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期编辑基本准则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各种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音频编辑,添加特技及声像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像带上的完整的工艺过程。
  
  非线编辑的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应用
  
  影像语言没有人为规定的语法,它能够模拟人的感知去再现客观世界,因而影像的表达会更多地遵从现实当中诸多的成规和惯例,必须以人的感知规律和思维规律为基本依据。
  剪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量的原始素材画面进行准确地选择,正确地使用。在进行素材画面选择使用时,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动作、造型、时空这三大因素,才能得心应手,恰当合理。
  影像编辑并不是单纯地把不用的部分剪去,编辑的目的是通过对素材的编辑,使影像表现出新的意义。
  一部片子即使拍摄得再好,如果后期编辑时只是简单地把镜头连接在一起,就前功尽弃了。反之,一部片子如果拍摄得缺乏特色,利用非线性编辑的先进技术也能够进行改进。因此编辑的第一原则就是要突出主题思想内容,使之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离开这一原则,无论使用的编辑手法多巧妙,选择的特技多花哨,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应该从主题思想和观众的思维逻辑出发,对镜头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镜头组接时一般不能出现“跳轴”这是因为镜头的视角代表了观众的视角,它决定了画面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及相互位置关系,如果摄像机拍摄时跳过了物体运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轴线,这样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产生运动与位置的混乱。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景别的变化应该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避免产生突兀的感觉。光线、色调的统一。有时在前期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某些镜头的光线与色调有一定的偏差,在后期非线性编辑时,应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特点对其进行调整,尽量实现光线、色调的整体统一。镜头的组接应体现一定的节奏感,努力实现镜头节奏的运动变化,生动活泼、和谐统一。
  剪去不要的部分以后会产生不连贯的画面,如何把这些不相干画面巧妙平顺的衔接起来,这就要看编辑的技术了。同样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编辑,就有不同的结果产生。编辑是感性的技术,但是感性的判断并非编辑的全部。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感性的眼光剪接影片,却无法编辑出顺畅的影片,编辑有他的基本原则,并非仅凭我们的直觉随意剪接就能完成。编者必须具备编辑的技术。
  编辑工作很难把劣质的素材变成优质的影片,但是他可以使优秀的素材变成庸俗的作品。编辑和摄影是一体自的,两者相互依赖,只有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利用排列组合尝试各种变化,使用相同的素材反复作微妙的调整,有时也可以把原来不甚理想的组合变成优秀的作品。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技巧运用于影片创作的总则。为了实现上述双重功能,就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剪辑并没有成规,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说,剪辑都是以模拟观众接受习惯的视听效应为基础,根据创作者不同的意图有不同程度的偏重。
  “动接动,静接静”,仅是诸多视听效应中较符合普通观众感觉的视听效应中的一种,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
  “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一个镜头是摇摄,在未摇稳时迅速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后的效果流畅自然,使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用于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
  “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再切入另一个从静到动的镜头。“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问不必要的过程,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以“静接静”的方式处理居多,因为从视觉连贯效果看,正在运动状态中的镜头难以与静止的固定镜头连接在一起。因此,在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相接时,只有利用主体运动的动势以及情绪节奏的作用,“动接静”“或者静接动”才能够使镜头连接保持和谐统一。
  总之,制作出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要在前期拍摄上下足功夫,还要在后期制作上有所突破。除了必要的技术保障,还要在画面表现力和内容上做文章,这才是编者最终所关注的。
其他文献
2006年秋,第五届Sony“高清杯”正式全面启动。今年的参赛作品范围除了原有的高清纪录片、风光片,还进一步扩大到了高清电视剧,高清电视电影等更广泛的题材。在组织安排上,除了作品评选、颁奖典礼与高清论坛等传统环节之外,Sony还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加强与参赛者之间的互动性,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沙龙交流,邀请海内外知名导演、摄像、制作人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交流高清制作心得、共享全
期刊
蒋青松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  简历  1980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  1984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1991年考入本院戏剧系导演干部大专班  1993年毕业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训练部业务参谋  1994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电教中心编导,摄像  199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2000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  主要专题作品  《明皇奇观》《励剑-200
期刊
2006年度EISA大奖公布    EISA是欧洲最大的多媒体评论机构,主要评论的领域含盖影像、音频、移动电子用品等,其成员来自20多个欧洲国家多50多家相关专业杂志。EISA于8月15日公布了2006-2007年度数码影像大奖得主。      LG在中国发布XCANVAS系列电视    8月29日,LG在嘉里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电视产品的子品牌XCANVAS。全新的XCANVA
期刊
在上期《DV@时代》中,[DVCLUB]产品测评室向朋友们介绍了中恒兴业公司新近推出的Matrox新一代的高标清非线性编辑系统Matrox DSX及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配套软件。DSX100 Pro在正常的编辑功能方面,与现有各主流非编软件都不相上下,尤其它的字幕与特技功能十分强大,在同等级的非编软件中较为突出,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DSX100 Pro在字幕与特技方面的特点。  字幕在任何影视,新
期刊
年度JVC东京录影节的概念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家庭录影节”,活动目的是通过宣传创新内容和提供更多机会以及让人们参与摄像工作来丰富录像文化。自从1978年第一届东京录影节以来,大会已经收到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40,000部家庭录像带,其内容从多种角度表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形态。  2004年,第27届JVC东京录影节,DVCC推荐的魏东鹰作品《姐弟》获得TVF摄影大奖,这是国内导演首次获得
期刊
下面,我们将针对Color Pass,Color Replace和Color Match这三款色彩特效滤镜进行实例操作练习。    Color Pass滤镜实例    1.首先,打开Premiere Pro 2.0软件,在启动窗口中,点击New Project新项目图标(图1),打开New Project新建项目窗口,在Load Preset载入预置标签页的AvailablePresets可用预置
期刊
执行/[DVCLUB]产品测评室  在上期测评中我们采用实验室对比测试的方式考察了JVC GZ-MG505AC这款3CCD硬盘数码摄像机在清晰度、色彩还原等方面的性能,在这些测评环节中MG505AC表现的确不俗。那么在实际拍摄中,MG505AC表现究竟如何呢?  经过实拍测试我们发现,MG505AC的动态视频和静止数码照片拍摄效果都非常出色,特别是使用MG505AC拍摄的500万像素数码照片(参见
期刊
蒋锦文,杭州人,1983年10月生。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主修自动化。  获奖经历:2005年《同居狂想曲》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优秀剧情片  作品:《城市对角线》《爱情37度半》《梦恋情游》《双生》《TAL》《同居狂想曲》电视电影《老鼠爱大米》  时间:2004年12月22日16∶00-16∶50  地点:北京北四环某宾馆  碧珊:新锐作家,评论人    出于热爱而从影的人,那种表达自己思想的冲动更强烈 
期刊
大屋子里哗啦啦进来了几十号人,在曾力东四的工作室里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我记住了她们和舞台上的差别。此时,我拿着摄像机和她们静静的对视。我很怕陌生人的第一次相见,不知道说什么。我们像是同龄人。幸好我有摄像机,它是我最有力的挡箭牌。她们同样是第一次见张艺谋,每个人脸上写着微微的矜持。我看到她们窃窃地议论。人与人的神秘感此时在房间里空空地弥漫又慢慢地消散。这个工作室是一个小剧场改建的
期刊
应用为王 技术引航    BIRTV 2006综述  设备展  作为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 2006)于2006年8月2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为期四天的展览活动中,417家国内外参展商,在占地45000平方米的11个室内展区与3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中,以高清电视与新媒体为两大主题,向来自全世界的55000名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