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和行为。
■ 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
■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所有“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须证明。在有关教师或班主任素养的所有论述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爱心”。
只是,说到“爱心”,我们往往只想到一些“感人的事迹”——老师重病在身,却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学生突然生病,老师背着学生就往医院跑;学生有困难,老师给他以经济资助……这些的确都是爱心的体现。而且还有比这些更感人的爱心——
我在电视里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侯耀华,为贵州山区一名“跪着授课”36年的教师陆永康下跪颁奖,这个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出生9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的陆永康,20岁时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他也因此而赢得了他的学生和千千万万人的感动,并被评为2006年度三农人物。电视里,跪着的侯耀华仰面对陆老师说:“你为孩子跪了30多年,就让我为你跪一次吧!当我跪着看你的时候,你是一座山!”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陆老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但是,我要说的是,像上面谈到的这些爱的事迹,并不是爱的常态,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爱。对绝大多数一般老师来说,展示这些爱的前提条件并不具备:老师不可能每天都生病;学生也不可能每天都生病;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提供经济资助;像陆老师那样跪着给学生上课,更不是每个老师所能够做到的——不一定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我们都是四肢健全的人。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和行为。
“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我常常对一些年轻班主任说,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千万别小看这种“思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要说对学生的爱,在20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并不比其他优秀老师做得更好,更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但我认为我是真心爱学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对学生有着依恋之情,或者说我和学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学生中,一到周末学生向我说“再见”时,我真是怅然若失,于是,我常常在星期天下午把学生约出来玩儿。在我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几乎每年春节我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近的如峨眉山,远的如重庆歌乐山、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后来结婚了,我和爱人暑期外出旅游时,每天我都要给一个学生写信并寄出。这封信其实就是当天的游记,我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惦念。在我外出旅游的50多天,我的每个学生都会收到我的一封信。并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完全是情不自禁的思念驱使我拿起笔,让远方的学生分享我旅途的快乐。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那年我从教科所回到学校要求当班主任,不少人纷纷赞美我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我说不是,我不过是对学生有依恋之情而已,而学生也很依恋我呀!最近几年在外面讲课,我多次展示一张照片:火车缓缓启动,一群孩子跟着火车在奔跑。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让我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感觉十分温馨的故事。
2000年春天,我接到教育部通知:去西安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意味着我不得不离开学生3个月。离开成都那天,学生舍不得我走,一直把我送到火车站,并把我的行李扛进车厢放到行李架上。还有十几分钟就要开车了,我让孩子们回去,可他们说要看着我走。我在车厢里,孩子们在月台上,隔着车窗,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久久地互相凝视。就这样沉默了一会儿后,李之同学给了我一张折好的字条:“李老师,你必须开车以后才能看!”崔涛同学说:“李老师,我去给你买一瓶水!”说着就跑远了。不一会儿,他在窗外踮着脚把水递给我。张潇文拿着一副扑克牌站在窗下,仰望着我:“李老师,我给你耍个魔术吧!”于是,那副扑克牌便在他手上变得令人眼花缭乱起来……
火车开始启动了,我向学生们挥手告别。他们却一边跟着速度越来越快的火车奔跑着,一边流着眼泪向我挥手:“李老师再见!”我和他们的距离在迅速拉大,但从窗口远远看去,一群少男少女在追逐着火车,却越追越远;我的眼睛开始潮湿,我看到,王立炜、胡夏融跑在最前面,后面的李之、成梅实在跑不动了,终于蹲在月台上号啕大哭起来……
我从怀里掏出李之交给我的字条,展开一看,上面抄着《祝你一路顺风》的歌词: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沉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
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
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
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
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
歌词下面还有一行字:“李老师,保重身体!”最后是孩子们的签名。看完歌词还有这些签名,我忍了很久的眼泪禁不住喷涌而出。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经深情地描述了他和学生们一起“水上旅行”的情景。他和孩子们想乘船经过水库驶入大河,然后登上某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可是我们没有船,于是我从新学年一开始就攒钱,到了春天,我就从渔民那里买来了两条船,家长们又买了一条船,于是我们的小船队便出航了。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实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怦然心动: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的“依恋之情”!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巴金老人关于写作的一句话: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在这里,巴金并非反对一切技巧,而是想强调,比起所谓“技巧”,真情实感更为重要。我把这个观点移用到班主任素养上来,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所有“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其实,类似的观点陶行知早就说过了。在重新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的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读着这段话,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质教育,想到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同样,班主任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而首先是教育者爱心的充分体现,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还是我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的那句老话:“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责编 晓 月)
■ 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
■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所有“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须证明。在有关教师或班主任素养的所有论述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爱心”。
只是,说到“爱心”,我们往往只想到一些“感人的事迹”——老师重病在身,却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学生突然生病,老师背着学生就往医院跑;学生有困难,老师给他以经济资助……这些的确都是爱心的体现。而且还有比这些更感人的爱心——
我在电视里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侯耀华,为贵州山区一名“跪着授课”36年的教师陆永康下跪颁奖,这个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出生9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的陆永康,20岁时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他也因此而赢得了他的学生和千千万万人的感动,并被评为2006年度三农人物。电视里,跪着的侯耀华仰面对陆老师说:“你为孩子跪了30多年,就让我为你跪一次吧!当我跪着看你的时候,你是一座山!”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陆老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但是,我要说的是,像上面谈到的这些爱的事迹,并不是爱的常态,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爱。对绝大多数一般老师来说,展示这些爱的前提条件并不具备:老师不可能每天都生病;学生也不可能每天都生病;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提供经济资助;像陆老师那样跪着给学生上课,更不是每个老师所能够做到的——不一定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我们都是四肢健全的人。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和行为。
“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我常常对一些年轻班主任说,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千万别小看这种“思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要说对学生的爱,在20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并不比其他优秀老师做得更好,更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但我认为我是真心爱学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对学生有着依恋之情,或者说我和学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学生中,一到周末学生向我说“再见”时,我真是怅然若失,于是,我常常在星期天下午把学生约出来玩儿。在我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几乎每年春节我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近的如峨眉山,远的如重庆歌乐山、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后来结婚了,我和爱人暑期外出旅游时,每天我都要给一个学生写信并寄出。这封信其实就是当天的游记,我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惦念。在我外出旅游的50多天,我的每个学生都会收到我的一封信。并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完全是情不自禁的思念驱使我拿起笔,让远方的学生分享我旅途的快乐。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那年我从教科所回到学校要求当班主任,不少人纷纷赞美我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我说不是,我不过是对学生有依恋之情而已,而学生也很依恋我呀!最近几年在外面讲课,我多次展示一张照片:火车缓缓启动,一群孩子跟着火车在奔跑。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让我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感觉十分温馨的故事。
2000年春天,我接到教育部通知:去西安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意味着我不得不离开学生3个月。离开成都那天,学生舍不得我走,一直把我送到火车站,并把我的行李扛进车厢放到行李架上。还有十几分钟就要开车了,我让孩子们回去,可他们说要看着我走。我在车厢里,孩子们在月台上,隔着车窗,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久久地互相凝视。就这样沉默了一会儿后,李之同学给了我一张折好的字条:“李老师,你必须开车以后才能看!”崔涛同学说:“李老师,我去给你买一瓶水!”说着就跑远了。不一会儿,他在窗外踮着脚把水递给我。张潇文拿着一副扑克牌站在窗下,仰望着我:“李老师,我给你耍个魔术吧!”于是,那副扑克牌便在他手上变得令人眼花缭乱起来……
火车开始启动了,我向学生们挥手告别。他们却一边跟着速度越来越快的火车奔跑着,一边流着眼泪向我挥手:“李老师再见!”我和他们的距离在迅速拉大,但从窗口远远看去,一群少男少女在追逐着火车,却越追越远;我的眼睛开始潮湿,我看到,王立炜、胡夏融跑在最前面,后面的李之、成梅实在跑不动了,终于蹲在月台上号啕大哭起来……
我从怀里掏出李之交给我的字条,展开一看,上面抄着《祝你一路顺风》的歌词: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沉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
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
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
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
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
歌词下面还有一行字:“李老师,保重身体!”最后是孩子们的签名。看完歌词还有这些签名,我忍了很久的眼泪禁不住喷涌而出。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经深情地描述了他和学生们一起“水上旅行”的情景。他和孩子们想乘船经过水库驶入大河,然后登上某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可是我们没有船,于是我从新学年一开始就攒钱,到了春天,我就从渔民那里买来了两条船,家长们又买了一条船,于是我们的小船队便出航了。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实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怦然心动: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的“依恋之情”!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巴金老人关于写作的一句话: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在这里,巴金并非反对一切技巧,而是想强调,比起所谓“技巧”,真情实感更为重要。我把这个观点移用到班主任素养上来,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所有“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其实,类似的观点陶行知早就说过了。在重新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的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读着这段话,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质教育,想到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同样,班主任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而首先是教育者爱心的充分体现,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还是我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的那句老话:“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责编 晓 月)