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5号,一个名为“liyang222”的ID在天涯上发帖,称自己做了15年老师,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现在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偏向富裕家庭。学生智力差别不大,但是现在光努力已经不行了,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此帖目前有接近五十万的点击和四千条回复。
  8月4号,《南方周末》的一篇名为“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的报道披露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结果: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九十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一篇是个人体验,一篇是知名媒体的报道,二者谈的都是教育公平问题。“知识改变命运”,为了下一代,除了房子,中国人在教育上花费最多,教育公平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敏感问题。对真正的底层来说,供孩子读书真的是需要“节衣缩食”的,这四个字并不是文学上修辞,而是现实。我们可以说上大学不是惟一的出路,但其他的路也许更不好走。如果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那还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穷孩子还要不要努力学习?学习成绩,或者说成就,到底和出身有没有关系?
  
  ·互动平台·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Melisa(襄阳四中)
  我有一个亲戚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谈到他们学校的时候,他告诉我清华大学中产阶级的孩子最多,富家子弟也有不少,农村的不怎么多——教育是需要投资的,绝对不是看几本书做几套题就能解决的。条件稍微好一些,孩子见得多懂得多,还是不一样的。
  Anthem(孝感一中)
  现在这一代贫穷孩子的父母都在打工,或在外地,就算在本地也有很多平时得加班。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或是自己管自己。老人家是不大可能在学习上管教孩子的,民工的孩子学校里老师也不大会管的。很多孩子现在很多直接上一个中专,高中都懒得上了,这样更不用提上大学了。大形势是读书无用论流行,很多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不会坚持让孩子读书。
  美林(丹江口一中)
  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需要钱,钢琴、芭蕾、绘画、英语……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是在所不惜。我绝对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出高考状元,能够上名校,但是要看比例的,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头,真的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要多得多。
  大黄蜂(武汉市十七中)
  以前只要你考上了就能去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读书。竞争固然惨烈,负担固然重,但好歹还有点公平。后来取消重点初中了,都改划片就近入学了,学生的负担是轻了,家长的却要为孩子上个好学校去买学区房了。
  Harbor(夷陵中学)
  听我妈妈说过去是穷人家的孩子学习好,现在正好倒过来了。也是,有的同学可以上那种300块一堂的一对一的补习课,穷人怎么上得起?可真出成绩啊,一提几十分,这在一分都万分珍贵的中考或高考中是个什么概念,大家懂的。现在是信息时代,大家都重视教育,富人这时就显出优势来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上真是这样。
  公子翌(松滋一中)
  我觉得现在应试教育是很失败的,除了课表上的那几科,别的能力都靠孩子自己培养。穷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获得别的能力,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都比富人家的孩子起点低很多。当那些孩子进入社会后,他们的起点已经有很大差距了,他们要获得同样的成功,不知道得付出多少努力。
  出身决定不了成绩
  honeydew(黄冈中学)
  富有和培养出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也许只是两个表现而已。比如有一种可能就是社会环境改变了,现在聪明人更容易变成有钱人,而聪明人也容易生聪明孩子,形成成绩好和家里有钱这两个表现同时存在,而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智力。这种可能建立在以下假设上:1. 成绩的好坏与智商高低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2. 智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
  Lily(新洲一中)
  基礎教育阶段要想成绩好,所谓的投资,就是些参考书和笔纸的钱而已。中国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根本不上补习班,更不请家教的。那些交钱上好学校的,有哪个考上像样的大学了?还不是交钱一路交到底的?中国的优等生都是学习刻苦脑袋聪明的,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
  Holy(荆州中学)
  学习成绩好不好跟家境并不完全正相关,尤其是对于初中高中的小孩来说。正确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而这个态度的养成,并不在于家长挣多少钱。我倒是知道很多小孩家里投入很多钱,最后也不过是个中等水平。这些小孩普遍有点厌学情绪,在父母的虚荣心的驱使下迷失了自己的目标。
  Quando(汉川一中)
  因人而异的事,别什么都扯到家境上。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也有很聪明的,并不是靠死读书才上的重点高中,后来上到大学也不错,到社会上也生活得不错。不管是哪一种类型,自己努力和争取才是王道。多往外面的世界闯闯,环境固然重要,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Ajani(江夏一中)
  条件好的家庭≠高素质的父母≠对孩子负责、花时间多的父母。社会教育资源的确分配不公,但我觉得只要智力、性格方面没问题的小孩,摊上一对自身素养可以,有正常的心态和世界观,重视教育的父母,就算家庭情况不太好,小孩基本不会太差。那些用补课、鞭子抽赶着培养出来的好学生,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梦语(黄石二中)
  现在社会阶层是出现了固化的现象,但不意味着完全物化;教育和金钱投资有关,但绝对不是完全的取决于金钱,关键还在家庭教育。家境好的,能给孩子带来更优越的条件的,如果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当然会使孩子成长有利。家境差的,如果父母重视教育,或者孩子天赋好,成绩好的也并不少见。
  
  【意见领袖】
  以往的舆论,总是在制造一种假象:寒门多出贵子。这其实是不对的,人们之所以更关注寒门出的人才,正是因为条件不好,所以显得难得。相比寒门,富裕人家的孩子因为资源充足,获得成功被认为理所应当,因此往往被忽略。回到《南方周末》的问题,到底上名校的寒门学子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如果越来越少,又是因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上名校的寒门学子越来越少?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社会平等化,即通过免费的公立教育改善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状态。而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指出近些年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边远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进好大学越来越难。这一结果是逐级累积造成的,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多级分化,相同智力的学生,一直在优劣不同的学校中学习,在高考时差上数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教育公平问题远比一些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是一个涵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概念,要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寒门学子入名校越来越难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现阶段中国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远不如城市学生,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也很大。在过去偏重考查知识面和记忆力的情形下,刻苦攻读、记诵不辍就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是当高考日益侧重于“能力”的时候,勤奋刻苦所能起到的作用下降了,考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则大大上升。
  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把本来系统的知识生硬地分割成众多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又变成了无数的训练题,过度的强化考试训练代替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检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考加分制度也受到了社会腐败的严重侵蚀,许多寒门学子常常与加分无缘。
  另一方面,也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关。部分农村人口出于对更好的生活条件的追求,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这些人的特质跟那些有利于将其孩子送进名校的资源和个人禀赋——影响智力和学习热情的遗传因素、看待知识和教育的积极态度、良好的家教传统、力争上进的劲头和决心、财富和权力、社会关系和地位——是重合的。
  如何看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比过去,个人的发展空间扩大,导致聪明的人容易致富,富裕后生的儿女无论是遗传还是环境视野都比较优越,这个是没问题的。物质条件对教育有影响,就是欧美也一样,这是不公平的,但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保证了基本温饱后可以缓解。到时候因穷辍学会减少,即使错失正式的教育机会,市场也可以提供另外的学习资源。
  事实上,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化吸干了农村的绝大部分精英,导致了农村的严重空心化。由于农村缺乏发展事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使得那里的空心化更加极端和彻底。虽然经济大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行政的力量达到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也不可能,但改革教育体制,加大基础教育的研究和投入是可行的。同时,改善农民和农村的恶劣处境,应着眼于从制度上开放和保障他们更多的发展和上升机会,包括土地权利、自由迁徙和择业、自由竞争教育机会,也应向市场开放绝大部分教育资源。
  比起上名校的问题,更严峻的应该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的基础教育的保障问题。另外,健全教育体系,给予不同的学生更为丰富的选择,形成健康和可持续的教育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在线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原则有二: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用于处理社会和经济利益问题。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人的“差别原则”是一种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它突出了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的“补偿性”。给少数民族的学生或农村独生女加分就是第二正义原则的表现,但这远远不够。关于教育公平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在目前不公平的现状下,对每个个体而言,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就是: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关于不公平我们可以发声,但切不可流于抱怨。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要努力学习。
  本期栏目策划、执行:村景
其他文献
在GPU芯片上,NVIDIA最先在Kepler架构的GTX 680显卡中引入了GPU Boost加速技术,随后在GTX 700系列显卡上发展到了GPU Boost 2.0,而在最新的GTX 1080显卡上则推出了GPU Boost 3.0加速技术。此外,该加速技术也不只是GeForce系列产品独享,在NVIDIA的Tesla等专业卡上也应用了GPU Boost技术以提高性能,它对性能的提升还是非常
期刊
Parrot ZIK 2.0的外型设计是与法国著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连手合作,称其为最漂亮的耳机一点都不过分。  编辑评价  非常漂亮优雅的耳机  在很多人眼中,Hi-Fi耳机就应该是一副古朴、沉甸甸的呆板外观。对于很多耳机发烧友来说,音质是他们选购耳机时的唯一要求,为此他们可以忍受耳机带来的各种不适,而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质则可以将原本便携的音源加以改进,即便是搞成沉甸甸的捆绑式板
期刊
提起戴尔公司的游戏笔记本,每一个玩家都能脱口而出Alienware或外星人这个名字,对于游戏发烧友这个用户群体来说,这个品牌早已深入人心;不过Alienware毕竟是一个定位很高的品牌,其产品售价普遍在万元以上,大多数消费者(哪怕是3D游戏爱好者)在其高昂的售价前都会望而却步,戴尔公司为了照顾主流消费市场,又在其主流产品线开辟了一款游戏机型——游匣7000系列(实际上产品型号则是走Inspiron
期刊
新疆古生态园入口处特别建造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展示厅,为到访的宾客与参观者展现野马集团以及新疆古生态园的特点与美景。用户希望能够通过气势如虹、大气震撼的影像,充分展现骏马之健美,风景之奇秀,更可展现野马集团的驰骋气质与人文精神。  近年来,高端大屏幕显示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迅速成长,越来越多的高端用户青睐大屏幕显示带来的震撼质感与影像魅力,特别是在文化领域。文化领域是国家着重推动的
期刊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集成在主板芯片组中的图形芯片是一个根本用不到的功能(大多数用户会单独购买独立显卡),为此而买单很不划算。在英特尔推出了划时代的酷睿处理器之后,这种思路终于被扭转了,由买主板额外“购买”显卡变成了买CPU赠GPU。接下来,我们就带您一起来回顾英特尔核芯显卡的发展历程。英特尔公司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图形芯片领域?英特尔第一颗图形芯片的型号是什么?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答案的人绝对是资深的硬件
期刊
TS9080是一件做工精致的“工艺品”,它的造型美观,配色考究,能与家居环境协调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一体机对于灰度的处理更加准确,画质也细腻了许多,出色的打印品质在同价位机型中算得上出类拔萃。  编辑评价  TS9080的外观精致漂亮,讨人喜欢,5英寸的大屏幕则带来了极好的操作体验,无论你是直接面板操作,还是使用手机或是PC,它都能轻松帮你打印照片。当然,TS9080的打印性能也相当不俗,它不仅打
期刊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超过160间多媒体教室,现在已应用大约100台索尼投影机,包括VPL-CX238、VPL-CX278、VPL-CX279等机型,目前它们的使用情况很好,高亮度的投影画面令老师和同学非常满意。  高等教育领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不仅注重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更是在虚拟仿真等高端领域持续发展,投影机等专业显示设备广泛应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日,我们探访了
期刊
曾几何时  春风中,花市烂漫,车马如流  可还记得  硝煙中,骨肉离散,天人两隔    是否有过  沉寂后,满城废墟,尽显萧条  十年之后  繁华一如往昔,只剩下古意沉淀    驻立在城墙上  置身于人群间  吐纳着寂寞与惆怅  在静谧中等待着下一个轮回
期刊
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词传统里,落叶常常为诗人钟爱——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落叶的色彩与飞舞之姿,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写自己落第之后在长安街头徘徊的落寞心境,韦应物的“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以落叶来表现僧侣或道人清苦而自足的生活与孤高出世的情怀……“落”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了叶子在空中下落时划下的优美弧线、飘动时的微妙声响,还有铺在地面上的无声无息的状态。这个动作本身,可以引发
期刊
人是需要理解的,既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又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理解“理解”的真谛呢?他们刻意追求理解,以别人的喜怒为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为辞藻,以别人的反应来润色修改,写出一个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可笑人生。  无可否认,人是需要理解的。被人理解自然会信心倍增,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还有人理解、支持你。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因而也都渴望被人理解,“理解万岁”的口号就这样诞生了。而一旦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