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e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初中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为理性,更加擅长思辨,所以在高考作文中,以理服人的议论文更能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也更容易赢得阅卷者的青睐。而在议论文写作中,确定中心论点之后,如何细分分论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什么要细分分论点呢?首先,分论点的出现能使中心论点得到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充分论证,从而使得中心论点更为突出明确。其次,分论点的出现能有效防止文章跑题、偏题,即使在一个分论点里论述稍有偏题,下一个分论点也能迅速进行挽救。当然,细分分论点还有一个显见的好处,那就是充实文章内容,让考生不再为达不到高考作文800字的字数要求而发愁。
  明白了分论点的重要性后,那么该如何细分分论点呢?
  首先,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列提纲构思的时候,就要明确写作时使用什么结构,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比结构,还是综合式结构。
  设置并列式的分论点必须从同一个角度或同一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这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不能重复,不能交叉,不能包含。并列式的分论点应追求句式一致、形式整齐。设置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问题。
  层进式的分论点必须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设置三个分论点,思想内容上的层进式的分论点必须具有在内容上层层深入的特点。设置层进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说理透彻,逻辑思路清晰;能使文章分析层次清楚,更好地显示分析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对照式的分论点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两个对照的分论点必须针锋相对、截然相反,但也可以追求句式的一致,形式的整齐。设置对照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观点、做法的利弊善恶对比更加鲜明直观,论述更有力量,说理的穿透性更强。
  设置综合式的分论点应该注意文章整体上采用哪种方式,每一部分内部又采用哪种方式,处理好文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到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清晰而不混乱。综合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超的论辩技巧。
  其次,设置分论点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扣得住”,即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第二,要“分得开”,即所列的几个分论点之间的界限要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第三,要“排得顺”,即所列的几个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最后,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分论点要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或者單独成段;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句子的结构最好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其他文献
亲爱的高三学子们:  还有15天左右,你们就要走向2018年高考的考场了,在你们考试结束大概一周后,各地的语文老师也将开始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吗?这些老师,特别是作文阅卷老师,将连续六七天,每天对着电脑工作七八个小時。有时因为进度太慢,晚上还要加班,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科目的阅卷老师们谈笑风声地离开考场,而自己还要在电脑前苦苦挣扎。  所以说,高考作文阅卷并不是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试题,继续秉持文体开放之风,有利于展示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文采,与新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因为题目的话题是考生接触较少、平时不太注意思辨的“浙江精神”,考生缺乏类似的生活素材和思想积淀,所以考题虽具有浙江区域特色,但考生中能思辨写作的并不多,导致作文较难出彩;而那些平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考生,则优势明显。  在实际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考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也有一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一
一篇作文能否在高考考场上获得高分,其实只取决于一类人——阅卷老师。所以,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好恶,以及他们提出的高考作文备考建议,对同学们写出高分作文极具参考价值。所以
不久前,《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正式公布,与去年相比,在写作的要求上只有一字之变,那就是将“用词贴切”改为了“用语贴切”.这一改变有何考量?难以蠡测.不过按常理推测,这应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是考生展示才情和胸襟的舞台,更是考生眼界高低、思维深浅的试验田。然而在评阅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的文章立意肤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议论时也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文章都缺乏思辨性。  要想作文具有思辨性,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深入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四种能够提升作文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
高考作文几乎占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得作文者得高分”。笔者根据多年高考阅卷经验,为大家总结了高考作文应力避的五大硬伤。  硬伤一:审题偏差  不少考生总怕作文时间不够,审题和构思未投入足够的时间,匆匆扫一眼材料就仓促动笔。其实,审题一旦有偏差,往往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高考作文最忌讳的是写到中途又想另起炉灶,所以,在审题过程中,考生不能图快,而要求稳求准
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评论高考的喧嚣与热闹也渐渐淡去。然而,对于2019届的高三考生而言,思考和回望过去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却很有必要。2018年高考共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
高考成败看语文,语文成败看作文,作文成败看"王牌"。对于作文,我们阅卷老师的共同看法是:手握三张"王牌",作文高分无忧。
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会上,温总理指出教育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