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是她一生的宗教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3岁的萧乾遗孀文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今年是萧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文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来到萧乾遗孀文洁若独居的那间老房,你会看到在客厅的两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萧乾从青年到老年的风采尽收眼底。就像萧乾还生活在这间屋子里,从没离开过一样。在一张黑白照片上,扎着两个蝴蝶结的文洁若被俊朗的萧乾拥在怀里,幸福单纯地笑。
  2010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萧乾的遗孀文洁若将自己珍藏的一批书稿和实物资料,当作礼物捐赠给母校清华。83岁的文洁若思维敏捷,语速极快,画淡妆,佩戴简单首饰,不讲话时态度娴雅。
  文洁若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在她翻译过的众多著作中,最满意和成就最大的,是与丈夫萧乾合作的《尤利西斯》。今年是翻译家和战地记者萧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和传记书籍的出版此起彼伏,围绕文洁若的问题自然躲不过萧乾。
  文洁若与萧乾互相陪伴走过45年岁月,她对丈夫至今仍抱有无比强烈的崇拜之情。
  采访这位老人时,记者结识了文洁若的忘年交:辰甫。辰甫是文家的常客。独居的文洁若平时做不动的力气活儿,有时会留给这个常常看望她的年轻人。
  
  
  “刻上字,人家就知道这是萧乾用过的”
  我和文老的相识,是在北京国贸的一个艺术展上。那天我陪着谭宗远先生,就是为了去见文老。宗远先生是藏书家,在朝阳区文化馆任文学刊物《芳草地》的主编。我在朝阳图书馆任职,我们爷俩儿是忘年之交。
  文老那天穿的是旗袍,由宗远先生介绍,我和文老就这样认识了。宗远先生拿出两本书,是文老的回忆录《无限生机》。文老就近找了个桌子坐下,给宗远先生买的自己的书签名。从宗远先生口中得知我擅长篆刻后,文老很高兴地邀约我有时间去家里坐坐,给她刻几枚印章。
  在一个春日下午,我如约前往。跟我想象的一样,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居所,不管大小,一般都是简约干净的,且不乏藏书。两个一居室,合在一起,显得更加宽敞。可宽敞之中又不免促狭,因为到处都是书和杂志,且略显凌乱。凌乱也是好事,这说明这些书的幸运,书之幸运在于有人看。于是,这些书们都兴高采烈地摊在茶几上,摞在书桌上,堆在床铺上,或被翻开,或夹满了小纸条儿。
  挨北窗的书桌上,摆着文先生手书的一幅字,内容是范文正公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的一幅字,被人拿去,在网上卖了二百元。”文先生笑呵呵地说。
  边聊,文老边拿出几个印章的样子,其中一枚是半通印,就是竖长的那种。我小心收好,用带来的几块石头,给文老刻了三枚印章。文老很高兴,拿出四本书送给我,一本萧乾的回忆录,一本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另两册是文老的《无限生机》和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第二次来,我带了几枚印章,其中一枚是我仿刻的“萧乾”印。文老拿出萧乾留下的四个拐杖,问我能不能刻上萧乾的名字,我说可以,少顷,刻制完毕,有隶书也有楷书。文老说:“这下好了,刻上字,以后人家就知道这是萧乾用过的东西了。”说着,文老又拿出一把紫砂壶来,问这上能不能刻上名字。我说我试试看,手下用力,感觉有戏,于是聊天的十几分钟里,壶把儿的圆弧背上,刻出了工整的隶书“萧乾”两个字。文老一看,欢乐非常。
  这以后,我就成了文老家的常客。我住北京城东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尽力帮老人去办。这时我正主持着朝阳区图书馆的“朝阳文化讲堂”,蔡元培先生说过,图书馆是国民自我教育的最好途径。当年文老就读的孔德学校,恰是蔡元培兼任着校长。我于是邀请文老来讲课,文老欣然应允。
  按辈分,文老可以做我的祖母。于是每次周日讲课,我都亲自来接,安排好讲课的一切细节,讲完后亲自送回。每次来回的路上,车里总有谈不完的故事,说往事,说故人,也说萧乾。文老在讲坛上讲过巴金,讲过冰心,讲过日本文学的概貌,讲过大江健三郎,讲过萧乾在干校的日子。
  
  最后一首爱情诗
  文老14岁时第一次听到《尤利西斯》这部书的名字,那时她在北平圣心学校读英语,教书的爱尔兰修女介绍说,“这是爱尔兰很有名的作家乔伊斯的名作。”那是1941年。后来文洁若认识萧乾,才知道萧老在1940年的剑桥时,已经把这部“天书”通读一遍了。萧乾大文洁若17岁,他们相识的时候萧老已经有些发福,秃头,甚至白发,他纯粹是靠智慧和学识吸引的文老。
  最初是文老对“啃”下这个大部头跃跃欲试的,她觉得这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但萧老比较谨慎。他在剑桥当研究生时,钻研的恰是心理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伍尔夫、乔伊斯三位意识流大师。他读过《尤利西斯》,后来又硬着头皮读完了更晦涩的《芬尼根守灵夜》,之后把研究成果写进论文,彻底地突破了当时盛极一时的自然主义小说的窠臼,举起了心理小说的叛旗。
  放在现代人眼里,萧乾是水瓶座人,他对乔伊斯这个具有叛逆精神的作家兴趣浓厚,也许是天性使然。
  二位老人翻译《尤利西斯》的时候,一位是八十好几的高龄,另一位也已经奔七十了。两人的分工是文洁若“打头阵”,翻译初稿,然后给萧乾润色,做文学上的加工。翻译过东西的人都知道,第一遍通稿的时候是最艰难的,文老的方法是,将《尤利西斯》跟荷马史诗《奥德赛》对比着来理解,并且参照《尤利西斯》的日文版本。
  文老是个很有拼劲儿的快手。在工作最高潮的时候,她一天能翻译一万字。1961年有一本小说《光枝的初恋》需要翻译,要求的是八天时间,她跟别人合译。另一位译者说:“我需要翻译、抄写、校对三个人通力合作完成,而且要有15天才能翻译其中的一半。”结果没办法,文老一个人翻译,白天上班,晚上熬夜,硬给按期翻完了。
  翻译巨作的四年时间里,两位老人早上五点起床,从起床到八点半吃早饭的这一段,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没电话,也没访客,完全没有干扰,二人约定这个时间段不交谈,全神贯注地放在工作上。文老初译一页原文,萧老校改十页译稿。这个时期照顾二老生活起居的,是文洁若的三姐。
  1993年美联社的记者采访萧乾文洁若时,要他们举些例子说明翻译工作的难度。萧老这么说:“乔伊斯非常爱用象声词,什么奇奇怪怪的声音,他都能用词语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小说还夹杂着法、德、意、西以及北欧多种语言,并且时常使用希腊、拉丁、希伯来等古代文字,包括梵文。例如第八章,戴维•伯恩同大鼻子弗林聊天,出现这么个词:smiledyawnednodded,其实就是“微笑哈欠点头”三个词过去分词的连写,作者用来表现三个动作的同时性。”
  100万字的《尤利西斯》,其中注释加起来有近20万字,光是第15章的注就达到984条。
  中文版《尤利西斯》问世的1994年,恰好是萧文二人结婚40周年,萧乾曾经说:“如果有人问我,人到老年,夫妻怎样才可以增厚感情,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说,共同干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搬个花盆也好,一、二、三,两人一起使力气,等到干成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由衷的欣喜,这就是我们合译《尤利西斯》的心情。”
  
  “那天,萧乾悄悄地对她说,我有家了”
  萧乾去世后,文老晚年的生活,平静而忙碌。她在家的时候,常常是穿着一身普通的灰布或者蓝布衣服,每当敲门声响起,她便起身,寻找自己那根上面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然后答应着,慢慢地去开门,钥匙是插在里面门锁上的。
  工作的时候,文老总坐在一个位置,是原来萧乾的书房。写字台在西面,上面立着一个镜子,椅子后面有一个小书架,还有一个大书柜,那里面都是重要的萧乾以及她自己的著作。
  文老给人赠书是常有的事。给书签名,她总是不忘问问对方配偶的名字,然后前面写上“贤伉俪”的字样,后面常常写上“存正”或者“惠正”。再工整地写上“文洁若敬赠”,日期是大写的,从不写阿拉伯数字。印章当然是少不了的,而且不是盖一个。常常一个是萧乾的,一个是自己的。
  前几年有时候我们出去吃饭,剩下的,文老一定要打包回来。有的时候吃上好几天。过了80岁,文老身体依旧健朗,只是膝关节差了一些,行动有些不便,于是接受人劝,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在意了,剩饭菜,大抵是不怎么吃了,楼上的邻居常帮忙来给做饭,饭吃好了,自然也就有精力尽力地编写出新东西。
  师大有个老教授,70多岁了还会聊QQ,文老则与这些新潮东西无缘。她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部红色的老电话。
  写东西的时候,她在纸上圈圈点点,修修补补。一篇文稿写成以后,看上去活像一个认真的教授批改过的卷子。有的时候,甚至稿纸下面接了一大块上去,整个一个加长版。所以,文老的写字台,三样东西绝不可少:笔,剪刀还有浆糊。一篇篇文章,便这样一笔一划,一剪一贴地 “生产”出来,让用着电脑却绞尽脑汁的我,内心充满无限惭愧。
  不用电脑,绝不证明老人跟不上时代,章子怡、周迅甚至超女,也常会成为老人嘴里的话题。被邀请出去参加活动或者演讲,文老若欣然前往,必定是邀请了三五年轻好友,或者叫上胞弟。一旦坐在讲台上,她便低了头,也不怎么看听众,盯着手里的草稿,一路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语速极快,你需字字紧跟着她才行,因为里面还有思维的跳跃,有感想。
  对于自己的稿子,文老向来珍惜。稿子发出久无回音,便会催还。文老记忆力也极好,借出去的书籍,大都记得很清楚。所以一个人的衰老,真的不在身体,而是脑子。文老跟我说,自己还要多活二十年,我问为什么,她说要把耽误的二十年补回来。我说那您就争取超过宋美龄吧。当年在湖北咸宁干校,文老受过很多苦。为了护着萧乾,反倒被说成偷懒,于是夫妻两个都在向阳湖拼命抢重活累活干。文老跟我说,要是没她的话,萧乾活不到那么长,也许早就死了。于是我暗自感叹:一个好女人对一个男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喜欢战争史,于是也问文老萧乾二战时在欧洲的故事、翻看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当年的照片。萧乾穿着军装的样子酷极了,尤其是那张在巴伐利亚山顶上倚着栏杆、端着啤酒的照片,令我无限神往。年轻时的萧乾,是充满热血与责任感的。这在他的充满感情的文笔中,可以感受得到。也难怪当年林徽因会在“太太客厅”见他,并给他那样高的评价。
  当萧乾越过英吉利海峡,坐在装满炸药的汽车里追赶第七军的时候,年轻的文洁若,还在北平读高中。战争结束的第二年,萧乾回到了上海,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这时的文洁若,已经考入清华大学英文专业,成为一名大学生。七年之后,他们相遇了,一年后的五一劳动节,两人结为夫妻。那天,萧乾曾悄悄地对她说,我有家了。这半个多世纪前的幸福,从那帧北海划船充满欢笑的照片里洋溢出来,弥漫了整个房间。
  最后一次请文老讲课,文老的膝盖已经肿了。于是回来后,我带着老人去了复兴医院。检查完,开了些药,我们一老一小穿过地下通道,往家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远处一个妇人用轮椅推着老伴走过来,文老看了一眼,叹了口气。前面又走来一位老婆婆,也许是中风的缘故,叉着两条腿往前挪步。文老对我说:“我可不能这样,不能这样的。”
  文老其实还有个爱好:乱点鸳鸯谱。曾给我介绍两个见面,我都没去。第三次把我诓来,那女孩原来早就认识。我们两人出门后,在门口小店一起吃了顿饭,说起文老的“可爱”,不禁哈哈大笑。
  (部分内容参考丁亚平著《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
  
  萧乾眼中的夫妻合译
  1922年问世的《尤利西斯》,到1994年中国才出了全译本,讲起来不是很光彩。然而也正因为我们动手迟了,工作也就好做多了。感谢国外的乔学家们,他们除了研究专著及传记之外,还出了那么多有关的工具书,包括注释本及手册,使我们这两个底子并不厚的译者,终于把这项工程干完了。很吃力,但是也感到一种惬意,因为一个奔七十岁和一个已过八旬的老夫老妻,三四年来起早贪黑,终于把这座堡垒攻下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洁若是火车头。她为此书稿放弃一切休息和娱乐,还熬过多少个通宵。从1954年5月我们搭上伙,她就一直在改造着我:从懒散到学着勤奋,译《尤利西斯》是这个改造的高峰。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我国一年所需要的学术性人才不过10万人,而一年就有50万研究生涌入社会,高校扩招以后,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生期望值都是与现实脱节的。    放暑假了,大学教师贾宏(化名)却依然不能睡个踏实觉,他心里装着的,除了那些两个月前已走出校门却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外,还有一个个令他不可思议的就业数据。  贾宏在天津一所高校里任教,除了教学工
期刊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两个字:民生。从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官方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已成为改善民生最直接的路径。  2010年12月5日,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江阴市中能轨道器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以“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为主题的“2010中国第五届全面小康论坛”隆重召开。中央及地方党政领导、相关专家、商
期刊
中国休闲研究在国际上的亮相,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中国休闲产业正处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中。中国休闲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2010年7月11日,瑞典哥德堡。4000多人穿梭在国际会议中心,无比宽阔的大厅显得熙熙攘攘。  来自印度拉贾斯坦( University of Rajasthan)大学的伊莎穆迪教授是国际社会学协会第13分会休闲学分会的主席。见到《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两人来了个热烈的法
期刊
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依次是: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腐败问题。在物价涨势汹汹和房价坚不可摧的形势下,“医疗改革”终于被扳下盘踞数年的冠军宝座,屈居第三的位置    在全国各地的一片“涨”声之中,“物价”登上了“2010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坚不可摧的“房价”。“医疗改革”在盘踞了“十大焦
期刊
调查显示,“入园难、入园贵”、“教师素质问题”和“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三大教育问题。“歧视、侮辱、体罚学生”,被选为中国老师最令人讨厌的行为,而“比吃比穿比阔气”则成为最令人讨厌的中国学生的特征    又到了9月开学的季节。因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人对教育又有了新的期待。本次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相信它
期刊
足球场上的黑哨再“黑”,决定的也只是比赛的胜负,而劳动仲裁这位站在劳资双方之间的“裁判”,一旦“黑”起来,涉及的将是饭碗甚至地方政府的税收。案件数量井喷,长时间等待,难就难在,利益制衡不能只考虑一方的利益    “2011年3月16日”,接过案件受理通知书,汪荣一眼就看到了赫然写着的这个时间点。那天是2010年11月4日,汪荣再次跨入了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处的大门。一周之前,她在这里申请了劳动仲裁。
期刊
一个面对4次美国337调查、加拿大反倾销调查、德国临时禁制令等一系列跨国纠纷,6场官司6次胜诉的企业,却陷入了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的尴尬局面,显现的则是中国地板核心产业缺乏政策支持的困境     “燕加隆这次应对国际巨头围剿中国企业核心专利全球授权案,中方胜诉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中国地板企业挽回数亿元的专利费,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企业明白自主创新和产业核心专利技术才是中国企业的定海神针,是企业走向国际,做
期刊
北京的内城,在之前的规划中被定位为“首都功能区”。  这里是共和国的心脏部位,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地点、中央大部分部委办公楼均处于这一地带。但在北京之前的行政区划中,这里分属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个区,自1958年行政分区以来,这个格局持续了52年。  此次北京最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选在即将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启动,显然是对北京未来之发展重新谋篇定局。行政区划调整除了为城市发展松绑,同时也
期刊
本次调查显示:军人、农民、教师、学生和记者是本年度公众心中最诚信的五个群体。北京人、山东人和香港人是中国诚信形象最好的地方人。而德国人是中国人心中诚信形象最好的外国人。    因为唐骏,诚信成了7月的关键词。  7月14日,他在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中称,一个小小的学历问题居然成了大新闻,要么是我太出名,要么就是中国实在没新闻。  很显然,唐骏没有领会国人对他不依不饶的真正原因——一个青年偶像的倒掉事小
期刊
在旧城里打算盘,可以调整的余地并不大,有更多的专家建议,如果将来能够把新的东、西城区合并成一个区域,将会更有利于北京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    一纸区划调整方案,对于“傍上大款”的老崇文和宣武地区来说,虽然在经济上能够得到老东城和西城地区强有力的帮助,但是北京市自195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突出的矛盾以及争议的源头,还是在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在北京这座古今重叠的核心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