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中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培养出学之能用的各类人才。而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这也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頭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2 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语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往往一篇文章所塑造的伟大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功能。所以语文也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工具学科。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4 组织集体讨论重视思维决策,适当引入语文实用知识
在课堂上,要多组织一些对含义深刻的文章、段落、语句的讨论,采取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得到理性的升华。学习的目的在与实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引用一些实用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能使学生达到学习实用目的。如百家姓经过筛选的歇后语慢用语等,由于这些知识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各学课之间的内在沟通联系。只有通过多种方法、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以后向国家向社会提供实用栋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于看重知识的智力教育,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中,育人显然被弱化了。学生在学校时,大家都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优秀与否。考得分数好就是好学生,考得不及格就是坏学生。当学生长大成人后,会越来越多的以物质标准来衡量他成功与否,这恰恰是对素质教育忽视造成的悲剧。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考试,顺利考上名校,长大后有一份好的工作,争取好的生活条件,更应该提升孩子的内在素养,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的学习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等。只会考试不算成功,空有才华,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只有德才兼备,齐头并进,才算真正的成功。
6 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頭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2 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语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往往一篇文章所塑造的伟大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功能。所以语文也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工具学科。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4 组织集体讨论重视思维决策,适当引入语文实用知识
在课堂上,要多组织一些对含义深刻的文章、段落、语句的讨论,采取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得到理性的升华。学习的目的在与实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引用一些实用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能使学生达到学习实用目的。如百家姓经过筛选的歇后语慢用语等,由于这些知识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各学课之间的内在沟通联系。只有通过多种方法、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以后向国家向社会提供实用栋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于看重知识的智力教育,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中,育人显然被弱化了。学生在学校时,大家都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优秀与否。考得分数好就是好学生,考得不及格就是坏学生。当学生长大成人后,会越来越多的以物质标准来衡量他成功与否,这恰恰是对素质教育忽视造成的悲剧。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考试,顺利考上名校,长大后有一份好的工作,争取好的生活条件,更应该提升孩子的内在素养,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的学习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等。只会考试不算成功,空有才华,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只有德才兼备,齐头并进,才算真正的成功。
6 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