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窝心的尴尬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中、生活中難免会遇到尴尬事,处置起来使人十分头疼。但“麻”老师却能巧妙地应对。不妨看看他的巧妙之处。
  “麻”老师其实并不姓麻,他长了一脸大麻子,因为一次授课出了名,“麻”老师就这样被叫上了。“麻”老师是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70岁,尽管早已退休,但因他的心理学课教得好,许多学校、单位都争相聘他为心理咨询师或教心理学课,他也乐得去发挥这个“余热”。前年,当地一所中学聘他去讲心理学课。第一天上课就遇上了一个极难应对的尴尬:黑板上画了老大老大一张麻脸。对这样嘲弄人的恶作剧,怎么去应对?他知道,如果大发脾气,与同学们的关系就无疑会变得紧张起来,对今后的教学是很不利的;如果忍气吞声,将意味着自己是个逆来顺受的“窝囊废”,今后也很难再树立威信。
  冷静思考后,“麻”老师决定这样做:他先是从容地看了看这幅麻脸画,转过脸来友善地对全班同学们说:“同学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请容许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43年,在一个凄苦的小山村,一个苦命的讨饭妇女生下了一个苦命的小男孩。那时候人们过的都是穷日子,天花泛滥,可这个小男孩又偏偏得了天花,发烧得厉害。他的妈妈是个讨饭花子,从哪弄钱为自己的孩子看病呀?他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叫着‘好心的大爷大娘们,救救我的孩子吧!’乡亲们可怜这苦命的母子俩,从山上采来了中草药,为孩子熬药治病,才把这个苦命的小男孩从死亡的悬崖上拉了回来。命虽保住了,但却落了个终身的麻脸。后来,解放了,这个小男孩不仅全家过上了好日子,他还上了大学,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如今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为了报答社会对他的厚爱,仍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并且今天就站在了你们的面前。这个小男孩就是我!现在就让我们比比童年好吗?我的确比不上大家能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我非常羡慕你们,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啊!”听了这段话,教室内静得出奇,大家先是静静地听着,接着就听到有人在小声哭泣,继而有的女学生哭出了声。这时,一个眼泪汪汪的男学生冲上讲台,向着“麻”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老师,这画是我画的,我错了,你打我两巴掌吧!”打这以后,同学们对“麻”老师格外尊重,大家都真心诚意地拥戴“麻”老师。“麻”老师一片真情讲述感动了大家。“敬人者,人恒敬之。”对待别人的不恭和不敬,“麻”老师没有去和别人大吵大闹,而是去求得别人的理解,用自己的真情博得了众人的认可。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应对那些预料不到的尴尬呢?
  不仿学一学“麻”老师。生活中可能有人对你非常不友好,甚至故意为难你,此时,你若大怒若狂、拍案而起、恶语相向,非把事情搞糟不可。试试以自己宽厚的真情去温暖他、回应他。宽容不是怯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它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内敛和智慧的超常发挥。
  日常工作生活中,尴尬最初或许是一种“难堪”,是一种“伤害”。如果你能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温暖他人,他人也会以平和的心来回应你的。如同你在走过的路旁撒上了鲜花的种子,来春,你可能会看到道旁的鲜花盛开。
其他文献
期刊
最近,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派出7个督查组分赴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专项督查,广州也开展了多次突击检查。这使得课外培训市场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2018年6月1日《报刊文摘》)  为什么课外培训市场乱象丛生?根源在哪里?  课外补习存在着一个扭曲了的庞大的市场需求是一个原因。如果不从根本上治理好这个扭曲了的市场需求,也就無法解决教育乱象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扭曲了的
期刊
有本书叫《彼得·潘》。  主人公彼得有些单纯,又有几分叛逆。他带着几个孩子,脱离了成人掌控的世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故事的主题,就是拒绝长大。  ———为什么要长大呢?  时刻保持一颗童心,把喧嚣和浮躁关在门外,不也很好吗?  这个想法很好。  叛逆的故事,未必就意味着头破血流。让孩子们保持纯净的眼光,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倘若孩子们都早熟,早早地背负了不应该有的重担,那不是孩子们有问题
期刊
人道是:老有所乐、所学、所为、所养。但以笔者之见,为着迈向人生的圆满,人到晚年,亦应有所“戒”。“戒”者,戒除,禁戒也。即净化心灵,防止迷失,回归生命本源。  笔者据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态的杂闻权拟“五戒”,是为戒偏执、粗野、怨怒、贪婪与悭吝。  “江山好移,本性难改”,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往往会延续到老年。说是“花甲”老人,但看待世事却依然偏执,非左即右,说话腔调火爆依旧,“时代烙印”十分鮮明。古
期刊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首小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这六月不寻常/让我又梦一场/这六月不寻常/在我心里飞起了霜。”  “六月飞霜”,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劫难啊,让诗人如此心伤!  一想才知,是高考啊。  提起高考,可谓是五味杂陈,说不在乎是假的,毕竟这算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说刻骨銘心吧,又言重了,毕竟人生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记得我高考那年,下着大雨,我和同学们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去一二十里地外的
期刊
读一位著名学者开出的愉悦身心“五然”妙方,联想到与之相通的古文雅句和名人雅事,遂生感悟。  处事为人宜蔼然。蔼然,既指待人和气、和善,亦应含有谦恭、宽容之意。《尚书·伊训》有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是说对别人不求全责备,而检查、检点自身总怕不够。京剧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大师,幼年与一位老师学戏,被贬为“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的笨学生,因之该老师一气罢教拂袖而去。后来梅兰芳师从他人,以勤补拙,刻苦
期刊
自控是自觉控制所言所行,自由是挥洒自己的个性;自控与自由,表面上是矛盾的。但自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才做什么。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绝不做某些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所以,自控与自由,本质上高度一致。  体现在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上,自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行方面的自控。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说,不该你做的事不做;
期刊
如果你问中国的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好不好?恐怕十有八九的父母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否定的回答。然而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溺爱和娇惯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少于十之八九。这证明,理智上明白,不等于现实中执行。子女教育中,中国父母最善于感情用事。  有两则很有意思的子女教育的小故事。一则是讲一个年轻的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走,孩子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那爸爸却继续向前走,仿佛没事人一样。结果是,那孩子先哭喊了几
期刊
凡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不说别的,就是一生所下的自省功夫,曾国藩就超出了同时代与后来的许多人。曾国藩的自省既见于家书,更见之于日记。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黎月乔前辈来,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己所不逮者万万。”看了熟人写的诗,明知道不怎么样,却违心吹捧,还要故作高深,曾国藩觉得自己太装。初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批评
期刊
”一点儿”,表示很少的意思。可就这很少的“一点儿”都还很有人特别喜欢。是什么人?我道是有的手中握有小权力者。  这样的小权力者,喜欢吃“一点儿”、拿“一点儿”、要“一点儿”。有一市场收费的,很理直气壮地跟一小贩说:“拿个塑料袋,我装几根黄瓜!”小贩没吭声,马上拿个塑料袋递过去,这人装了些黄瓜走人。这种小权力,在市场上谋生的人是不敢招惹的。只能以忍耐来掩盖心中的无奈。真要是流露岀什么不满之意,那招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