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本文基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科研,轻综合素质培养”大背景环境下,提出了“构建两种目标、培养三种能力、转变三种意识”的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并给出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55-01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都相当被重视,且一直走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前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加,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在下降[1]。目前,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研究生抱怨工作难找,工作单位又感觉难以招到合适的研究生或已招到的研究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缺乏与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科研,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大环境有关。因此,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培养质量问题逐渐凸显以及协同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2]。
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二是硕士研究生个人自身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是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意识。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提升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实施途径。
1)帮助研究生构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研究生读研目的,兴趣爱好,并介绍专业特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初步帮助研究生制定学习目的及学习计划;以高年级研究生讲述成功案例,鼓励新生提高学习动力;同时,在研一结束之后,根据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及爱好,制定“工程型”或“科研型”的培养路线,其中“工程型”主要针对毕业即参加工作的研究生,课题研究主要以工程应用为主,而“科研型”主要针对毕业继续深造的学生,课题研究主要以理论性研究为主。
2)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方法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上“只知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可通过采用“老师提问-学生查资料并讲解-老师再提问-学生综合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传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一再强调课题研究要具有创新性,导致学生要么无法理解创新的含义,要么把创新当做目的而挖空心思去想怎样创新,而忽略了课题本身的目的[3]。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后,重点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找出不足之处,最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让学生明白创新不是目的,而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研究生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一是让学生汇报进展,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在口头汇报结束后以书面的形式开展学习总结,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让研究生亲自参与到部分科研项目申报书的编写过程中,以此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意识:由于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各自的家庭中被宠爱有加,这也就造成了当今的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分享意识与合作意识。因此,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可以采用“一个问题,研究生合作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阶段,可以采用“一个问题,多种思路同步研究”的方式,有意识的加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间的合作。
6)培养研究生大局意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自主、主动的学习,而且每个研究生分别有各自的研究目的与方向。这也就容易使研究生过度的沉浸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很难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审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很容易导致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最终的后果就是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项目以及个人在融入到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4]。因此,在为研究生制定课题时,一定要让其明白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可鼓励研究生参与大型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让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做的研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7)培养研究生社会意识:在以往的培养模式下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在“象牙塔”内深居简出、闭门苦读、潜心研究,很少有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由于学校的培养政策,毕业要求以论文为主,往往研究生写起理论文章来有一套,但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动手能力也不强,更谈不上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导致研究生的社会意识严重缺乏,可通过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应用型课题攻关、联合培养、单位实习等手段来加强研究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以此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意识。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侯玲玲, 包志刚, 王丽艳, 等. 基于研究生能力提升的教学管理方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9): 59.
[2]张俊, 刘洪珊. 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的途径探索[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3): 99.
[3]杨静. 教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3): 26-29.
[4]魏成喜, 赵宏林, 陶春, 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4): 173-174.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55-01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都相当被重视,且一直走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前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加,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在下降[1]。目前,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研究生抱怨工作难找,工作单位又感觉难以招到合适的研究生或已招到的研究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缺乏与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科研,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大环境有关。因此,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培养质量问题逐渐凸显以及协同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2]。
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二是硕士研究生个人自身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是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意识。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提升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实施途径。
1)帮助研究生构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研究生读研目的,兴趣爱好,并介绍专业特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初步帮助研究生制定学习目的及学习计划;以高年级研究生讲述成功案例,鼓励新生提高学习动力;同时,在研一结束之后,根据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及爱好,制定“工程型”或“科研型”的培养路线,其中“工程型”主要针对毕业即参加工作的研究生,课题研究主要以工程应用为主,而“科研型”主要针对毕业继续深造的学生,课题研究主要以理论性研究为主。
2)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方法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上“只知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可通过采用“老师提问-学生查资料并讲解-老师再提问-学生综合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传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一再强调课题研究要具有创新性,导致学生要么无法理解创新的含义,要么把创新当做目的而挖空心思去想怎样创新,而忽略了课题本身的目的[3]。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后,重点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找出不足之处,最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让学生明白创新不是目的,而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研究生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一是让学生汇报进展,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在口头汇报结束后以书面的形式开展学习总结,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让研究生亲自参与到部分科研项目申报书的编写过程中,以此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意识:由于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各自的家庭中被宠爱有加,这也就造成了当今的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分享意识与合作意识。因此,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可以采用“一个问题,研究生合作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阶段,可以采用“一个问题,多种思路同步研究”的方式,有意识的加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间的合作。
6)培养研究生大局意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自主、主动的学习,而且每个研究生分别有各自的研究目的与方向。这也就容易使研究生过度的沉浸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很难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审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很容易导致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最终的后果就是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项目以及个人在融入到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4]。因此,在为研究生制定课题时,一定要让其明白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可鼓励研究生参与大型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让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做的研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7)培养研究生社会意识:在以往的培养模式下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在“象牙塔”内深居简出、闭门苦读、潜心研究,很少有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由于学校的培养政策,毕业要求以论文为主,往往研究生写起理论文章来有一套,但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动手能力也不强,更谈不上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导致研究生的社会意识严重缺乏,可通过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应用型课题攻关、联合培养、单位实习等手段来加强研究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以此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意识。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侯玲玲, 包志刚, 王丽艳, 等. 基于研究生能力提升的教学管理方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9): 59.
[2]张俊, 刘洪珊. 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的途径探索[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3): 99.
[3]杨静. 教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3): 26-29.
[4]魏成喜, 赵宏林, 陶春, 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4):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