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引入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导学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融洽氛围的营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学式教学的引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得课堂的气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让学生能够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其实是为导学引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以主题作为导学式教学展开的切入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启发思维的教学实验、注重沟通的师生谈话以及有趣形象的生活故事来切入话题,推动数学教学系统层次的发展与推进。
同时,这种情境创设与导学引入的结合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学案来提高引导的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在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有趣的生活故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分东西的问题。例如,你现在手中有四颗糖,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呢?”这种结合课本知识的生活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思考。在收集到正确的答案以后,教师再次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分东西的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认识除法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创造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课堂情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二、利用媒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
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技术利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教师要采取系统的视角,关注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本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理解,在结合学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其次,在利用先进教学技术时,教师应该对知识点多提炼。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原本单一乏味的导学学案变得精彩有趣,提高学生对学案的理解能力与探究兴趣,将教学难点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第三,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导学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检测与评估。这样做就是要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呈现出阶梯递进的发展趋势,教师能够根据评估的具体结果对导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地展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过的“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起先不需要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引子”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导学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与水平,推动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三、巧设问题增加导学式教学的活性
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问题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在问题导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作为知识点展开的脉络,发挥问题在导学上的积极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知识点与问题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依照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或者生活中已累积的经验,承上启下地思考问题。另外,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产生疑惑,再经过知识点的学习实现解惑,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最后,“问题导学”不能脱离练习与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问题导学的整体效果,从而对设置上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之前所学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等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举出实例,指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并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猜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周长计算方法。这种循序渐进式的问题导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使得教学活动能够以层次结构逐步展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导学式教学其实是以知识点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子”,实现知识系统层次的展开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导学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导学引入的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学式教学的引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得课堂的气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让学生能够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其实是为导学引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以主题作为导学式教学展开的切入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启发思维的教学实验、注重沟通的师生谈话以及有趣形象的生活故事来切入话题,推动数学教学系统层次的发展与推进。
同时,这种情境创设与导学引入的结合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学案来提高引导的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在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有趣的生活故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分东西的问题。例如,你现在手中有四颗糖,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呢?”这种结合课本知识的生活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思考。在收集到正确的答案以后,教师再次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分东西的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认识除法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创造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课堂情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二、利用媒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
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技术利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教师要采取系统的视角,关注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本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理解,在结合学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其次,在利用先进教学技术时,教师应该对知识点多提炼。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原本单一乏味的导学学案变得精彩有趣,提高学生对学案的理解能力与探究兴趣,将教学难点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第三,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导学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检测与评估。这样做就是要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呈现出阶梯递进的发展趋势,教师能够根据评估的具体结果对导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地展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过的“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起先不需要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引子”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导学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与水平,推动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三、巧设问题增加导学式教学的活性
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问题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在问题导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作为知识点展开的脉络,发挥问题在导学上的积极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知识点与问题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依照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或者生活中已累积的经验,承上启下地思考问题。另外,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产生疑惑,再经过知识点的学习实现解惑,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最后,“问题导学”不能脱离练习与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问题导学的整体效果,从而对设置上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之前所学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等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举出实例,指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并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猜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周长计算方法。这种循序渐进式的问题导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使得教学活动能够以层次结构逐步展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导学式教学其实是以知识点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子”,实现知识系统层次的展开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导学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导学引入的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