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它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表现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在主体和主体的情感加工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作用最为重要。《大梦敦煌》以莫高和月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并且构成了敦煌文化核心和灵魂之一。《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绎,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情绪;外在情绪;内在情绪;大梦敦煌;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情绪作为传递舞蹈作品情感的窗口,可以直接反映舞者的心理活动,对情绪的正确把握能对舞蹈意境的表达产生很好的助推作用。角色在戏剧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情绪,演员就是要将这些情绪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这对于角色塑造是否成功具有关键的意义。本文就舞蹈表演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以及《大梦敦煌》部分重要的剧情梳理,分析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情绪展现和表达,以说明情绪的掌握对舞剧表演的推动作用。
一、舞剧表演中情绪的表现形式
舞剧表演中的情绪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也可以概括为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是指纯粹外部动作、性格化动作、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内心动作、静止动作等。
(一)人物内在情绪的表现
内在情绪是感觉、思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有的喜怒哀等内在情绪。情绪常和性情、性格等互相作用,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无论哪种内在情绪,都会引发人们的外在情绪和外部动作。
内在情绪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心理过程主要是知觉、表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的认知过程及意志过程的态度体验过程和心理过程。
内在情绪是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任何外部动作都以心理活动为前提并且都有内心依据。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根据人物的性格和特点组织有机的心理动作,以保证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二)人物外在情绪的表现
角色的情绪必须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言表达。
第一,面部表情。包括快乐、惊讶、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漠视七种基本表情。
第二,身段表情。主要指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
第三,语调表情。即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
外在情绪以外部动作展现出来,它是促进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观众可以看到人物隐藏的内心活动,即反映人物内在的身体动作。
二、情绪在舞剧人物表演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情绪渗透在整个表演过程的心态中,影响行为的效果。情绪具有极性,正性情绪具有增加力量的作用,消极情绪具有降低力量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情绪是一种与人的、身体的或身体的需要相关的态度体验,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有关。情绪是情境的、激动人心的、暂时的、肤浅的,而情感是稳定的、持久的、深刻的、含蓄的。演员的内容是社会性的,要创造的角色也是社会性的,这些角色一般都带有某种情感。
(二)情绪对表演张力的作用
在创作主体情绪与对象主体的情绪处理中,演员的认知作用最为关键。通过认知的作用,可以把他们的情感转化为角色情感,这也是表演成功的必要条件。
认知对于情绪的制约不仅表现在一个具体动作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人物性格、气质的把握上,只有对角色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在表演中给人以完整的美感。在表演艺术中,为了真切表现自己的感情,演员使用情绪的方式更多是情感记忆。情感记忆效应能唤起演员在某些规定性的情感和激情背景下的相似性,有助于演員体验角色,也可以补充生活素材、体验魅力和号召力,使演员的表达更丰富、更完整。
(三)情绪对舞剧剧情发展的作用
情绪可以直接反映舞蹈的主题。舞蹈表演是舞台舞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通过演员的表演,舞蹈作品的主题、意象和情感可以直接通过身体传递给观众。有些舞蹈在情感的简单表达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情境规则,使舞蹈人物具有某种身份或拟人形象形式,但最终目的是抒情。好的舞蹈叙事简单快捷,生动细节处理,人物舞蹈有基础。艺术作品是创作成果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一定的情感。
三、《大梦敦煌》部分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一)剧情概括及重点情节梳理
画家莫高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独自去了敦煌。漫天沙尘让他迷了路,口渴难耐,生命垂危。偶然路过此地的贵族小姐月牙看到奄奄一息的莫高,将身上的水壶递给莫高。莫高重新恢复精力后想找救他的女子,却发现没了踪影。不久,月牙和母亲来到一个洞窟,在洞窟中看见专心作画的莫高,二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共同作画。但是月牙父亲——大将军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片刻的美好。
月牙被大将军送回营中,为了断绝和莫高的情感联系,大将军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此时戴了面具的莫高来到营中,跳起了羯鼓舞,众人皆被莫高技压群雄的舞姿折服,月牙确定就是莫高,二人四目相对,莫高揭下面具,被大将军发现后将莫高赶出军营。为了爱,月牙在母亲的掩护下趁星夜逃出,与莫高在洞窟相会。大将军发现后率军包围洞窟。大将军甩开月牙朝莫高刺去,月牙奋力挡在莫高身前,剑不偏不倚刺中月牙,顿时血流成河,月牙救了莫高,自己却倒在血泊中。大将军悲愤不已,心力憔悴,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莫高紧抱着月牙,弥留之际,月牙拿起莫高的画,嘱咐他一定要完成这惊世之作。
莫高悲痛万分,他用颤抖的手把月牙留给他的唯一一样东西——水壶打开,轻轻地把水洒到月牙身上,顷刻间,月牙的身躯化成一泓月牙形的清泉,永不干涸,这就是后来沙漠中神奇的泉水——月牙泉。而莫高以泉润笔,用毕生的心血,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涸;莫高窟与月牙泉遥遥相望、永世陪伴,诉说着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一幕月牙初识莫高的情绪分析
一幕中,固定的场景中频繁的情绪变换,使月牙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并且塑造的人物灵活生动、完整饱满。情绪的频繁转换又重视人类情绪情感的复杂性,不再单纯地仅在快乐、惊讶、生气、害怕等几种基本表情之间转换。表演过程中较难把握的怀疑、怜悯等情绪也在月牙的表演中体现出来。
在对戏的过程中,表演双方依靠对方的情绪来反衬和调整。莫高撞到月牙时,表情从惊慌转为恐惧,其中莫高被月牙两次用鞭轻挑,饥饿和恐惧交加,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将军因为外人闯入军中要杀莫高,莫高在死亡的边缘不想做没用的挣扎,只求抱着绘画工具赴死。这一段情绪的变化和情感的演艺中,莫高表现了对绘画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无上崇敬和品格的坚韧。该幕结尾,莫高发现绘画工具丢失,突然又变得惊慌失措,情绪突变,面部表情随着情绪忽而高兴、忽而惊慌、忽而失落,不仅和月牙形成强烈的互动,在场景的侧面绘制和情节的表演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二幕再次相逢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二幕中后段,月牙完美地表现了公主高傲又善良的性格特征。月牙看到莫高还保留着自己的水壶时,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情绪通过外部动作更得以展现。该片段中莫高的情绪表达也很好地衬托月牙的情绪情感。莫高在得知月牙对自己的喜爱之情时也陷入对月牙的美好追求中,二人在舞台的身段表情使整个舞台变成了感情的诉求,二人惺惺相惜,喜悦的情绪充分且饱满,同时结合舞蹈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该幕尾声阶段,随着音乐和灯光的突变,大将军突然出现在洞窟,月牙知道父亲到来,情绪从爱情的温暖气氛中突然跳出来,变得惊恐不安。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眼神表情和身段表情都衬托着月牙的情绪变化,也对舞台气氛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四)三幕抢亲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第三幕重在表现少数民族的独特舞蹈,意在突出古代西北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从开场凝重的舞臺气氛到中间欢快的舞蹈,烘托了月牙从生气到情绪稍缓的转变。再到后来莫高的突然出现促使月牙的情绪出现明显的波动,可见舞台气氛对情绪的渲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起到促进演员、表演和观众互动的作用,又可以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融入故事本身。
月牙回到营中,和父亲赌气,坐在地上,任凭父亲怎么哄劝也不理,从父亲几次发怒的表情可以衬托出月牙倔强的性格和对莫高感情的依恋。母亲的出场缓解了凝重的气氛,月牙的独舞又放大了情绪的表达,最终月牙难耐心中的苦楚向父亲表白,却再一次遭到残忍的拒绝。这一段表演张弛有度、一张一合,将情绪外现化,用身段表演和舞台语言充分展现出来。
随着招亲的气氛越发浓厚,气氛也变得华丽辉煌,月牙着红色披风和少数民族互动,表现了服装道具对情绪的渲染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明确地给观众传递舞台信息。该幕后期,舞台运用了定格的表现手法,二人独舞的一段正是内心情绪情感的外现表达。舞台中所有的内部情绪都要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并且不是独立完成的,也需要舞台、服装和道具的衬托,并且需要夸张的演艺。下一段独舞中二人再次跳了在洞窟中的舞蹈,其一是二人惺惺相惜,一起回忆在洞窟里的美好时光,此时只能借舞蹈来表达心中的苦闷以此道别;其二,展现了二人对敦煌艺术的追求,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到最后月牙借母亲的掩护逃出,骑马穿过漫天尘埃的沙漠前往洞窟与莫高相会,这一幕是情绪的内部表现和外部表现完美结合的代表作。舞台到观众的距离又使得情绪的表达还得借助身段的表演、服装和灯光的配合来传递,这一段情绪的传递紧凑准确,让观众能随着人物的情绪波动起伏的同时又被故事的发展深深吸引。此幕的结束使月牙的形象完整饱满地展现出来,性格的刻画令观众对月牙充满喜爱之情,又为第四幕悲剧埋下了伏笔,令人感叹。
(五)四幕月牙将死之时的情绪分析
四幕作为《大梦敦煌》的尾声篇章,也是全剧的最高潮,最能表现整个《大梦敦煌》的中心思想。作为该剧的主角,月牙在该幕中的表现也决定了《大梦敦煌》的成功与否。第四幕在情绪情感的把握较其他幕简单一些,但作为画龙点睛之处,月牙和莫高对外在情绪表现的把握要更加准确、完整。
月牙在洞窟与莫高相会,整个过程中出现6次拥抱,同时月牙的面部表情一直在高兴和难过之间变换,充分体现了此时月牙矛盾的情绪和深切的不安。这段心理情绪不断变换,需要演员彻底融入剧情当中才能完美演绎。这一段灯光一直聚集在二人身上,观众的聚焦点被牢牢吸引,月牙和莫高的情绪情感纠葛被无限放大,需要演员的表情表演和身段表演要非常准确和恰当,这就需要演员如上文所述,彻底融入情节当中,将角色的感情作为自己的情感。本段同时也预示着尾声的悲剧结局,衬托了沉重又凄凉的舞台气氛。
结尾部分,大将军失手刺伤月牙,自己陷入极度内疚当中瞬间白发满头,暗淡离场,气氛烘托非常到位,为点睛之笔。莫高对月牙的离世表现出巨大的痛苦,再次利用道具来展现痛苦和愤怒的情绪,用月牙水壶里的水洒在地上,形成了月牙泉,而莫高怀着对月牙的思念和许下的承诺完成了旷世之作莫高窟,月牙泉和莫高窟依依相望,永世陪伴。尾声将整部《大梦敦煌》推向高潮,符合“赋比兴”的艺术创作,是一部集艺术创作和舞蹈演绎的集大成者,是中国舞蹈表演创作的巅峰之作。
四、结束语
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艺,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舞蹈表演中,演员对不同情绪的恰当拿捏和外现,不仅可以行之有效地传递作品蕴含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能彰显丰富的艺术内涵,体现心神合一的“神韵”效果。只有平常的演出中多训练,在运用中多思考、多发展、多实践,情感主动性的确立和角色转化为演员的自我需要,成为真正的创作体验,激发真正的情感创造,才能不断诠释自身的价值,才能创造出有性格、有特色的“莫高”和“月牙”来。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维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2011(1):43-53.
[2]陈琳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M].2011(1):35-68.
[3]易丽清.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6,11(1):36-42.
[4]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1):32-48.
[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72-84。
[6]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33-41.
[7]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上海:海音乐出版社,2004,9(1):22-43.
[8]琳恩·安妮·布洛姆,L·塔林·卓别林.赵知博,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12(1):33-51.
作者简介:薛雅(1996-),女,汉族,甘肃张掖,本科,兰州歌舞剧院,中级职称,专业舞蹈表演。
【关键词】情绪;外在情绪;内在情绪;大梦敦煌;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情绪作为传递舞蹈作品情感的窗口,可以直接反映舞者的心理活动,对情绪的正确把握能对舞蹈意境的表达产生很好的助推作用。角色在戏剧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情绪,演员就是要将这些情绪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这对于角色塑造是否成功具有关键的意义。本文就舞蹈表演中情绪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以及《大梦敦煌》部分重要的剧情梳理,分析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情绪展现和表达,以说明情绪的掌握对舞剧表演的推动作用。
一、舞剧表演中情绪的表现形式
舞剧表演中的情绪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也可以概括为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是指纯粹外部动作、性格化动作、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内心动作、静止动作等。
(一)人物内在情绪的表现
内在情绪是感觉、思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有的喜怒哀等内在情绪。情绪常和性情、性格等互相作用,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无论哪种内在情绪,都会引发人们的外在情绪和外部动作。
内在情绪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心理过程主要是知觉、表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的认知过程及意志过程的态度体验过程和心理过程。
内在情绪是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任何外部动作都以心理活动为前提并且都有内心依据。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根据人物的性格和特点组织有机的心理动作,以保证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二)人物外在情绪的表现
角色的情绪必须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言表达。
第一,面部表情。包括快乐、惊讶、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漠视七种基本表情。
第二,身段表情。主要指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
第三,语调表情。即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
外在情绪以外部动作展现出来,它是促进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观众可以看到人物隐藏的内心活动,即反映人物内在的身体动作。
二、情绪在舞剧人物表演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情绪渗透在整个表演过程的心态中,影响行为的效果。情绪具有极性,正性情绪具有增加力量的作用,消极情绪具有降低力量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情绪是一种与人的、身体的或身体的需要相关的态度体验,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有关。情绪是情境的、激动人心的、暂时的、肤浅的,而情感是稳定的、持久的、深刻的、含蓄的。演员的内容是社会性的,要创造的角色也是社会性的,这些角色一般都带有某种情感。
(二)情绪对表演张力的作用
在创作主体情绪与对象主体的情绪处理中,演员的认知作用最为关键。通过认知的作用,可以把他们的情感转化为角色情感,这也是表演成功的必要条件。
认知对于情绪的制约不仅表现在一个具体动作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人物性格、气质的把握上,只有对角色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在表演中给人以完整的美感。在表演艺术中,为了真切表现自己的感情,演员使用情绪的方式更多是情感记忆。情感记忆效应能唤起演员在某些规定性的情感和激情背景下的相似性,有助于演員体验角色,也可以补充生活素材、体验魅力和号召力,使演员的表达更丰富、更完整。
(三)情绪对舞剧剧情发展的作用
情绪可以直接反映舞蹈的主题。舞蹈表演是舞台舞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通过演员的表演,舞蹈作品的主题、意象和情感可以直接通过身体传递给观众。有些舞蹈在情感的简单表达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情境规则,使舞蹈人物具有某种身份或拟人形象形式,但最终目的是抒情。好的舞蹈叙事简单快捷,生动细节处理,人物舞蹈有基础。艺术作品是创作成果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一定的情感。
三、《大梦敦煌》部分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一)剧情概括及重点情节梳理
画家莫高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独自去了敦煌。漫天沙尘让他迷了路,口渴难耐,生命垂危。偶然路过此地的贵族小姐月牙看到奄奄一息的莫高,将身上的水壶递给莫高。莫高重新恢复精力后想找救他的女子,却发现没了踪影。不久,月牙和母亲来到一个洞窟,在洞窟中看见专心作画的莫高,二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共同作画。但是月牙父亲——大将军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片刻的美好。
月牙被大将军送回营中,为了断绝和莫高的情感联系,大将军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此时戴了面具的莫高来到营中,跳起了羯鼓舞,众人皆被莫高技压群雄的舞姿折服,月牙确定就是莫高,二人四目相对,莫高揭下面具,被大将军发现后将莫高赶出军营。为了爱,月牙在母亲的掩护下趁星夜逃出,与莫高在洞窟相会。大将军发现后率军包围洞窟。大将军甩开月牙朝莫高刺去,月牙奋力挡在莫高身前,剑不偏不倚刺中月牙,顿时血流成河,月牙救了莫高,自己却倒在血泊中。大将军悲愤不已,心力憔悴,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莫高紧抱着月牙,弥留之际,月牙拿起莫高的画,嘱咐他一定要完成这惊世之作。
莫高悲痛万分,他用颤抖的手把月牙留给他的唯一一样东西——水壶打开,轻轻地把水洒到月牙身上,顷刻间,月牙的身躯化成一泓月牙形的清泉,永不干涸,这就是后来沙漠中神奇的泉水——月牙泉。而莫高以泉润笔,用毕生的心血,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涸;莫高窟与月牙泉遥遥相望、永世陪伴,诉说着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一幕月牙初识莫高的情绪分析
一幕中,固定的场景中频繁的情绪变换,使月牙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并且塑造的人物灵活生动、完整饱满。情绪的频繁转换又重视人类情绪情感的复杂性,不再单纯地仅在快乐、惊讶、生气、害怕等几种基本表情之间转换。表演过程中较难把握的怀疑、怜悯等情绪也在月牙的表演中体现出来。
在对戏的过程中,表演双方依靠对方的情绪来反衬和调整。莫高撞到月牙时,表情从惊慌转为恐惧,其中莫高被月牙两次用鞭轻挑,饥饿和恐惧交加,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将军因为外人闯入军中要杀莫高,莫高在死亡的边缘不想做没用的挣扎,只求抱着绘画工具赴死。这一段情绪的变化和情感的演艺中,莫高表现了对绘画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无上崇敬和品格的坚韧。该幕结尾,莫高发现绘画工具丢失,突然又变得惊慌失措,情绪突变,面部表情随着情绪忽而高兴、忽而惊慌、忽而失落,不仅和月牙形成强烈的互动,在场景的侧面绘制和情节的表演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二幕再次相逢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二幕中后段,月牙完美地表现了公主高傲又善良的性格特征。月牙看到莫高还保留着自己的水壶时,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情绪通过外部动作更得以展现。该片段中莫高的情绪表达也很好地衬托月牙的情绪情感。莫高在得知月牙对自己的喜爱之情时也陷入对月牙的美好追求中,二人在舞台的身段表情使整个舞台变成了感情的诉求,二人惺惺相惜,喜悦的情绪充分且饱满,同时结合舞蹈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该幕尾声阶段,随着音乐和灯光的突变,大将军突然出现在洞窟,月牙知道父亲到来,情绪从爱情的温暖气氛中突然跳出来,变得惊恐不安。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眼神表情和身段表情都衬托着月牙的情绪变化,也对舞台气氛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四)三幕抢亲片段中月牙的情绪分析
第三幕重在表现少数民族的独特舞蹈,意在突出古代西北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从开场凝重的舞臺气氛到中间欢快的舞蹈,烘托了月牙从生气到情绪稍缓的转变。再到后来莫高的突然出现促使月牙的情绪出现明显的波动,可见舞台气氛对情绪的渲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起到促进演员、表演和观众互动的作用,又可以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融入故事本身。
月牙回到营中,和父亲赌气,坐在地上,任凭父亲怎么哄劝也不理,从父亲几次发怒的表情可以衬托出月牙倔强的性格和对莫高感情的依恋。母亲的出场缓解了凝重的气氛,月牙的独舞又放大了情绪的表达,最终月牙难耐心中的苦楚向父亲表白,却再一次遭到残忍的拒绝。这一段表演张弛有度、一张一合,将情绪外现化,用身段表演和舞台语言充分展现出来。
随着招亲的气氛越发浓厚,气氛也变得华丽辉煌,月牙着红色披风和少数民族互动,表现了服装道具对情绪的渲染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明确地给观众传递舞台信息。该幕后期,舞台运用了定格的表现手法,二人独舞的一段正是内心情绪情感的外现表达。舞台中所有的内部情绪都要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并且不是独立完成的,也需要舞台、服装和道具的衬托,并且需要夸张的演艺。下一段独舞中二人再次跳了在洞窟中的舞蹈,其一是二人惺惺相惜,一起回忆在洞窟里的美好时光,此时只能借舞蹈来表达心中的苦闷以此道别;其二,展现了二人对敦煌艺术的追求,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到最后月牙借母亲的掩护逃出,骑马穿过漫天尘埃的沙漠前往洞窟与莫高相会,这一幕是情绪的内部表现和外部表现完美结合的代表作。舞台到观众的距离又使得情绪的表达还得借助身段的表演、服装和灯光的配合来传递,这一段情绪的传递紧凑准确,让观众能随着人物的情绪波动起伏的同时又被故事的发展深深吸引。此幕的结束使月牙的形象完整饱满地展现出来,性格的刻画令观众对月牙充满喜爱之情,又为第四幕悲剧埋下了伏笔,令人感叹。
(五)四幕月牙将死之时的情绪分析
四幕作为《大梦敦煌》的尾声篇章,也是全剧的最高潮,最能表现整个《大梦敦煌》的中心思想。作为该剧的主角,月牙在该幕中的表现也决定了《大梦敦煌》的成功与否。第四幕在情绪情感的把握较其他幕简单一些,但作为画龙点睛之处,月牙和莫高对外在情绪表现的把握要更加准确、完整。
月牙在洞窟与莫高相会,整个过程中出现6次拥抱,同时月牙的面部表情一直在高兴和难过之间变换,充分体现了此时月牙矛盾的情绪和深切的不安。这段心理情绪不断变换,需要演员彻底融入剧情当中才能完美演绎。这一段灯光一直聚集在二人身上,观众的聚焦点被牢牢吸引,月牙和莫高的情绪情感纠葛被无限放大,需要演员的表情表演和身段表演要非常准确和恰当,这就需要演员如上文所述,彻底融入情节当中,将角色的感情作为自己的情感。本段同时也预示着尾声的悲剧结局,衬托了沉重又凄凉的舞台气氛。
结尾部分,大将军失手刺伤月牙,自己陷入极度内疚当中瞬间白发满头,暗淡离场,气氛烘托非常到位,为点睛之笔。莫高对月牙的离世表现出巨大的痛苦,再次利用道具来展现痛苦和愤怒的情绪,用月牙水壶里的水洒在地上,形成了月牙泉,而莫高怀着对月牙的思念和许下的承诺完成了旷世之作莫高窟,月牙泉和莫高窟依依相望,永世陪伴。尾声将整部《大梦敦煌》推向高潮,符合“赋比兴”的艺术创作,是一部集艺术创作和舞蹈演绎的集大成者,是中国舞蹈表演创作的巅峰之作。
四、结束语
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艺,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舞蹈表演中,演员对不同情绪的恰当拿捏和外现,不仅可以行之有效地传递作品蕴含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能彰显丰富的艺术内涵,体现心神合一的“神韵”效果。只有平常的演出中多训练,在运用中多思考、多发展、多实践,情感主动性的确立和角色转化为演员的自我需要,成为真正的创作体验,激发真正的情感创造,才能不断诠释自身的价值,才能创造出有性格、有特色的“莫高”和“月牙”来。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维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2011(1):43-53.
[2]陈琳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M].2011(1):35-68.
[3]易丽清.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6,11(1):36-42.
[4]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1):32-48.
[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72-84。
[6]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33-41.
[7]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上海:海音乐出版社,2004,9(1):22-43.
[8]琳恩·安妮·布洛姆,L·塔林·卓别林.赵知博,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12(1):33-51.
作者简介:薛雅(1996-),女,汉族,甘肃张掖,本科,兰州歌舞剧院,中级职称,专业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