的那个数写在下面那个数的旁边。
同桌一个人先发出指令:“用第一种写法!”1分钟后,再用第二种写法,这样轮换进行,按照要求记对得多者为胜。课堂上的“转回来”游戏设计,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
“再玩5分种”的教学理念与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对低年级课堂组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