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的女性形象创新性表达探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辞》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而今迪士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为真人电影,这其中混合着着西方女性主义话语语境和传统东方主义的想象,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去深入分析迪士尼改编的真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花木兰;电影形象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074
  电影艺术作为综合艺术的一种,在其发展初期里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失语化的表征特点,直至20世纪3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思潮席卷全世界后,众多女性主义理论家把眼光从文学艺术转向电影以及动画艺术,由此对男权主义进行解构并对女性主义进行构建的女性主义电影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目光。女性主义是指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机会的一种信仰和行动;或者说它是一个社会变革的建议,以及力求结束妇女压迫的运动。2020年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塑造了一位忠诚、勇敢、真诚的花木兰,她不同于以往相关作品中的形象,但却更符合女性主义理论家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迪士尼真人电影版中木兰拥有了女性主义的特质,她有别于以往的“木兰”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展现木兰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自我价值的实现。
  1. 传统的木兰与迪士尼真人电影中的木兰
  中国传统诗歌《木兰辞》中描绘了一位名为木兰的女子,因家中没有青壮年男子,毅然代替年迈体弱的父亲参军出征,将木兰塑造成了一个女英雄,尽管身为女子,但战场上的木兰并不输男子。世人在诗歌中看到了一个牺牲自我、遵从孝道的女性形象。纵观历朝历代乃至现在中国的剧作者对于木兰故事的改编均都继承并发展了《木兰辞》所蕴含的故事内核。虽然木兰有僭越角色规范的行为,但却也以一袭男装的社会性别属性,服从了其性别制度对角色文化属性的设定。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中国版本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传奇故事之所以被世人所广为传唱,一方面是木兰故事本身的传奇性与戏剧性,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社会中一员,木兰作为女性却着男装从军的行为却僭越了传统社会既定成规的性别角色规范,其实木兰的僭越行为反映出了木兰这一独立个体在东方语境中对于男权话语体系下性别歧视的反抗,而这也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完美的诠释。传统木兰故事中木兰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平等的渴求无疑契合了西方社会中女性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反叛传统的追求,这或许是木兰的故事在西方的文本改编中更加着重于建构女性形象与性别关系的显性因素。
  在女性主义不同派别的理论中,女性权利的争取一直都是女性主义理论的重点之一。但是在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权利的获取均得益于男性对女性的馈赠或遗产。直到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的出现,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对自身权利乃至中央权利的争取,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与传统木兰相比,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这部真人版的《花木兰》中,在故事甫一开始便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并将不同性别话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为整个叙事结构的中心,使之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的开头呈现了一个拥有着“气”、跳脱常规的幼时花木兰,周围大人们的指指点点以及父亲的凝视无不突出了跳脱常规的木兰与周围大人们的恪守陈规的鲜明对比。正如福柯所说:“不需要武器、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止,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都会在这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但是面对强大的男权主义,花木兰奋起反抗,在木兰父亲不断打断和直接忽视木兰对父亲出征提出的意见后,花木兰毅然决然的去替父亲完成国家征兵的任务。这一次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木兰女性意识的萌芽,是木兰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这满是男子的军营中,压抑内心的花木兰这一次顺应天性,大展身手。在唐将军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运用自身的“气”,成为了令其他男性所诧异的超级战士。在与柔然军队中强大的巫女狭路相逢时,一直隐藏自己真心的花木兰失败了,苏醒后的木兰开始反思自身,她拼命战斗的意义并不是其父亲追求的光宗耀祖,也不是单纯的抗击柔然的入侵,而是为了追寻真正的自我,实现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之后的花木兰在故事中并未再掩藏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是選择以女性的角色对对抗柔然军队。可以说,与巫女对决的这一次失败直接导致了花木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女性意识觉醒。使其真正的成长为一个独立、真诚、勇敢的女性形象。
  回归自我的花木兰重新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在诸多男性士兵面前展现出了自身的智勇双全,她巧妙的利用地形造成了雪崩,从而使柔然大军为之覆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正是因为此此战斗的胜利,使得暴露女性身份的花木兰才没有被欣赏她的唐将军依律处斩,而是把木兰逐出军队。失落的木兰在归乡途中遇到了巫女,得知了柔然可汗早已率精锐潜入皇城意图谋杀皇帝,觉醒女性意识的花木兰顾不上因为性别身份所带来的失落感与挫败感,她急忙返回军营向唐将军报信,身处军营的木兰却遭到质疑,显然,女性身份在封建思想中便是原罪,女性身份所带来的“信任危机”在此刻显露无疑,而这些细节在故事中也揭示并批判了男权话语体系下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但与花木兰朝夕相处的战友却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中对女性的成见的“大山”,他们选择相信花木兰,并跟随花木兰去皇城营救皇帝,最终花木兰凭借战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成功的救下了皇帝,作为最高权利掌控者的皇帝并没有展现出对花木兰女性身份的歧视,而是将花木兰称为战士,并邀请她成为皇家卫队的一名军官。在这里花木兰的勇敢行为被世人所接受,并最终改变了其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话语环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中央皇权,封建社会的性别偏见,在此刻却因为花木兰而破除了既定陈规。   2. 反叛的巫女形象
  拥有“气”的巫女,能够利用“气”随心所欲的变化自己外形,这显然不能被封建社会所容纳,于是巫女便被整个封建社会所抛弃,巫女被流放。在流放途中她遇到了柔然可汗,被流放的巫女选择成为柔然可汗这一作为权利主体男性的附庸,这形成了一种女性从属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这一女性形象的展现便深刻的体现出以巫女为代表的封建女性自我意识的封闭,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从属行为。在故事中,巫女对花木兰有着极强的同情意识,因为巫女在花木兰的身上也浮现出她自己过去的身影,在花木兰身上她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那个不被封建社会所容纳的非常规的女性,所以巫女在她看到花木兰被困在世俗虚假身份的束缚中而无法展现真实内心时,她选择以战斗的方式去唤醒花木兰的真实自我,以期花木兰能够加入巫女的行列。
  但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巫女对于自身命运的悲观看法又与追寻自我价值的花木兰迥然不同,所以这也是花木兰不可能加入以巫女为代表依附于男性的行列。但是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当巫女和柔然可汗举起反叛大旗,并合作成功后,巫女化身为皇帝,此刻的她依然没有打破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尽管巫女此刻站在权利的最中心,但是巫女终究是披着男性皇帝的外衣,借着男性的外壳去实现内心的复仇。但当她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时,她看到了令她震惊的一幕,作为女性的花木兰居然被委以重任,率领军队前来拯救皇帝,当花木兰站在巫女面前的那一刻,巫女那偏颇的执念和内心的世界便瞬间崩塌。最终,巫女带领花木兰来到柔然可汗的面前,并用生命去替花木兰接下柔然可汗的一箭,巫女的心中是庆幸的,她庆幸自己面前的这个女子并没向她那样成为男性的附庸或奴隶,而死亡也成为了巫女的归宿,巫女的死亡成全了她自己与封建社会的和解,也完成了对巫女自身背叛祖国的救赎。
  3. 结语
  在女性主义视野框架之中,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将极富女性意识的发现自我、追求自我等现代女性话语植根在故事的内核,将传统的木兰从迎合传统思想中的忠孝而委曲求全的人伦行为,转化为追寻真实自我,打破世俗偏见的现代型人格行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巾帼英雄。这一真人版的《花木兰》运用平等的视角去展现女性形象,肯定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在社会中价值和地位。反观中国的影视作品,由于以往传统观念的限制,因此在影视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女性形象人格缺失的现象。故而在影视的创作中,影视创作者不应该亦不能忽视性别因素、忽视女性形象,影视作品的创作并不是单单为了利益,更加应该考虑受众的情感需求,影视创作者应该重视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认真的态度和平等的视角去塑造新时代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林丹婭,张春.性别视角下的迪士尼改编《木兰》之考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56-163.
  [2]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页。
  [3]张晓倩.花木兰形象内涵的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0(15):34-35.
  [4]刘霓:《西方女性学:起源、内涵与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13页。
  [5]王棵锁,管志涛.一个电影理论学派的诞生:英美早期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述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8):58-64.
  [6][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戒》,杨远缨译,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27页。
其他文献
【摘要】说唱文化作为一种嘻哈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潮流,越来越成为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关注的焦点。音乐综艺节目中有关说唱类的节目诸如爱奇艺平台的《中国新说唱》,B站的《说唱新世代》等也受到了受众的广泛追捧。那么说唱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亚文化性质的嘻哈文化,如何一步步从地下走上台面并在我国成为深受不限于青年受众喜爱的一种流行文化,且面对亚文化被收编的传统命运,说唱文化能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走寻常路
【摘要】在电视综艺晚会上,灯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对于灯光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文中,结合工作实践,就电视综艺晚会灯光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电视综艺晚会灯光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灯光设计;舞台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078  随着现代光源技术的进步
纪实摄影通过摄影镜头对现实生活予以记录,从点滴生活中攫取意涵丰富的图像,让受众在润物无声中感知其所传递的人文深度。文章以陈杰摄影师的“天梯上的悬崖村”为例,从独到的构图设计、巧妙的光影设计和直白温情的拍摄理念这三个方面去剖析其具体作品的视觉呈现和审美意蕴,从而感知纪实摄影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摘要】乡村振兴提出,意义重大,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来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技术与建设标准将会不断提升,虽然面临的挑战较大,但同时也有机遇存在。在实际发展中,应结合实际的网络需求,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理想化作用,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断提升技术应用真实成效,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将有线电视网络的真实价值发挥出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为农村现代化进程高效率推进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有线电视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对新闻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新媒体平台下,获取新闻信息更为便捷、高效。因此作为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而言也需要与时俱进,节目形态需要不断创新。媒体融合,对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媒体融合趋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俨然已经进入一个自媒体新时代,这使得每天群众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新闻信息,虽然在自媒体时代下,网络对于新闻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加快新时代下,传统新闻工作者与自媒体的结合,就需要对当前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进行系统的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新闻媒体工作者能够在自媒体的
1.选秀综艺同类型节目概况2020年的炎夏,女团选秀综艺的赛场上异常火热。就在《青春有你2》(下面简称《青你2》)和《创造营2020》两档综艺为了争得“今夏最火女团综艺”的桂冠而相互较劲时,首个年龄突破30+的女团成长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为《乘风破浪1》)却未播先火,仅凭一份嘉宾名单就占据知乎、豆瓣热搜,节目播出后,更是无须卖力营销就有层出不穷的粉丝和准时送达的节目路透照。节目采用逆势操作,改写女团定义,使之变为2020年一档现象级团体养成类综艺节目。
《朗读者》大型季播综艺节目自2017年在央视CCTV-3首播后,持续发展至今,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澜。为了保障更好的收视率,第三季“一平方米”播出时,调整了播出形式,通过直播与综艺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节目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本文将围绕融媒体背景下季播节目的改版创新,探讨《朗读者》的节目传播样态对受众影响力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和驱动。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繁荣、增强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发展的首要工作,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科教片的创作手法,同创作其他类型影片形式一样,让观众从影片中获得更多感受,
【摘要】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在近些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其重要程度也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与应急通讯等领域的作用仍然是及其重要的。卫星通信是目前普及程度较高一种移动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信息通讯、航海、海空、电视广播等相关领域,但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仍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努力,现通过探析国内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提出能够促进卫星通信技术整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