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矫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品德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矫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品德
  龚明文
  青神县青神中学校
  个人简介:龚明文,男,出生与1954年9月。中学高级历史教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青神中学历史教研组长。青神县高中历史学科指导组成员,眉山市历史学科带头人,眉山市优秀教研组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员,眉山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体现。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如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品德和个性健康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矫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青少年的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在不良环境下容易变坏,在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好,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的教育工作。品德不良的学生并非不可救药,但也要看到对他们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他们的品德不良的心理特点和造成的原因。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特点有,认识上的特点:道德观念十分模糊,是非善恶不分;情感上的特点:有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意志上的特点: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不能用正确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为习惯上的特点:品德不良学生有不少坏习惯,有逞能、显胜心理,缺乏劳动和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在集体中不愿受纪律的约束;自我评价上的特点:品德不良学生对自已既自尊又自卑,教师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流露出看不起他们,要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种。
  学生品德不良是在客观条件影响下,通过学生的一定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分析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客观原因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陷;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有缺乏正确的道相观念,意志力薄弱和好奇心和盲目模仿以及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措施
  
  分析和了解了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产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后,我们要在教育上采取有力的预防与矫正措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不良品德的矫正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他们不良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驱使学生干出反道德行为的动机。常常比较隐晦复杂。不易了解,而且同样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又可能有不尽相同原因。如有的同学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帮忙打架,有的同学却是为了私人的利害冲突而打架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2、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
  由于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指责、批评、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他们心理上受过的创伤多于爱抚,所以这些学生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在这种情况下,训斥或说教都无济于事的。要找他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从思想上得到清醒的认识。因此,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感人肺腑之言启发他们觉悟,激发上进心。排除犯错误的心理障碍。这是一种道德情感上的矫正。
  
  3、培养并利用他们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种要求受到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自尊心能促使学生珍惜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
  
  4、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集体主义意识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在争取和保持集体荣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工作中要结合集体主义教育来进行,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努力与班级、学校甚至祖国荣誉的关系,体验到活动结果及人们评价给集体带来的荣辱,使那些因个人错误行为而损害集体荣誉的学生感到内疚,并力求用实际行为来挽回集体荣誉。
  
  5、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恢复自信心
  丧失自信心是大部分品德不良学生的一种心理特点。品德不良的学生,自卑感强。总觉得教师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就失掉了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各种闪光的思想苗头,对他们多鼓励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
  
  6、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能力
  是非观念薄弱或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品质不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因此,形成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使学生自觉纠正错误行为和坚持正确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辨别是非能力,是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正确舆论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也是通过自身实践活动不断识别各种是非、善恶现象,不断在头脑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7、抓住醒悟的关键时机,促使矛盾转化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醒悟的良机,对他们的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帮助,他们在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现象。学生出现反复时,教师绝不能气馁或放弃教育,应该抓“反复”,找出反复的原因,在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坚持不懈地做工作。学生的行动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时,就进入巩固时期了。持久的巩固,就进入稳定期。这时学生就能按照正确的道德观念行动,并形成稳固的良好品德。
  
  8、引导学生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学生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改变是不容易的。为了矫正错误行为,既要改变内部错误观念,也要尽量注意控制不良诱因的影响,因此,在矫正错误行为的初期,切断诱因是必要的。如改变环境,或暂时避开诱因都是有益的。但是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学生在各种环境中,不受诱因影响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以及通过学生自身的意志努力,来矫正和防止不良品德的产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独立与外部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并在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9、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学生的错误行为与不良品德,由于年龄、个性及错误性质的严重程度不同,其行为表现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对象的不同特点,应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教育措施。如正面诱导法:肯定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指出不正当行为的方式及其危害性的后果和改正错误实现正确行为的方法;活动矫正法:改变环境,任命他们担负某些不易再犯错误的工作,切断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信任的方法:教师表示相信学生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教育方式等等。
  总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塑造学生优良品德与矫正不良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和直线上升的,它总会出现各种波动、摇摆、矛盾和障碍,出现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不协调性,克服这种不协调性,最好的办法是运用内外反馈的联系,对品德发展过程加以控制和调节。但优良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矫正不是自发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一致性的前提下,时刻注意中学生、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造就一代“四有”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最优化教育的重点,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指印画是孩子用指印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选择丰富多彩的颜色,再用各色闪光笔添上一些简单的点或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其有效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更能构建学生语言体系、提升审美能力。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类文献的阅览更能熏陶学生,并为其实现传承中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病N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及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近几年也成为了研究热点。NAFLD和AS到底关系如何,其与MS又存
实践主体是实践构成要素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它是实践活动的发动者、实践活动过程的承担者和实践结果的享用者。实践主体对物质世界的把握,离不开需要、利益和价值的驱动,其中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应用英语可以和他人正常的交流。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话教学方法的应用,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引
排污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来保护环境的一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局部地区就已开始排污许可证的试点工作,并同时在局部地区开始大气排污交易试点。本文将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以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主。临床分为多个阶段,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初发症状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