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往往在分数和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老师只看重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育人。当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课文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被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语文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品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地分析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情感。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待市上陈列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象丰富而自然。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了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到作者所描绘的天上街市的繁华、美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寄、坟墓和海峡,用的语言很巧妙,“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用,以一种轻描淡写的笔法,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巧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同时,这首诗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那无尽的乡思,给人以一种艺术上的美感。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中描写人物的篇幅较多,老师可以通过挖掘这些人物形象,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又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和对我的种种关照,描写了“我”从小就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了作者很大的教育,也形成他的完美的人格,再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作者并不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客观地为另一位已做科学家树碑立传,而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地怀念自己已故的友人,那充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我们感悟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课堂,是培养学生品质高尚、互助友爱等优秀道德品质的最好阵地,首先应抒写真情实感,禁假话、大话、空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在写作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并不断审视自己,运用自己独特的写作语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次,教师应重视命题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另外,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的目的。最后在作文批改中,不要只盯在语言形式方面,而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的又一创见,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活动教材,如初中第三册中的“诗海遨游,意兴盎然” ——古典诗歌背诵比赛,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吟咏和背诵古典诗歌,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神与营养。如第六册的“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名言接力赛,通过这个活动,深刻领悟名人先哲精粹的语言所道出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陶冶情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不断更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如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知识的积累,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的升华。
总之,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承,学生在学习课文,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必会有所感悟,感悟使思想得以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红旗中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课文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被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语文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品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地分析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情感。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待市上陈列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象丰富而自然。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了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到作者所描绘的天上街市的繁华、美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寄、坟墓和海峡,用的语言很巧妙,“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用,以一种轻描淡写的笔法,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巧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同时,这首诗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那无尽的乡思,给人以一种艺术上的美感。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中描写人物的篇幅较多,老师可以通过挖掘这些人物形象,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又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和对我的种种关照,描写了“我”从小就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了作者很大的教育,也形成他的完美的人格,再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作者并不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客观地为另一位已做科学家树碑立传,而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地怀念自己已故的友人,那充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我们感悟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课堂,是培养学生品质高尚、互助友爱等优秀道德品质的最好阵地,首先应抒写真情实感,禁假话、大话、空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在写作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并不断审视自己,运用自己独特的写作语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次,教师应重视命题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另外,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的目的。最后在作文批改中,不要只盯在语言形式方面,而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的又一创见,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活动教材,如初中第三册中的“诗海遨游,意兴盎然” ——古典诗歌背诵比赛,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吟咏和背诵古典诗歌,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神与营养。如第六册的“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名言接力赛,通过这个活动,深刻领悟名人先哲精粹的语言所道出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陶冶情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不断更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如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知识的积累,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的升华。
总之,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承,学生在学习课文,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必会有所感悟,感悟使思想得以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