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文本阅读是指教师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多篇相关联的阅读文章阅读,这是一种现代教学中新发展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以及阅读速度进行训练,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文章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架构以及意义进行理解;通过多文本阅读,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对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为今后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中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单篇文章依次阅读的阅读习惯,改变了传统单元式教学模式,建立了新型的阅读模式;喜阅读数量从一篇增加到许多篇,并且阅读内容也从课内拓展到了课外,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的新型阅读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将课外与课内的内容进行叠加,而是让小学生在课内、课外同时阅读过程中,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象征着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革新,是一种新型的拓展阅读模式,能够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突出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近些年,随着电教手段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大量引入课堂,甚至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一味追求阅读的形式,忽略了语言训练的内容。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朗读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写作呢?大多数学生从小怕写作文。
阅读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精品是少之又少,新颖的构思、深刻的思想,在作文中严重缺席,因此我们“怅然心中烦”。学生的作文多是情感苍白、无病呻吟,且表现手法单一。
好多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好的作文训练方法,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依然看不到收效,于是就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想法。许多学校一周用一节课进行写作教学,甚至几周写一篇作文,这完全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其实,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远远没有那样困难,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应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无论是他们生活、学习的积累与体会,还是他们通过阅读累积的语言材料和生活经验,都是学生写作必要的保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同时要广泛阅读,勤于积累,在此基础上多练笔,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时候,教师以为写作是技术问题,以为解决了写作方法,学到了写作技能,学生就能下笔千言、倚馬可待,但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这两个环节。
二、体现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整体性
多文本阅读是在所学课文的基础上,补充2~4组议题相同、形式多样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以略读、浏览的形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增加其阅读量。这样可以实现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在学生阅读量得到增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其深刻领会文章的构思、表现手法等,并且随着阅读活动的推進,学生在阅读中会形成新的心得,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进而提升欣赏能力,与此同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渠道,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逐步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使学生领悟基本的写作手段。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段话明确指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学生的阅读对其写作的重要作用。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像养蜂一样,培养学生博采和精心酿造的素养,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酿出香甜美味的蜜来,让他们不断发现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
三、实践多文本阅读与写作要措施得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托,以教材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的特点来组织活动,展开多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即把课堂当作多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主阵地。除此之外,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氛围,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利用班会、黑板报等阵地宣传其意义,推荐阅读书目,介绍读书方法。另外,利用班级书社活动,进行多文本阅读氛围的营造,在短时间内掀起一股传统风俗文化读书热潮,并结合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写作实践。
(2)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本和相关文本,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周可以专门抽出一堂语文课作为多文本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效率。
(3)开展朗读活动和写作训练。想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当做好学生连句造句的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的连续造句,而一篇文章的优秀与否,其用词用语都应当正确且清晰。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有拥有清晰的思路,还应当保证逻辑的合理性。所以在保证用词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用词的搭配。
适当的写作训练,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和语法应用经验,也无法在写作过程中和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结合优秀的范文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背诵优秀的短文,使学生能够在背诵过程中了解语法的应用,甚至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优秀的短语。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材准备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水平对教材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优秀且符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不是通过课后教师的再次辅导和解读。
要实行“多文本阅读”,我们一定要备好课,精简课堂学习内容,要学会舍弃,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和兴趣去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清.连续文本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2.(1).
(2)[1]林阿某,论小学语文”泛读——精读”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12):77-77.
(3)梁丽梅,王思童,论”受读一精读一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7(1):23-25
(4)李开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45.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单篇文章依次阅读的阅读习惯,改变了传统单元式教学模式,建立了新型的阅读模式;喜阅读数量从一篇增加到许多篇,并且阅读内容也从课内拓展到了课外,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的新型阅读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将课外与课内的内容进行叠加,而是让小学生在课内、课外同时阅读过程中,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象征着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革新,是一种新型的拓展阅读模式,能够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突出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近些年,随着电教手段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大量引入课堂,甚至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一味追求阅读的形式,忽略了语言训练的内容。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朗读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写作呢?大多数学生从小怕写作文。
阅读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精品是少之又少,新颖的构思、深刻的思想,在作文中严重缺席,因此我们“怅然心中烦”。学生的作文多是情感苍白、无病呻吟,且表现手法单一。
好多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好的作文训练方法,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依然看不到收效,于是就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想法。许多学校一周用一节课进行写作教学,甚至几周写一篇作文,这完全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其实,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远远没有那样困难,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应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无论是他们生活、学习的积累与体会,还是他们通过阅读累积的语言材料和生活经验,都是学生写作必要的保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同时要广泛阅读,勤于积累,在此基础上多练笔,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时候,教师以为写作是技术问题,以为解决了写作方法,学到了写作技能,学生就能下笔千言、倚馬可待,但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这两个环节。
二、体现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整体性
多文本阅读是在所学课文的基础上,补充2~4组议题相同、形式多样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以略读、浏览的形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增加其阅读量。这样可以实现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在学生阅读量得到增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其深刻领会文章的构思、表现手法等,并且随着阅读活动的推進,学生在阅读中会形成新的心得,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进而提升欣赏能力,与此同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渠道,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逐步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使学生领悟基本的写作手段。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段话明确指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学生的阅读对其写作的重要作用。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像养蜂一样,培养学生博采和精心酿造的素养,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酿出香甜美味的蜜来,让他们不断发现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
三、实践多文本阅读与写作要措施得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托,以教材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的特点来组织活动,展开多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即把课堂当作多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主阵地。除此之外,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氛围,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利用班会、黑板报等阵地宣传其意义,推荐阅读书目,介绍读书方法。另外,利用班级书社活动,进行多文本阅读氛围的营造,在短时间内掀起一股传统风俗文化读书热潮,并结合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写作实践。
(2)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本和相关文本,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周可以专门抽出一堂语文课作为多文本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效率。
(3)开展朗读活动和写作训练。想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当做好学生连句造句的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的连续造句,而一篇文章的优秀与否,其用词用语都应当正确且清晰。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有拥有清晰的思路,还应当保证逻辑的合理性。所以在保证用词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用词的搭配。
适当的写作训练,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和语法应用经验,也无法在写作过程中和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结合优秀的范文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背诵优秀的短文,使学生能够在背诵过程中了解语法的应用,甚至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优秀的短语。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材准备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水平对教材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优秀且符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不是通过课后教师的再次辅导和解读。
要实行“多文本阅读”,我们一定要备好课,精简课堂学习内容,要学会舍弃,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和兴趣去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清.连续文本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2.(1).
(2)[1]林阿某,论小学语文”泛读——精读”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12):77-77.
(3)梁丽梅,王思童,论”受读一精读一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7(1):23-25
(4)李开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